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行,原名林仚,现为香港美协主席等多个职务。1963年生于
福州市,1978年起先后拜多位先生学习西洋画和中国画,1984年移居香港,1990年结业于
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1991-1998年任教于香港大一艺术设计学院。曾在多国多地举办个人画展五十多次,作品入选众多展览并被多个机构及私人收藏,出版个人作品专集二十多部。
1984年,林天行移居香港。先到工厂打工,学习
粤语,了解香港。1985年,接触香港各类画会,参加活动,展示作品,以2500
港元售出首幅画作。1987年,作品入选香港当代艺术双年展。
1989年,赴北京修读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0年,到
陕北地区写生,回京后创作“陕北系列”作品,12月举办首次个展。1991年回到
香港特别行政区,画作卖不出去。在艺术学院兼职教课,反思并探索表现香港生活的方法。借鉴西画将
中国画进行解构,创造水墨重彩独特表达。1999年举办大型画展,200余幅作品都是香港题材,完成北方题材与南方题材共生共融。
林天行的作品多是以
西藏自治区风景、人文、宗教为题材。因不同的生活境遇使他对生活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认识。在他的画中,看不到表现西藏常有的沉重和苦涩,他所体验的
藏族的精神世界是充实和愉悦的。
那纯净的蓝天和静驻的白云,
大昭寺内外流动着的虔诚的朝拜者,以及
雅鲁藏布江畔的河谷风光;感受到的是西藏数不清的风雨和传奇。林天行的创作表现手法清新脱俗,画面擅用极简主义的概念,隐约之中透出形而向上的意念。他用最直接的感受和最强烈的色彩,不拘泥与枝微末节,浑然忘我,笔笔墨轻快洒脱,丰富自然,生动的表现了
西藏自治区的美丽、神秘和气势,让观者向往和遐思良久。
落日红霞中的海港小轮、游人熙熙攘攘的
维多利亚港两岸,这些属于香港人的集体回忆,经本港著名水墨画家林天行的妙手跃然纸上,并将与「神七」遨游太空。继三年前画作《晨曲》随「神六」升空后,再度获邀的林天行特别创作的《维港两岸》
水墨画,今晚将代表
香港特别行政区,与二百九十九幅以「和平」为主题的长卷艺术作品一起,踏上「神七」
航天飞机,展开畅游
外层空间与见证历史的星空之旅。
作为本港唯一一位连续两度获邀,继「神六」后再度将艺术创作送上太空的艺术家,今年四月,应国家文化部所属的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所邀,出身山水画派的林天行参与到「《和平颂》─神七太空飞行艺术之旅」书画艺术长卷创作中。在位于葵涌的画室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林天行谈到此幅有别于传统中国水墨山水画表现形式的《维港两岸》,依然难掩欣喜之情。「从开始构思到完成画作,两周的时间,我用自己的笔墨创作出体现
香港特别行政区与
奥运会、香港与太空等元素的《维港两岸》。」
改变了传统以黑白两色为基调,描绘
中原地区水墨山水画的基本形式,林天行选择以自身独特的水墨笔触,大胆创新的采用色彩艳丽的颜料,将自己眼中的
维多利亚港两岸,化作浪漫富有诗意的香港景象,活现于宣纸之上。「我选择了传递喜庆幸福与欢乐的讯息,并象征五星红旗的红色颜料为本幅画的主基调,它同时也反映出京奥期间,香港市民对于百年奥运在中国举行的兴奋与欢乐。」
作为本次代表
香港特别行政区参与太空漫游之旅的书画作品之一,林天行延续了随「神六」升空的《晨曲》中刻画维港的场景,通过小轮、游人、阳光与海,勾画出记载无数港人集体回忆的维港景色。林天行说:「香港作为港口城市,海面上来来往往的
油轮是这个城市独特的一角。而我借用五个悬挂在渡轮上的轮胎,象征了代表
奥运会精神的奥运五环。」为了带出太空的讯息,作画之时的林天行更凭借想象,幻想从太空俯视维港景观,模拟宇航员从高空鸟瞰本港的独特景象,创作出了视角独特的《维港两岸》。
今晚随「神七」遨游太空的《和平颂》长卷,集中了三百幅由
中原地区当代著名
国画、书法及篆刻家,以「和平」为主题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其中包括了代表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维港两岸》,以及本港画家
蔡布谷的书画作品。据悉,在六十多个小时的航天飞行中,航天员将在太空展示一幅主体性竹书法作品「和平颂」,并向世界郑重宣言:「和平中国、和平世界、和平太空、我们的永远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