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度
明代台阁体书法代表者
沈度(1357-1434),明代书法家,字民则,号自乐。他出生于明朝松江府华亭(今金山区),与弟弟沈粲一样擅长书法。在永乐时期,他因其出色的书法才能被选入翰林院。后来,他历任典籍、侍讲学士等职位。沈度擅长篆、隶、楷、行等书体,他的作品被收藏在秘府中,被称为“馆阁体”,代表了明代台阁体书法的水平。沈度的书法作品以其工整、匀称和雍容大度而闻名,他的小楷作品《敬斋箴》和《不自弃说》被认为是精品。他于宣德九年(1434年)在家中去世。沈度与弟弟沈一起被誉为“二沈”。
人物介绍
自幼嗜学,博涉经史,善草隶行书。永乐初,命翰林举贤才,翰林典籍,累迁侍讲学士。宣德中,进翰林学士。度之书,婉丽飘逸,雍容矩度,称“台阁体”。成祖誉为“我朝羲之”,凡金简玉册,一切大制作,必命度书。为文平淡,绝去浮靡。事上尽诚,必以正对。事亲孝,友爱弟粲,并称“大小学士”、“云间二沈”。与人交,久益敬。为人贞静,不苟附。暇则闭户焚香,鸣琴赋诗以自乐,人号“自乐先生”。风度萧散,所好惟载籍、法书、名画、古器,自题斋居曰“乐琴书处”。著《滇南稿》《随笔录》《西清余暇自乐稿》《自示编》。
个人作品
沈度以长于台阁体书法而深受朱棣的赏识,被其誉为“我朝的王羲之”,名重一时。有墨迹《教斋箴》、《四 箴铭》等传世。弟沈粲,擅行、草书,子沈藻,擅楷,均承家学。著有《西清余暇自乐稿》、《自示编》、《滇南稿》、《随笔录》等。比较著名的书法作品有题李龙眠《维摩演教图》、跋宋刘松年《登瀛图》、跋宋刘公麟《归庄图》及书《不自弃说》和《大宝积经》等。
关于他的书法,明杨士奇东里集》中是这样说的:“善篆、隶、真、行、八分书。洪武中举文学不就,成祖擢为翰林典籍。一时翰林善书者如解大绅之真、行、草,胡广大之行、草,滕用亨之篆、隶书王汝玉、梁用行之真,杨文遇之行,皆知名当世,而胡、解及度之书,独为上所爱。”并说沈度的书法,以“汉隶尤为高古,浑然汉意。”
作品赏析
《敬斋箴册》,沈度书于永乐十六年(1418),时年61岁。此卷系楷书黄纸本墨迹。纵向有 直界格。纵23.8厘米,横49.4厘米。文凡19行,行10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幅楷书为横卷,书写一笔不苟,法度谨严,点画巧妙,转折分明,提按清楚,运笔便捷利落而沉实;线条轻重,粗细有变化,其收笔、落笔、撇捺、转折勾挑处,既有法度,又不刻意做作,字中牵丝搭笔,显得十分自然。结构以方正为主,各部停匀,属于楷体,颇具晋唐古法,又有陈子昂笔意,唯更加甜熟,遂为馆阁之滥觞。正如王文治所谓“端雅正宜书制,至今馆阁有专门。”
沈度还有一件举世闻名的作品,那就是永乐大钟上的经文。永乐大钟上的23万余字均为沈度所书。
人物评价
沈度非常贤良,字体婉丽端庄,其生平最大的成就在书法领域。明代初年,台阁体书法统治书坛,沈度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与其弟沈粲并称“二沈”,他引领了从永乐到弘治间一百多年的书法风潮。(故宫博物院 评)
沈度善写各体,其书婉丽飘逸,雍容矩度。(中国艺术期刊 评)
“我朝王羲之。”(朱棣 评)
目录
概述
人物介绍
个人作品
作品赏析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