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放墓
山东地标之一
林放(字子丘),春秋时期鲁国人,为比干27世孙,孔子弟子中的七十二贤人之一。他生活在姬匄时期,曾担任鲁国大夫、太傅。林放去世后,与夫人芋氏一起合葬于今山东曲阜小雪街道林家村李隆基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林放被赐号为清河伯。赵恒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林放被追封为长山侯。林放墓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林放是孔子的弟子之一,林放墓是一座古墓葬。2006年12月7日,林放墓被授予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在孔子庙中,林放孔子其他弟子的牌位一起供奉,接受后辈学子的祭拜。
简介介绍
林放,孔子弟子,姓林,名放,字子丘(《阙里文献考》);春秋末鲁国人,逝世后葬于此。墓原有封土,有碑,刻“先贤长山侯林子放墓”。碑高2.40米,宽0.80米,碑首有晕,呈半圆形,古朴淳厚。碑前原有石案。周围原有其裔孙墓多处,今已无存。墓旁立“林放问礼处”碑一通,系为纪念《论语·八》“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而立,1975年移入孔庙奎文阁前西碑亭内。2006年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林氏同脉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号少穆,福建闽侯县人,是举世闻名的爱国英雄、国际禁毒先驱,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这位禁烟运动的钦差大臣,1830年出任湖北省布政使,1837年出任湖广总督。作为一个躬亲为民的地方大员,他对湖北的风土人情有着深入的了解,亲自考证了黄冈市林氏的渊源。
林则徐在为黄冈林氏族谱所写的《闽楚同源序》中写道:“余遍阅宗图,深悉公等本循州刺史蕴公之后,与余上共披公……”概括了黄冈林氏与林则徐上共披公的事实。
林披,万宠公次子,字茂彦,李隆基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明经及第,授将军令,后迁潭州刺史,又临汀曹,再改临江令,迁临汀长史,授太子詹事,赐紫金鱼袋,上柱国。妣夫人郑氏、陈氏、朱氏,共生九子:苇、藻、著、荐、、蕴、蒙、迈、蔇,皆州刺史,时称“九牧林家”。
爱新觉罗·旻宁七年(1827年),林则徐在为父亲撰写的《显考旸谷府君行状》中,对有关家世做了这样的叙述:“府君讳宾日,字孟养,号旸谷,系出九牧林氏,先世莆田市,徙居福清之杞店乡,国初再徙省垣。”
林氏受姓于周,鼻祖为比干林坚为第一世祖,入闽自晋,入莆自隋。“九牧林”先祖来自中原,第一世祖系唐之林披风。今世远枝分,子孙后裔遍布海内外,而莆田则是“九牧林”的发端地。
林则徐称自己的福清祖先是从莆田迁居杞店乡(今岑兜村)的。其父林宾日爱新觉罗·旻宁六年(1826)为林则徐兄弟析产立下的传书中,对其祖先也有具体的叙述。史书说:“余世居玉融(即福清别称),始祖高德公,宋进士,传十四世到榕山公,余支祖也。公生二子,长存素公,余之五代十国祖,墓在玉融。存素公生高祖学公,迁省垣,生曾祖启采公,墓俱在北关外飞来峰下……。”林则徐的家世叙述,与岑兜族谱记载吻合,岑兜重建林氏宗祠的碑文开头就这样写道:“吾族九牧林氏,一世祖高德公,宋进士,从莆田市徙居杞店岑兜。至明,始建林氏宗祠”。岑兜村又称文峰村,其义为“商贤臣、周使者、秦博士、汉将军,累代人文蔚起;前大吉,后螺峰,左长江,右指岭;此间福气特钟”,故名。当时宗祠大厅有“九牧家声远,文峰世泽长”的楹联。其“文峰世系”行序是“学启肇孔孟,元享利贞,大道之祥;教子颂功德,仁义礼智,厚泽必昌。”
从林氏族谱和林则徐的序文看,黄冈市林氏和著名爱国者林则徐上共披公,同为一脉。
林氏族谱记载:“吾邑东乡林氏传族二十余世……愚公迁上石门后,子孙蕃衍,散居百丈崖、林家土门、穆家田、张吴岭、六林湾、何家中、夕阳冲、回龙山、道观河等处……”。
林则徐祖籍莆田市,黄冈林氏同样发源于福建莆田,恩通愫,以叩来由,最早见于黄冈林氏与福建莆田往来文字,依据当推《会宗庵记》,其中有曰:
“庚寅十月(明嘉靖十三年即1543年)莆田汶建公后裔来我训武冲联亲,阅五年,宗亲又携来淡芭狐传种于九龙山(贾庙林家山)、百丈崖,以补稻粱之不足。同源之情,同本之亲,深感于本支族人,经几番合议,乃择此地建庵,名曰会宗。右祀太始祖比干公、始祖坚公及妈祖牌位,九牧牌位。左祀千一公、敬焕各支诸公牌位。以志我族之本来水源,以示我族四海内外,山林同茂,鱼水相亲。绳绳继继,忠孝相传,和睦共处,是为记。
时大明甲午秋九月(明嘉靖十七年即1538年)。敬、焕、兴合族同志。“
宋代曾引进耐旱品种“占城稻”。莆田市林氏宗亲为黄冈市的衣食之源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振兴黄冈经济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林坚的重21世孙林千一生活在元朝,他在江西当了好几年的官,对官场乱象痛心疾首,弃官后由原籍福建永定区西坡村迁入湖北麻城居住。他的后裔子孙许多人徙居于湖北团风县九龙山(今林家山)、光山县和安徽金寨县等地,今衍传人口有三万多人。黄冈林氏、安徽金寨林氏同尊林千一公为始祖,出自于福建永定县西坡村,属九牧六房。
这位禁烟运动的钦差大臣,1830年出任湖北省布政使,1837年出任湖广总督。作为一个躬亲为民的地方大员,他对湖北的风土人情有着深入的了解,亲自考证了黄冈市林氏的渊源。
林则徐在为黄冈林氏族谱所写的《闽楚同源序》中写道:“余遍阅宗图,深悉公等本循州刺史蕴公之后,与余上共披公……”概括了黄冈林氏与林则徐上共披公的事实。
林氏受姓于周,鼻祖为比干林坚为第一世祖,入闽自晋,入莆自隋。“九牧林”先祖来自中原,第一世祖系唐林披风披风披风今世远枝分,子孙后裔遍布海内外,而莆田市则是“九牧林”的发端地。
林则徐称自己的福清祖先是从莆田迁居杞店乡(今岑兜村)的。其父林宾日爱新觉罗·旻宁六年(1826)为林则徐兄弟析产立传的传书中,对其祖先也有具体的叙史。史书说:“余世居玉融(即福清别称),始祖高德公,宋进士,传十四世到榕山公,余支祖也。此间福重特重”,故名。当时宗祠大厅有“九牧家声远,文峰世泽长”的楹联。其“文峰世系”行序是“学启肇孔孟,元享利贞,大道之祥子教子颂功德,仁义礼智,厚泽必昌。”林则徐祖辈均按此行序起名。如其五世祖学弢,高祖启采,祖父孔晖,其父孟养,林则徐一字元抚。
从林氏族谱和林则徐的序文看,黄冈市林氏和著名爱国者林则徐上共披公,同为一脉。
林氏族谱记载:“吾邑东乡林氏传族二十余世……自宋末由西坡迁麻城市,转迁国邑九龙山者千一公,其山世主林氏,因姓名山为林家山。千一公逮四世得焕、敬、兴三支,敬兴支系各别,由焕公下逮八世,复得柏松、柏樽、柏榆三支。松、樽二支世居林家山,其丁未蕃,惟榆公一支独盛,计丁千余。榆公迁上石门后,子孙蕃衍,散居百丈崖、林家土门、穆家田、张吴岭、六林湾、何家中、夕阳冲、回龙山、道观河等处……”。
时大明甲午秋九月(明嘉靖十七年即1538年)。敬、焕、兴合族同志。“
据《会宗庵记》记载:“……宗亲又携来淡芭狐传种于九龙山、百丈崖,以补稻粱不足……”淡芭狐(又名烟叶)从此在黄冈市扎根。早在南宋景定年间,宗亲就将棉花传入黄冈,推广普及于明代,清乾隆(1736-1796年)“足迹所经,无不宜棉之土,无不衣棉之人。”民国年间棉花为本地土产大宗。
宋代曾引进耐旱品种“占城稻”。莆田市林氏宗亲为黄冈的衣食之源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振兴黄冈经济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黄冈林氏起源于福建省。宋末,林家千一公从麻城市迁至黄冈贾庙九龙山,林氏逐渐繁衍,成为当地旺族,九龙山也改名林家山,讫今已有600多年。林家奉千一公为黄冈市林姓始祖。公里一公里后分出焕、敬、兴三支,焕系为林彪本原先祖。
中华林氏的浓浓亲情正应了“邓林之竹发千寻,总有一本,黄河之水泻千里,究出一源。千支万派,自我鼻祖视之,未尝不犹然一家人也。”
去年是林则徐作《闽楚同源序》170周年同时也是林育英诞生110周年和林彪诞生100周年。黄冈林氏在林家大湾村举行了前所未有的盛大庆典活动。聚共族中俊秀之士,相与戳力同心,礼大传称、李湛收族,旨在后先辉映,确守前勋,发扬光大。愿同源之人,奋志诗书,效法圣贤,共建和谐之社会,无负仁人孝子之后。
参考资料
林放墓_济宁曲阜林放墓旅游指南.济宁曲阜林放墓旅游指南.2021-07-12
目录
概述
简介介绍
林氏同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