阿波罗和达芙妮
济安·劳伦佐·贝尼尼创作的雕塑
《阿波罗和达芙妮》(Apollo and Daphne)是意大利雕塑家济安·劳伦佐·贝尼尼在约1622~1623年(或1622~1625年)创作的大理石人物雕塑。该作品现收藏于罗马博而盖塞博物馆。
该雕塑取材于一个古希腊神话,表现了达芙妮在被阿波罗的手触到时,就开始变为一棵月桂动势和变化的过程。
该雕塑采用了奔跑的动态构图,两个人的手臂伸展成了一个半圆的弧线,与脚下的动作协调一致,从而使他们的身体曲线优美得如同飘逸的舞姿。
雕塑内容
该雕塑表现了阿波罗的手触到达芙妮身体时的一瞬间,两人都处在乘风奔跑的运动中,身体轻盈、优美。在雕塑的表现中,达芙妮的身体如此温润与真实,她开始变成月桂树,行走如飞的腿幻化为树干植入大地,飘动的头发和伸展的手指缝中长出了树叶。然而,达芙妮的整个身体仍具有凌空欲飞的姿态。她侧着头,眼睛斜视,目光由惊恐变为麻木。阿波罗眼睁睁地看着达芙妮变成了月桂,神情由惊讶转为悲伤,却无力挽回。他的一只手仍然放在达芙妮的身体上,另一只手则向斜下方伸展,同达芙妮的手臂形成一条直线。
创作背景
《阿波罗和达芙妮》是贝尔尼为罗马的红衣主教皮奥涅·波尔盖兹教皇的别墅创作的雕塑,一共有四组雕塑,这是其中的一组。该雕塑取材于神话故事,传说太阳神阿波罗因得罪了爱神丘比特,调皮的丘比特将那支能够点燃爱情火焰的箭射向了太阳神阿波罗,把另一支驱散爱情的箭射向了河神的女儿达芙妮。当阿波罗向达芙妮求爱时,达芙妮果断地拒绝了,甚至一看到阿波罗,达芙妮就会跑开。当阿波罗就要追逐到达芙妮时,达芙妮向父亲河神发出求救,就在阿波罗碰触到达芙妮身体的时候,达芙妮变成了一棵月桂,她的头发变成了树叶,手腕变成了树枝,两条腿变成了树干,双脚变成了树根扎入泥土里。懊恼的阿波罗却依然爱着达芙妮,他用达芙妮变成的月桂树的枝叶做成了自己的桂冠,这也是“桂冠”一词的由来。阿波罗的行为最终还是感动了变成月桂树的达芙妮。这件雕塑表现的正是阿波罗刚触摸到达芙妮的身体,达芙妮变成月桂树的一顷刻。
还有一种说法,这个作品从大理石中雕刻像是刚生长出的根部、枝叶以及飘动着的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另一位雕刻家——朱利亚诺·菲内利创作完成的。菲内利曾在乔凡尼·贝尼尼的工作室学习过,参与了作品最为精细部位月桂的根和叶的雕刻工作,其精湛的技巧曾打动了贝尼尼。
艺术鉴赏
形象
作品中,美丽的达芙妮已经开始变成月桂树,但是还没有完全幻化。她健美的双腿逐渐变成树干,植入了大地,她那飘动的头发和纤纤玉指之上长出了树叶。即便是她身上最柔软的双乳上也覆盖上了一层薄薄的树皮。不过,达芙妮的美并没有因为身体的一部分已经变成植物而有所暗淡。她那凌空欲飞的姿态,手臂与身体所形成优美的S形,让欣赏者无不赞叹少女青春的美。而且她那侧着头,惊恐的目光,也很容易让人产生怜悯之情。
相比之下,阿波罗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心爱的人变成了月桂,但是却没有办法挽回,他的表情也变得无奈起来。他的左手向前伸去,轻轻揽着达芙妮的身体,右手则向斜下方伸展,仍然保持着追逐的姿态。更加玄妙的是,他的右手和达芙妮的右臂形成了一条直线,使作品产生了一种动荡的感觉,充满了艺术张力
《阿波罗和达芙妮》之所以能给人以震撼,就是它整个的作品都处于一种激烈运动的戏剧性状态中,大理石乔凡尼·贝尼尼手中好似失去了重量,阿波罗的衣裳与达芙妮的长发随风飘起;与这种轻盈形成对比的是人物身体的凝重力量,而不对称的轮廓线条渲染了戏剧性的情境,予人一种既轻快又激情,既活泼又不安的感觉。
技法
巴洛克雕塑强调动势与动感的特点,在这里得到充分的显示。另外,这件作品还显示出巴洛克雕塑的技艺的完美。巴洛克雕塑无不以真实地表现不同对象为基础。雕塑家以高超的写实技巧,出色地表现出各种质感和肌理效果。在这组群雕上,光滑的肌肤、飘动的衣饰和头发以及摇曳的枝叶,都表现得真实动人,使大理石仿佛具有了生命。乔凡尼·贝尼尼还成功地解决了塑造上的难题。在这组群雕上,阿波罗左腿后扬,使身体的重量都落在单独一条右腿上。这种造型处理需要高难度的雕刻技术,对一般雕塑家来说是要尽量回避的。至于阿渡罗那扬起的右臂、左腿、以及从腰际飘起的衣饰,都是自然地悬空伸展,而不依靠任何的支撑物,这些也都不是一般的雕塑家所能做到。
雕刻家把这一瞬间的变化表现得非常精彩,犹在奔跑的达芙妮却已见指尖化为枝叶,她秀美的身躯也即将成为幽香的桂木。能在大理石上把肉身与枝叶转化得如此自然真实且优美高雅,这在艺术史上确实是不多见的。
名家点评
意大利雕塑家彼得·罗克韦尔:“任何雕塑家看了乔凡尼·贝尼尼的《阿波罗和达芙妮》,都只能惊讶地离开。”
历史传承
《阿波罗和达芙妮》完成后被贝尼尼卖出了1000个斯库多,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   17世纪时该雕塑收藏于罗马的贝佳斯画廊,现收藏于意大利罗马博而盖塞博物馆。
作者简介
济安·洛伦佐·贝尼尼(Gian Lorenzo Bernini,1598年12月7日-1680年11月28日),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王国那不勒斯,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师。
乔凡尼·贝尼尼早年即具有艺术天赋,他的早期作品受到了红衣主教斯皮奥涅・波尔盖兹的赏识和资助。1623年,新教皇乌尔班八世任期内,贝尼尼受委托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圣彼得墓上建造一座象征性建筑,并完成了其中的巨大镀金青铜华盖。1629年,贝尼尼成为彼得伯勒大教堂巴贝里尼宫的建筑师。1648至1651年间他创作了位于罗马纳沃纳广场的《四河喷泉》。在他的晚年创作了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的独立式柱廊。1674年创作了罗马圣弗朗西斯科河畔的阿尔蒂里教堂。1680年11月28日,乔凡尼·贝尼尼在为八位教皇服务后去世,享年 81岁。
参考资料
Gian Lorenzo Bernini.Britannica.2024-11-04
目录
概述
雕塑内容
创作背景
艺术鉴赏
形象
技法
名家点评
历史传承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