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粲
明代书法家
沈(1379~1434),字民望,明松江府华亭县人,沈度之弟。善真、草书,飘逸遒劲,自成一家。尤长于诗,有集二千余首。永乐初,与兄度同事秘阁,度为翰林学士,粲为侍读学士,人咸以大小学士、二沈称焉。历成、仁、宣、英四朝,俱受殊宠。自兄殁[mò]后,凡玉册金简,国家大制作,皆出粲笔。累迁大理寺少卿,与兄子藻同致仕归。性孝友,伯仲同居,笃于事兄,人以为莫及。尤端厚谦抑,好奖掖后进。襟怀爽,不屑屑细,故自号王易。有《草书千字文卷》《草书古诗轴》《梁武帝草书状卷》《重建华亭县治记》等传世。著《简庵诗稿》。
人物经历
朱棣时期,“二沈”兄弟——沈度、沈粲书法名声极大。其中沈度更是名重天下,被皇帝称为“
我朝王羲之”。然而他的书法作品只不过婉丽工整,为馆阁体的范本而已,如今知者甚鲜,可见历史是无情的,“时名”不一定能经得起历史的淘汰。然而,他弟弟沈粲的草书却至今为人们珍爱。
沈粲因字写得好而做了官。书法宗明初的宋璲宋克,草书行笔圆熟,遒劲骏逸,被人们称为“怀素”,名擅一时。他的《梁武帝草书状》笔笔挺劲峭拔,转折峻利,通篇章草与今草夹杂,然而自然天成,神情贯注,洒脱奔放。因章草捺脚的率出,形成字字独立,很少连绵,但行气极为流贯。因此,王世贞称他为“章法尤精,足称米芾入室”。
8岁通《孝经》、《论语》、《孟子》,10岁能真草,13岁时父母双亡,兄又发配云南省,他独自闭门读书。家贫无纸,在墙壁上悬腕练字,其书法飘逸遒劲,名重一时。与兄沈度同年被成祖召入秘阁,授中书舍人,官至大理寺少卿,与其兄齐名,人称“大小学士”。
他博学多才,喜提携后进,品性高逸,不拘小节。晚年,厌楷书,喜行草,得宋仲温、陈文东之三昧。门外求字者常不断,并长于诗,70岁辞官归乡,著有《简庵诗稿》,有诗2000余首,比较著名的书法作品有《千字文卷》、《重建华亭县治记碑》等。
主要作品
沈粲《草书千字文》(局部)纸本 纵25.2厘米 横57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沈粲《草书古诗》纸本 纵83.4厘米 横33.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
沈粲《梁武帝草书状》局部
参考资料
沈粲.汉典书法.2021-03-27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要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