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耀宗
吴家太极拳第三代五大弟子之一
吴耀宗,号敬修,属“公”字辈,与吴公仪吴公藻昆仲同辈,公展之名为其族伯父吴鉴泉宗师为其所取,为长年活跃在上海的吴家太极拳第三代五大弟子之一,其它四人分别为赵寿村(1901---1964年,宗师吴鉴泉侄外甥)、吴英华、马岳粱夫妇二人(宗师之女儿、女婿)、马普安(19杨少侯入门弟子马润之的儿子,9岁磕头正式拜吴鉴泉先生为师,手头还保留了当时的同门录),并得师兄吴公仪之方架及太极拳腿法之助益,对吴家太极拳功系列的太极刀、乾坤剑、二十四枪、各种推手法、应用法,无不精通而又能自成一格。学有所本,学有所成,其个人风格的形成是其功夫成熟的表现,而不是一般胡编乱造,欺世盗名的伎俩,此种纯正功夫当今已不可多见,可惜当时不具备摄录的经济条件,人在艺在,人去艺亡,良可浩叹!
人物生平
1948行政院秘书长端木恺在沪期间曾从吴耀宗学拳。
1942年至1948年吴公仪在上海担任鉴泉太极拳社社长;解放后,50年代初,吴公仪远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吴耀宗先生曾代理执掌上海鉴泉太极拳社直至1954年结束拳社社务。
1951代表吴式太极拳参加上海市武术界抗美援朝战争捐献飞机大炮义演的活动
1957年6月代表吴式太极拳去北京市参加《全国武术射箭观摩评奖大会》的表演,得当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的盛赞,指明请吴老师单独演练,并与之亲切谈话。
1957年吴耀宗在上海市气功疗养所和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传授太极拳,在上海气功疗养所,苏联代表团曾用电影胶片拍摄了吴耀宗的整套拳架
1957年吴鉴泉学生徐致一(1892—1968)先生在其整理出版的《太极拳-吴鉴泉氏》一书中。即邀请赵寿村、吴耀宗二位同学演示吴式太极拳及推手图照。
1963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吴式太极拳
1971 年应学生们的要求,吴耀宗先生拍摄了一套完整的《吴式太极拳方架》拳照,保存了当初门内原样的技术特点和风格可与吴公仪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海外流传的拳架相比较,弥足珍贵。
70年代末直至80年代,在上海精武体育会教授太极拳
1980年上海鉴泉太极拳社复社时,被推为上海鉴泉太极拳社副社长直至去世。
1981年9月吴耀宗先生收及门弟子27人,又在上海闸北体育馆传授吴式太极拳
1981年12月29日,应上海市武术协会与上海精武体育会邀请,吴耀宗先生接待到访的日本京都府太极拳协会代表团并与之进行交流,给对方留下了深刻映像。
1988年为挖掘、抢救武术遗产,上海武术院邀请吴耀宗拍摄了《吴式太极剑》资料
吴耀宗先生还曾长期受聘于上海闸北体育馆、上海凤凰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厂等处传授太极拳。晚年主要在人民广场花园教拳,并曾多次主持上海鉴泉太极拳社活动。
1990年一代吴式太极拳名家吴耀宗先生在上海谢世,先生共有子女5人。子:吴大桐 吴大海 吴大东 女:吴雁玲 吴雁虹
吴耀宗先生推手技艺特点,在沪上被公认为擅长“用脚”,脚有粘劲为常人难以企及,如被其管上就束手束脚,动弹不得,堪称一绝,但先生谦称不如公仪师兄用脚之精妙,说师兄“用脚”好象别人往他脚上送似的!吴耀宗先生推手技艺不凡,饮誉沪上,强调“以武会友”,口头禅是:“化、拿、打,拿、打、化,打、化、拿”。推手时注意保护学生,不轻意发放,往往是“起来吧”对方应声就被飘起脚跟,多用拿化,不随便让学生摔跌,爱护学生出于至诚,常告诫学生“武以德为先,不可手狂、口狂”,强调“以武会友”、“练功夫要吃苦,多练多得,要有耐心、要有恒心”,“推手是越推越难推,越推越怕推”皆为实实在在的经验之谈。对初学推手者主张:要开展,手要伸展、腿要坐下,不可随意妄动,照规矩练,可少走弯路,更注重四角方位的盘练,“劲长意长,把自己的上中下三盘管住了就成了”,强调“太极拳没有身法不成”而“镇头靠背”身法实未见诸经传,吴耀宗一口纯正的京片子,听他讲话真是一种享受,常说:“老师(吴鉴泉)怎幺教,我就怎幺教!我不会编、不会写,东西在我的心里头,功夫是实实在在的,多练多得、少练少得、不练不得。。。。。不可得本妄施!”先生保存了34张吴鉴泉交给的早年在北京拍摄的原版珍贵拳照,1986年宗师的二公子吴公藻上海市时才让人借出!
上世纪50年代前后,师兄吴公仪远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即由吴耀宗先生代理执掌上海鉴泉太极拳社社务。1956年代表吴式太极拳参加在北京的汇报表演时,深得当时体委主任贺龙及陈毅二元帅的盛赞,夸奖其拳艺另有一功,为常人所难及,指明让先生单独演练,并亲切接见与之谈话。十年动乱结束,1980年上海鉴泉太极拳社复社时,又被公推为上海鉴泉太极拳社副社长.。
吴耀宗先生曾长期受聘于上海精武体育会、上海市气功疗养院、上海闸北体育馆等多处担任教练。1958年吴鉴泉弟子徐致一(1892—1968)先生在其整理出版的《吴式太极拳》一书中。即请赵寿村、吴耀宗二位演示吴式太极推手的技术图照,初版时为写真照片,工架大方、劲意饱满、风格纯正值得后学再三琢磨。吴耀宗先生一生爱拳如命,艺业精深,与当时的沪上京剧名家如梅兰芳、社会名人叶公超、武术界同人桂亭、傅钟文、朱廉湘、顾留馨、周元龙、张玉、纪晋山等名家多有往来,称吴老师为人实在,深得口碑。
吴耀宗先生性情耿直,爽朗大方又能平易近人,从不仗艺欺人、以艺敛财,谨守师训,学有所本,“不可得本罔施”。晚年主要在上海人民广场的三角花园处活动,四方都有来请益者,对太极拳功夫主张求真求实、多练多得,一生反对把太极拳功夫神秘化、表演化,能应材施教,使人渐入渐深,兴趣盎然,从不保守,故闻风从学者日众而多能有所得益、有所收获,为吴家太极拳的发展推广贡献良多,得到了当时上海武术界领导顾留馨及众多同仁的认可和尊重,得到众弟子和学生的衷心爱戴和敬仰!
武术轶事
1.对吴家太极拳方架情有独钟
吴家太极拳方架是吴公仪在其父吴鉴泉过世后,1942年后才在吴门弟子内公开的一套功架,当时社会上称之为“新架”,而门内则称之为“方架拳”。强调手手打伸、腿腿踢伸、撑筋拔骨、劲长意长、枕头靠背以领起周身之势,其理效《易传》“坤卦”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之精义,卦含“直、方、大”之义理,为位、为空间、为容量,内为劲、外为势、为承载、静则成方、动则维圆,外小内大、有边有角、身法一线到底,镇头靠背实 为不见经传之要点!对周身的开劲、拔劲、节节贯穿一段工夫实极有助益,久练劲意饱满,对太极内劲功夫大有帮助。吴公仪年少时曾得杨少侯的器重和喜爱,要求吴鉴泉:“让子镇上我家去,我来单独跟他说说。。。。。。”吴耀宗在1971 年应 弟子、学生之要求,拍摄了一套200多张的方架拳架照片,保存了门内初传原样的技术特点和风格可与吴公仪晚年的拳架相比较,弥足珍贵!
吴耀宗为人豪爽正直,反对拿太极技艺骗人,反对一切神奇之说,在上海的太极拳界都知吴耀宗老师善教肯教,常对弟子说:“对吴派太极拳有不懂的就问我。不懂就问,东西全在我心里头,功夫是多练多得、少练少得、不练不得! ”其它门派弟子也时有羡慕吴耀宗先生纯正的太极功夫,请益者络绎不绝。
2.吴家太极剑入梅派戏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一代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寄寓于上海市的"梅花书屋",闭门谢客。耀宗先生喜欢听京剧,也是票友,二胡拉得不错,由叶恭 绰先生介绍认识了梅先生,约定每周一次在叶公馆小叙,程中行先生也常在,梅先生要向吴耀宗讨教吴家太极拳和太极剑。第一次见面,梅先生恭恭敬敬地叫吴耀宗为"吴老师!"吴耀宗爽朗的说:“您是伶界泰斗,我不敢当”,梅先生连连摆手说:“哪里、哪里!拳师也是师!”。
一次,梅先生特别高兴,对在坐的叶恭绰、程沧波、吴耀宗说:“你们都是票友。今儿我来段\u003c霸王别姬\u003e,请指点,”言毕,拿起身旁的剑来,单手一执,起步舞了起来,吴耀宗先生是个性格直爽的人,他马上就对梅兰芳说:“梅先生,您这个出剑不美,也不法度,剑是双刃的,单手前胸一执,不伤了自己吗?我看不如改成我们背后出剑法来得合理、潇洒”,说着上前接剑演示了几下。
梅兰芳先生一怔,略一思索,哈哈笑着说:“好,吴老师讲得有道理!”,随后照吴耀宗的出剑法舞了起来. 并再请吴耀宗演示吴家太极乾坤剑,梅先生特别欣赏其中的犀牛望月、天女散花、左右卧鱼等几个动作,把它们融汇在“虞姬舞剑”的一段戏的动作造型中,精益求精,吴家太极剑入梅派戏,也说明吴家太极乾坤剑确有独到之处!
3.太极拳“沾劲”显技艺
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市武协和上海精武会曾接待一日本代表团并做了交流,日方意犹未尽,扬言21世纪要把世界太极拳的中心搬到东京去,不得已上海武协和上海精武会力邀吴耀宗先生出面接待日本京都武界代表团,先生手拄拐棍到场后,有一中年武士,即请翻译要求向吴耀宗先生请教,甫一交手,日方武士即被其以太极拳沾劲,飘起脚跟,站立不稳,东倒西歪,大为惊奇!是时,吴耀宗先生已74 岁,力气上肯定不如对方37岁的壮汉,日方也为一高段武士,练有多门武功,名叫小山曾成,但耀宗先生手并未与对方相接而对方已受其笼罩,试之再三,甚至在起背后也一样被沾起,大为敬服,惊为神技并通过翻译恳请与先生合影留念!(事见《上海体育史话》1982年第二期)。事后吴耀宗先生感叹说:我老了,再不教太极拳就完了!。。。。。。
吴耀宗先生晚年应跟随他数十年的学生的再三恳求,收及门弟子28人,爱徒如子,师徒相得,颇慰老境,先生清贫一生已于1990年在上海市过世,时上海武术界领导,武术名家等同门同仁都到场吊唁!盛赞吴耀宗老师太极拳工夫好,人品更高,生前对名利淡泊、不争不抢、教拳育人、实实在在!有斯德方有斯艺,弟子们在先生过世十几年后,谈起他时还充满了感情,在探索太极技艺是还常在梦里,让人不胜唏嘘!
吴耀宗先生终生以教拳为业,时间长达60年之久,经验丰富,教有所成,诚为一不可多得的职业太极拳家!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武术轶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