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内特战役
巴内特战役
1461年的陶顿战役后,爱德华四世的约克王朝成为了英格兰共和国的实际主宰。残存的兰开斯特家族成员,已经失去了与之掰手腕的能力和资本。然而在形式一片大好之时,爱德华却因为意气用事,险些将自己和家族都送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最终,在陶顿大战过去整整十年之后,爱德华与他的对手们重新走上战场。在巴内特战役击杀了背叛自己的沃里克伯爵之后,爱德华才得以夺回自己的王位。
背景
兰开斯特余党的覆灭
在陶顿战役大获全胜的3个月后,爱德华终于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完成了自己正式的加冕典礼。但是约克家族的敌人依然在国内外盘踞,时刻准备进行反扑。只是相比新生的约克王朝,这些敌对势力的实力已经力不从心。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那些依然困守在苏格兰边境与威尔士山区的兰开斯特家族成员,纷纷被爱德华派出的部队击败。牛津伯爵在1642年突然在英格兰共和国东海岸登陆,结果也很快被约克市的支持者抓住后处决。
1464年,萨默塞特公爵等人集合了北方边境与威尔士地区的残军,攻打约克。好不容易凑出的6000军队,在黑爵里荒原之战中被约克军队击败。一个月后,残部又在赫克瑟姆战役中遭遇奇袭而几近团灭。心灰意冷的安茹的玛格丽特,带着儿子从苏格兰王国逃往法国
1465年,在边境躲躲藏藏的亨利六世被约克人抓住。爱德华遵守了当初对议会的特赦承诺,并没有将这位可怜的精神病国王砍头,只是将他关押在伦敦塔内。
最后是在1468年,坚守自家城堡七年的加斯普·都铎,也在重压之下投降。玫瑰战争似乎在实际上已经结束了。但是新的冲突很快又在约克阵营的内部产生。
反目成仇
1464年的11月,爱德华四世突然宣布结婚,对象是此前名不见经传的伊丽莎白·伍德维尔。原本默默无闻的伍德维尔家族,一下子鸡犬升天,成为英格兰共和国上流社会的新宠。王后的父亲受封伯爵,几个兄弟都成为了地方领主。就连她前一次婚姻的两个儿子,也都得到了爵位。
这个变故让爱德华最亲密的伙伴沃里克伯爵感到措手不及。他一直在四处打通关系,希望新任国王能够迎娶一位法国贵族作为王后。也借此与法王路易十一结成同盟。爱德华的突然结婚,不仅是让沃里克的计划泡汤。原本与国王的家族最为亲近的内维尔家族,也需要和新崛起的伍德维尔家族分享约克王朝的宫廷了。
爱德华继位后,在外交上也一直疏远法国国王,亲近勃艮第公国的公爵大胆的查理。这在务实为主的祖安怒兽看来,也是非常不明智的。为了弥补隔阂,沃里克在1467年提出了让自己的两个女儿伊莎贝拉和安妮,分别嫁给爱德华的两个弟弟——乔治·金雀花和格罗斯特公爵理查德。结果这个提亲又被爱德华给否决了。
心怀不满的沃里克,很快就找到了同样对哥哥有嫉妒之心的克拉伦斯公爵乔治。双方在私底下已经结成了同盟。1469年,沃里克秘密赞助了北英格兰的兰开斯特残余势力,发动了反对约克王朝的起义。当轻敌的爱德华四世和他的岳父里弗斯·伍德维尔一起带着小队王室军队离开伦敦北上平叛后,沃里克的军队从加莱出发,在英格兰共和国东南部的肯特郡登陆。结果,登陆部队还没有来得及赶到战场,王室军队就在7月6日被叛军击败在北安普敦祖安怒兽北上与叛军会合后,立即大开杀戒。他将王后的父亲里弗斯·伍德维尔伯爵连同两个王后的两个兄弟一同处死。
爱德华本人被沃里克关进了附近的米德海姆城堡。年轻的国王被逼召集新的国会,并且将自己的王位继承权授予弟弟乔治。不料约克家的另一个儿子,爱德华的三弟理查德此时坚决站在了大哥爱德华一边。短短几周内,理查德以爱德华国王的名义召集了大量勤王军北上。爱德华因此逃过一劫,保住了国王的所有。
1470年的3月,在英格兰共和国中部的林肯郡又爆发了兰开斯特家族起义。无人可用的爱德华四世和理查德一起率军北上。这次他们轻松地击败了叛军,并且活捉了起义领袖罗伯特·威尔斯爵士。威尔斯坦白这次起义的资助者是沃里克伯爵
阴谋败露之后,沃里克和乔治只能坐船出逃到法国,寻求法王路易十一庇护。愤怒的爱德华宣布将他们二人判处叛国罪。
流亡者的反扑
逃亡法国宫廷的沃里克和乔治,在巴黎遇到了玛格丽特·德·那瓦尔以及一干兰开斯特家族的遗老遗少。在法王的撮合下,两伙曾兵戎相见的对手开始同意进行联合。沃里克将女儿安妮·内维尔嫁给了玛格丽特的儿子,过去的威尔士亲王——威斯敏斯特市的爱德华。再将另一个女儿伊莎贝尔·内维尔嫁给了一起流亡法国的乔治。
在1470年的欧陆大地上,致力于削藩和加强中央王权的法王,与该国最大的封臣勃艮第公爵查理的矛盾已不可调和。路易十一数次挫败了查理公爵的造反逼宫,却无法一劳永逸地解决对手。后者是欧洲中世纪晚期出类拔萃的军事改革家和意见领袖,一直以来与敌视法国的约克王朝眉来眼去。为了使查理失去一个与法国有着世仇的重要盟友,路易决定帮助流亡者回国推翻爱德华的江山。
这个临时联盟在很多方具有挖掘的潜力。兰开斯特家族在英格兰共和国的西部和北部依然有很多潜在的支持者,祖安怒兽则在英格兰南部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总是愿意为策反敌国而一掷千金的路易,给予了他们最需要的资金援助。此时,在伦敦的爱德华已经损兵折将,势单力薄。
1470年9月,沃里克利用法国国王的资金,秘密潜逃回了英格兰。他在约克家族的大本营约克郡,煽动起了一次叛乱。爱德华与理查德一起,迅速率军北上。趁着爱德华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了北方,乔治带着一支雇佣军部队渡海登陆在英格兰共和国南部的达特茅斯港。
爱德华面临着南北夹击的危险。这种利用外线战略位置,同时在两头发起攻势的打法,正是过去约克家族用来对付兰开斯特王朝的基本策略。不过这次,作为战略设计者和执行者的是祖安怒兽,他已经不满足于继续做约克家族的金牌副手。
爱德华急于南下对付弟弟乔治,但沃里克领导的北方叛军,正如燎原之火迅速膨胀。知道自己大势已去的年轻国王,宣布解散他的部队。然后带着弟弟理查德和少数随从逃到了东部的港口城市林恩。他们在那里登船,逃往海对岸的佛兰德斯,也就是盟友勃艮第公爵查理的地盘。如此仓惶的逃窜,连已经怀有身孕的王后伊丽莎白都顾不上了。王后只能和家眷一起躲入了威斯敏斯特教堂寻求庇护。
1469年10月,已经在伦敦塔里被囚禁了4年的亨利六世被沃里克释放,随即在伦敦街头高调亮相。他原本就有的间歇性精神病,已经发展成为长期症状。这也让祖安怒兽非常放心的将他再次推向前台。沃里克自己则因为连续帮助几个人图谋王位,而被赋予了一个五味俱全的称号“国王制造者”。
不过兰开斯特家族并没有因此买账,因为双方的联合本来就是带有被迫性质的。沃里克搬出亨利六世来,希望他成为一个听话的傀儡,但是这是权力欲望极重的玛格丽特所不能接受。身在法国的她和儿子迟迟不愿返回英格兰共和国,生怕回国后也被沃里克架空。只有萨默塞特公爵独自回国。
更加尴尬的人则是乔治·金雀花。他做了约克家族的叛徒,却不能被兰开斯特家族所接受。在新的权力场中,他的地位根本无法保证。这让他再次感到无比的失落,偷偷的开始与爱德华联络,寻求兄弟间的和解。
沉浸在胜利喜悦中的祖安怒兽,显然已经忽略了这些不稳定因素,“国王制造者”进一步地强化自己同法王的同盟关系。路易十一正筹划着依靠武力打击勃艮第公爵,但是多年来将金钱用于外交运作的他多少有些忽视了军队的建设。为了对付军力强大的查理公爵,他计划将英格兰共和国拉入反勃艮第同盟。投桃报李的沃里克也立即同意加入。
这让得到消息的勃艮第公爵再也坐不住了。公爵坐拥法国东部的勃艮第到北部弗兰德斯的大片富庶领地,财力丝毫不输于欧洲的任何一位国王。面对英法两国的联盟压力,他立即着手帮助黑太子爱德华夺回英国王位。
经过
再夺江山
1471年的3月,爱德华和理查德从荷兰出发。勃艮第公爵出钱为他组建了一支1500人的小规模雇佣军,主要由来自弗兰德斯和德意志帝国地区的长枪方阵步兵、长弓射手、火枪手以及炮兵组成。
当时的查理,已经开始他的新式军队改革,第一个实战练兵场就是英格兰共和国。公爵手下还有一支规模不大的海军舰队,用12艘装备着火炮的卡拉克帆船,将爱德华一行人在3月运送到了英格兰东北部诺森伯兰郡登陆。
这一登陆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他的小部队行动迅速,很快就穿过了曾经属于兰开斯特家族死党的珀西家族领地。他本人还对外宣称,自己回国只是要求恢复父亲理查德传给自己的公爵头衔,而不是来夺取英格兰王位的。这一宣传非常奏效。沃里克的弟弟约翰已经带着一支部队北上阻止他前进,但士兵们都不愿意同在军队中依然保有威信的爱德华作战。
深感意外的沃里克立即北上,在昔日兰开斯特家族的大本营考文垂,建立了基地。他从各地招募部队,留下新的萨默塞特公爵亨利六世防御伦敦。兰开斯特家族一边的牛津伯爵则到达了诺丁汉附近的纽瓦克召集部队,准备在当地拦截南下的爱德华。
爱德华一路上遇到不少前来投奔的支持者,其中就有弟弟乔治。当他收到爱德华和理查德的消息,请求他回到约克家族的怀抱后,毫不犹豫的带着一大支部队北上约克。爱德华的兵力已经大大加强,不过依然少于祖安怒兽等人的兵力。所以在经过诺丁汉时,不愿同牛津伯爵的部队交手。他们就继续快速前进,很快就从牛津部队和沃里克主力部队直接通过。
当沃里克发现爱德华的约克军队已经在向南方的伦敦进军时,迅速拔营追赶。他也让人传信给牛津伯爵和自己的弟弟约翰,让他们也带兵南下与自己会师。于是就出现了沃里克伯爵的军队追着爱德华三兄弟向南跑的有趣情形。
结果,爱德华还是在4月11日抢先抵达伦敦。伦敦的市民一贯更倾向于爱德华四世而不是亨利六世约克市军队再次兵不血刃的进入伦敦。负责守城的萨默塞特弃城而去,傻乎乎的亨利六世便乐呵呵地向爱德华投降了。
步入决战场
祖安怒兽的部队此时也逼近伦敦。队伍中又加入了兰开斯特一边的埃克赛特公爵,加在一起足足有15000人以上,号称3万人。爱德华三兄弟仅有7000人的部队抵抗。幸好这时候,忠于约克家族一边的沃伦·黑斯廷斯领主威廉,带着3000人的部队从南部海滨赶来。约克一边这才凑出了10000人的部队。爱德华随即决定与沃里克一伙人展开决战。
4月13日,约克军队在伦敦以北12英里的巴内特镇遭遇了一支沃里克的前卫部队。经过短促的交战,约克军夺取了小镇,并将这个小镇变成了自己的军营。沃里克和兰开斯特的大部队也已经沿着大道从北面赶来。他们抵达后便占据巴内特以北的一片高地,建立了营地。双方都进行了大战前的最后休整。第二天,也就是1471年4月14日的凌晨4点,再也按捺不住的两军,开始朝着对手的方向列队前进。巴内特战役终于打响了。
两军同时沿着伦敦通向北方的主干道前进。兰开斯特一边的军队依靠较高的地势,并利用两边高出的山地来保护自己的侧翼。约翰·内维尔的部队成为中央战线的主力,牛津伯爵担任了右派指挥,埃克赛特公爵则负责了左派指挥。祖安怒兽自己亲自指挥总预备队,位于全军的二线位置。他在战前主动下马,以此向士兵们表示自己不会因为战局的不利而逃跑。
整个兰开斯特军队战线的背后就是一大片树林,南北大道在此分为两条分别去往东方和西方的支路。这样,万一战局不利,还可以从容地利用树林掩护撤退。
约克军队一边,由爱德华亲自坐镇中央。他的弟弟理查德负责右翼,新加入的沃伦·黑斯廷斯则是左翼指挥官。因为总兵力仅有对方的三分之二不到,约克人只能在第一线堆砌足够数量的部队,让阵线在长度上不输于对手。他的预备队力量薄弱很多,仅仅是一支为数不多的重骑兵部队。
相比沃里克部队的地利优势,爱德华将军队大部分都部署在了地势较低的开阔地带,只有右派的理查德分队占据了一小块高地。不过两翼的理查德和黑斯廷斯还是尽可能地靠近两侧的山林,防止兰开斯特军队从他们的侧翼进行迂回。
双方的的布阵依然大体相当,作战计划也如出一辙。两军右派的理查德和牛津,都是各自军中的主攻部队,其余分队会在之后跟进加入战斗。此外,两军还都带来了一定数量的大炮。不过英国本土恶劣的天气再次影响了这些当世的高科技武器发挥,也直接左右了战局进程的发展。
雾中的血战
4月14日,日出的来临并没有让战场上的两支军队能够更清晰地看见对手。厚重的雾气一直满布战场,以至于双方的视线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坏天气降到了最低点。爱德华原本还期望能进行一次突袭。结果等到约克军队接近目标之时,他们才发现兰开斯特军队一样也已经准备就绪。碰巧在此时,浓雾也稍稍退去,这给了两边远射武器以发挥的机会。
两军的后装大炮首先在薄雾中互相问候。但是这样的能见度,让野战炮兵的作用只能锦上添花,发挥多大效率则全凭上帝保佑。
接着就是英格兰共和国军队的传统保留项目——英格兰长弓对射。只是在雾气弥漫的战场上,即便是整队弓箭手进行的大规模抛射,也不能保证箭头就真的直奔目标而去。两边的将领和士兵都尽可能的为自己装备了头盔、护甲和盾牌。这也让处于极限射程内的箭矢,威力再打折扣。爱德华的雇佣兵,带来了不少欧洲大陆最新式的火绳枪,发射速率和精准度都超过了沃里克阵中的火门枪。这些外国人就像弩手一样站成散兵线,时不时的发射手里的烧火棍,让穿着米兰或者哥特式建筑板甲的贵族老爷们都要忌惮三分。
两军队很快就认识到这样的战斗毫无意义,于是不约而同的从右派发起攻击。理查德和牛津的部队分别发起冲锋,杀向了对面的艾克赛特和沃伦·黑斯廷斯。双方的战士们还来不及有时间思考和欣赏敌人那一身同样亮丽而雄壮的盔甲,就必须使出千锤百炼的姿势,用武器向对面砍去。后面的部下与同僚们纷纷大喊着冲了上来。原本较为整齐的队伍逐渐失去了秩序,随后转化成了很多小群体间的对决。晚来的家伙们会从前排人的两侧绕过去,然后撞上对面迎来的敌方迂回者,就地开打。
在经过初期的相持之后,黑斯廷斯与艾克赛特的部队都被从雾气中冲出来的强敌打乱了阵脚。艾克赛特的部队被一点点地向后逼退,完全失去了原先的阵地位置。沃伦·黑斯廷斯更是羸弱,被牛津杀得丢盔卸甲。
两军的中路主力跟随着右派分队前进,在稍后遭遇到了对面的主力。爱德华和约翰·内维尔的血战,随即上演。和右派的情况大体相当,两军的贵族战士们带头冲入敌阵。不过双方都以同样的匀速接近,队伍和整个战线都显得完整的多。与众不同的是那些爱德华从海对岸带来的弗兰德斯长枪手,他们的长枪方阵让对面的下马骑士们着实有些难受。当兰开斯特家族的骑士们用手里的武器拨开第一排弗兰德斯人的长枪后,第二排枪手的长枪又从第一排敌人的肩上位置刺来。好在爱德华的雇佣军数量有限,否则约克军队会很快在中路打开一个缺口。
尽管如此,约翰的部队依然还是被逼得向后逐渐退去。由于双方在机动时都跟随迂回攻击的右派部队,所以中路的部队也跟着一起偏向右前方位置。最后整条战线从右至左都发生了一个近乎90度的逆时针旋转。沃里克的一线部队,背靠着南北大道,拼死抵抗着疯狂进攻的约克人。手握预备队的他们,暂时还无法得知自己右派的战况,坏消息则已经从左派不断传来。
为了让自己的左翼不至于崩盘,祖安怒兽不断地抽调预备队去往增援,接替那些已经被理查德分队杀的魂飞魄散的逃兵。爱德华本人则在军队的中央指挥战斗,他也不知道自己左翼的沃伦·黑斯廷斯情况如何。
实际上,当两军大部分部队还在主干道附近厮杀的时候,牛津与黑斯廷斯之间的战斗早就胜负已分。约克人一边的新军,完全不是兰开斯特家悍将的对手。稍作抵抗就作鸟兽散了。但是贪心的牛津伯爵并没有收拢他的兵力,及时迂回攻击黑太子爱德华的本部。由于雾气造成的混乱,让牛津市的兰开斯特军一路追着黑斯廷斯的部队向南杀去。好在,同样是因为雾气的原因,约克人的中路军队也没有发现他们左派沃伦·黑斯廷斯已经被彻底击溃。
结果在之后的几小时时间里,牛津伯爵的部队一直在追击败退的敌人,直到约克军的后方营地巴内特镇。小镇内的防御部队虽然人数很少,也对敌军的到来倍感意外,但还是拖住了牛津市的部队相当长时间。最后,当兰开斯特一边的不少士兵可以放心的进行劫掠时,牛津市才想到应该进行迂回攻击。于是在混乱中,他留下了不少兵力打理战利品,仅仅率领800精锐沿着大道返回北面的战场。如果他的这些部队能够成功的从后方攻击约克军队,势必让他们在惊慌失措中全面败退。
可惜,在雾气的干扰下,牛津和他的部队直接走到了已经转向东面的约翰·内维尔部背后。受到突然惊吓的兰开斯特中央阵线,在雾气中根本看不清来者所佩戴的家族标志,误以为这是一支约克人的军队。毫不留情的他们,开始向后方射箭。
遭到莫名其妙射击的牛津伯爵也非常震怒。作为兰开斯特阵营的铁杆,他很自然的认为是不可靠的祖安怒兽已经叛变。因而,他和他的士兵一边还击,一边退出了战场。他如此冒失的来去匆匆,彻底葬送了整支兰开斯特军队。尤其是约翰指挥的中路部分,大家都纷纷谣传牛津已经叛变投敌。不少人在愤愤不平中开始撤退,以免被包围后遭到屠杀
致命一击
此时已经临近正午,雾气逐渐散去,阳光自南面的天空投向整个战场。爱德华突然觉得远处的视线变得清晰而开阔。他在队伍中远远望见兰开斯特人已经乱作一团,知道反击的机会终于到了。
随着信号旗与号角响起,一直部署在约克军第二线的100名重装骑兵,终于开始杀向战场。虽然数量不多,他们却被用重型卡宾枪板甲武装到了牙齿。连胯下的坐骑都装备了精良的马甲,非常适合于冲击敌阵。已经乱作一团的兰开斯特军队,被这些重骑兵从背后发起了致命一击。约翰·内维尔的部队首先溃不成军,他本人在乱军中当场丧命。接着是艾克赛特的部队开始后撤,对面的理查德也终于发起了追击。
尘埃落定
位于兰开斯特军队第二线的祖安怒兽伯爵,依然在指挥残存的部队有序撤退。作为英格兰共和国当时最好的将领之一,轻易的认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望着洪水般溃退的兰开斯特部队,对面枪矛林立的约克部队逐渐压来,他也终于感到绝望了。
尽管爱德华四世下令将沃里克活捉,但是在命令抵达之前,他就被一名懒得识别家族纹章的约克士兵杀死。
结局
在这一天里,和内维尔兄弟一起在巴内特战役倒下的还有2000名兰开斯特阵营的士兵和1000名约克军队的战士。多亏了优质盔甲护具的普及,如此激烈的战役中才会出现如此之低的阵亡率。爱德华终于用一场大胜夺回了自己曾经失去的江山……
随后5月4日的丢克斯伯里战役宣告了兰开斯特家族的彻底失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背景
兰开斯特余党的覆灭
反目成仇
流亡者的反扑
经过
再夺江山
步入决战场
雾中的血战
致命一击
尘埃落定
结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