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仙根
清代著名书法家、外交家
李仙根(1621-1690),字子静,号南津,人称“李侍郎”,四川遂宁船山区人。清代著名书法家、外交家。仙根为有清一代四川省唯一榜眼,遂宁市史上科名最高者。父李实,明代语言学家,知长洲县。母为吕大器女,吕潜之姊。仙根与清代廉吏张鹏翮同籍,家在遂宁书台山下。1654年参加四川乡试,中举。1661年参加顺治十八年辛丑科会试,中进士。殿试廷对第二,成榜眼。1668到1669年奉使安南,为有清一代外交名臣。撰有《安南使事纪要》等。
人物简介
李仙根(1621-1690),字子静,号南津,顺治辛丑科(1661)榜眼,清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外交家,康熙评之曰“李仙根办事有才”(《康熙起居注》第一册,第665页)。四川遂宁人。父为明末语言学家李实,舅为明末书法家吕潜,外公为南明重臣吕大器。族人李秉德,清代宫廷画家。
李仙根为四川省入清后获鼎甲第一人,亦为有清一代四川唯一榜眼,遂宁市史上科第最高者。仙根为一代书法家,“日书径二尺字,观者惊为神”。陈廷敬以“千古风流让蜀人”极赞仙根书法艺术在朝中的影响力。
仙根自幼以“崇实”为帜志,以天下为己任。历任弘文院编修、国子监司业、秘书院侍读、宣谕安南正使、国子监祭酒康熙庚戌科武会试总裁、经筵讲官、日讲官、起居注官、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太宗文皇帝实录》副总裁、鸿胪寺少卿、左副都御史、明史修官、户部右侍郎、光禄寺少卿。仙根为有清一代首批经筵讲官和起居注官,他与熊赐履、陈廷敬、张玉书严我斯汉族官员为儒化清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仙根居庙堂之高时,“言事率持大体,朝审覆奏,堂议参遗漏”。他素以秉直著,内传“有骨气”,每当朝议尽展“中川风骨”。他心系民生,提倡与民惠政,曾为无辜受三藩案诛连者平反,“全活万人”。仙根处江湖之远时,重教隆佛。兴修苏州庙学,泽惠东南;广释佛法道义,能传者久。
仙根的人生“三起三落”,却一贯泰然自若。他在《赐天童弘法禅寺重兴碑记》中云“夫佛法,上等事以智慧,波罗蜜照破一切虚妄名称,而行愿回向,则又取夫广修供养,随喜功德,有漏无漏,何以殊焉?”遂宁市张文端公鹏翮评之曰“此其志意,岂在区区富贵间耶?”
生平简表
1621年,仙根出生于四川遂宁书台山下。
1628年,入县学,工书善文,有天下襟怀,号“高才生”。
1654年,参加四川甲午乡试,中举。
1661年,参加辛丑会试,中进士。廷对第二,为榜眼。李仙根为四川省入清后获鼎甲第一人,亦为有清一代四川唯一榜眼,遂宁史上科第最高者。此后二百三十余年四川无人超越。授弘文院编修
1666年,升任国子监司业、秘书院侍读。
1668年,安南国王黎维禧擅兵进攻安南都统使莫元清事传到北京,廷臣推选李仙根为外交正使,持节赴边。康熙赐仙根正一品麟蟒服,诏许便宜从事。仙根不辱使命,终平靖安南兵事,为一代外交名臣。
1669年,升任国子监祭酒
1670年,担任康熙帝庚戌科武会试总裁。
1671年,以侍讲学士身份受命为清代首批经筵讲官。同年,受命为康熙朝日讲官,并成为清代第一批起居注官,为康熙近臣、一代帝师。
1673年,“内传李仙根有骨气可用”。
1673年,升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仙根为阁学时,提出“崇实为要”的主张。七月,受命为《太宗文皇帝实录》副总裁。
1674年,康熙认为李仙根是“文臣之知兵者”,派他到荆州市协理大兵粮饷,兼理驿传抚民事务。后因故被降,回到苏州市
1679年,李仙根任鸿胪寺少卿,十月,康熙帝特仙根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仙根“言事率持大体,朝审覆奏,堂议参遗漏”。于此期间,仙根曾任明史纂修官。
1681年,“时逆藩甫定,无辜诛连者甚众。仙根力为平反,全活万人。”二月十四日,因得帝信任,李仙根由左副都御史升任为户部右侍郎。
1686年,为宁波天童寺撰文《勅赐天童弘法禅寺重兴碑记》《山晓皙禅师塔铭》。
1688年,李仙根此年补任光禄寺少卿。
1690年,仙根因当时患有胃病,手腕无力,祭盘稍捧低了些,致以“失仪”罪降职。仙根安然自若,不为所动,“日书径二尺字,观者惊为神”。三月二日,仙根病逝,年七十。
文章选读
《安南杂记》
交之地即安南,即交趾郡,即日南。西北自交冈来,故曰交阯。东北界广西壮族自治区,东界广东省,西界云南省,西南界老挝,即古哀牢。南插入大海,中通占城。秦汉时皆郡县也。黎氏王国在富良江西省后,三峰山左,安子山右。伞圆山插入云霄,富良江左右缠抱,前入大海,亦南荒一都会也。所属有十三道五十二府二百一十九州县。都统莫氏惟高平市一府四州,在北隅之东。俱无城郭。其人被发,以香蜡梳之。故不散。足,足无尘,以地皆净沙也。男女衣皆大领,无分别,无裙裤,女有无摺围裙。其王与官或时冠带鞾,然非其好也。称其贵人曰翁茶。翁茶者,大官也。其牛羊猪,烧去毛,即割而食之,只有烧酒,时刻喫槟榔,惟睡梦方停嚼耳。每用药物涂其齿,黑而有光。见人齿白者,反笑之。惟王宫用黄瓦。官民不敢用瓦,以草苫,楹栋以竹。房檐高四尺许,门高不过三尺。俛首折腰,乃得出入。即王殿檐高不过丈许,其屋外多种刺竹甘蕉椰子诸树,其果四时生长无定,其气候常煖,其土产惟稻,无二麦。有布,最织轻。有蚕桑紬,曰交兑素绢,如画绢,阔二尺。多榕树柑橘,有波罗密,果如南瓜,味微甜。中有子如刀豆子,皆可食。其象牙香药棉花胡椒茴香酱醋等物,皆自外来者,无桌椅,特为使臣造二公座,甚高大,其宴桌,圆彩金漆,高可尺许,舷似花瓣,其文字与中土同,另作数十字,多加土傍,与使臣往复文书不用也。临贺公馆在富良江之东。去国二十里许,以竹为墙。每天使至一次,则加竹一重。其风俗荡无耻。洗浴便溺,男女裸体,往来坐立,不相回避。虽贵家亦然。其豪家稍有床褥,平民则无。贵者以网为兜。两人抬之。大贵者有轿似车,上轿盘脚坐,或用八人四人抬之。最可笑者,其王伞扇轿夫,全体俱露,止用一股青布缠腰,从尻下里勒至脐。虽寒天不着寸衣,又皆形状肥实,名曰好汉。多系杀人援赦者。其兵止穿大袖青衣一件或二件,天暑即裸,并无甲胄,其器械尚藤牌鎗刀诸物,颇精于饰,以之大用,不足也。颇读书,知文字,而好怪异,无传授,不甚贯通,尚巫鬼,不奉二氏之教,以能强言者为功。故根有四字批评:曰愚曰疑曰诈曰。愚则不认理,疑则不信人言,诈则其言不可信,慠则自谓无罪也。此四字如铜墙铁壁牢不可破。要在庙堂胜算,各边臣措置威风,有以之耳。
《益州嵩山野竹禅师后录》
余家在梓之遂宁市涪江一水由梓趋渝至温则东矣。若泛温溯梓,或云阻长,自梓达温,轻舟顺流,顷刻可至。即五百里之山川云树室庐,相去犹莽苍也。顾余幼在江宁区长居,□帝里亲朋耆旧,久阔星霜,风景故园,徒瞻明月,而其间或有高贤蕴璞潜德幽光在所疏缺者,复何限乎。一日偶过垣中渝州双山刘子案头,见有《嵩山野竹禅师语录》,询之方知嵩山为益之名蓝,而野竹禅师为吾长寿之名产,实苏之双塔砖镜璧公之世适也。阐道德之深微,醒人心之本有,缥数等于贝文不几为吾乡江山生色邪!其语录乃因人说法灵变莫测,而录中间载七言五言小诗及绝句。细读之不过借彼宫商挥吾理奥,岂必如唐人之琢工月露雕刻形声哉!要之名理既到,而形声月露之词未常不在其中。昔惠琳兼内外之学,惠休赋碧云之篇,远公莲社,东安议林,既具原本,自标绪余方之于斯,真称伯仲矣。居山谷者,闻足音而喜,违故乡者,读乡人之集,如晤故乡之景。仿佛涪江之滨,云树室庐山川人物历历在目,差慰远思,而况乎其寓言妙义使人涣然以悟邪!因笔寄赠,即以为序可也。康熙己酉孟秋,赐进士及第内秘书院侍读学士加一级安南正使赐一品服李仙根题。
诗歌选读
登遂州城晚眺
城头日见七星悬,曳探奇即洞天。
鸡犬不留缘底事,祇遗百叠养琼田。
春日游望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酒伴来相命,开樽漫解程。与酣杯入手,歌妓莫停声。
季秋王公武约游上方山
二十年前望落霞,如今重到似还家。半山红日迎人出,一径清烟傍马斜。
鸦势远盘孤塔影,渔歌长应转帆挝。偶然兴会因同调,欲觅幽闲更觉奢。
阙题
西苑门前度彩,龙池烟水涨冥冥。碧山故绕承光殿,绿树新藏宝月亭。
游东山
当年腊屐陟崇阿,选胜探奇几度过。楼阁庄严新法相,林峦掩映旧烟萝。
山因久别神情异,客为重游感慨多。载梦魂今始慰,临风一放紫芝歌。
春日赠别田内翰启光
海内空词白,惟公大雅贤。木天谁视草,柱下有遗编。
学砥中流日,情深太古前。牵衣劳别绪,汉漫倚春烟。
交游诗歌
赠李子静奉使安南
严我斯康熙帝三年甲辰科状元、礼部侍郎
皇帝御宇开明堂,车书万国朝未央宫怀柔区以德不以武,雕题发争梯航。安南之地古交阯,僻处遐荒千万里。黎莫属国两寇,争城壤地无时已。莫姓挈土归天朝,黎也凭陵气益骄。擅兵之罪良有在,扶危诛暴人心快。庭议声讨理固然,春秋昔返汶阳田。张皇岂无十万师,布义何如一纸贤。帝选廷臣使绝域,意气如云李生独。读书万卷志四方,矫矫生平不可辱。须臾召见太和殿,殷勤顾问人争羡。蟒衣一品赐麒麟,御前亲撤葡萄艳。恩荣异数诚有加,再拜君言不宿家。道旁观者如堵立,单车匹马扬风沙。自夏复秋,浮江更涉汉。苍梧云正愁,丽江市波黯淡。日南冬月天未凉,瘴云毒雾不可当。我仆我马气蒸郁,风雷雨雪感文天祥。交人狡多骄恣,下车慷慨申大义。手捧尺书天威,拜舞一如中朝制。诏命黎人返土疆,从客开谕推心肠。手书万言陈十事,能使蛟鳄如驯羊。莫姓争胪拜,黎人亦心服。跪进椰子浆,更唱巴童曲。休兵返土各输诚,南人自此歌升平。归来可以报天子,指陈缕缕天颜喜。君不见,相如檄,陆贾装,声名籍籍扬辉;又不见,张骞槎,马援柱,纷纷远略勤干橹。不加一矢控一弦,重关绝域靖烽烟。谁谓书生不出户庭夸坟典,不能封侯万里致通显。呜呼!男儿何必致身通显万里求封侯,如君赫赫垂千秋。
后世纪念
吴门访李光禄故宅遂宁市李子静
光禄当年此卜居,今来门径已萧疏。伶仃嗣子无归计,寂寞孤孙解读书。
只有青山埋白骨,谁将絮酒奠荒墟?升沉世事终难定,漫说穷乡好结庐。
研究现状
相关书籍
胡传淮、陈名扬主编;四川宋瓷博物馆编:《榜眼李仙根》,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6月版。清代蜀中三鼎甲中,李仙根从政最久(30年)、品级最高(正二品)、享年最长(70岁),研究却最少。本书分《李仙根诗文》《李仙根资料》两部分,较为全面地收录整理了李仙根现存诗文、传记、年谱等文献资料,填补了李仙根研究的空白。
相关论文
胡传淮、陈名扬《李仙根年谱》(《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6年01期);
胡传淮、陈名扬《李仙根生平考述》(《蜀学》2015年第十辑);
胡传淮《清代榜眼李仙根与邓小平家族》(《文史杂志》2017年01期);
参考资料
李仙根年谱.中国知网.2018-02-09
李仙根生平考述.中国知网.2018-02-09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生平简表
文章选读
诗歌选读
交游诗歌
后世纪念
研究现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