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预推未来若干年的历书
万年历,又称永年历,是预推未来若干年的历书,又称为永年历。也有另一种解释为孛儿只斤·忽必烈颁布了一种历法,被称为元朝历法。
在《汉书·王养传》中有记载:“乃令太史推三万六干岁历纪,六岁一改元,布天下。”是万年历的起源。至元四年(1267年),回回天文学家扎马鲁丁受忽必烈聘请编制万年历,并在一些地区进行推行,至元朝末期失传。清代,编制了《康熙水年历》,而在光绪年间也有一本名为《万年书》(为避讳清高宗的名字,将“历”字改为“书”字)。万年历一般采用年表的形式,人们可以利用它很快查出所查询年份的阴阳历年,月,日的对应,及星期、天干地支等信息。
万年历有助于人们明晰节令,了解天气变化。元朝孛儿只斤·忽必烈命札马鲁丁负责编制万年历曾使用了9年之久,并且对元朝至元十八年颁布的新历有一定影响。
命名由来
传说万年历由商朝时期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创造。万年为了解决当时的国君祖乙对时节混乱、气象不定的困扰,而设计了仪和五层漏壶,用以解释日月运行规律。人们为了纪念历法编撰者万年的功绩,便将他所创造的历法命名为“万年历”。
词语含义
含义1
万年历,古称为预推未来若干年的历书,又称为永年历。
含义2
孛儿只斤·忽必烈颁布了一种历法,被称为元朝历法。
历史沿革
在《汉书·王养传》中有记载:“乃令太史推三万六干岁历纪,六岁一改元,布天下。”这被看作是万年历的起源。《新唐书·艺文志·历算类》著录有王勃的《千岁历》,但已经失传,《宋史·艺文志》中记录了《万年历》,但该历法的作者尚不可考。
在元朝,忽必烈在藩邸时期,回族天文学家扎马鲁丁受聘前往,最终于至元四年(1267年)编制了万年历,并提交给了忽必烈。这历法在一些地区得到了推行。然而,仅仅十八年后,郭守敬等人制定了《授时历》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这使得元代历法逐渐被淘汰,直至元朝末期已经失传。
清代,编制了《康熙水年历》,而在光绪年间也有一本名为《万年书》(为避讳爱新觉罗·弘历的名字,将“历”字改为“书”字)。
主要内容
万年历是我国古代传说中最古老的一部太阳历。太阳历中有三种年的概念:恒星年(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近点年(太阳过近地点循黄道东行一周)和回归年(太阳过春分点循黄道东行一周)。太阳历基于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以协调回归年和历法年的关系。
一年从一月一日到次年一月一日,理论上应与岁实等长。然而,将奇零的小时数计算进去不方便,因此公历规定一年为365日。但实际上,一年多出了5小时48分钟46秒,约为1日。因此,公历每四年增加一闰日,第四年称为闰年,其中的闰日位于二月,使闰年的二月为29天。此外,每四百年废除一闰,除非能被四百整除,否则不设闰。同时,世纪年仅能被四整除的年份才设闰。最后,在四千年内,再减去一个国年,即公元4000年和8000年等年份不设闰,只有365天。
万年历一般采用年表的形式,人们可以利用它很快查出所查询年份的阴阳历年,月,日的对应,及星期、天干地支等信息。
影响
万年历有助于人们明晰节令,了解天气变化。元朝忽必烈命札马鲁丁负责编制万年历曾使用了9年之久,并且对元朝至元十八年颁布的新历有一定影响。
相关典故
万年历与春节的由来
商朝时期,有位青年名叫万年,他看到节令混乱,决心解决这个问题。他设计了一种测天时的仪器,但雨雾天气常使测量受阻。后来,他观察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重复。国君祖乙因气象不定感到困扰,设天台祭天,但效果不佳。万年带着自制的晷仪和五层漏壶见祖乙,解释了日月运行规律。祖乙被说服,下令在天坛公园建立了日月阁、日晷台和漏壶亭。他请万年研究太阳历,以准确确定时间,造福百姓。
然而,万年的成功引起了大臣阿衡的嫉妒,他派刺客暗杀万年,但未能成功。国君祖乙知晓此事后,严惩了阿衡,亲自前去看望万年。万年向祖乙汇报时间的规律,并请祖乙为十二个月满完结,新春复始这一节点定个节日,“春节”由此而来。随后,万年研究出准确的太阳历,为此受到国君的褒奖,并将其命名为万年历。人们后来在春节挂寿星图以纪念万年的贡献。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命名由来
词语含义
含义1
含义2
历史沿革
主要内容
影响
相关典故
万年历与春节的由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