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毒蛾
毒蛾科毒蛾属动物
木毒蛾(学名:Lymantria xylina Swinhoe, 1903)是毒蛾科毒蛾属的一种蛾类动物,属于毒蛾亚科。
形态特征
翅展 雄24--30 mm,雌30--40mm。
雄蛾触角棕黑色;头部被红色和棕白色鳞毛,头后缘有一三角形黑色斑;胸部棕白色;腹部棕白色带红色;足被棕灰白色鳞毛,腿节红色。前翅棕灰白色,斑纹棕黑色;翅基部有两个棕黑斑;内线不明显;外线波浪形;缘毛棕白色和棕黑色相间。后翅浅棕白色,前缘褐色,后缘黄色;横脉纹前半部明显。雌蛾黄白色;斑纹退化;足黑色,基节端部和腿节外侧被红色鳞毛;腹部第一至四节背板后半部和侧面红色,其余各节深灰色。前翅浅棕白色,翅基部有一黑斑;内线在翅前缘和后缘明显;外线灰棕色,宽带状,从前缘向内倾斜,在翅后缘与内线接近。
雄性外生殖器 背兜马鞍形;钩形突发达,呈长钩形;抱器瓣宽阔,在端部背缘有一长指状突起;囊形突三角形,顶端圆;阳茎末端细。
卵扁圆形,直径0.8~1.2mm;卵灰白色至微黄色。卵块长圆形,灰褐色至黄褐色。产于树枝上。
幼虫体长38--62 mm;头壳宽5.2~6.5mm;头黄白色,有深棕色斑纹;体黑灰色或黄棕色有黑色斑纹;前两节背毛瘤蓝黑或黑褐色,偶有紫红色,第三节黑色,其余各节毛瘤红棕色或紫红色;瘤上生黑色长毛;背线黄白色,中央有两条黑色细线,亚背线黑色,带状,亚背线与气门线间黄白色,密布棕色斑点;气门下线黄白色,气门下线与足间白色,有棕色斑点,体下浅黄色。足浅黄色有棕色斑。翻缩腺红褐色。
蛹体长雄17--25 mm,雌22~36mm;深棕色至黑褐色;前胸背面有一棕黑色大毛簇和一些黄色小簇;中胸两侧各有一黑色绒毛状圆斑,腹部各节有多个白色小毛簇;臀棘较长,两侧有12~31个钩刺,端部有19--27个钩刺。雄蛾触角比雌蛾隆起。
观察标本 1♂1♀,福建三明、1973.Ⅵ.23、李友恭采。(雄性:♂;雌性:♀)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福建省(三明)、湖南省(衡山)、广东省(连平县)、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台湾。
国外分布:日本印度
生活习性
在我国福建省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越冬(幼虫在越冬前已在卵内形成);翌年3--4月中旬孵化出幼虫,初孵幼虫群群集在卵块表面,静伏一至数天后,离开卵块或吐丝下垂,随风扩散。幼虫通常7龄,偶有6龄或8龄者;历期45~64天。4龄以后食料短缺时,幼虫下树,朝有阳光方向迁移觅食,幼虫耐饥力很强,4龄幼虫可停食6~10天,5--6龄幼虫可停食7~14天。5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在枝条上、树干上及枝干分叉处吐丝固定经1~3天化蛹,蛹期5~14天。5月下旬羽化出成虫,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雌蛾通常在12~18时羽化,雄蛾通常在18~24时羽化,雌蛾活动力差,常静伏枝干上或进行短距离飞翔,雄蛾常傍晚后活动,可长距离飞翔寻偶;成虫羽化后在14~33小时开始交尾,交尾多在20时至翌日2时进行;雌蛾通常仅交尾1次,雄蛾通常交尾2--3次;产卵多在夜间,大多数雌蛾产卵常产在距地面2~4m的枝条上;每一雌蛾约产1大块卵,每一卵块约由350--1500粒卵组成;成虫寿命2--9天。9月卵内的幼虫已经形成,在卵内越冬。成虫趋光性强。
寄主植物 木麻黄紫穗槐白相思树、南岭黄檀、刺槐黑荆臭椿栓皮栎、板栗、山核桃、枫杨、柠檬桉细叶桉白干层番石榴黄槿、番椿、枫香树油桐木油桐、梧桐、泡桐、荔枝、龙眼、枇杷、无花果波罗蜜、石榴、油茶、茶、柿、梨、重阳木蓖麻等约21科39种林木和果树。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生活习性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