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兴华
同济大学教授
陆兴华,1964年3月生,绍兴市人,现任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一直向汉语学术界介绍法国激进政治理论。其写作兼及艺术、政治和哲学三方面。
人物经历
1987年本科毕业于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法语系;1990年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英语系;1990年任教于浙江工学院(现浙江工业大学)英语系;1998年调至浙江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01年获奖学金前往威尔士大学英语系攻读博士;2006年回国,现任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欧洲文化研究院副院 长;2010年兼任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研究员。
值得一提的是,陆兴华在南京大学期间曾任学生会主席,并在那场众所周知的事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使其之后的学术生涯受到很大影响。
主要成就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法国哲学方面的研究,较多关注政治哲学、美学和艺术理论,近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德里达、罗兰·巴特雅克·朗西埃阿甘本阿兰·巴迪乌、齐泽克。
主要成果
尽管早在90年代陆兴华就已在学术圈内小有名气,但更多人了解他是由于他在学术论坛“世纪沙龙”及“真维辩网”上发表的诸多批判文章。这些文章绝大多数是他在英国留学时所作,内容多为批判国内大学文科学术界的糟糕现状,并多次指名批评多位国内著名学者,其最著名的攻击对象是后来陷入“抄袭门”事件的清华大学教授汪辉
陆兴华精通英语法语,亦能阅读德语。他认为缺乏阅读原作的能力是绝大多数研究欧洲现当代哲学的学者的最大问题。他一直猛烈抨击国内文科学界的体制现状,他所写的文章文风犀利、观点激进,引来不少坚定拥,但亦招致许多非议。
2009年起,陆兴华开始进入国内当代艺术圈,先后在多家美术馆进行讲座,并积极策划、组织及参与各类当代艺术展览与研讨会。艺术圈内人士对他的加入褒贬不一,但多数人仍认为他的到来能给艺术圈增添一些新东西。
陆兴华多在网络上发表其言论,迄今为止他只出版过三部纸质书,且内容多是摘选自其博客。他的支持者曾将他在“世纪沙龙”网站和“真理维辩网”上的主要发言分别整理制作成电子文档《陆兴华文集》和《陆兴华网文选录》。
从2006年后期开始,他在网上的发言主要集中于他的博客“理论车间”,2011年起他也开始在新浪微博上以“理论车间后门”为名发表言论,近来还与艺术界人士在微博论战,然而以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只不过是在进行“句型练习”。
出版图书
2009年同济大学出版了他的《哲学当务之急——当代法国思想六论》,归入法兰西文化系列丛书。
2012年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当代艺术做什么?》和《让快乐排好队:巴尔特全书》两本书,归入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读本系列丛书。
201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艺术-政治的未来》
他另有早年的翻译作品如下:
1、《个体的社会》(德)埃利亚斯著,翟三江,陆兴华译,南京市:译林出版社,2003
2、《哲学的改造》(德)阿佩尔(Apel,K-O.)著,孙周兴,陆兴华 译,上海市: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3、《论怀疑者》 (丹麦)克利马科斯 著,陆兴华、翁绍军 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学术论文
陆兴华.艺术是用来观察社会的!——论尼克拉斯·卢曼的艺术社会学[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8(2):66-73.
陆兴华.电影就是政治:雅克·朗西埃电影理论研究[J].文艺理论研究,2012(6):83-89.
陆兴华.影像生产平等——应该将民工“拍”成啥?[J].文艺研究,2012(10):37-45.
陆兴华.如何在景观社会原创出政治与艺术?——从德波尔-阿甘本的景观批判出发[J].文艺研究,2010(7):29-38.
高士明,陆兴华,王家浩.艺术系统与艺术批评[J].建筑与文化,2011(4):12-15.
陆兴华,高士明,王家浩.关于当代艺术理论的阅读摘要[J].建筑与文化,2011(4):17.
高士明,陆兴华,王家浩.我们都是"卡美拉"——论Identity及其他[J].建筑与文化,2011(4):15-16.
王家浩,高士明,陆兴华.批评视野中的建筑历史的发生[J].建筑与文化,2011(4):18-27.
陆兴华.看电影是咋一回事儿?[J].文化研究,2019(2):92-105.
陆兴华.自我解放:将生活当一首诗来写-雅克·朗西埃访谈录[J].文艺研究,2013(9):71-79.
陆兴华,赵千帆,汪建伟,等.将要到来的艺术将被如何引领[J].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2012(11):38-43.
陆兴华.网民是正在到来的政治主体吗?[J].社会学家茶座,2011, (4):38-49.
陆兴华.我们到底活在怎样一个时代里了?(上)[J].社会学家茶座,2010(1):74-80.
陆兴华.我们到底活在怎样一个时代里了?(中)[J].社会学家茶座,2010(2).
陆兴华.我们到底活在怎样一个时代里了?(下)[J].社会学家茶座,2010(3).
陆兴华.如何在正在到来的世界民主中讨论中国未来[J].社会学家茶座,2009(4):101-105.
陆兴华.印度的"多样"与中国的"搞活"[J].社会学家茶座,2009(3):80-89.
人物事件
“昆仑”风波
2011年3月9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艺术家王基宇在其豆瓣小站文章《我果然无法当面向老金说明陆兴华学问之单薄》中指出同济大学副教授陆兴华在一篇题为《请不要用施米特来吓人好不好?》的文章中,在转引德国政治哲学家施米特在他的《政治的概念》一书中所引用的毛泽东诗词《念奴娇·昆仑》时,将它说成是“中国诗人昆仑”所作,并把它直接从德语转译成中文。继而在网络上引发对陆兴华学术水平的质疑。2012年1月6日,作家马伯庸在未注明原发现者的情况下,自己重新截图这一文章上传新浪微博,被广为转发,这一“新闻”随即被报刊杂志广为报道,而媒体文章多数误以马伯庸作为这一错误的“爆料”人。
关于此事件的几点事实是:陆兴华本文原来只是他于10年前发表于”世纪沙龙“论坛的一篇网文。“世纪沙龙”网站早在几年前已被关闭,现在网上流传的这篇文章实际上是网友们在转载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另外这个误译事实上在当年的“世纪沙龙”网站上就已被网友指出,现在的这场所谓“风波”也并非是由马伯庸有意挑起,而更多是由于陆兴华在他的微博中言辞激烈地进行回击而引起网友不满所致,并最终成为一场网上的“口水大战”。而这之后,媒体在转载这一事件的时候却都过度报道,将它当成涉及学者学术水平的问题。
陆兴华的《请不要用施米特来吓人好不好?》这篇文章中相关段落如下:
“施米特引用了中国诗人昆仑的诗句来展望这种世界革命或战斗下的真正的政治的斗争和和平:把革命和战斗的火种当礼物,一把送给欧罗巴,一把送给美利坚,一把留给中国自己,这样和平才会来主宰世界。〖这是本人的翻译,未查到昆仑原诗〗”
毛泽东的《念奴娇·昆仑》相应原文如下: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参考资料
艺术-政治的未来 (豆瓣).豆瓣读书.2022-02-26
陆兴华.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2022-02-26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要成就
研究方向
主要成果
出版图书
学术论文
人物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