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夫·博纳富瓦(Yves Bonnefoy,1923年6月4日-2016年7月1日),
法国著名现代诗人、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生于法国图尔。他的创作宗于
夏尔·波德莱尔、瓦雷里、
斯特凡·马拉梅以来的象征主义传统,又融以现代艺术的创新活力,颇能代表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法国诗的主流。1953年,他出版了第一部诗集《论杜弗的动与静》,一举成名,被公认为杰作。此外,他还创作了一系列翻译作品,最著名的是对
莎士比亚的翻译。他还曾担任法国学院教授,并为
胡安·米罗和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等艺术家撰写了研究著作。
伊夫·博纳富瓦(1923 - 2016)
法国著名现代诗人、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1923年生于法国西部,在大学里攻读哲学,后曾研究考古。1946年起发表诗作,195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论杜弗的动与静》,一举成名,被公认为杰作。后来又陆续出版了诗集《昨天的空寂的王国》《写字石》《门槛的诱惑》和《在影子的光芒中》等多卷,均为传世杰作。他先后获得过多种国际国内诗歌大奖,他的创作宗于
夏尔·波德莱尔、瓦雷里、
斯特凡·马拉梅以来的象征主义传统,又融以现代艺术的创新活力,颇能代表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
法国诗的主流。风格上他力求古典法国诗中字句的严谨,题旨及组织上都深广繁复,时见玄秘,另一方面诗的拍击力直接而强烈。他的诗可以说是经验的一种特别的结构,使人从无中把握着有,从否定中把握着生命的不可言传处。在他看来,世界的真象必须是“隐而不见的”诗的意趣不在现实本身的形象,而在这天地演变成的境界,诗人只有通过语言的创造才可经验到这种空的、无形的境界。他的诗歌创作风格在整个二十世纪法国诗坛上独树一帜,可以说在古今法国都是绝无仅有的。
博纳富瓦同时又是著名的翻译家和文艺理论家。从1981年起,他作为教授在
法兰西学院讲授诗歌理论和比较诗学,成为该院自
文艺复兴成立以来继瓦雷里之后的第二位讲学的诗人。
83岁的
法国诗人、散文家和翻译家伊夫·博纳富瓦(Yves Bonnefoy)获得了2007年度的
卡夫卡文学奖。
博纳富瓦还将获得10万美元的奖金,以及一尊由捷克艺术家雅罗斯拉夫·罗纳所作卡夫卡
塑像的缩微复制品。
主办该奖的弗朗茨·
弗兰兹·卡夫卡协会在一份声明中说,届时,博纳富瓦“将在答谢辞中表达对卡夫卡作品的钦敬之情,以及他对诗歌之未来的信念。”
博纳富瓦的诗歌在战后的法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了“波德莱尔、
斯特凡·马拉梅、瓦雷里以来的象征主义传统,又融入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创新活力,颇能代表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
法国诗歌的主流。他的诗优美而繁复,时见玄秘,通过语言的创造从日常经验上升到空灵无上的境界。他的诗歌创作风格在整个20世纪法国诗坛上独树一帜,可以说在古今法国都是绝无仅有的”。
博纳富瓦早年受到
保尔·艾吕雅、
安德烈·布勒东等
超现实主义诗人和哲学家巴什拉尔(Gaston Bachelard,著有《
梦想的诗学》,国内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的
刘自强译本)等人的影响,投身诗歌创作,1953年出版成名诗集《论杜弗的动与静》(Du Mouvement de l' Immobilité de Douve)、后有1965年的《写字石》(Pierreécrite)和1975年的《在门槛的幻象中》(Dans le leurre du seuil)。此外,他还翻译了许多
莎士比亚、
威廉·叶芝、邓恩和
约翰·济慈的作品,并写有数本艺术史和艺术理论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