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穗金粟兰
胡椒目金粟兰科的植物
丝穗金粟兰(学名:金粟兰属 fortunei (A. Gray) Solms)是金粟兰科金粟兰属的植物,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茎直立,单生或数个丛生,叶对生,通常4片生于茎上部。分布在印度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湖北、四川省、安徽、江西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生长于海拔170米至34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山坡、低山林下荫湿处及山沟草丛中。全草可供药用,有抗菌消炎、活血散的功效。丝穗金粟兰的别名包括腐生花、四大金刚、四大天王(湖南) 全缘金粟兰、四子莲(广西)。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全部无毛。
根状茎粗短,密生多数细长须根;茎直立,单生或数个丛生,下部节上对生2片鳞状叶。
叶对生,通常4片生于茎上部,纸质,宽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5-11厘米,宽3-7厘米,顶端短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圆锯齿或粗锯齿,齿尖有一腺体,近基部全缘,嫩叶背面密生细小腺点,但老叶不明显;侧脉4-6对,网脉明显;叶柄长1-1.5厘米;鳞状叶三角形;托叶条裂成钻形。
穗状花序单一,由茎顶抽出,连总花梗长4-6厘米;苞片倒卵形,通常2-3齿裂;花白色,有香气;雄蕊3枚,药隔基部合生,着生于子房上部外侧,中央药隔具1个2室的花药,两侧药隔各具1个1室的花药,药隔伸长成丝状,直立或斜上,长1-1.9厘米,药室在药隔的基部;子房倒卵形,无花柱。
核果球形,淡黄绿色,有纵条纹,长约3毫米,近无柄。花期4-5月,果期5-6月。
分布范围
丝穗金粟兰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广东省云南省,安徽省,四川省山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台湾省等地。生于海拔400~1500m的山坡林下潮湿处或沟边草丛中,有时成片繁生。
生长习性
丝穗金粟兰是阴性植物,忌烈日直晒,喜温暖阴湿环境,不耐寒,宜生长于疏松、腐殖质丰富、湿润而排水良好的酸性壤土上。
用途
丝穗金粟兰枝叶青翠,花幽香似兰,适作地被植物成片栽植于林下、河边较潮湿处,也宜配置于山石旁、墙角下等稍蔽荫处,也可盆栽。
繁育
丝穗金粟兰植株丛生性强,每年自根颈部多发新的根蘖,可将多年生老株脱盆后分株繁殖,分株苗应尽量多带宿土。也可插繁殖,在9月上旬剪取当年生健壮枝条,长10厘米至15厘米,保留上部2枚叶片,将基部一节去掉叶片插入素沙土或草炭土中,深3厘米至5厘米,放荫蔽处,保湿保温管护,10月中下旬即可发根。
近种区别
狭叶金粟兰
多年生草本,高15-43厘米;根状茎深黄色,生多数黄色须根;茎直立,无毛,单生或数个丛生,下部节上对生2片鳞状叶。叶对生,8-10片,纸质,披针形至狭椭圆形,长5-11厘米,宽1.5-3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锐锯齿,齿尖有一腺体,近基部或1/4以下全缘,两面均无毛;侧脉4-6对;叶柄长7-10毫米;鳞状叶三角形,膜质;托叶条裂成钻形。穗状花序单一,顶生,连总花梗长5-8厘米,总花梗长约1厘米;苞片宽卵形或近半圆形,全缘,稀为2浅裂;花白色;雄蕊3枚,药隔基部结合,着生于子房上部外侧;中央药隔具1个2室的花药;两侧药隔各具1个1室的花药,药隔延伸成线形,长4-6毫米,水平伸展或斜上,药室在药隔的基部;子房倒卵形,绿色,无花柱。核果倒卵形或近球形,长约2.5毫米,近无柄。花期4月,果期5月。 产于湖北、四川省。生于山坡林下或岩石下的荫湿地,海拔650-1200米。模式标本采自宜昌市
安徽金粟兰
多年生草本,高32-50厘米;根状茎具多数细长须根,有香气;茎直立,单生或数个丛生,有5-7个明显的节,节间长0.7-2.5厘米,下部节上对生2片鳞状叶。叶对生,4片,有时为6片,生于茎上部,纸质,椭圆形至宽椭圆形,长10-13厘米,宽4-7厘米,顶端渐狭成长尖,基部宽楔形,边缘具细而密的锐锯齿,齿端有一腺体,背面无毛;侧脉6-7对;叶柄长0.7-2.5厘米;鳞状叶三角形,膜质。穗状花序数条,腋生和顶生,细弱,连总花梗长1.5-5-5厘米;苞片宽倒卵形;花小,排列稀疏,白色;雄蕊1枚,着生于子房上部外侧,药隔长圆形,长约0.7毫米,花药2室,药隔顶端不突出,与药室几等长;子房卵形,长约1毫米,无花柱,柱头近头状。核果倒卵形,具短柄。花期6-7月,果期8月。产于安徽。生于山坡、沟边林下荫湿处,海拔500-700米。模式标本采自九华山。本种与Chloranthus.serratus(Thunb.)Roem.et.Schult.的区别在于:穗状花序腋生和顶生,细弱,花小,具1个雄蕊,药隔顶端不突出,与药室几等长。本种与多穗金粟兰Pei相近,但叶椭圆形,边缘具细而密的锐锯齿,背面无毛,穗状花序细弱,可以区别。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生长习性
用途
繁育
近种区别
狭叶金粟兰
安徽金粟兰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