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裸鲤(学名:Gymnocypris waddelli)为
鲤科裸鲤属的一种鱼类,别名瓦氏裸鲤。高原裸鲤是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而出现,并随着高原的急剧抬升而特化的类群,属于中国藏南水系特有的物种,仅分布于中国西藏的
羊卓雍措、多钦湖、
哲古湖、克鲁昂成湖等地的湖泊、河流中,多见于湖区,其在以羊卓雍错资源量最为丰富。高原裸鲤生活于海拔3600-4900米的高原湖泊内,多栖息在静水环境中,主要以
藻类和水生昆虫为主食,也会食用植物碎屑和底栖动物。
高原裸鲤体延长,稍侧扁;体背稍隆起,腹部圆。头锥形。吻钝圆。口端位或亚下位,略倾斜。无须。眼中等大。除臀鳞和肩鳞外,全身裸露无鳞。高原裸鲤繁殖需要一定的流水条件,繁殖季节为5-8月,7-8月高原裸鲤会上溯至中上游河段进行繁殖。高原裸鲤肌肉丰满、肉味鲜美,是中国
藏南地区高原湖泊中的一种主要经济鱼类,可鲜食,也可盐渍风干。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为虽然关于高原裸鲤
种群和分布趋势的相关研究较少,但在其原生地分布较为广泛,无濒危风险。但2020年以来,中国
西藏自治区人口增加,鱼类
栖息地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再加上捕捞强度的增加和气候变化等原因,高原裸鲤资源迅速减少。2010年,高原裸鲤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物种。2016年,高原裸鲤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物种。为保护高原裸鲤的种质资源,西藏政府自2002年开始,就对
羊卓雍措的高原裸鲤进行封湖保护。
形态特征
整体形态
高原裸鲤体长190-345毫米,体延长,稍侧扁;体背稍隆起,腹部圆。头锥形。吻钝圆。口端位或亚下位,略倾斜。下颌前缘无锐利角质;下唇细狭不发达,仅限于下颌的两侧;唇后沟中断。无须。眼中等大,侧上位;眼间适中,较圆凸。在颏部和颊部每侧各具一列发达的粘液腔。除臀鳞和肩鳞外,全身裸露无鳞;臀鳞发达,其行列的前端可达腹鳍。侧线鳞仅前面几枚较明显,其后不明显仅为皮褶。侧线完全,近直形,后伸入尾柄之正中。
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较弱,其后缘的下半部每侧具细小锯齿4-12枚,部分标本仅为锯齿痕迹;
雄性性成熟个体背鳍末根不分枝鳍条与其前一根不分枝鳍条之间隔扩大,由一皮膜相连;背鳍起点至吻端之距离小于其至
尾鳍基部之距离。腹鳍起点一般与背鳍第四或第五根分枝鳍条之基部相对;其末端后伸达腹鳍起点至臀鳍起点之间距离的1/2处,不接近肛门。肛门紧位于臀鳍起点之前。
胸鳍末端后伸略超过胸鳍起点至腹鳍起点之间距离的1/2。臀鳍末端后伸一般接近或达尾鳍基部。尾鳍叉形,下叶较上叶稍长或约等长,末端略尖。
固定标本体背灰褐色,有许多黑褐色小斑点,腹侧灰白色;背鳍及尾鳍灰褐色,具少许黑褐色斑点,胸鳍、腹鳍及臀鳍浅黄色。
解剖结构
下咽骨狭窄,呈弧形,其长度为宽度的3.3-4.5倍;下咽齿细圆,顶端尖而稍钩曲,咀嚼面凹入呈匙状。肠管短,其长度为体长的1.4-2.1倍。鳔2室,其后室长度为前室长的 1.7-2.2倍。腹膜黑色。
雌雄差异
高原裸鲤雌鱼臀鳍呈椭圆形,末端尖形,边缘光滑无缺刻;雄鱼臀鳍短宽而呈圆形,边缘有较深的缺刻,最后2枚分支
鳍条具有明显的角质倒钩。高原裸鲤繁殖期时出现第二性特征,成熟雌雄个体的臀鳍均增厚,但雄鱼更加明显。在生殖徊游期间,
雄性个体臀鳍部位有大而明显的白色珠星,手感粗糙,成熟雄鱼除鱼体腹部外,“追星”几乎遍布全身,且较雌鱼数量多、个体大。雌鱼个体也有珠星,但没有雄鱼明显。成熟雌鱼的臀鳍增厚,鳍条显著变粗,尾鳍、尾柄和臀鳍遍布有少量的“追星”;雌、雄个体到了繁殖末期“追星”消失。此外,雄鱼背鳍边缘有缺刻,而雌鱼缺刻不明显。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高原裸鲤是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而出现,并随着高原的急剧抬升而特化的类群,属于中国藏南水系特有的物种,仅分布于中国西藏的
羊卓雍措、多钦湖、
哲古湖、克鲁昂成湖、莫特里湖、冲巴错及定日鲁曲等地的湖泊、河流中,多见于湖区,其在以羊卓雍错资源量最为丰富。
栖息环境
高原裸鲤生活于海拔3600-4900米的高原湖泊内,多栖息在静水环境中,在碱度较高的水体内依然可以正常生长。
生长习性
在通常情况下,高原裸鲤多以个体或数十尾的小群在湖内活动觅食,繁殖期内则会大量集群游向通湖的河流,其在冬季多潜伏于深水处越冬。幼鱼常成群地在近岸多水草的浅水处游动。高原裸鲤以
藻类和水生昆虫为主食,也会食用植物碎屑和底栖动物。
生长繁殖
溯河产卵
高原裸鲤繁殖需要一定的流水条件,其每年由
羊卓雍措进入湖区各支流、河道溯河产卵繁殖,随后亲鱼或鱼苗随洪水入湖,溯河的时间与支流的来水量有密切关系。羊卓雍错的高原裸鲤繁殖期很长,从5月份开始,一直延续到8月份。5-6月份,水温达到10℃左右时,部分个体大、成熟好的高原裸鲤开始繁殖。由于此时气候变化频繁,温度变化大,繁殖活动受其影响时断时续。7-8月是羊卓雍错高原裸鲤的繁殖盛期,此时羊卓雍错流域进入丰水期,支流来水增大,高原裸鲤成群结队进入支流中繁殖。不论涨水期、退水期,只要水量能够满足是高原裸鲤繁殖群体进如产卵场,都能发现溯河而上的繁殖亲鱼,其会上溯至20-40千米的中上游产卵,不少个体甚至上溯至水深10厘米以下的河段繁殖。
鱼卵孵化
高原裸鲤的成熟鱼卵为桔黄色、圆球形,卵粒平均卵径2.22毫米,变动幅度在1.92-3.32毫米,卵粒质量为63-214粒/克,平均115粒/克。鱼卵具沉性,遇水受精后略具粘性并汲水膨大,平均卵径可达3.34毫米。
高原裸鲤繁殖群体的绝对怀卵量为1086-11400粒,平均4446粒;相对怀卵量6.2-36.1粒/克,平均18.0粒/克;成熟系数为5.7-25.8%,平均为16.2%。随着繁殖群体的个体体长、体重的增长,个体的生殖力也随之增大。高原裸鲤的绝大多数受精卵都会沉入
砾石,然后在水流中孵化,在流速大的支流中可随水漂流。只有在水质清洁的情况下,少数高原裸鲤的
受精卵能粘附水草和砾石上孵化。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2020年,中国研究人员对西藏哲古错高原裸鲤的年龄组成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研究,发现哲古错水生生物种类和数量有限,且在冬春季浅水位时是过往候鸟重要的食物来源,高强度的
捕食压力使得当地高原裸鲤种群数量受限,年龄组成结构简单。
致危因素
2020年以来,中国西藏人口增加,给当地的鱼类
栖息地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且每年7-8月为
西藏旅游业的旺期,时常有人用抄网、刺网在各支流中捕捞高原裸鲤的产卵亲鱼销售给当地餐馆,再加上气候变化等原因,中国西藏南部内流湖泊退化趋势明显,高原裸鲤资源由此迅速减少。
保护名录
2010年,高原裸鲤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物种。
2016年,高原裸鲤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列为易危(VU)物种。
保护措施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为虽然关于高原裸鲤
种群和分布趋势的相关研究较少,但在其原生地分布较为广泛,因此没有濒危风险,无需进行保护。但中国西藏政府为保护高原裸鲤的种质资源,自2002年开始,对
羊卓雍措进行封湖保护,时间为高原裸鲤的繁殖季节5-8月,尤其是7-8月。这是因为此时正值繁殖盛期,高原裸鲤会上溯至中上游河段产卵,进入支流繁殖的亲鱼密度非常高,很容易被捕捞,这一时期对高原裸鲤产卵场的保护就尤为重要。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高原裸鲤肌肉丰满、肉味鲜美,是中国
藏南地区高原湖泊中的一种主要经济鱼类,可鲜食,也可盐渍风干。但需注意高原裸鲤的卵巢及黑色腹膜具有轻微毒性,能使人头晕、呕吐,
腹泻,烹调或加工前需剔除,以防中毒。
生态价值
高原裸鲤不仅在高原
湖泊生态系统,乃至在高原生态系统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西藏哲古错的高原裸鲤在脆弱的高原湖治生态系统中处于顶级消费者地位,但在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中又是越冬侯鸟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