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巴村
西藏自治区察隅县上察隅镇辖行政村
西藏自治区察隅县上察隅镇辖行政村,西巴村是珞巴族聚居的村落,也是察隅县唯一的珞巴民族村。20世纪80年代,珞巴族人响应国家号召,从察隅县各村迁居至此,形成了现在的西巴村。西巴民俗村是上察隅镇的旅游景点。2019年,西巴村珞巴民俗文化展厅建成,将珞巴族的历史、民俗音乐、传统服饰、劳动用具等集中展示在一起,供游客参观。
历史沿革
20世纪80年代,散居于察隅县各村的珞巴族人,响应国家建设边疆,固边守边的号召,聚居于西巴村。1950年前,珞巴族各部落一直处于原始的刀耕火种状态,1950年解放军进入察隅县,察隅县珞巴族与全国各兄弟民族一道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珞巴族有语言没有文字,其文化传承主要靠口述。西巴村的珞巴族群众历史上属于珞巴族义都部落。
地理环境
西巴村位于察隅县上察隅镇东北方向,贡日嘎布曲南岸,距离镇政府12公里。地处高山峡谷地带,背靠大山,居于半山坡上,居住地海拔2000m,年平均气温15-28℃,年降水量968.6m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
西巴村森林资源和林下资源丰富,产有虫草、贝母、天麻、灵芝、野生蜂蜜、野生姜、野草莓、菌类等。
人口
西巴村为珞巴族聚居村,2020年8月,全村共有18户63人,劳力31人。
经济
西巴村经济以种植玉米、水稻为主,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业、服务业等。2016年,粮食播种面积125亩,粮食总产量107450斤。经民主推选出2名致富带头人作为“双联户”户长,在村两委及“双联户”户长的带领下,西巴村大力实施板栗、铁皮石斛苦荞种植和鱼塘等集体经济。建设板栗基地项目300亩,开挖大小鱼塘6个。2017年初,全村共有6个铁皮石温室大棚,实施苦荞种植项目,种植苦荞50亩。2017年8月3日,西巴村铁皮石斛基地有种植大棚33座,总占地面积3960平方米。2013年以来共产主义铁皮石斛816斤,销售340斤,收益20.4万元。2017年,西巴村全村人均收入1.2万余元,是上察隅镇首个万元村,村集体存款突破30万元。2019年,实施“4+1”铁皮石斛种植项目,当年收入约2万元。2019年,建设珞巴民族服饰加工项目,并投入使用。2020年,推进西巴村养猪厂建设项目。2022年,西巴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万余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小学生上学到上察隅镇中心小学,初中生上学到察隅县中学。学生享受西藏自治区的15年义务教育免费“三包”政策。2016年,驻村工作队联合西巴村“两委”实施了村民素质教育工程,组织全村群众在每周一、三、五进行学习,有18名党员和群众基本脱盲。
医疗卫生
西巴村村民享有农村医疗保险待遇。2017年11月,林芝市中区医院医务人员组成的医疗志愿服务队到上察隅镇西巴村,开展城镇医疗进农村志愿服务体检活动,通过一对一讲解、问询,以及利用流动医疗设施设备对群众进行医疗服务。
文化体育
2017年9月19日至21日,由上察隅镇西巴村、松林村文艺表演队组成的演出团,积极开展文艺进村活动,到荣玉村米古村、目本村、镇中心小学,为广大农牧民群众、师生带去异彩纷呈的舞蹈表演。2017年,驻西巴村工作队从市文化局争取经费5万元,装修装饰村演艺厅,购置文化室用品,提升了演艺厅和文化室服务功能。
基础设施
2016年,驻村工作队投资4万余元修建了村里第一座公共厕所;为村里修建了1000米的绿化带围栏,安置太阳能路灯,实施了美化、亮化工程;向上级争取资金5万元,修建义都书苑、村口迎宾亭和观光树塔。2013年至2017年,西巴村先后修建了村水泥道、双斜拉式钢桥、村文化室,完成了农业灌溉水渠、村污水排放等工程。2017年,驻西巴村工作队用10万元办实事经费,为每户村民购置1台套旋耕机,共计19台。2018年5月,上察隅镇西巴村正在实施文化室建设工程。2018年底,西巴村党群文化活动中心建成;村道双车道水泥路面硬化。2020年,西巴村新建全民健身小广场。
社会保障
西巴村村民享有农村养老保险待遇、粮食直补惠民等政策。
基层组织
2004年底,西巴村成为察隅县第一个村务财务公开村。2013年至2020年,米古乐任西巴村党支部书记。2020年8月,全村共有党员19人。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人口
经济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医疗卫生
文化体育
基础设施
社会保障
基层组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