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拣选
文物拣选
文物拣选是一种旨在保护流散文物的重要措施。在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抢救和保护那些在银行收兑的金银以及废旧物资回收部门、冶炼厂和造纸厂回收、加工、利用的废旧物资中混杂的文物,尤其是珍贵文物,文物、银行、商业、物资和工业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了一系列的文物拣选活动。
拣选对象
文物拣选的对象涵盖了多种类型的文物,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青铜器和古代金银器为主的金属质地文物,如礼器、乐器、容器、工具、货币、印章、兵器、度量衡器、造象和铜镜等;- 古旧图书资料为主的纸质文物,如档案文书、善本书、地方志、家谱、族谱、刊物和书画等;- 石、玉、铁、铅、木等材质的古代文物;- 近现代的革命文物、民族文物和民俗文物。
拣选工作
文物拣选是由银行等单位与文物部门合作进行的一项工作。在日常收购、加工、利用金银和废旧物资的过程中,银行、冶炼厂、造纸厂、废旧物资回收公司等单位负责初步的文物拣选,一旦发现重要文物的线索,就会组织有针对性的大规模拣选。在拣选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对文物造成损害,对于金银质地的文物,不应使用打磨或切割的方法来检验纯度。拣选出的文物应妥善保存,并及时通知文物部门进行鉴定和交接。同时,还需记录文物的来源或出土地点,以便日后进行考古调查或深入研究。文物部门则通过召开会议、派驻人员、巡回检查等多种方式,与相关单位保持联系,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促进并指导文物拣选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发现文物密集区或重要文物线索时,文物部门会派遣专业人员参与拣选工作。对于银行等单位初步拣选出的文物,文物部门将进行鉴定、接收,并对其进行合理的估价。对于某些可能属于文物的物品,先暂时代管后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鉴定。对于在拣选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文物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会给予相应的表彰和奖励。
拣选成果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通过文物拣选工作,成功抢救了数以万计的青铜器、古旧图书资料以及其他种类的文物,以及数百吨的历史货币。上海市、北京等地的拣选成果尤为显著,分别拣选了超过八万件和八十吨以上的铜器、铜造像、古钱币,以及三百吨的图书资料。其他省份如辽宁省山东省河北省天津市武汉市等也均有超过一万件的拣选成果。这些拣选文物中不乏珍品、孤品和极具重要价值的文物,其中包括天津市拣选的二里头文化铜爵湖南省拣选的商代人面方鼎,北京市拣选的西周公国班殷、唐朝凤纹透腿镜、宋代九叠篆文皇宋通宝铜钱,浙江省拣选的春秋时期配儿勾鑃,安徽省拣选的战国时期蚁鼻钱范、太平天国田契,河北省拣选的秦始皇诏铁权、金朝白酒锅,黑龙江省拣选的金代承安宝货银锭,福建省拣选的明代郑和铜钟,上海市拣选的清代康熙修台湾府志,江苏省拣选的民国初期南通市博物范图。此外,通过文物拣选提供的线索,还发现了多处重要的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如云南省晋宁县石寨山古墓群。1984年8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全国拣选文物展览,展示了来自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逾千件拣选文物。
参考资料
文物拣选.《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4-11-06
目录
概述
拣选对象
拣选工作
拣选成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