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皈依佛门接受正规严格的佛学教育,进入四川重庆汉藏教理院学习
西藏自治区语文,同时成为中国佛学会会长、近代佛教界泰斗
释太虚的秘书。1937年只身赴藏,进入三大寺之一的
哲蚌寺学习
藏传佛教五部大论,拜多名活佛为师。后来,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藏传佛教最高学位拉然巴格西的
汉族(史上迄今只有两位)。邢老的经历所涵盖的时空广阔,人物众多,尤其是涉及到佛学及藏传密教的部分,需要参证大量的文献,才能达到真实的复原当时佛教活动的历史面貌的目的。往往为了一项细节的查证,要经过
洛杉矶一
北京市之间横跨
太平洋的数次联络,三年内点点滴滴的工作持续不断,直至各项因缘具足,方才功德圆满,使这部口述自传得以问世。我们希望《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能为近代政治史、社会史、宗教史、
民俗学、
社会学、
人类学的研究提供一份真实可靠的历史记录。这也是邢肃芝老人的心愿。
山柔水温的江南,他叫邢肃芝;在
释太虚身边,他叫碧松法师;在荒寒的雪域寺院,他叫洛桑珍珠。他是第一个获得
西藏自治区三大寺,拉然巴格西学位的
汉族。他是
蒋介石亲自任命的国立拉萨小学校长。他的人生横跨汉藏两地,他的身份涵盖僧俗两界。当年的游记、日记、藏品和照片与他一起走过了二十世纪。世纪末的口述自传记录了他见证的历史——宗教、民俗、政治、社会、文化…… 一个大时代的风云变幻与一个人的传奇故事。
本书自二○○三年一月第一次出版后,即引起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兴趣及出版界的关注,购书者甚为踊跃,两岸三地的诸多学者及专家们就此书提供了精彩的书评。两年多内,本书在书市销售一空,陆续有很多读者询问何时会再版。本人因此于二○○七年八月与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接洽再版事宜,蒙三联书店欣然允诺,令本书得以顺利再版。再版书中,大部分的人名与地名经过重新核对,尽量改用现今的标准汉语翻译,同时对书中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本书的笔述者张健飞与
杨念群二位先生为此付出辛勤劳动,三联书店编辑
郑勇先生为本书的出版及再版鼎力支持,始终如一,对此我一并致谢。
出乎我的预料,远在欧美的读者亦对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少读者相继打电话来要求访问我,我一一谢绝了。其中有一位
英国读者两次飞来
洛杉矶登门拜访,其诚意令我无法拒绝。二○○六年八月他初次登门拜访,告诉我他本人爱好西藏的宗教及文化,曾是
黎吉生(H.E.Richardson)的学生。这使我回想起一九四八年我从
西藏自治区回
南京市参加中国边疆教育会议时,曾到当时英国驻拉萨商务处申请路经
印度过境哲孟雄的签证,黎吉生即是当时英国商务处首席代表。他在西藏居住多年,能讲一口流利的
藏语,是当时英国驻西藏政界的名人。他听说
拉萨市小学办得很出色,希望和我这位校长见上一面。为此他专门设宴邀请我及
国民政府驻藏办事处全体官员参加。我们见了面,从此相识。他于1947年印度独立后退休。时至一九五九年我来到
美国,他正在美国
弗吉尼亚州的一所大学任客座教授,以后回到
英国继续教学工作。交谈中,这位英国读者小心翼翼地询问我:当年英国势力企图入侵
西藏自治区,你恨不恨?我说当时我们都是热血青年,有志振兴边疆建设,故看到英国人有侵藏之心当然十分气愤。
第二次来
洛杉矶时,这位英国读者随身带来了很多他收集的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旧西藏照片给我看。西藏地方政府将中央政府特派主持坐床仪式的
吴忠信委员长排在第一日参加,也就是大典的正日,而把英国驻
锡金王国省长古德(sirBasilJ.Gould)排在了第二日。事后这位
英国代表在向
女王陛下政府的报告中,流露出被西藏地方政府冷落安排之忿忿不平之鸣。更有趣的是这位英国读者还去访问了当年
拉萨市的英国商务处办的小学校长,这位校长依然健在,住在匹兹堡。当他们翻着泛黄的照片,回忆那段尘封的历史时,这位老人竟未能忘记当年他的竞争对手,他回忆说我当时“很年轻”,“学校办得很好”,并委托这位读者在见到我时问上一句:恨不恨他?我听了抿嘴微笑。其实振兴边疆教育是我们办学的目的,而使英国人所办的学校关门,倒也并非我的本意!回顾历史兴衰,我对他强调:
西藏自治区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从
唐朝文成公主与
松赞干布联姻始,汉藏关系从未中断,盛清时代并设有驻藏大臣。尽管以后因
清代衰落、中国革命,汉藏关系曾一度中断,但自
黄慕松代表
国民政府至祭
土登嘉措后便设立了中央驻藏办事处,恢复中央政府在西藏的主权地位。如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进入了新时代。
英国读者听了我的这番话,频频地点头表示同意。
震惊世界的驱汉事件发生以后,我们这批国民政府的官员,包括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交通部直属拉萨电台、教育部直属拉萨小学各机构一百多人被迫撤出了
西藏自治区。当时经
印度撤出的这支队伍本来可以走岗拖,借道
锡金王国,从那里乘吉普车沿着平坦的大道直达印度的噶伦堡。但印度的商务代表以岗拖没有足够的住宿条件为理由,拒绝了我们的要求。因此,我们这一批男女老少只能骑马翻越
喜马拉雅山脉,经过几天艰苦的行程才抵达噶伦堡。在噶伦堡,我们受到了当地华侨团体的盛大欢迎,并为我们安排了舒适的住处。不久我们来到加尔各答,由当时中国驻印度大使
罗家伦设法将我们从印度送回中国。
蒋介石此时已经撤退到了
台湾省,国民党政府名义上迁到了
广州市,由
阎锡山主持
内阁。这时逃亡到
印度的
中国国民党官员越来越多,由于在新疆的国军将领陶峙岳率部向解放军投诚,许多忠诚于国民党的官兵由
南疆逃亡到了印度,他们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历尽种种艰难,有的为了保存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