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光(1932年12月—2015年5月17日),男,
汉族,生于
四川省荣昌区郭氏中医世家,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擅长内科诸病,尤对心血管、血液、呼吸、神经、
泌尿系统的某些疾病拥有丰富的经验。首届
国医大师、著名中医
教育家、理论家、临床医学家,中医康复学科开创者。曾获
中华中医药学会“
特别贡献奖”。
196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中医内科、
伤寒、各家学说、养生康复等课程的教学、临床及科研工作。
郭子光在学术上影响较大的著作,如《
伤寒论汤证新编》、《日本汉方 医学精华》、《中医各家学说》等,都是在广泛阅读和精深思考后编著而成。广博使他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精深使他的理论探索富有创意。他在《伤寒论汤证新编》一书中,提出“病理反应层次”学说,是现代研究伤寒颇有影响的新说。该书出版时,海峡两岸还处于阻隔阶段,但台湾一家书店将其多次出版,作为台湾
中国医药大学的教材。
在郭子光的学术道路上,有一篇里程碑式的文章,那是1979年《
中医杂志》首页上发表的《伤寒论证治规律的探讨》,共7页,当时他还是一名助教。
他在临床上力主“病证结合”诊疗,归纳出“病证结合”论治的四种形式,指出每种形式的特点、优点和适应范围,包括分型论治、分期论治、方证
相对论治、以基础方加减论治四个方面,这样既重视整体调治,也重视局部的病理损伤,促进中医对许多疾病的病机与证候的认识更深入更具体。
他开掘中医康复学术领域,提出“现代中医康复医学”基本框架。以前中医古籍有关中医康复的内容散见于各科著述中,郭子光把零零碎碎的经验、认识,提高到学科体系的高度,进行系统化整理、研究。他对康复理论与方法的原理与具体运用作了具体阐述。
他不断创新中医理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六经方证为“病理反应层次”学说,被认为是
伤寒新说;提出的“三因鼎立”学说,被认为是对中医病因发病学的经典概括;提出了创立“六经辨证新体系”作为发展伤寒学说的远景目标。他始终致力于中医发展战略研究,在全国率先开掘
中医康复学科领域,提出创立“现代中医康复学”的框架构想。临床主张“病证结合”,提出“临证八步骤”等临证要诀,极大地丰富了中医临床理论。“郭子光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课题,被纳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加以研究。
曾任《
学报》常任编辑、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兼任四川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仲景学说研究会主任、四川省中医现代化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海外联谊会养生文化研究会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秘书、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会专家评审组成员、卫生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卫生厅科技成果评审委员、
成都军区总医院学术顾问等职。
郭子光先生是
中原地区杰出的中医大家,他崇高的师德和医德,执著创新的科学精神,丰富的学术思想,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高山仰止的人格,堪为“杏林楷模,国医之光”,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成都中医药大学官方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