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济桥位于乐清市石帆街道大界村,横跨于大界村门前溪上。慈济桥(俗称大桥)是座二墩三孔的梁式石桥,长11.60米,阔2.80米,横跨于大桥头村西一条十多米阔的门前溪上。每孔上铺桥板六条而成桥面,中孔稍高,边孔各自下斜多使全桥略呈拱形。多数桥板呈
栗色,石质坚硬,因年代久远,踩磨得异常光滑。中孔南边板侧刻“慈济桥”三字,凿痕极浅,苔迹斑斑,故久未发现。东、西桥墩
方柱石各四根,上架横梁石以承担桥板。北面左侧桥柱刻“太夫人解氏舍钱”,右侧桥柱刻“成淳十年六月吉曰谨建”等字,而南面桥墩外柱上的刻字跟北面则刚好相反,左边为“……十……月吉日……”,右边为“太夫人解氏舍钱”。溪东桥边有大榕树一株,干围2.35米,枝叶茂盛,生气勃然,那弯曲刚健的枝干,遮护着这座古老的桥梁。溪中倒影,随水晃动,如入画境。据说溪西桥边原有亭子曰慈心亭,今亭址在。据此可知,慈济桥为
咸淳十年(1274)解氏捐助修建,而解氏系宋吏部尚书
刘黻(fu)之母。
刘黻(fu),字声伯,又字质翁,号蒙川,乐清郭路大桥头人(今石帆大界村)。黻(fu)
淳祐十年(1250)试入太学,秉性刚直,关注国事,评论时政流弊,触权奸,因
丁大全谋夺
董槐相位,与同舍生
陈宜中、
黄镛、
林则祖、
曾唯、陈宗六人伏阚上书攻丁大全,结果削去学籍,送南安军,流放横浦。
开庆六年(1259)丁大全罢贬,黻(fu)被召还廷试,由舍选登景定三年(1262)方山京榜
进士。此后由昭庆军节度掌书记,
监察御史,授
集英殿修撰,沿海制置,知
庆元府事,累宫至吏部尚书,封
乐清市开国男。
咸淳十年(1274),母丧解官还乡家居。德二年(1276),
南宋亡。陈宜中、
陆秀夫、
张世杰等图谋恢复,拥广、益二王由“
温州市入海,以兵迎黻(fu)共政”。黻(fu)年已
花甲,决然携夫人上路,然壮志未酬,至惠州罗浮,以病卒,
春秋六十,谥忠肃。《宋史·刘黻(fu)传》赞黻(fu) “分别邪正,侃侃敢言,亦难能者”。
《宋史·刘黻(fu)传》里提及:刘黻(fu)放逐之时,归别其母。解氏曰:“为臣死忠,以直被贬,分也”。
刘黻(fu)在《祭母昌元郡夫人文》中也说到此事:“触党祸流落瘴地,吾母虽勉,而亦不能不旦旦以自苦。”由此可见解氏是位贤明的母亲,品德可贵。解氏卒于“甲戌六月十七日”这个《母昌元郡夫人解氏墓志》有记载。慈济桥建于“
咸淳十年六月”,即甲戌六月,是她一生中最后为地方所做的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