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荣钦(1978-),男,河南孟津人,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南京大学博士/后,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访问学者。长期从事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在城市系统碳循环及其调控、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碳足迹、区域“水—土—能—碳”耦合等领域开展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等项目8项,在《Science》(letter)、《Renewable \u0026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地理学报》、《
自然资源学报》、《
农业工程学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等期刊发表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3部;获得国土资源科技
二等奖等奖励10余项,获得“第十三届
河南省青年科技奖”、“河南省首届青年地理科技奖”及“
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入选“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学名师培育对象”。担任河南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Ecological Indicators》、《Ecological Modelling》等20余家国内外期刊的审稿人。
教育及工作经历
2011.11-2014: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人文地理学方向)
2008.9-2011.6: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自然地理学专业,理学博士
2001.9-2004.6: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自然地理学专业,理学硕士
1996.9-2000.6: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土地管理专业,经济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11-2018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副教授
2007-2011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讲师
2004-2007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助教
主要学术成果
1、建立了城市系统碳循环研究的理论框架,并以南京市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
(1)从“自然—社会”二元碳循环的角度提出了城市系统碳循环机理和理论框架,分析了城市系统碳储量和碳通量的基本特征;(2)结合IPCC
温室气体清单方法和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集成了城市系统碳收支核算及碳循环运行评估方法,并以南京市为例,开展了城市系统碳储量、碳通量核算的实证分析;(3)探讨了城市不同子系统间的碳流通和碳平衡状况,建立了城市系统碳流通图;开展了城市系统碳循环效率和压力评估,并提出城市低碳发展的策略。
2、开展了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碳排放核算及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初步构建了区域层面碳排放与碳足迹评估的方法。
从国家、省区、城市、县域、社区等不同层面开展了碳排放的核算研究,初步构建了区域碳排放核算及碳足迹评估的方法。(1)基于IPCC
温室气体清单及国家省级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开展了全国、
江苏省及
河南省的碳排放核算研究,并对碳排放进行了因素分解分析和情景预测;(2)开展了城市层面碳排放调查研究及碳排放监管系统建设研究。开展了无锡、南京、江阴、桂林等城市的碳排放调研和分析,参与了城市低碳发展规划方案的编制与温室气体清单核算的研究;(3)基于县域层面,对
中原经济区开展了碳收支的空间分异特征的研究,基于碳平衡分区结果提出了对主体功能区方案进行优化的思路。
3、开展了区域土地利用的碳储量与碳通量的研究,提出了碳排放的土地利用优化调控的理论和方法。
基于区域土地利用的碳储量与碳通量的研究,提出了基于土地利用的碳排放及其调控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1)基于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核算,建立了土地利用和碳排放的对应关系,并对全国各省区及
江苏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和碳足迹进行了分析;(2)从土地利用碳储量和碳通量入手,探讨了南京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和碳足迹状况;建立了基于低碳目标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方法,提出了区域低碳土地利用的主要模式和基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低碳城市管理策略。
专著或教材
赵荣钦.城市系统碳循环及土地调控研究。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高珊,
黄贤金,赵荣钦.江苏低碳发展模式及政策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
科研项目
主持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城市典型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与碳代谢效率研究(41301633);
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河南省农作物虚拟水和隐含碳的匹配关系研究(2017GGJS07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六批特别资助项目:城市不同功能区碳排放与碳流通模拟及低碳调控研究(2013T60518);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1批面上项目:城市系统碳循环机理研究——以南京市为例(2012M511243);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项目):区域碳补偿机制及模式研究(2012-QN-290);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城市系统碳循环及其土地调控机制研究(201164);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
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研究(HSQJ2009014)。
参与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土地调控体系研究(10ZD\u0026030);
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土地利用规划的碳减排效应与调控研究(200811033);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江苏省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思路、模式、途径与政策研究(2010ZDAXM008);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赠款子项目: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研究与示范(1214073);
江苏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江苏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南京市发改委:南京市“十二五”低碳经济与节约型城市发展问题研究;
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 SKL-2010-2590) ;
发表论文
Xiao Liangang ,ZhaoRongqin*. China’s new era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Science,2017,358(6366):1008-1009.(注:本文为letter文章)
Zhao Rongqin,Liu Ying, Tian Mengmeng, Ding Minglei, Cao Lianhai, Zhang Zhanping, Chuai Xiaowei,Xiao Liangang, Yao Lunguang. Impacts of
H₂O and land resources exploitationon agricultural
碳 emissions: The water-land-
能量carbon nexus. Land UsePolicy, 2018,72:480-492.
Zhao Rongqin, Huang Xianjin, Zhong Taiyang, Liu Ying, Chuai Xiaowei. Carbon flow of urban system and its policy implications: The case of Nanjing. Renewable \u0026 Sustainable
能量 Reviews, 2014,33(5):589-601.(SCI收录,IF=5.627)
Zhao Rongqin, Huang Xianjin, Liu Ying, Zhong Taiyang,Ding Minglei, Chuai Xiaowei.
碳 emission of regional land use and its decomposition analysis: Case study of Nanjing city,Ch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5,25(2):198-212.
Zhao Rongqin, Huang Xianjin, Liu Ying, Zhong Taiyang, Ding Minglei, Chuai Xiaowei. Urban
碳 footprint and carbon cycle
压强: the case study of Nanji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4,24(1): 159-176. (SCI收录,IF=0.907)
Zhao Rongqin, Huang Xianjin, Zhong Taiyang, Peng Jiawen. Carbon footprint of different industrial spaces based on
能量 consump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1,21(2):285-300.(SCI收录,IF=0.907)
Chuai Xiaowei, Huang Xianjin, Lu Qinli, Zhang Mei,Zhao Rongqin, Lu Junyu. Spatiotemporal Changes of Built-up Land Expansion and
碳 Emissions caused by the Chinese Construction Industry. Environmental Science \u0026 Technology,2015,49(21):13021-13030.
Chuai Xiaowei, Huang Xianjin, Wang Wanjing,Zhao Rongqin, Zhang mei, Wu Changyan. Land use, total
碳 emission change and low carbon land management in coastal Jiangsu,China.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5,103:77-86.
ChuaiXiaowei,HuangXianjin,WangWanjing, Wu Changyan,ZhaoRongqin. Spatial simulation of land use based o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碳 storage in coastal Jiangsu, china. Scientific Reports,2014,4:5667
Chuai Xiaowei, Huang Xianjin, Lai Li, Wang Wanjing, Peng Jiawen,Zhao Rongqin. Land us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based on carbon storage in several regional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cross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icy,2013,25:50-61. (SCI收录,IF=2.978)
Chuai Xiaowei, Lai Li, Huang Xianjin,Zhao Rongqin, Wang Wanjing, Chen Zhigang. Temporospatial changes of
碳 footprint based on
能量 consumption inChin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2,22(1):110-124. (SCI收录, IF=0.907)
ZhaoRongqin, Chuai Xiaowei, Huang Xianjin, Lai Li, Peng Jiawen. Carbon emission and
碳 footprint of different industrial space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China(Chapter 8).in: Subramanian Senthilkannan Muthu. Assessment of Carbon Footprint in Different Industrial Sectors(Volume 1). pp.191-220.(参编著作)
Liu Ying,Zhao Rongqin. Analysis of regional disparity and reduction potential of
碳 emission from construction of Zhengzhou city.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 Technology and Civil Engineering (ICETCE),:2011.4790-4793. (EI收录)
赵荣钦,李志萍,韩宇平,Milind Kandlikar, 张战平,丁明磊。区域“水—土—能—碳”耦合作用机制分析。地理学报,2016,71(9):1613-1628.
赵荣钦,张帅,黄贤金,秦耀辰,刘英,丁明磊,焦士兴。
中原经济区县域碳收支空间分异及碳平衡分区。地理学报,2014,69(10):1425-1437.
赵荣钦,黄贤金,彭补拙。南京城市系统碳循环与碳平衡分析。地理学报,2012,67(6):758-770.
赵荣钦,黄贤金,钟太洋。中国不同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与碳足迹分析。地理学报,2010,65(9):1048-1057
赵荣钦,陈志刚,黄贤金,钟太洋,揣小伟,赖力,张墨逸。
南京大学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进展。
地理科学,2012,32(12):1473- 1480.
赵荣钦,
黄贤金。基于能源消费的
江苏省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碳足迹。地理研究,2010,29(9):1639-1649.
赵荣钦,刘英,马林,
李宇翔, 侯丽朋,张战平,丁明磊。基于碳收支核算的
河南省县域空间横向碳补偿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16,31(10):1675-1687.
赵荣钦,黄贤金,徐慧,高珊。城市系统碳循环与碳管理研究进展。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0):1847-1859.
赵荣钦,刘英,丁明磊,张战平,
黄贤金,秦耀辰。区域二元碳收支的理论方法研究进展. 地理科学进展, 2016,35(5):554-568.
赵荣钦,黄贤金。城市系统碳循环:特征、机理与理论框架. 生态学报,2013,33(2) :358-366.
赵荣钦,黄贤金,刘英,丁明磊。
区域系统碳循环的土地调控机理及政策框架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5):51-56.
赵荣钦,黄贤金,钟太洋,揣小伟。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碳效应评估及低碳优化。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7):220-229.
赵荣钦,黄贤金,钟太洋,徐慧。聚类分析在江苏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分区中的应用。农业工程学报,2010,26(6):310-314.
赵荣钦,黄贤金,揣小伟。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研究误区和未来趋向。中国土地科学,2016,30(12):83-92.
赵荣钦,刘英,李宇翔,丁明磊,张战平,揣小伟,焦士兴. 区域碳补偿研究综述:机制、模式及政策建议。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5):116-120.
赵荣钦,黄贤金,高珊,
赵志凌。
江苏省省碳排放清单测算及减排潜力分析。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2):109-115.
赵荣钦,刘薇,刘英,丁明磊,
张战平,王杰。基于碳收支核算的
河南省碳排放峰值预测。水土保持通报, 2016,36(4):78-83.
赵荣钦,黄贤金,钟太洋,揣小伟。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储量与碳通量。水土保持学报,2012,26(6):164-170.
赵荣钦,刘英,郝仕龙,丁明磊。低碳土地利用模式研究,水土保持研究,2010,17(5):190-194.
赵荣钦,黄爱民,秦明周,
杨浩。农田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评价方法研究。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3,19(4): 267- 270.
赵荣钦,刘英,陈涛,丁明磊,
张战平,焦士兴。
温哥华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和与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4(2):20-24.
赵荣钦,杨文杰,马林,
张帅,张真铭,
王梁。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碳足迹核算及减排潜力分析。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3, 34(4):112-116.
赵荣钦,丁明磊,
黄贤金。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政策体系研究。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30(3):116-122.
赵荣钦,秦明周。中国沿海地区农田生态系统部分碳源/汇时空差异。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7,23(2):1-6,11.
赵荣钦,黄爱民,秦明周,
杨浩。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碳增汇/减排技术研究进展。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 (1):60-65.
赵荣钦,刘英,丁明磊,焦士兴.
河南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研究。河南农业科学,2010,39(7):40-44.
杨青林,赵荣钦*,丁明磊,满洲,王帅,余娇,杨文娟。中国城市碳排放的空间格局及影响机制——基于285个地级市截面数据的分析。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34(9):1243-1249.
余娇,赵荣钦*,侯丽朋,刘秉涛,张战平,
李宇翔,杨青林.
郑州市典型产业用地效益与碳排放强度的关系研究——基于181家企业的调查。中国土地科学,2018,32(8):78-84.
陈明星,周素红,何深静,叶超,汪明峰,孙威,王开泳,刘艳军,朱晟君,马海涛,姚华松,马仁锋,张华,余建辉,吴康,王丰龙,黄耿志,赵荣钦,郝庆,刘春腊,郑捷,刘海猛。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传承与创新:青年学者的责任。地理研究,2018,37(3):449-472.
满洲,赵荣钦*,袁盈超,冯德显,杨青林,王帅,杨文娟.
城市居住区周边土地混合度对居民通勤交通碳排放的影响——以南京市
江宁区典型居住区为例。人文地理,2018,33 (1): 70-75.
刘英,赵荣钦*, 张战平,丁明磊,焦士兴。城市开发区工业企业的碳排放效率比较——以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热带地理,2018,38(1):103-111.
杨青林,赵荣钦*,邢月,满洲。中国城市碳排放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环境经济研究, 2017, 2(1): 70-81.
刘薇,丁明磊,赵荣钦*, 李宇翔, 侯丽朋,张战平。基于碳排放视角的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33(3):322-326.
李凯,赵荣钦*,张俊华,曹连海,张斌,满洲。
河南省水、土、能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与碳排放强度的关系研究。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8(1):87-92.
侯丽朋,
唐军,赵荣钦*,刘秉涛,丁明磊,张战平。
郑州市不同产业的碳排放特征及减排潜力分析。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7(3): 82-88.
侯丽朋,赵荣钦*,刘英,刘秉涛,丁明磊,张战平。基于碳收支核算的郑州市碳排放压力分析及预测。水土保持研究,2016,23(2): 207-212.
张海朋,刘英,赵荣钦*,张战平,丁明磊。
丝绸之路经济带对
中原经济区城镇体系规划的影响。河南科学,2015,33(8):1459-1463.
张璐,赵荣钦,丁明磊,李志萍。专业更名背景下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高等农业教育,2015,15(2):88-92.
刘英,赵荣钦*,陈涛,张晋科,焦士兴。中国农业生产的碳收支核算及减排对策研究。天津农业科学,2012,18(4):85-90.
焦士兴,王腊春,杨顺喜,李彦东,张艳玲,赵荣钦,尹义星,李静,袁换欢。基于三角模糊函数的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以
河南省安阳市为例。自然资源学报,2012,27(7):1112-1123.
刘英,汤振兴,赵荣钦,任君。居住区景观设计对策研究。住宅科技,2012,32(5):14-17.
刘英,赵荣钦*,熊亚兰,焦士兴。河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时空变化分析。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4):349-351.
王婉晶,赵荣钦,揣小伟。高珊。绿色南京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2):62-66.
刘英,赵荣钦,李珊珊,丁明磊,焦士兴。基于聚类分析的
河南省区域发展综合分区研究。河南科学,2012,30 (2):253-256.
焦士兴,
王腊春,尹义星,赵荣钦,李静,杨顺喜,李彦东. 基于集对分析原理和权理论的水资源安全评价——以河南省
安阳市为例。安全与环境学报,2011,(6):92-97.
焦士兴,王腊春,赵荣钦,李静,尹义星。基于熵权和模糊优选模型的安阳市农村饮水安全研究。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12):72-75.
焦士兴,王腊春,李静,杨顺喜,李彦东,赵荣钦,尹义星。基于
生态位及其
熵值模型的用水结构研究——以
河南省安阳市为例。资源科学,2011,33(12):2248-2254.
谭梦,黄贤金,钟太洋,赵荣钦,顾留其,徐泽基,蒋超俊,黄金碧。土地整理对农田土壤碳含量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2011,27(8):324-329.
赵志凌,黄贤金,赵荣钦,赖力。江苏低碳经济发展策略。经济研究参考,2011(21):68-76.
黄贤金,高珊.赵荣钦.赵志凌。
江苏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总体思路与策略。群众,2011(4):26-27.
徐慧,黄贤金,赵荣钦,高珊。江苏省沿海地区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及其高效持续利用评价。自然资源学报,2011,26(2):247-257.
赵志凌,黄贤金,赵荣钦.江苏低碳经济发展策略。唯实,2011(1):66-68.
高珊,黄贤金,赵荣钦.徐慧。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1):15-18.
刘英,赵荣钦*,焦士兴。
河南省土地利用碳源/汇及其变化分析。水土保持研究,2010,17(5):154-157.
孙建卫,赵荣钦,
黄贤金,陈志刚.1995-2005年中国碳排放核算及其因素分解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10,25(8): 1284-1295.
赵志凌,黄贤金,赵荣钦,赖力。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进展。生态学报,2010,30(16):4493-4502.
徐慧,黄贤金,赵荣钦,高珊,李颖。基于建设用地增长边际效应的土地利用规划可持续性评价——以
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例。资源科学,2010,32(7):1393-1399.
孙建卫,陈志刚,赵荣钦,黄贤金,赖力。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 20(5):28-34.
徐慧,黄贤金,姚丽,揣小伟,赵荣钦,高珊。
江阴市电力行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中国土地科学,2010,24(1):43-49.
焦士兴,
王腊春,李静,赵荣钦.区域用水水平评价中的集对分析方法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09,24(4):729-736.
刘英,赵荣钦,许明坡。
郑州市空间结构演变分析。现代城市研究,2008,23(3):61-66.
获奖或荣誉
河南省第四届自然科学著作奖
一等奖:区域碳收支核算的理论与实证研究,2017(第一);
河南省第二届自然科学著作奖一等奖:城市系统碳循环及土地调控研究,2013(独著);
南京市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
三等奖:南京城市系统碳循环与碳平衡分析,2013(第一);
河南省第二届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三等奖: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储量与碳通量,2013(第一);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弹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模式研究——以
江苏省通州区为例,2010(参与);
2017年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学名师培育计划人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