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农场
乔治·奥威尔创作的中篇小说
《动物农场》(动物界 Farm)又名《动物庄园》或《兽园》,是由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于1945年出版的中篇小说。
《动物农场》的创作灵感源自乔治·奥威尔对1943年苏联大清洗事件的深刻反思与批判。该书于1943年11月开始创作,刚完成时曾先后遭到五家出版社的退稿,最终在塞克和沃伯格出版社出版,后被翻译成32种语言。
《动物农场》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曼纳庄园的地方,在睿智老猪“老上校”的启迪下,庄园中的动物因不堪忍受人类压迫而觉醒,发动革命,成功驱逐农场主,建立了一个名为“动物庄园”的自治社会,确立了“所有动物一律平等”的基本原则,并制定了“七诫”作为共同生活的宪法。然而,不久领导层内部分化,两大猪领袖雪球与拿破仑之间的权力斗争日益激烈。拿破仑通过阴谋与暴力手段排除异己,培植私人武装,最终独揽大权。掌握政权后,拿破仑背弃了革命的初衷,篡改“七诫”,操纵信息,为猪群建立特权阶级,其他动物的生活再次回到了革命前的被压迫状态。
《动物农场》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寓言”,入选《时代》周刊1923—1925年百佳小说,被兰登书屋列为20世纪最佳小说,被大英百科全书公司列入“西方世界最伟大的书,获1996年雨果回顾作品奖。
创作背景
《动物农场》的创作灵感源自乔治·奥威尔对20世纪中期特定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与批判。1934年起,苏联开展的苏联肃反运动促使奥威尔与先前对苏联体制持乐观态度的西方左派知识界产生决裂,他严厉谴责约瑟夫·斯大林政权的集权统治。1936年末,奥威尔赴西班牙参战,亲眼见证左翼阵营内部的激烈冲突与斗争。从西班牙战场幸存归来后,奥威尔对苏联控制下的表面代表进步、民主的西班牙共和派进行政治及人身迫害、思想控制的种种做法感到愤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灾难,让奥威尔对政治极权主义的罪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此背景下,乔治·奥威尔创作了《动物农场》,该小说的蓝本是1919年俄国十月革命至1945年德黑兰会议期间的苏联史。
出版历史
《动物农场》是乔治·奥威尔1943年11月开始创作,彼时作者在《论坛报》任职,直至1944年2月完成初稿。该作品先后遭到五家出版社的退稿,先是戈兰茨因政治倾向而拒绝;后又遇到尼科尔森与沃森出版社拒绝和威廉·柯林斯的退稿;手稿到达法贝尔兄弟出版社的T.S.艾略特手里时,艾略特也将其拒稿;以及注重市场考量的纽约日晷出版社,其认为动物主题在美国缺乏市场吸引力。乔治·奥威尔最后找到了塞克和沃伯格出版社(比起别的出版社,当时它的规模及影响都小得多),最终该书于1945年8月出版,首次印刷只有4500册。
在美国出版此书时,奥威尔也遇到了很大困难。当时约有18到20个出版社,几乎是所有最重要的出版社,全拒绝出版当时的反苏讽刺作品,最后《动物农场》由哈考特和布雷斯出版社1946年出版,其编辑弗兰克·莫利看到它在伦敦取得大成功后马上购入版权。在美国首次就印了5万本,而且不到4年时间就已经售出了50多万本。在中国大陆,首个中文版的《动物农场》于1988年面世。
内容情节
在《动物庄园》这一虚构的寓言故事中,故事围绕一座名叫曼纳庄园的农庄展开。在这个庄园里,有各种畜养动物,动物们长期承受繁重的劳动与不公待遇,食物匮乏且生活条件恶劣。一天,最有智慧的一头老猪老少校把所有动物都召集起来,号召动物们为了改变被奴役、被宰杀的命运而驱逐人类。在老少校的启迪下,动物们意识到自身被人类剥削的处境,萌生了追求自由与自治的愿望。这次宣讲后不久老麦哲便去世了,但他的思想在在动物间广泛传播。动物中最聪明的猪成了革命先锋,并且产生了两位首领:雪球与拿破仑·波拿巴,它们成为了推翻人类统治、建立新秩序的领军人物。
当人类主人对动物的虐待达到顶点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冲突成为了起义的导火索。动物们团结一致,成功驱逐了庄园内的人类,自此建立起一个自治的社会——动物庄园。为了维持这个自治社会的秩序与和谐,动物们共同制定了七项基本原则,作为它们共同生活的行为准则,即“七诫”,这些诫条强调了动物间的友谊、平等与自我约束,如禁止模仿人类行为(如两腿行走、穿衣、卧床等),以及禁止任何形式的暴力和内部争斗(如动物不可杀害动物、所有动物一律平等)。动物们开始承担过去由人类执行的劳动任务,力图实现自我管理与自给自足。
随着动物庄园的建立,猪因其卓越的智力与学习能力,自然而然地承担了管理职责。它们不仅掌握了人类的语言与技术,还尝试传授给其他动物,但多数动物的学习能力有限,无法学会。因此,庄园内的决策与指令主要由猪群发出。在这个过程中,雪球与拿破仑之间的领导权争夺日益激烈,一个提出任何计划,另一个必然反对。雪球擅长鼓舞士气,激发动物们的积极性;而拿破仑则更精于政治手腕,擅长巩固与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为了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占据上风,拿破仑秘密培养了九只幼犬,将它们训练成自己的忠诚卫士,用于镇压异己。
在一次公开辩论中,眼看自己处于劣势,拿破仑·波拿巴命令这些经过特殊训练的狗攻击雪球,迫使雪球逃离庄园,从而确立了自己的绝对统治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猪逐渐享受更多特权,与普通动物的界限日益模糊。一次,动物庄园面临外部威胁,邻近庄园的弗雷德里克企图摧毁动物庄园,夺回失地。虽然动物们最终成功抵御了入侵,但这一事件暴露了庄园内部的矛盾与脆弱。法兰西第一帝国借此机会加强了对庄园的控制,进一步剥夺了其他动物的权益。
庄园最终演变为类似人类的统治阶层,实行起对其他动物的剥削,“七诫”也被多次修改,原有的平等理想被篡改为“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加平等”,最终,动物庄园的理想破灭。
角色介绍
动物
人物
作品特点
《动物农场》是一部讽刺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将艺术和政治巧妙融合在一起的作品。
作品语录
作品赏析
主题思想
《动物农场》通过动物起义的故事,揭示了权力腐败和阶级斗争的普遍现象,对人类社会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判。它以独特的动物寓言形式,深刻地揭示了权力、腐败和极权主义的本质。这部作品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也是对人性弱点的尖锐批判。
该书是一部以动物寓言形式讲述的政治小说。动物们赶走主人后以为自己可以真正当家作主,不受奴役和屠宰了,结果又慢慢陷人受压迫的困境,境况和以前完全一样,只是换了个主人而已。本书以动物社会喻讽人类社会的政治寓言,它把人类社会比拟成一个动物世界,影射苏联的状况,读者可从动物庄园里所发生的事件中,容易地辨认出前苏联状貌来。就其情节看,小说从头至尾是模拟和讥讽约瑟夫·斯大林和他所实施的制度。所谓“老上校”的理想是最初的共产主义理想,后来两个处于领导地位的猪头的争论是模拟列夫·托洛茨基和斯大林之间的争论,而和人类邻居所签订的营业协定是影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联和纳粹德国所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是《动物农场》这本书在二战后的反苏运动中能够发挥作用的原因。
艺术特色
影射
《动物农场》是寓言形式的小说,人物全是动物,而且具有喜剧色彩。乔治·奥威尔写《动物农场》时,他一改过去的写实风格,采用老旧的动物寓言形式,通过讲述一个神奇的动物故事,隐喻现实中的一种政治制度的内在荒谬性。起初,动物们因不堪压迫而在一群猪的领导下赶走了农庄主,开始实行“所有动物一律平等”的理想制度,然而作为领导者的那群猪却为了权力而争斗起来,结果在权力斗争中获胜的那些猪又成了新的主人,原先的“所有动物一律平等”的理想也被修改为“有的动物较之其他动物更为平等”,动物们又回到了从前的状态。由于动物寓言旨在影射和说理,既不讲究人物形象的丰富多彩,也不需要引人人胜的故事情节,乔治·奥威尔采用这种形式可谓扬长避短,既发扬了他的思想敏锐之“长”,又避开了他早期作品中的人物单调和故事平淡之“短”。乔治·奥威尔自己也称,这是他“第一部有意识地将政治目的和艺术目的融为一体的书”。
隐喻
《动物农场》中主要包含两大隐喻:“人类是动物”(HUMAN BEINGS ARE ANIMALS)和“人类社会是动物农场”(HUMAN SOCIETYIS ANIMAL FARM):
人类是动物(HUMAN BEINGS ARE ANIMALS)。《动物农场》中的主角都是一群常见的动物,人类出场的次数极少,作者将这些动物全部拟人化。一般来说文学作品中的动物拟人仅是行为上拟人,比如动物能说话,能做出只有人类才能做出的行为。小说中也采用了这种方式,所以农场中的动物可以说话交流,没有种族隔阂,甚至还可以与人交流。动物们还能学习,通过后天的学习,一些动物基至可以认字,写字。除了行为上的拟人,小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动物的思想也被拟人化了。小说开始时出现了一只名为老梅杰(Old Major)的公猪。它在农场中生活的时间最久,所以它知道很多事情,其它动物都非常尊敬它。它将动物们召集起来,告诉动物们其实大家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并且将来大家也会悲惨的死去,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人类的残暴,它鼓励大家推翻人类的统治,建立真正属于动物们的美好家园,还教授动物们唱革命歌曲《英格兰之兽》(Beasts ofEngland)。虽然很快它就死去了,但是受它启发,动物们有了全新的生活观念,并整理了一套思想体系,利之为“动物主义”(Animalism),后又将其简化为“七诫”(TheSeven Commandments)。“七诫”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所有动物都是平等的”,这正好对应了人文主义(Humanism)中的“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因此,小说中的动物其实映射的就是人类,动物主义就是暗指人文主义。
人类社会是动物农场(HUMAN SOCIETY IS ANIMALFARM)。小说中的动物们将人类赶出农场之后,建立了一个只有动物的小世界。刚成立的时候动物们各司其职,确实做到了“所有动物都是平等的”。后来,由于猪很聪明,又有野心,使用名种手段渐渐地将农场掌控,并将“所有动物都是平等的”这一条改为“有些动物比其它动物更加平等”,最终除了猪以外的其它动物依然过着被剥削的生活。小说中的猪影射着统治阶级,它们统领整个农场,制定农场的生存法则。但是它们可以不遵守,它们有特权,可以为所为,甚至杀掉别的动物。特别是公猪拿破仑(Napoleon),它是农场的最高首领,其它猪也不敢违背它的命令,否则就会遭遇不测。拿破仑在针对违背它的意志的动物进行一场屠杀之后,彻底确立了它在整个农场权力顶峰的位置,是独裁者的象征。而狗的等级略低于猪,它们是猪的爪牙,听命于猪,平时的主要任务是守护猪的安全。若有其它动物胆敢违背猪的统治时,狗就是刽子手,所以狗代表暴力执法部门,全心全意为统治阶段效力。
除了猪和狗之外的其它动物生活特别压抑,它们都是被统治阶级。马、山羊和驴,这些体型和力量较大的动物象征着工人阶级。这些动物干活最多,其中一匹公马拳击手(Boxer)的口头禅为“我会更加努力工作”。在对抗人类的袭击时,它们也是勇敢地冲锋在前。这些都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拳击手可以说是对农场贡献最大的动物之一,然而它将亡之时却还是被送去了屠幸场,暗示了工人阶级被剥削至死的悲惨命运。农场中数量众多,头脑简单,被拿破仑洗脑之后,不停叫嚷着“两条腿好,四条腿坏”的绵羊则象征着愚昧大众,容易被人煽动和利用,却因为数量庞大,也是舆论的制造者。而家禽鸡、鸭、鹅则代表最底层人民。他们没有话语权,任人宰割却又无力反抗,也没有谁会在乎它们的感受。
小说的最后说到猪开始像人类一样用双腿走路,生活习惯也完全变成人类的习惯,也分不清它们到底是人还是猪。一方面是明示“人类是动物”,一方面也是在讽刺公猪老梅杰曾说是人类在压迫动物,然而权力的更迭并没有给除了猪的其它动物带来好的变化,甚至更糟糕。小说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以农场中各种动物的生活状态,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极权主义社会下人们的情况。动物们的革命是成功的,它们确实推翻了人类的统治。动物们的革命又是失败的,它们没能建立一开始设想的“所有动物都是平等的”社会,没能逃离被统治的命运。
荣誉奖项
作品评价
这本书非常有名,我们偏爱其中风趣的动物形象和幽默机智的语言。《动物农场》这部小说简洁流畅、自然真挚,一个个词语就像落在纸上似的,那些句子和段落信手拈来,仿佛全世界没有比这更容易、更自然的事情了。(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 评)
《动物农场》堪称构思奇妙、见地深刻、语言犀利。(《英国当代作家作品分析》 评)
《动物农场》自 1945 年出版之后一直被公认为是最杰出的政治寓言小说,在现代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内蒙古农业大学李剑 评)
传世之作《一九八四》《动物农场》脍炙人口,历久弥新,被誉为“一代英国人的冷峻良心”。《动物农场》是反乌托邦先知乔治·奥威尔的传世之作。这则篇幅短小却无比深刻的政治寓言洞穿了历史与人性的迷雾,道出了一个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在不同国度的政治舞台上反复上演的剧本,因而具有了超越时代、令人颤抖的力量。 (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 评)
西方文学自《伊索寓言》以来,历代都有以动物为主的童话和寓言,但对二十世纪后期的读者来说,此类作品中没有一种比《动物农场》更中肯地道出当今人类的处境了。(美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 评)
作品影响
《动物农场》吸引人的风格及讽刺妙语使其读者面分布惊人广泛,它被翻译成32种语言,其中包括马耳他语、印度古吉拉特语越南语,并在全世界范围内一直被用作英语教学的标准文本。在法文版本中,为避免产生冒犯,那头猪的名字“拿破仑·波拿巴”被悄悄改成“凯撒”。这部政治寓言小说一经出版,立刻引起众多关注。在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沧桑之后,它依然能使人感喟颇深。
1951年,约翰·哈拉斯和乔伊·巴契勒夫妇开始对其进行改编,历经三年改编为同名72分钟的动画长片,并于1956年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动画片奖的提名。20世纪80年代以后,影片曾多次再版发行。1999年,《动物庄园》再次被改编为同名电影。2018年,《动物农场》以漫画形式由中国河南美术出版社改编出版。
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
动物庄园.豆瓣读书.2024-07-01
动物农场.微信读书.2024-07-01
动物农场(20世纪经典).微信读书.2024-07-02
动物庄园(插图纪念版).豆瓣读书.2024-07-03
书海拾贝|《动物农场》.微信公众平台.2024-07-02
悦读 | 《动物农场》.微信公众平台.2024-07-01
动物农庄.时光网.2024-07-02
动物农场:漫画版.豆瓣读书.2024-07-02
动物农场 Animal Farm (1954).豆瓣电影.2024-07-03
动物农庄 Animal Farm (1999).豆瓣电影.2024-07-03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出版历史
内容情节
角色介绍
动物
人物
作品特点
作品语录
作品赏析
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影射
隐喻
荣誉奖项
作品评价
作品影响
相关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