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又称
药用植物害虫光肩星天牛、花牛等,属
鞘翅目天牛昆虫。
光肩星天牛身体黑色带有光泽,雌虫体长25~40mm,宽75~12.5mm;雄虫体长20~30mm,宽6.5~11.5 mm。
触角鞭状,前胸两侧各有1个刺突,
鞘翅基部光滑,每鞘翅上各有18~21个大小不一的白色绒毛斑纹,排成5~6横行。身体腹面密布蓝灰色绒毛。
腿节、胫节中部及跗节背面有蓝灰色绒毛。
光肩星天牛的
宿主植物主要为
杨属、柳树、榆树等多种树木,以
美国白灯蛾蛀食树木为害,被害树木上留有许多小孔,并有
树液流出,严重时受害的
木质部被蛀空
树干风折或整株枯死。成虫亦可危害树木的叶柄、叶片及小枝皮层。
光肩星天牛雌虫体长25~40mm,宽75~12.5mm;雄虫体长20~30mm,宽6.5~11.5 mm,漆黑色,带紫铜色光泽。前胸背板有皱纹和刻点,两侧各有一个棘状突起。翅鞘上有十几个白色斑纹,基部光滑,无瘤状颗粒。触角长度可达4厘米,是体长的1.5至2倍,明显呈黑白相间的条纹。成年个体的腿上部呈白蓝色。通过翅鞘上的斑点和触角的图案可以将亚洲长角天牛与其他物种区分开来。
卵:长5.5毫米,长椭圆形,稍弯曲,乳白色;树皮下见到的卵粒多为淡黄褐色,略扁,近
黄瓜子形。
光肩星天牛危害杨、柳、元宝柳、榆、
糖槭等。此虫尤其在“三北”防护林建设区及华北平原绿化区,广泛发生,严重危害
杨属。受害的木质部被蛀空,树干风折或整株枯死。在其原产地,亚洲长角天牛主要
寄生在
槭属、杨树、柳树和榆树等植物上。在美国,亚洲长角天牛已经在枫树、
榉树、柳树、
梣属、
槭树、
合欢、
白蜡树和
花楸树等植物上完成了发育。在
加拿大,已确认亚洲长角天牛在枫树、榉树、杨树和柳树上完成了发育。在欧洲,亚洲长角天牛已在枫树、榉树、
桤木、
山毛榉树、山毛樱、榆树、
小叶白蜡树、榆树、樱桃树、柳树和花楸树上完成了发育。
光肩星天牛一年发生一代,或两年发生一代。以幼虫或卵越冬。来年四月份气温上升到10℃以上时,越冬幼虫开始活动为害。五月上旬至六月下旬为幼虫化蛹期。从做蛹室至羽化为成虫共经41天左右。六月上旬开始出现成虫,盛期在六月下旬至七月下旬,直到十月份都有成虫活动。六月中旬成虫开始产卵,七、八月间为产卵盛期,卵期16天左右。六月底开始出现幼虫,到十一月气温下降到6℃以下,开始越冬。
光肩星天牛主要为害
加杨、美杨、
小叶杨、
旱柳和
垂柳等树。幼虫蛀食树干,为害轻的降低木材质量,严重的能引起树木枯梢和风折;成虫咬食树叶或小树枝皮和木质部,飞翔力不强,白天多在树干上交尾。雌虫产卵前先将树皮啃一个小槽,在楷内凿一产卵孔,然后在每一槽内产一粒卵(也有两粒的),一头雌成虫一般产卵30粒左右。刻槽的部位多在3~6厘米粗的树干上,尤其是侧枝集中,分权很多的部位最多,树越大,刻槽的部位越高。初孵化幼虫先在树皮和木质部之间取食,25~30天以后开始蛀入木质部;并且向上方蛀食。虫道一般长90毫米,最长的达150毫米。幼虫蛀入木质部以后,还经常回到木质部的外边,取食边材和韧皮。
1. 防止成虫:利用假死习性人工捕杀。用0.04%一零五九喷干;
2. 防治卵及初孵幼虫:用锤击杀;向有虫处(蛀孔)涂抹
敌敌畏(50倍液)或
煤油;用50%
杀螟松乳油100~200倍液、40%
乐果乳油200~400倍液或50%
辛硫磷乳油100~200倍液喷干,喷液量以树干流药液为止。
3. 防治大幼虫:幼虫长大蛀入木质部深处时,用注射器向蛀道内注射
氨水;向蛀孔内投放56%
磷化铝片(1/6或1/3片);用
磷化锌与
草酸为主要成分制成的毒签插入蛀道内熏杀;施用这些方法的蛀孔用粘泥封塞为好。
4. 在成虫盛发期捕捉成虫。
5. 监测树木感染可以通过寻找直径为3/8至3/4英寸(1-2厘米)的出口孔来检测。有时可以看到树脂从出口孔中渗出,地面或较低的树枝上有粗糙的锯末或“树脂”。死亡和枯萎的树枝或树枝,以及没有干旱时的黄叶也表明了亚洲长角天牛的感染。陷阱也可以使用含有信息素和植物诱导素的陷阱来吸引附近的成虫。一些
声学传感器也可以区分树木内的幼虫进食。狗也可以被训练来嗅出树上的树脂气味。在美国,已经建立了隔离区,以防止亚洲长角天牛被人类意外传播。管理感染的方法包括移除所有感染的树木,并在原地切碎,将树桩研磨到地下。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杀虫剂来针对树冠中的成虫或作为树干注射来针对幼虫。在一些地区,还考虑了
生物防治的方法。在一些地区,已经成功根除了亚洲长角天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