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带鳞鳍梅(Pterocaesio digramma),又称双带乌尾、双条纹梅鲷或黑尖梅鲷,
白面刺尾鱼乌尾冬仔,为
辐鳍鱼纲鲈形目梅鲷科的其中一个种。主要栖息于沿岸较深的
潟湖或
礁石区陡坡外围海域,性喜大群洄游于
中间层水域,游泳速度快且时间持久。属日行性鱼类,昼间在水层间觅食
浮游动物,夜间则于礁体间具有遮蔽性的地方休息。
体呈长
纺锤形,适度侧扁;标准体长约为体高之3.4-4.0倍。口小,端位;上颌骨具有伸缩性,且多少被眶前骨所掩盖;
前上颌骨具二个指状突起;上下颌前方具一细齿,锄骨无齿。体被中小型
栉鳞,背鳍及臀鳍基底上方一半的区域均被鳞;侧线完全且平直,仅于尾柄前稍弯曲,侧线鳞数64-71。背鳍硬棘X,软条15;臀鳍硬棘III,软条12。体背蓝色,腹面粉红色,体侧有二条金黄色带,第一条起自头顶而止于背鳍末端,另一条紧接于侧线下方,起自吻上方经眼睛上缘而达尾柄末梢,约二个鳞片宽。各鳍银黄或淡白;
尾鳍上下叶末端有明显黑斑。颚部和腭骨上有小锥形牙齿。背鳍有10根棘和14-16根软条,臀鳍有3根棘和11-12根软条。
胸鳍有20-22根鳍条。
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区,从
印度尼西亚、
大洋洲西部一直到法属之新加勒多尼亚(New Caledonia),向北则分布到
日本南部。中国台湾各地海域及离岛均有分布。
双带鳞鳍梅鲷是
卵生的,产下许多小型浮游卵。
产卵通常在日落时分,产卵鱼会从群中分离出来,通常会有“偷窥者”雄鱼跟随。雄鱼会选择一条雌鱼,开始推挤和啄她的腹部,然后二者开始相互围绕游动。这时最多15条偷窥者雄鱼加入,此时最初的一对会在水面上腹部相接时释放卵子和精子。最靠近这对的偷窥者也会在这时释放精子,然后这对和偷窥者回到群中。
为常见之
褐梅鲷食用种,一般均以
流刺网及围网捕获。盐渍或红烧食用均可。在其分布区域的许多地方受到严重的捕捞压力,被使用拖网、
刺网和捕鱼笼捕捞,也存在非法的
爆破捕鱼行为。在
菲律宾很受欢迎,捕获的鱼被新鲜出售或制成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