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州廊桥
处州廊桥
丽水市浙江省丽水市的古称,始名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至明洪年间,改为处州府。廊桥,别名屋桥、风雨桥、蜈蚣桥、虾姑桥,是在桥面上盖建廊屋而形成的特殊桥梁。根据桥体构造和用材不同,又有木拱廊桥、木撑架廊桥、木平梁廊桥、石拱廊桥之分。处州是雅州廊桥的发源地之一,廊桥历史悠久,文化渊源,处州十县均有廊桥,尤其以龙庆景为多。
廊桥概况
东汉松阳县。隋开皇九年(589)析置括苍县。唐大历十四年(779年)改为丽水县。1986年撤消丽水县。设立县级丽水市。2000年撤销县级丽水市,设立莲都区。2000年7月19日撤销行署建制,设丽水市,辖莲都区、龙泉市青田县缙云县景宁畲族自治县云和县庆元县遂昌县、松阳、宣平县
下面介绍各地廊桥。
目前,处州廊桥包括庆元廊桥(包括遗址)105座,景宁廊桥(包括遗址)54座),龙泉市廊桥31座,松阳县廊桥(包括遗址)17座,遂昌县廊桥7座,青田县廊桥(包括遗址)13座,云县廊桥3座,云和县廊桥3座,莲都区廊桥(包括遗址)16座,共计249座廊桥(包括遗址)。
庆元廊桥
据光绪版《庆元县志》载,当时庆元有宋朝以来修建的各式廊桥230多座。目前庆元境内现存各类泰顺廊桥100多座。全国有确切纪年、现存寿命最长的木拱廊桥——如龙桥、全国现存单孔跨度最大的明代木拱廊桥——庆元兰溪桥、全国廊屋最长的单孔木拱桥——黄水长桥、全国有史料记载时间最早的木拱廊桥——大济双门桥和甫田桥,均在庆元境内。
庆元县木拱廊桥历史沿革最具连贯性,宋、元、明、清各朝代建造的木拱桥庆元境内均有分布。
庆元木拱廊桥构造科学,造型美观,是古典主义建筑艺术中的奇葩。
木拱架部分,用数十根粗大圆木,纵横交错成拱,形似“喜鹊窝”。整个拱架不用一钉一铆,“八”字型榫卯结构体系,具备抗压、抗侧移的作用。
木拱架与廊屋连接部分,用桥两端四根“将军柱”(也叫天门柱),从木拱架底垫木直通廊屋顶部,使廊屋与木拱架浑如一体,重心下移至底,稳定重心。
桥面部分,桥面板上依次铺箬叶、木炭、沙石料,最后砌鹅卵石或香糕砖,具有通风、散气、防腐功效。
桥屋造型,集屋宇建筑之大成,廊、楼、亭、殿、阁等应有尽有。天花龙凤、中梁八卦、雕梁画栋、五彩缤纷。挡风板上设各种几何图型的窗口,与廊屋外的自然风景构成天然的扇画、花瓶画、桃符画、月宫画,巧夺天工。
庆元廊桥不仅造桥工艺精湛,而且具有广泛功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除了通常意义人们衣食住行所需的交通外,它还与生态环保、休闲娱乐、文赋书画、民俗祭祀等紧密相关。
庆元廊桥与风水环境紧密相关。古代建筑讲究风水,把泰顺廊桥建造放到至关重要的地位,一般都是选址在村庄的水尾。为了“补救风水”,庆元县先人把造廊桥作为首选,附之庙堂,植上日本柳杉红豆杉、松、柏、垂柳,互为烘托,宛如屏风,使村落整体形成八卦形环状单元景观。人们对趋福避凶的心理追求,形成了村民兴建廊桥、自觉保护廊桥和风水林的良好风气。
庆元廊桥是人们重要的社交娱乐之处。庆元廊桥以它独特的风姿,横跨在溪流山谷之上,方便了村民之间的交往,促进了村寨之间的联系,沟通了与外界的交流。人们在廊桥上休息聊天、遮风避雨、避暑乘凉、聚会交易,浓厚的乡土气息悠然置于青山绿水之间。多少代来,人与桥弹奏着和谐的音符。
庆元廊桥文化底蕴深厚。廊桥是显示一个地方的经济实力、文化品位、人文景观的特殊场所,一向为文人墨客所钟爱。各类桥记、题字、对联、诗赋、雕刻、廊画、书法一应俱全,莆田桥
丰富多彩。庆元廊桥流传着许多美丽的民间故事。教喻故事、爱情故事、风水故事、帝王神仙趣事等广为流传。
泰顺廊桥还是人们祭祀的重要场所。廊桥与佛庙、道观、社堂相结合也是庆元廊桥一大特色。桥中央多设有神,供奉最多的是观音及金童玉女,地方神灵陈夫人、马夫人、土地公、社主等。廊桥成为乡民寄托美好愿望之所,或保安康,或求财增寿,或求子添女,或求取功名。桥上的神龛和祭祀活动,给古廊桥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庆元廊桥也是一部革命史。从1933年到1949年,中国工农红军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军挺进师、闽东独立师、闽北独立师等在庆元县频繁活动,革命前辈的足迹踏遍了庆元的古道廊桥,赋予庆元廊桥红色的神韵。竹口后坑桥就因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此与敌发生过一场战斗又名“红军桥”。
庆元廊桥自产生就属于民众共有性,其公用性也是任何古典主义建筑难以比拟的,是一种人性化的古典建筑。建桥修桥护桥的资金绝大多数是募捐集资为主,家族民建为次,官资民助为辅。
庆元廊桥是庆元古代劳动人民实践和智慧的结晶,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历史、艺术价值。庆元廊桥不仅是庆元人民的宝贵财富,而且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近年来,庆元县不断加大了泰顺廊桥的保护开发与宣传工作。
加强了廊桥文物保护工作,如龙桥、后坑桥、庆元兰溪桥袅桥等得到及时修复,二十多座廊桥被列入国家、省、县级文保单位; 2004年成立了木拱廊桥抢救保护领导小组和古廊桥保护与开发协会,并全面开展了廊桥普查工作;
2004年、2007年县政府两度与各乡镇部门签订廊桥保护责任状;
2004年,庆元县举办了浙闽木拱廊桥保护与开发研讨会,并与相关县市联合签署《关于开展浙闽两省木拱廊桥保护研究与开发区域合作的倡议书》;
2005年,庆元后坑木拱廊桥保护项目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卓越奖”,并于2007年5月在庆举办颁奖典礼;
2007年发起古廊桥爱心认护活动,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廊桥保护,目前已有五座廊桥得到认护或认修;中国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分别于2004年8月和2006年10月到庆摄制廊桥专题节目,浙江电视台亚妮专访》来庆拍摄廊桥专题节目,海峡卫视天津电视台等于2008年1月来庆拍摄廊桥专题节目;
县里先后制作了泰顺廊桥IP电话卡、廊桥扑克和名片进行宣传;
2007年编辑出版发行《中国廊桥之都——庆元》一书;
2007年,县城动工重建元代蒙州桥,使古代建桥工艺再次重现。
2008年1月,庆元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廊桥之乡”。
2008年6月,“庆元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
庆元廊桥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庆元廊桥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庆元廊桥保护、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将极大促进本县旅游、文化、经济、社会的发展,并更好地使庆元人民追求人文和谐、永续发展的精神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弘扬。
庆元廊桥特征
庆元廊桥特点:
1、数量最多。目前庆元有各类廊桥97座,其中木拱廊桥21座,平梁廊桥26座,石拱廊桥50座。庆元泰顺廊桥的数量,分别占了全市(150多座)、全省(220多座)的二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强,是全国廊桥最多的县。(注:廊桥主要存在于浙南、南平市地区)
2、时间最早。大济甫田桥和双门桥是目前全国有文字记载时间最早的木廊桥,始建于北宋天圣二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比北宋青州市(史称木拱桥最早的发祥地)出现的虹桥要早10多年,比《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早100多年,而且比现存各地发现的木拱桥始建最早的记录——闽清合龙桥早110多年。假如能够加以证实,那么《中国古桥技术史》木拱部分将因庆元县的发现而改写。另外,我县木拱廊桥历史沿革极具连贯性——宋、
元、明、清各朝代建造的都有(这在全国也是独有的)。据文字记载,始建于宋代的有甫田桥、双门桥,始建于元代的有蒙淤桥、半路亭桥、咏归桥,其余则分别建于明、清时代。而且,我县木拱廊桥国保、省保、县保一应俱有,文保体系在全国最为完整。
3、质量最高。在各类廊桥中,木拱桥不仅是中原地区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品类,而且是世界桥梁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个品类,如今在我国能保存下来的木拱桥已为数极少,被人们称为活化石,只在浙、闽两省的丽水市温州市南平市、宁德几个地市有所发现,总数仅为100座左右。现存于我县境内的如龙桥,建于明天启五年(公元1624年),距今已有381年历史,如龙桥的结构复杂,工艺精湛,功能完备,建筑上颇具宋代遗风,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全国木拱廊桥中唯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庆元廊桥的构造特征
庆元廊桥在构造上非常科学,一是底下的木拱架用数十根粗大圆木,科学利用力学原理,纵横拼接对拱而成“八”字型结构,虽无一钉一铆,却牢固异常。二是桥两端4根将军柱(也叫天门柱),从木拱架底垫木直通到廊屋顶部,使廊屋重心下移至底,稳定了重心。三是桥面板上先铺箬叶,叶上铺木炭,木炭上才是砂石料,砂石料上再铺鹅卵石香糕砖,具有通风、散气、防腐功效。此外,从庆元县廊桥看,其“三折边”、“五折边”、“交叉木”的木撑拱构架建造已非常成熟,科学地解决了受力问题。
庆元廊桥特殊的审美情趣
庆元廊桥集山、水、屋、桥于一体,既美观实用,又有深沉的民俗文化渊源,在惊叹自然造化与巧匠神工之余,又能激起缕缕思古之幽。从建筑学的角度看,庆元廊桥熔传统楼台轩的建筑风格和造桥技术于一炉,廊屋部分檐牙高喙,钩心斗角,桥身则单孔横跨,缺月欲圆。从视觉的角度看,廊桥之美还在于山水之胜,
在深山清幽之所,在绿树掩映之间,一座阁楼高耸的泰顺廊桥忽然映入眼帘,真有如入蓬莱仙境的感觉。水为山之魂,水为桥之侣,桥下或碧水潺潺,或深潭如镜,或猛浪奔岩,远远望去,整座廊桥如长虹卧波,又似蛟龙出水,与其周围的山水构成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从廊桥的用途看,有的用于村庄拦护风水,有的作为善举的凭证,有的用于交通。不管其用途怎样,由于历史久远,每当登临时,总会临风怀想,感慨良多,你会想到多少个风清月朗之夜,青年男女待月西厢,在廊桥中幽会;你会想到多少次少妇送郎,依依惜别,留下许多深闺春怨;还有挑夫健妇的足迹及落魄书生和失意商人的身影。总之,庆元廊桥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旅游观光、科学考察最理想的去处。
景宁廊桥
景宁畲族自治县为族自治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处浙闽交界地。民国《景宁县续志》载:“津梁之设,观政以见民德”,至1992年全县共有民间桥梁368座,共长8632米,其中明清代造77座,景宁拥有木拱、木平、
石拱廊桥总量为68多座,其中木拱廊桥有6条。景宁廊桥数量众多(根据景宁资料,包括木拱、木平、石拱,廊桥总量达50多座),风格接近泰顺县木桥面、窄桥凳、护栏半封闭。紧挨泰顺的东坑,一个镇拥有6条木拱廊桥!我们一路行来,遍访当地政府部门、村干部、知识分子、老人等,希望能找出几段带有畲乡色彩的廊桥故事,居然不能如愿。据景宁畲族自治县人士分析,这可能和当年景宁畲族生活困苦、避居深山有关系(景宁的廊桥多由汉民筹资建造  现存有、大赤坑桥、马仙楼桥、林坑楼桥、大漈胡桥、东坑下楼桥、大地桥、清风桥、回龙桥、广济桥、广安楼桥、长滩桥、龙潭桥、同善桥、岱岭脚桥等。
景宁廊桥较多的是东坑镇,至今依然留存着12座廊桥,其中9座廊桥仍保留着相当的使用功能。木拱廊桥在世界上享有美誉,但分布地域小,留存数量更少。东坑镇拥有如此众多的“古桥遗珍”,堪称我国泰顺廊桥之镇!
东坑镇的12座廊桥分别是东坑上桥、东坑下桥、白鹤桥、平桥、龙潭桥、北溪桥、接龙桥、怀胜桥、畲桥等9座贯木拱廊屋桥和徐桥、马坑桥、双溪桥、基隆坑桥4座木平廊屋桥。每一座廊桥都有自己的旧闻轶事。
东坑下桥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相传东坑历史上曾惨遭两次覆没性兵祸。东坑原是由刘彻时一些不愿北迁江淮间的瓯越人逃居山林险地,群聚为生而开辟的。与它同一时期开辟的西坑(今属文成县)互相呼应,地名也因此而来。北宋时,西南的京族诸部落后裔侬智高率族人起义,浙南残存的瓯越人纷纷响应。朝廷将守边北方的杨文广部大军,调往南方残酷镇压,浙南的瓯越人村落被杀掠一空。这是东坑镇遭受的第一次惨烈兵祸。东坑的第二次大兵祸是康熙帝十五年(1676年),闽藩耿精忠作乱的败兵退至东坑,东坑又一次沦为废墟。七八年后,朝廷下旨让福建省等地移民。新的居民立脚后,就合力共建了这座横架贯穿东坑村的木拱廊桥,象征着东坑的复兴。这些移民很快就接受了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域文化,建造了规模可观的地方神庙马天仙(夫人)宫。民国后期,这里成为国民党区党部。1948年7月,中共青景丽县委武装队利用马仙宫迎神演戏之际,在廊桥上指挥部队和地方武装夜袭区公所,使东坑镇地区成为景宁县最早的解放区。因此,东坑下桥在乡土文化史和革命斗争史上,都有着显著的文物价值。
东坑上桥,又称观音阁桥,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原先此处岸上有观音阁,阁前溪间有莲岩。民国22年《景宁续志》载:“岩锋攒簇,恰似莲华。”人们把它当作天然步跋涉过溪,常因洪水或天雨岩滑而失足。为此,地方上募资集建,响应者众。至今,桥下溪间尚遗莲瓣状巨石数座。
两座木拱廊桥并列,为秀丽的东坑溪山增色,也为东坑镇中心保存了显示深厚乡土文化底蕴的标志性古建筑。
另外还有白鹤桥,《浙江通志》载:“桥在县南四十里,以建时有白鹤群集故名。久废。”桥在东坑镇白鹤村间,村以桥得名,相传南宋初就有该村道士张九公与雁溪道士何八公斗法,险些淹了白鹤村的说法。由此可知,这座桥始建年代十分久远,只是屡遭洪水冲毁。这座木拱廊桥桥址在飞云峡(大白坑)和北溪的汇流处,现桥建造于清爱新觉罗·旻宁十六年(1831年),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白鹤桥背靠青山古宅,面对绿水汇流,古树参天,石级宽敞,如彩虹凌水,与溪流映辉。
东坑镇还有好几座廊桥是同景宁畲族关联的。前面说到从下桥发起袭击伪东坑区公所的革命武装力量中,就有许多畲族战士、地方武装,留下了一些可歌可泣的畲族革命故事。在东坑镇居然还有一座叫畲桥的木拱廊桥。它位于平桥村东,始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道光十二年、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二次重修。东西走向,跨白鹤溪,全长37.4米,宽5米,净跨29.2米。桥头存爱新觉罗·旻宁碑记8通,两以天然岩壁作墩,清同治景宁县志》载:“倚壁如虹,颇为冲突。”这桥始建时取的“官名”叫永  龙潭桥安桥,人们因平桥村多为景宁畲族而称为畲桥,官名反而被忘掉了,这表明畲桥与当地畲民关系极为密切。
东坑镇还有两座廊桥是畲族工匠直接参与建造的,一座是龙潭桥,始建年代无考,重建于民国19年,全长21.2米,木拱廊桥。桥枋墨书建桥工匠姓名中有:“择日雷景庆,泥水雷日森。”据老一辈人说,这个择日也叫择克,不是风水算命先生,是造桥《鲁班书》中就有的一种工匠行当。另一座是马坑桥,始建年代无考,重建于民国19年,桥廊脊墨书工匠中有:“石匠雷兰生,蓝贞生。”这表明在畲族人口占全镇人口21%的东坑,畲族工匠也是泰顺廊桥的主要建造者。
龙泉永和桥
永和桥原名贺龙桥,位于龙泉市安仁镇,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桥长125.7米,宽6.4米,廊屋42间,
桥墩5座。
安仁县原为三坊(项边、刘坊、黄坦)相聚地,当初为永和桥的选址,三坊曾有激烈争论。最后项边、刘坊联合将桥建在安仁村尾;黄坦赌气不干。桥成后,项边、刘坊相约不许黄坦的新娘子过桥。从此黄坦人的新嫁娘只好从桥下涉水而过。直至一位季财主的新媳妇在河里泡了个落汤鸡,黄坦人终于决定争一口气,独资在村头修建一座新桥,也不准项边、刘坊的新娘子打桥上过。刘坊的一位新娘妙计换坐草轿,蒙混过桥,结果差点引起三坊械斗。幸在一位炭夫的仗义劝解下,(炭夫说:先生们,不烧炭爱烤火,未种田要吃稻,未造桥就不能过桥吗?)才躲过一劫。官府趁势出面调解,三坊终于协订和约,并改永安桥永和桥,取"永远和平相处"之意。
云和廊桥
林山廊桥,位于沙铺乡林山村水口,跨林山村大坑(溪),为林山村至大湾乡项山村必经之路。
莲都潘村桥
位于莲都区太平乡潘村村口,是古时丽水武义通道,横跨巨溪。
青田环仁桥
怀仁桥位于岭根乡林坑村口,南北走向。
松阳板桥
板桥位于松阳县县城东部边境,东和北倚丽水市莲都区丽新乡畎岸村
遂昌桂洋廊屋桥
位于村南。东西走向,跨桂洋小溪;东面,西面为民居。
瓯江纪事(处州廊桥 作者:蒋一江)
处州廊桥数量众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是我市也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廊桥,顾名思义就是在桥面上建有廊屋,以屋护桥,桥屋一体的桥梁。浙江省第三次历史文化遗产普查登记,丽水市境内现存廊桥134座,是我国廊桥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其中木拱廊桥40余座,约占目前我国木拱廊桥总数的二分之一。庆元县是中国廊桥之乡,2009年“庆元木拱廊桥营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木拱廊桥技术含量很高,整座桥身没有一枚钉子,全部用榫卯结构建造而成,被称为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美国《廊桥遗梦》中的廊桥与处州廊桥相比,那真是小巫见大巫,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为什么古代丽水市人会在溪涧支流上建这么多世界罕见的泰顺廊桥?为什么还在桥上面盖廊屋?这些问题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至今仍是个谜。这几年,我对古廊桥进行考证分析,发现有一些规律可循:第一,它们大多建在小溪的支流上,所以廊桥长度一般都在几十米,很少超过100米的。第二,廊桥的附近一般都是村庄,很少建在穷乡僻壤,有些村庄还建有好几座廊桥。第三,大多是山民捐资建造的,很少有官府建的。第四,建廊桥都选择风水宝地。第五,许多廊桥上还供奉神佛。根据上述现象,我认为古人建廊桥除了便于跨溪通行之外,还有许多辅助功能:因为建泰顺廊桥的地方都是山区,土地资源奇缺,建了桥上面盖廊屋相当村里不占土地建了个公共场所,可以让山民在里面娱乐休闲,如唱戏、听古词、议事等等;也是山民交易的场所;供奉神佛的廊桥还有小庙、小庵的作用,可以在上面烧香拜佛;对过路人来说是个凉亭,可以在此歇歇脚,躲躲风雨。建廊桥的地方都在山区,杉木王很多,所以建桥大多用木头。以此看来,古代丽水市人建这种多用途的桥是非常智慧的,也是他们就地取材,节约土地的一种创举。修桥铺路盖凉亭是山民的优良传统,所以历代民间捐资修廊桥的山民热情很高,很多廊桥上都有文字记载。
处州木拱廊桥拥有4个“全国第一”:建于1625年的如龙桥是我国有确切纪年,现存寿命最长的木拱廊桥,也是全国木拱廊桥中最早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长48.5米,单孔跨度36.8米的庆元兰溪桥,是全国现存单孔跨度最大的木拱廊桥;总长54.3米,共有21间廊屋的黄水长桥是全国现存廊屋最长的单孔木拱廊桥;跨越近千年历史长河的大济甫田桥和双门桥,是全国有史料记载时间最早的木拱廊桥丽水市堪称廊桥博物馆,是当之无愧的雅州廊桥之乡。
处州的廊桥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类型丰富。按建筑所用的材料分类,有木桥石桥和木石混筑桥;木桥和石桥又有板桥与梁式桥之分;按结构分类,有木拱廊桥、石拱廊桥和木平梁廊桥。
处州廊桥建造时还有建桥桥约,即建桥董事、缘首等与造桥木匠签定的造桥合同,目前尚有8份存世。这些桥约现都是文物了,非常珍贵。这8份桥约与现存的桥有三种情况:其一,桥约在,桥也在的有3份,是庆元县的后坑桥,景宁畲族自治县的接龙桥、塔头桥;其二,桥约在,但桥约所造之桥已毁,现桥为后来建的有1份,是龙泉市的洋顺桥;其三,桥约在,但桥已毁或已改建的有4份,是景宁县的噢口桥、杨畲石砚坑桥,龙泉市的双广桥,庆元县的渡龙桥。
我市廊桥数量较多的县是庆元和景宁。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庆元县月山村和景宁县东坑镇现存的泰顺廊桥
月山村素有“二里十桥”之美誉,即该村首尾约两华里,每隔二三十米就有一座桥。现在月山村仍然保存了如龙桥、来凤桥、步蟾桥、白云桥、耕谷桥等风格各异的古代廊桥。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龙桥,桥长约28米,宽5米,设廊屋9间,东端建钟楼,中设佛龛,西端置楼阁,造型别致,古朴典雅。佛龛上额悬挂一木匾,上书“如龙桥”三个遒劲大字,相传为当年名士吴懋修的儿子8岁神童吴之球所书。
与如龙桥遥相呼应的横卧于村头的送子来凤桥。该桥全长30米,宽5.5米,是一座石拱廊屋桥,虽然来凤县桥和如龙桥不在同一时代建造,但有一个叫“如龙和来凤”的民间爱情故事则把两桥联系在一起了。
步蟾桥是月山村最雄伟壮观的廊桥,它位于村尾。它的名称来源于该桥上游约50米的小溪中有一块形状似蟾蜍的巨石,春日水涨,远望酷似一只蟾蜍缓步于桥洞间,于是以这一奇景用于桥名。
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坑镇现存古廊桥有13处之多,占全市古廊桥总数的十分之一,堪称著名廊桥之镇,该镇有4座廊桥比较有名气。东坑下桥建于清康熙帝二十八年(1689),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地方武装在廊桥上指挥部队和民兵夜袭区公所,使东坑成为景宁县最早的解放区。
东坑上桥又称观音阁桥,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原先此处岸上有观音阁,阁前溪间有莲岩。至今桥下溪间尚遗存瓣状巨石数座。
两座木拱廊桥并列,为秀丽的东坑山溪增色,也为东坑镇保存了显示深厚乡土文化底蕴的标志性古建筑。
白鹤桥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1),桥在白鹤村,村以桥得名。白鹤桥背靠青山古宅,面对绿水溪流,古树参天,石级宽敞,如彩
虹凌水,与溪流映辉。
畲桥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后两次重修,东西走向,跨白鹤溪上,桥头存爱新觉罗·旻宁碑记8块。该桥官名叫永安桥,人们因平桥村多为畲民而称畲桥,官名反而被遗忘了。
廊桥是不是古代丽水市人发明的?现在很难考证,但它在丽水境内数量这么多,在丽水的文明史上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当代交通的大发展,廊桥的通行作用已消逝,但它的文化遗产价值犹存。
处州廊桥历经千百年的风雨侵蚀以及山洪和人为的破坏,总的数量正在不断减少,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已刻不容缓,我们应当珍惜它,保护它,研究它,让古廊桥这一处州大地上的璀璨明珠永远耀眼夺目,魅力永存。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廊桥概况
庆元廊桥
庆元廊桥特征
庆元廊桥的构造特征
庆元廊桥特殊的审美情趣
景宁廊桥
龙泉永和桥
云和廊桥
莲都潘村桥
青田环仁桥
松阳板桥
遂昌桂洋廊屋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