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意强
曹意强
曹意强1957年5月生于杭州市,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史研究所副所长。主要译著有:《理想与偶象》、《意图的模式》等。主要中英文论文有:《包罗万象史的观念与西方艺术史的兴起》、《中国艺术史学的基本特征》等。
人物经历
曹意强 1957年5月生于杭州。1977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1990年获浙江美术学院美术史论专业硕士学位,1991年考入英国牛津大学,师从世界著名美术史家贡布里希爵士、哈斯克尔教授和巴克森德尔教授,学习西方艺术史与史学理论。1995年获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从事博士后研究。先后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报主编、院研究学部主任、美术学系主任等职。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史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世界艺术博物馆首席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曹意强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西方美术史及其史学史、中西美术交流史,以及欧洲油画史的研究工作,成果丰硕,影响巨大。其有关美术史学史、美术史与观念史方面的研究,在国内独具特色。近年来发表的主要中英文论文有:《包罗万象史的观念与西方艺术史的兴起》、《中国艺术史学的基本特征》、《视觉习惯与文化》、《图画再现与蒙古制度特征》、《历史画在观念时代的命运》、《艺术世界与超凡世界》、《个人创造与传统模式》、《艺术媒介与创作意图》、《沙耆的师学渊源与心理图像》、主要译著有:《理想与偶象》、《意图的模式》、《人体》、《图像与语词》、《素描艺术》等。主要专著有:《欧洲油画》、《艺术与历史》。课题研究方面,曹意强教授近年来独立承担了教育部艺术科学课题“艺术史与方法论”、美国密歇根大学(Michigan University)研究基金课题“The Power of Images: Art as the Model of Ideas and History”、美国斯特林?克拉克艺术研究所(Francine \u0026 Sterling Clark Art Institute)研究基金课题“anxiety and Expediency: Some Hidden Links between Europe and China”、美国华盛顿国立美术馆(The National Gallery in Washington)研究基金课题“The Idea of the Renaissance: From Europe to China”,并且独立承担南京师范大学课题“艺术史学史与艺术史文典”。曹意强教授多次参加国际、国内的重大学术活动。在国内外具有很大影响。1994年参加英国中西绘画国际研讨会。1996年任美国伯克莱大学研究员。1997年主持北京市《二十世纪中国画》国际研讨会。1997年任英国东安吉利学院格蒂世界艺术史讲座教授。1998年任英国《艺术史》杂志国际编委,应邀作牛津大学威廉?托马斯·库恩纪念讲座。1999年任美国斯特林?克拉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2000年应邀参加第30届世界艺术史大会,任主席团主席。2000年参加世界艺术研究中心与克拉克艺术研究院合办“限制与表达”研讨会,萨塞克斯大学与英国皇家科学学院合办“印度与中国艺术史料的原初价值”研讨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20世纪中国艺术历史学回顾与展望”研讨会。曹意强教授目前指导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平均每人每年发表论文3篇以上,并且有的还有著作出版。他所主讲的研究生课程有:西方艺术史学史与方法论、西方艺术史语文学、西方美术史与史学理论、欧洲思想史、美术史经典翻译,等等。曾经给硕、博研究生所作的专题讲座有:“图像的迁移:中西美术交流史中的隐性之链”、“图像与历史”、“欧美的中国艺术史研究批判”、“日本西学与中国近代美术史”、“文艺复兴的观念”、“后现代艺术辨析”,等等。多年来,曹意强教授坚持把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反映在教学内容之中,教学中讲解深入浅出、严谨而新颖,富于启发性,对学生严格要求而又循循善诱,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学生的尊敬。曹意强教授曾获吴作人国际美术论文奖、大英教育委员会研究奖、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国家优秀青年研究基金奖、全国图书编辑金钥匙奖。专著《欧洲油画》获国家第四届图书奖。
曹意强教授早年学画,1977年考入原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受过严格的绘画专业训练,1982年毕业,获学士,他的美术作品曾参加各种展览并发表。毕业后兼攻美术史,1990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91年,在经过全国范围内激烈角逐后,曹意强以出色的学术资历和优秀的外语写作能力被唯一录取为英国牛津大学研究生,并获取牛津大学连续三年全额奖学金,师从弗朗西斯·哈斯克尔[Francis Haskell]、贡布里希[E.H.Gombrich]和巴克森德尔[Michael Baxandall]三位艺术史泰斗学习西方美术史。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求学生涯,1994年11月曹意强提交十余万字的英文博士论文《艺术史的途径》[Avenues of Art History]。论文对西方美术史的起因与发展,作了精辟入里的分析和阐述。牛津大学很快就组成了以西方美术史泰斗、瓦尔堡研究院院长贡布里希爵士为代表的答辩委员会。论文富于创见的思想和精美绝伦的英语文体深深打动了答辩委员。其中一位艺术史家在评论中写道:“他的知识,他对于艺术史写作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把握,远远超过了我所知道的大多数欧美艺术史家在这些方面的能力。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论文和思想显示了对于欧洲方面的恰当分析和批评的态度。他具有独立的观点,这部分归功于他的聪明才智,部分地归功于他自己的中国文化背景。”鉴于此,西方学者和机构自然期望曹意强能为西方美术史研究长期服务。但令他们奇怪的是,1995年4月曹意强获得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之心毫无动摇,同年6月带着大量外文文献,携妻带女,毅然回国,重返母校中国美术学院
参考资料
曹意强-中国美术学院官网.中国美术学院官网.2021-12-23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