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守诚
笛子及箫演奏家
罗守诚(1945年生)是一位著名的笛子及箫演奏家,担任国家一级演奏员。十二岁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师从金祖礼、陆春龄等名家。1964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本科,深入学习苏南吹打、北方二人台、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等民间艺术,吸收南北各派演奏风格及精华,并学习融汇西洋音乐。
人物简介
罗守诚:一九六九年七月,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即成为上海爱乐乐团独奏演员,他的演奏音色甘美,韵味隽永,擅长揭示作品的内涵,显示了很高的艺术修养,由他担任独奏、领奏的影片,如“牧马人”、“城南旧事”、“白求恩”、“阙里人家”、“老人与狗”、“济公”、“哪吒闹海"… 都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影视合并后,作为上海东方广播有限公司民族乐团首席笛子演奏家,他多次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录制了多张唱片。他几度出访了日本美国朝鲜新加坡及港澳地区。他的名字多次被编入当代名人录……《当代中国青年名人录》亦收录他的名字。
罗先生从事演奏几十年,不仅在笛箫的演奏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内涵,在笛箫作品的创作上也是硕果累累,先后改编和创作了《岁寒三友》、《流波曲》、《忆故人》等脍炙人口的笛箫音乐作品。
人物经历
十二岁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专修笛子与钢琴,师从金祖礼,陆春龄等老一辈知名的笛子演奏家;
1964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本科,开始深入各地向民间艺人学习;
1969年7月,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即成为上海爱乐乐团独奏演员;毕业后,长期在幕后工作;
2005年12月与得意门生沈英彪,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共同演绎了一场“箫声易近”专场洞箫演奏会。
演奏作品
《城南旧事》、《白求恩》、《济公》、《哪吒闹海》、《月儿高》、《良宵》、《高山流水》、《十面埋伏》、《岁寒三友》、《流波曲》、《忆故人》等13首经典民俗音乐
相关评价
他的演奏韵味隽永、大气、典雅感人,融会吸收了南北各派的演奏精华和风格,自成一体。由他担任独奏、领奏的影片如《城南旧事》、《白求恩》、《济公》、《哪吒闹海》等,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录制的笛箫精品集《望月》于2005年正式首发。《望月》共收录了《汉宫秋月》、《平湖秋月》、《塞上曲》等17首曲目,每首曲目都配上一首唐诗宋词来营造意境,或优雅和畅,或古朴自然,充分体现了国乐的深刻性和丰富性。
《望月》集中的主打乐曲《望月》提头采用宋朝曹组的“婆罗门引。望月”,(箫为罗守成、笙为翁镇发),作曲者为古筝大师赵曼琴先生,原意是取唐代诗人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意而作,本为筝曲。不过乐曲听来并不似张九龄诗中的境界开阔、情意纯挚,而是苦心思忆中颇有伤感意味:旋律抒情,意境静谧;
《妆台秋思》提头采用北宋司马光的“西江月”,(箫为罗守成、筝为罗小慈),此曲据琵琶曲“塞上曲”中的一个段落改编而成,现存曲谱最早见于华秋苹编“琵琶谱”(1818年前)。乐曲旋律委婉动人,典雅细腻,愁而无伤,舒淡流畅。箫的演绎较之琵琶原曲,别具宁静悠扬的风格,动人心弦。
《出水莲》提头采用宋朝白玉蟾的“满江红。咏白莲(下片)”,(笛为罗守成、琵琶为屠伟刚)。提起莲花,我们自然把它看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的象征,以《出水莲》为题,应是更加突出了这种象征意味的形象。不过原谱《清乐调谱选》中此曲的解题称“盖以红莲出水,喻乐之初奏也”,说明乐曲是一组套曲的引子部分。旋律清雅明秀、婉转绮丽,原本是一首著名的客家传统筝曲,移植为笛曲演奏又是别有风味。
相关信息
罗守诚谈琴箫合奏
罗守诚吹的箫音色柔美、虚实融合。他在琴箫合奏方面有着许多成功作品,其录制的琴箫合奏《云水吟》、《琴箫引》等专辑深受广大琴箫爱好者们的喜爱。近日,笔者得缘能与罗守诚先生见面,向罗守诚、沈英彪老师等就琴箫合奏的问题略行请教,略有心得,遂整理成文字,供琴友、箫友们参考。
默契是关键
琴箫合奏, 关键是琴与箫之间的高度默契,也即两人之间的默契。罗老师与沈老师当场即兴表演了箫变奏重奏《阳关三叠》《关山月》等曲目。由于两人对旋律的熟谙,以及互相之间的熟悉。演奏过程中不管如何任意加减段落,或是改变节奏缓疾,两支箫的合作都能做到天衣无缝。就算是要突然转调或是就此结尾,也能在一个音符,一个眼神中达到心神领会。琴箫合奏中也是如此,只有琴与箫两人的互相默契,互相配合,演奏时才会有精微细致的处理,才能发挥出各自独奏时具有的水平,并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如平时雅集活动时有临时的琴箫合作,那就只能靠各自的演奏经验,难有默契可言,演奏也难有效果,往往只能凭两个人日常演奏经验去摸索。
互补是真谛
古琴和箫从构造和原理上来说都是完全不同的两面:琴是一种拨弦乐器,其每个音都是类于钉头鼠尾的衰减性的音响,而箫作为一种吹管乐器,其声音是延续性的;琴声中更容易有大量滑音的出现,而箫则往往是音高恒定的长音;琴中有非常丰富的呤,而箫虽然也有气振指颤等类似的表现手法,但远远没有古琴中的吟猱来得丰富……罗老师提到,琴箫这两种乐器互相要取长补短,做到互补,并没有必要使古琴和箫的旋律完全一样,也没有必要在表现手法上“以箫摹琴”,关键是在于合奏中“互补”,并做到“和协”。两种乐器如能这样配合,就可算是领悟到琴箫合奏的真谛了。沈老师说,曾经听到过以小段间奏形式出现的琴箫音乐,感觉非常好。象这些没有经过作曲家编排过的间奏,以两种乐器的特色交织出现,可以说是两者互补的最为原始简单的模式了吧。
箫声要有内涵
箫在吹奏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富有表现力,要有内涵。简单的说就是吹奏的时候要意识到是在表达一个什么思想,或者说是想说一句什么话,而不是光照着谱子吹。对一些初学来说,放松下来默吹,箫声往往容易有活力,而紧张之后或是一味看着谱吹的时候,箫声就会死板僵硬。这时放松下来就很重要。箫声不仅仅要有生机、有活力,更要有意境、有内涵。琴也一样,所有乐器演奏也可以说都是如此。
抚琴者表达一个内涵,和箫者也表达一个内涵,两者有时未必会一致,但却不可不统一,也就是说两者要协调。
古琴对箫提出的要求
我们也谈到了古琴的个性对于琴箫合奏中箫的影响。由于千百年来的传承,古琴流派众多,同一首曲子,版本各自不同;而琴家也是风格迥异,各自对琴曲会有不同的理解,会运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和表现手法,
甚至每个琴家演奏不同的曲子都会大不相同。可以说古琴是一件极富个性的乐器,这对箫来说合奏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不是在配合上下过工夫,实难跟琴合好。罗老师说,学习琴箫不能一直只跟同一位琴人合,这样会容易流于程式。纵然古琴富于个性,仍要尝试跟不同风格的琴人配合。这对于琴箫学习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琴箫合奏中两者的关系
最后我们谈到了合奏中箫和琴的关系,许多人认为,琴箫和奏一般要以琴为主,箫只是辅助,箫的任何表达,都是为了突出古琴。我们谈到,琴并不一定为主,琴箫合奏中,古琴和箫的地位也可以是平等的。按其音色特点来说,琴和箫可以说是骨和肉的关系,琴为骨,箫为肉;合奏的整体意象,是两者融合而成的一个鲜活的身姿,其中有一者偏废,往往就容易留于死板。
以前在琴箫合奏中由于古琴的音量相对偏小,常会出现箫音盖过琴音的情况,从而有专门为合奏所使用的琴箫产生。有人认为,箫的音量一定要降低,决不能盖过琴声。其实有时候箫不妨盖过古琴,孰强孰弱,是要根据曲子的意境来安排。琴和箫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而并非只是突出古琴,用箫来润色一下琴声。琴箫合奏可以说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如果说是箫伴奏的古琴、或者是琴伴奏的洞箫,这就缺乏琴箫合奏的独特涵义了。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人物经历
演奏作品
相关评价
相关信息
互补是真谛
箫声要有内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