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头塘鳢
硬骨鱼纲鲈形目塘鳢科动物
尖头塘(Eleotris oxycephala),绿背龟鮻黑笋壳、什拋、竹壳、黑淋哥,属于塘鳢科塘鳢属,是一种暖水性淡水中、小型底层鱼类。尖头塘鳢体长170-190毫米,大者可达210毫米。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的各河川中,如长江钱塘江瓯江等,以及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的河口和江河下游。在中国,尖头塘鳢还分布于海南省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
尖头塘鳢的体色为棕黄带微灰色,胸鳍呈棕黄色,基部的上、下方各具1个小黑斑。背鳍、腹鳍、臀鳍为灰色,上具数纵列黑色点列,尾鳍为灰色,散布白色小点,边缘呈浅棕黄色。尖头塘鳢的生殖乳突为红棕色。
尖头塘鳢为暖水性鱼类,主要栖息于河口和淡水的中下层。游泳力较弱,冬季潜伏于泥沙底中越冬。摄食范围广泛,包括小鱼、沼虾、淡水贝类、蚬、植物病原线虫等水生动物。生殖期停食。
尖头塘鳢在中国南方各河川中分布广泛,属于常见鱼类。
简介
尖头塘鳢(Eleotris oxycephala)属鲈形目鰕虎鱼亚目塘鳢科塘鳢属。俗称:乌鱼子竹壳,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英文名:Sharphead sleeper 。
特征
体较细长,前部呈圆柱形,向后渐侧扁。头宽钝,平扁;吻尖长;口近端位,下颌略突出,口裂斜,后端延伸至眼中心垂直线下或稍前。两颌各具4行细齿;眼中等大,眼眶上缘稍凸起。前鳃盖骨后缘中部有1根粗长而向下、并微向前弯曲之硬棘,虽隐于皮下而明显可见。除吻部外,全体及头部均被较大鳞片。背鳍2个,相距较近,第一背鳍为硬棘组成,第二背鳍为软鳍条。胸鳍大,长圆形;腹鳍胸位,左右分离;尾鳍圆形。体棕褐色,腹面褐色或较淡,头侧有2条黑色纵条纹:一条自吻端经眼至鳃盖上方;另一条自眼后下缘向下倾斜至前鳃盖后缘中间。体侧约有13条暗褐色纵条纹,体背及体侧上方有7条深褐色宽横带;胸鳍基部有2个黑褐色的纵长斑块。背鳍与臀鳍上均有深黑褐色条纹,第一背鳍约为5条;第二背鳍为7条;臀鳍上为9条。胸鳍和腹鳍各有10条由黑褐色小斑点组成的细横条纹,尾鳍具黑褐色或灰白色交间的不规则细横条纹。
栖居于河口及淡水的中下层,亦能生活在小溪河中。喜在水草处生活,以沼虾、小鱼为食。生殖期为7-9月,亲鱼有护卵习性。
分布于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福建省台湾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等省区的沿海各江河中下游以及河口一带。
个体不大,最大仅重250克,含肉量高,肉质细嫩,味鲜美,深受群众喜爱。
参考资料
尖头塘鳢.food.39.net.2016-11-09
目录
概述
简介
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