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曲艺词典》是由上海艺术研究所和
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于1981年9月编写,由
上海辞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戏曲曲艺词典类工具书。其中共收录词目五千六百余条,总字数近一百万,是第一部戏曲、
曲艺专科辞书。该书由
京剧、
昆曲演员
俞振飞题字,为该书增添了文化特色。
中原地区的民族戏曲和曲艺,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也深受中国国外研究者的关注。戏曲、曲艺事业日益繁荣发展,广大戏曲、曲艺专业工作者、研究者、爱好者迫切需要一部便于查阅的工具书。
1961年夏,编写组着手编写《简明戏剧词典》;十年浩劫中断了这一工作的进程,原稿也部分散失。1979年,重新组稿。由于人员变动、人手不足等原因,编写组决定不收
话剧、
歌剧、舞剧和一般戏剧理论词目,先编一部《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争取尽快出版。为了完成编写任务,并保证《中国戏曲曲艺词典》的质量,《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主编单位组织了除
西藏自治区、新疆和台湾外的二十七个省市的三十八个单位和四十九位主要撰稿人,通力合作,写成《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中国戏曲曲艺词典》在编写过程中得到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戏剧家协会的指导和帮助;各省(市、自治区)所属戏曲、曲艺研究单位,戏曲、曲艺团体,以及
上海市各戏曲、曲艺院团、学校,还有无锡惠山泥人厂等的协助。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共收词目五千六百余条,收录中国全国地方戏剧种282个,曲艺曲种221个,两者合计达五百余种,近一百万字,内容包括:古今戏曲、曲艺创作、表演、音乐唱腔、舞台美术等专业名词术语,历代著名戏曲、曲艺作家、理论家、演员、导演、音乐和舞台美术工作者的简历、艺术成就、著作,中国主要戏曲、曲艺班社、团体的组织情况、主要演员和演出剧目,以及古今一千八百多种戏曲、
曲艺作品和理论著作作者、创作年代和版本流传情况等。《中国戏曲曲艺词典》按类别、时代、地区分类排列,并附
笔画索引。另附服装、道具、乐器等的插图和人物照片一百七十余幅,以及介绍古代戏曲文物、
脸谱等的彩色插页八面。漆布封面精装。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以一般戏曲、曲艺工作者,戏曲、曲艺爱好者,初涉猎戏曲史论的读者,有关教师和学生为主要对象。选词以一般常用者为准,未求全备。释义内容力求尊重历史,客观地评价人物和作品;对有争议的问题不轻下结论,尽可能地多提供一些知识。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收录了在世的戏曲、曲艺界主要创作家、理论家和表演艺术家及其著作,这就打破了中国辞书界多年来片面强调“盖棺论定”、“不收活人”这个不成文的框框。在词典中收录在世人物并予以客观而公正的评价,这就需要编者有相当的学术勇气和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不仅收录在世的名家,也酌收了一些有成绩的中青年演员。渴望获得新知识信息的人是极为欢迎《中国戏曲曲艺词典》这种做法的。《中国戏曲曲艺词典》还收录了外国学者研究中国戏曲的学术名著。如
日本青木正儿的《
中国近世戏曲史》和《元人杂剧概说》,
波多野乾一的《
京剧二百年之历史》等。另外,《中国戏曲曲艺词典》所收的内容截止到发稿前夕。和《中国戏曲曲艺词典》同年出版的
钱南扬《
汉上宦文存》和再版的《
京剧剧目初探》等,《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也及时收录,显出编著者和出版者高度的工作效率。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条目的释文,详略得当,语言精炼。在阐释专门性的术语时,做到深入浅出;在介绍戏曲、
曲艺剧目的情节时,言简事明。有些条目的释文,辨正甚明,立论审慎,有较高的学术性。如“
踏谣娘”条,释义为“
南北朝乐舞节目。”下引出处,即唐
崔令钦《
教坊记》中的有关内容。接着又说:“宋《
太平御览》卷五百七十三有《踏摇娘》,谓系隋末时
河内故事,河朔一带曾有表演,而‘妻悲诉,每摇顿其身,故号《踏摇娘》。’”结论是:“两者似即同一节目。”作者把两个相似的节目名称辨正甚明,又各引出处,使人读时一目了然。结语中用一“似”字,不随便下断语,而又有明显的倾向性,见出编撰者立论的谨慎。对照一些权威性的理论著作、如
王国维的《
宋元戏曲考自序》、
张庚等主编的《
中国戏曲通史》上册和
周贻白的《
中国戏剧史讲座》都将《
教坊记》中的《
踏谣娘》运误作《踏摇娘》;周氏另一部著作《
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虽将两者来历写明,但在阐述时又不加说明地以《踏摇娘》代替《踏谣娘》,造成行文的混乱。而《词典》的此条释文避免了这些缺点。其他如“合生”“参军戏”“转踏”等条释文,也都很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