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贸学院(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是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下属的国际商务类专业门类较多、师资阵容较强的
二级学院,同时也是全国最为知名的经济管理学院之一。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成立于1995年,其前身为建立于1960年的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经济系。历经数十载建设,学院已发展成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规模最大,最具有学术影响力的龙头和核心学院。学院现设4个系,分别是
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经济学系、物流与电子商务系、国际商务系。学院于2011年获评“世界杰出
商学院”。
办学情况
学院目前具有本科、研究生2个办学层次,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100余人,研究生500余人,其中国际商务硕士(MIB)250余人,留学生150余人(其中研究生50人)。学院现设4个系,分别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经济学系、物流与电子商务系、国际商务系。
学院目前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点。下设有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国际投资、世界经济,西方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跨国供应链管理等10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MIB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国际贸易学科从1985年起招生硕士研究生,2005年被批准为
上海市重点学科(第二期),2011年应用经济学学科被评为上海市一流学科,2015年应用经济学学科列入上海市高原学科(I类)建设支持计划。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应用经济学学科被评为B级,位列全国同类学科前20%-30%,在上海高校中仅次于
复旦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同一学科的排名。
学院拥有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国际投资方向)、国际商务(中澳合作)、
物流管理(中澳合作)、
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分别隶属于经济学和
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每年还招收国际经济与贸易全英语实验班、经济学创新实验班。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特色专业建设点。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被确定为
上海市“外贸经济教育高地”重点建设项目。
办学条件
专业设置
学院设有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国际投资方向)、电子商务、国际商务(中澳合作)和物流管理(中澳合作)五个本科专业,一个国际经济与贸易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和一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科(中澳合作)项目,分别隶属于经济学和
管理学两大学科,同时学院还设有国际贸易学硕士点、中外合作物流管理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师资力量
学院教学和科研师资力量雄厚。
截止至2013年,现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及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占78%,5名教师获得
上海市曙光学者称号。学院充分利用国内外智力资源,组建了一支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和跨国企业的外聘教师队伍。
学科建设
学院的学科、专业和课程的设置紧跟我国经济贸易发展,尤其是上海“国际经济、国际贸易、
国际金融和国际
航运”四个中心建设的步伐,致力于为企业、政府机关培养应用型现代国际商贸人才。
学院的国际贸易学科为上海市重点建设学科,下设WTO与多边贸易体制研究基地等多个研究机构,在WTO多边贸易体制、区域经济一体化、知识产权、服务贸易研究等领域研究成果丰硕。
产业经济学为学院重点建设学科,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为学院重点建设的学科方向。
国际合作
学院积极开展与国外院校的合作与交流。1998年经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学院与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大学)开展合作办学项目五项。学院与国际著名商学院
加拿大IVEY商学院在经典案例教学方面的合作已经开展六年,“IVEY工商案例课程”成为最热门的课程之一。学院与
多伦多大学、
荷兰汉恩大学、美国
圣玛丽大学等国外大学的文化之旅项目和学期制中外学生交流项目发展迅速,每年接收来自
澳大利亚、
法国、荷兰、
日本、
韩国、
越南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交流与学习。
教学建设
• 实践教学
学院不断优化专业课程结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将
多媒体、计量分析方法引入
课堂教学,推进
案例教学、双语教学和仿真模拟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现代商务决策分析能力。
学院通过多种形式,如中外学生交流项目、学生职业开发项目(PDP)、企业高级经理讲座、外籍客座教授讲座、国内知名教授讲堂、社会实践等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生活阅历,鼓励学生在大学生活的第一天即开展职业生涯设计。
学院积极拓展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间的合作,已开拓有二十多家企业实习基地,并设立了柏灵顿(中国)货运有限公司、上海长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久信物流有限公司、百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杭州可耐瑞泰时装有限公司、上海怡科经贸有限公司、上海雅氏鞋业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奖学金项目。
• 教学成果
2007年12月,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联合批准为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9年11月,
物流管理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联合批准为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被确定为
上海市“外贸经济教育高地”重点建设项目。
近3年,学院有4门课程被确定为上海市精品课程,6门课程被确定为市教委重点建设课程。
• 就业概况
学院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各
专业学生学成毕业后,或报考本校和国内外知名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或参与政府部门、各类知名企业的人才招聘竞争。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
科研简介
国际经贸学院学科科研主要涉及
经济学和
管理学两大学科,经济学主要包括经济学理论、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等,但以国际贸易学研究为主。管理学涉及
工商管理、
物流管理、
电子商务、营销和会计等学科。
• 第一,国际贸易学科仍然是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
自从1995年国际贸易学科被
上海市教委确定为重点学科以来,已经进行了连续二期重点学科建设。2005年被上海市确定为上海市重点学科(第二期)。
在国际贸易重点学科研究领域方面,以
王新奎校长为学科带头人的国际贸易重点学科国际贸易政策。
截止至2008年,学院国际贸易重点学科先后承担了国家哲学与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我国加入WTO与经济安全问题》、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项目《中国加入WTO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我国能否成为世界工厂问题研究》、上海市哲学与社会科学基金课题《WTO规则下的中国外经贸制度》、上海市曙光项目《加入WTO后的上海产业结构高度化研究》等多项课题。出版了《乌拉圭回合多边谈判成果》、(汪尧田,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世界贸易组织与发展中国家》(
王新奎,
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多边贸易体制与我国经济制度变迁》(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等著作20余部,论文150多篇。先后获得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基金会、
上海市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等全国、上海学术机构多项奖励成果。
截止至2008年,学院际贸易学科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开始了学科交叉性研究。我学院与贸易有关的投资问题、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产业内贸易理论、企业内贸易理论等国际贸易的重点领域进行了重点研究。
如
徐海宁教授的《WTO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规范与承诺》是国内第一本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专著。
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方面,以
叶京生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分支学科"
世界贸易组织与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与世界贸易》" 发表论文:"论中国产品与技术出口中的专利法律问题"、"关于外经贸领域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及对策"、"中外合资企业的外商技术投资问题"等20余篇;发表专著和教材:《知识产权与世界贸易》、《工业产权基础》、《美国知识产权案例与评注》、《CHINA CONTRACTS HANDBOOK》等20多部。
• 第二,管理学科科研发展迅速。
2000年以后,在各专业主任的带领下,许多后起或近来成立的新兴学科迅速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专业特色。例如国际
工商管理专业主任徐波将资本运营作为自己突破的重点,形成了国际工商管理在资本运营领域的特色。工商管理专业目前共有两个研究梯队:
第一个梯队是"购并重组与走出去购并研究梯队",由
徐波、王朝晖、
姜秀珍等人组成,目前研究的课题为:
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入世后我国企业走出去并购的特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已经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
(1)为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编写教材:《资本运营与资产重组》,于2004年10月通过专家评审。
(2)出版专著:《第五次企业购并浪潮及对我国经济影响的研究》,
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年8月。
(3)在国内杂志上发表论文20多篇。
(4)在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篇。
(5)承担曙光计划项目1项,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项目1项,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世研创学会课题1项,
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1项。
(6)获市优秀教学成果
二等奖1项、
三等奖1项,上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秀科研成果论文奖2项。
第二个梯队是“
案例教学研究梯队”。由徐波等
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全体教师组成。
截止至2008年,取得的成果有:
(1)出版教材:《管理学案例集》。
(2)开展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发表《关于案例教学的思考》、《对〈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等5篇教学性研究论文。
• 第三,形成了交叉学科,使专业教学、科研、实践同步发展。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由
计算机、网络、经济、管理、贸易相结合的交叉发展学科,因此在学生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各方面,既要考虑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兼顾学科发展前沿,同时作为一个文理交叉的新学科,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不仅注重学生的宏观思维方式,也应该使学生具备理工科的逻辑思维方法。因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显得十分重要,而学生动手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院科研环境的营造、教师科研参与的程度,科研与教学是相互相成的。
地处
上海市国际化大都市,同时又有松江大学城新校区的硬件设施,可以说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前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以教学为中心始终是高校发展的基石,但一个学院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无论该校是科研型还是教学型的院校),是衡量该校总体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该校能否长远发展,能否得到社会承认、能否吸引留住人才、能否培养出社会所需要大学生的关键因素。因此,在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初期就明确其发展目标,将教学、科研和实践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步发展,初步形成了一个以科研带动教学、以实践促进教学的良好学术氛围,以学科带头人为主、团结和谐、协同合作的教师群体,高起点的去培养素质的国际化电子商务人才的同时去主动承担国家、
上海市、企业和学院的纵横项科研课题。
电子商务专业在专业主任熊励的带领下,最近几年在科研方面的成绩突出,其具体课题是:
(1)2004年9月-2005年6月,上海城市信息化发展研究课题:加快上海服务业发展研究。项目负责人:熊励,课题成员:章学拯、罗旭、徐建平、李医群、余海天。
(2)2004年3月-2005年9月,上海企业信息化建设规范(标准),负责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其中上海外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责其中子课题:上海服务行业信息化标准制定,子课题负责:熊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余海天、张亮。
(3)2002年3月-2004年11月,上海外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院企合作化电子商务与物流实验室,负责人:熊励,参与方:上海长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外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子商务与
物流管理两个专业的所有教师。
(4)2002年10月-2003年10月,
德国阿登纳基金项目:入世后中国IT产业发展与创新研究,项目负责人:熊励,课题成员:李医群、王锐、李平。
(5)2002年1月-2004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协同商务链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编号:70172016),第二负责人熊励,外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与人:
谷海涛、
徐建平;
(6)2003年10月-2004年10月,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面向机电行业的应用服务平台开发与应用(编号2003AA414013),其中上海外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励负责"中国汽车行业应用服务平台开发"子项目,
电子商务专业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