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
1951年创办的二级学院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始建于1951年9月的语文教研组,是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院系之一。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前身为洛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经过60余年的建设发展,为地方教育和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洛阳地区2960多所中小学和60多所大学市直学校,40%以上的语文教师和60%的语文教学名师是文学院培养的。
文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戏剧影视文学、秘书学4个本科专业和汉语言文学双学位学历教育,拥有1个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学位点。有教职工86人,专任教师78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3人,博士49人。在校本科生1534人,研究生50人。设有8个教研室、3个研究中心。
学院拥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两个校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为省级一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学为省级特色专业,“中国文学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二十世纪文学转型与思想传播”“洛阳市文学艺术流变与传承”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想传播”“洛阳文学艺术流变与传承”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
师资力量
文学院现有教职工86人,专任教师78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3人,博士49人。任访秋徐玉诺叶鹏李慈健张宝明张凌江等一批享有盛誉的知名学者曾在此任教。学院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宪梓教育基金获得者、省管优秀专家、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思想文化宣传战线“四个一批”人才、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省级青年文化英才、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等30余人次。
科学研究
2012年以来,文学院获批主持国家级课题12项,省部级课题18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交流推广项目1项。在CSSCI期刊发表论文81篇,国家级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光明日报》《新华文摘》等12篇,其他刊物300余篇。出版专著16部,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等国家级出版社出版5部。获河南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现有“河南文化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软科学基地”“中小学学科教育教学(语文)研究基地”3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和“洛阳城市文化研究中心”1个市级重点研究基地。综合科研实力位居我省中文专业前列。
开设专业
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戏剧影视文学、秘书学4个本科专业和汉语言文学双学位学历教育,拥有1个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学位点。
获得荣誉
文学院重视教学工作。在全省统考中,《古代文学》平均分数获全省第一,《外国文学》获得个人和总评两个全省第一,《写作》和《中国现当代文学》被评为省级优质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被评为院级重点学科。河南省高校师专我院办学水平综合评估一等奖,在省教育厅主办的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中名列前茅,全省师专汉语言文学专业办学水平综合评估第一名。
学院历史
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现前身为洛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文学院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拥有一支潜心教学,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近年来有10余名教师在全省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学生参加河南省第四届师范技能大赛,获得全省第一名。在全省统考中,《外国文学》获得个人和总评两个全省第一,《中国古代文学》亦获全省第一名;曾在全省高师院校中文系办学水平综合评估和全省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办学水平综合评估中获得两个一等奖
文学院历来注重学术交流,专家讲学活动频繁。近年来,相继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著名院校的教授专家来我院讲学达五十余场次;成功举办了4次大型国际性学术会议。通过学术交流活动,开阔了师生的学术视野,促进了与国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交流。文学院在国内知名大学外聘15位客座教授,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教学平台。
文学院学术气氛浓厚,学科建设发展迅速,科研成果丰硕。学院拥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两个校级重点学科,2009年,“中国现当代文学”身省级重点学科行列;教师主编教材60余部,出版专著30余部;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国家级重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全国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50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重要期刊转载;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余项。文学院教师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准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内涵和人才培养质量。
2014年,文学与传媒学院一分为二,改为文学院,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与艺术专业独立出来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
参考资料
学院概况.文学院.2018-12-01
目录
概述
师资力量
科学研究
开设专业
获得荣誉
学院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