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二级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是武汉科技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该学院设有无机化合物非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材料化学6个本科专业。材料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一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是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各学科已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优势及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在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方向,以耐火材料为研究特色。在冶金工程专业方向,已形成了包括冶金过程数学物理模拟及计算机控制,洁净钢冶炼理论与工艺、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及生态冶金、金属材料的特殊制备工艺、炼铁原料准备、直接还原与等离子冶金、有色金属冶炼等研究方向。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方向,形成了包括新型金属材料、钢铁材料的强韧化机理及新钢种研究、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等研究方向。学院是中国材料与冶金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学院设有“耐奖学金”,“如星奖学金”和“莱钢奖学金”等企业奖学金。
学科专业
学院设有无机化合物非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5个本科专业。材料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一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是博士学位授权点。等离子体物理为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工程和冶金工程为工程硕士授权点。
重点学科
学位授权点
本科专业设置及调整情况
专业介绍
学院是我国材料与冶金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与科研基地,设有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冶金工程系、金属材料工程系、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系、热能与动力工程系、材料化学系,拥有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省部共建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高等学校材料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材料结构与性能基础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材料成型及控制实验室、湖北省耐火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冶金材料研发推广中心、武汉市耐火材料与高温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钢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纳米材料与技术研究中心、高精度轧制技术与新材料加工、材料表面与界面等三个校级重点科研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其所在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钢铁冶金为湖北省有突出成就的创新学科。
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等方面的专门知识,能在冶金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金属学及热处理、冶金原理、传输原理、湿法冶金原理、钢铁冶金学、连铸工艺、有色金属冶金学、钢铁厂设计原理、有色冶金炉、冶金实验研究方法等。
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湖北省重点学科。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从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领域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物理冶金学基础、材料成型力学、金属学、材料加工CAD/CAM、材料成型数学模型、材料成型过程计算机控制、材料成型设备、材料物理化学、轧制原理及工艺、材料加工过程的传输原理、焊接原理及工艺、铸造原理及工艺、模具设计原理及工艺等。
金属材料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成型与控制、材料组织结构等领域从事研究、技术开发、工艺与设备设计、生产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金属热处理、材料研究方法、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材料表面工程学、材料腐蚀与防护、材料合成与制备、粉末冶金等。
无机化合物非金属材料工程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湖北省本科品牌专业,其所在的材料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湖北省优势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为湖北省重点学科,《耐火材料工艺学》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技能,能在本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运行、工程设计及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性能、材料研究方法、材料合成与制备、材料设计、热工基础、粉体工程、耐火材料工艺学等。
热能与动力工程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掌握热能工程、动力工程、热工设备、工艺过程的热工理论和节能技术,能在热能与动力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燃料及燃烧、热工仪表监测及控制、能源系统工程、工业炉窑热工及构造、新能源、工业生态学等。
多年来,学院各学科已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优势及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无机化合物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方向,以耐火材料为研究特色。在此领域,形成了包括冶炼新技术用耐火材料及相关基础研究,高技术陶瓷技术在耐火材料中的应用,耐火材料热性能及热应力的研究,耐火材料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在这些方向上,学术水平处于国内同行领先地位,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
冶金工程专业方向,已形成了包括冶金过程数学物理模拟及计算机控制,洁净钢冶炼理论与工艺、冶金资源综合利用及生态冶金、金属材料的特殊制备工艺、炼铁原料准备、直接还原与等离子冶金、有色金属冶炼等研究方向。其中高炉过程数学模型及计算机控制及等离子体熔融直接还原冶炼等方向的科学研究学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在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方向,已形成了计算机辅助材料成 型工程,金属成型过程的数值模拟及计算机控制等研究方向,其研究方向及科研水平在中南地区具有特色优势。在材料加工过程组织性能控制、形状尺寸控制及表面质量控制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地位。在高精度板型控制轧机的设计上具有先进水平,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方向,形成了包括新型金属材料、材料表面与界面、钢铁材料的强韧化机理及新钢种研究、材料的腐蚀与防护等研究方向,其中在溶质原子晶界偏聚、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激光及离子注入等高能表面强化改性、纳米功能材料和金属基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科研学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学院注重科技创新与成果产业化相结合,与宝钢、武钢集团等国内多家大中型冶金企业建立了良好的稳定合作关系,为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学校的发展规划已把材料学与钢铁冶金确定为重点发展的龙头学科。学院将通过积极进取、务实向上的工作,谋求学院学科建设的进步与发展,为我国培养从事材料与冶金行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30人,其中教授42人,首席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21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5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42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74人。有4人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9人被评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4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人被评为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有40余人在国内外各类学术团体兼职。
科研成果
学院是我国材料与冶金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学院重视科学研究及创新。近3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出版专著及教材19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1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300余篇。目前承担的科研课题涵盖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及地方政府项目、企业合作项目和自选项目五个大类。
交流合作
学院在教学与科研上十分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与武钢集团、宝钢、首钢集团湖南钢铁集团等国内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与国外多家高校与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如美国密苏里-罗拉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利兹大学奥尔良大学、德国克劳斯塔尔大学和弗赖贝格工业大学、皇家理工学院比利时鲁汶天主教大学、蒙特利尔大学和多伦多大学、庆南大学汉阳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名古屋大学和东北大学、巴西圣卡洛斯大学、南非比勒坨利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
奖励制度
学院设有“濮耐奖学金”,“如星奖学金”和“莱钢奖学金”等企业奖学金,用于奖励优秀学生和教师,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发展前景
学院发扬“开拓、进取、务实、创新”的精神,努力使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再上新台阶,为我国在材料与冶金领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资料
材料与冶金学院.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招生网.2013-03-18
目录
概述
学科专业
专业介绍
师资力量
科研成果
交流合作
奖励制度
发展前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