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镇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辖镇
磐石镇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西部,南临瓯江,西靠衡春山(亦称芝山),北与东与白象镇接壤。总面积11.86平方千米,辖16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磐石镇是一个港口重镇,拥有8168亩水田和230亩山地。民国时期,磐石镇曾被称为磐石镇。2011年,磐石镇被撤销,并入北白象镇。2015年12月,磐石镇重新设立。 截至2019年末,磐石镇户籍人口达到17262人。2019年,磐石镇共有工业企业272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6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9个。2006年,磐石镇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4亿元,同比增长9.4%,农民人均收入为9601元,同比增长5.9%。
历史沿革
磐石市古称“磐屿”,城内有珍珠山,故又名珠城。早在刘宋景平元年(423)永嘉郡守谢灵运驾海舟来磐屿行田,写下《行田登磐屿海口》诗。磐石还是海滩,故谢诗中有“遨游碧沙渚”之句。唐贞元年间(785—805),温州市刺史路应,加筑瓯江沿岸堤塘,从此磐石一带土地得到开发,唐文德元年(888),游方僧肇法师在重石创建佛土,名重臻院(即现在的真如寺),佛教文化开始渗入。宋建炎四年(1130),赵构赵构避金朝之难,泛海来温。随从人员有徐州市判南巘,上岸视察,弃职留居於重石,继之有吴杜(原泰顺县人)居此,登开禧三年(1207)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而磐石市的真正发展和闻名,却在明初的建卫。
明初,方国珍余党与海上倭寇配合,扰乱沿海,洪武八年(1375),朝廷决定在磐石设卫、驻重兵防御,卫的编制有指挥使等官90员,下设五个千户所,每千户所有兵1260人,合卫兵额5600余人。管辖范围东至楚门港,南管宁村所(今永强),蒲岐千户亦归管辖,西和温州卫相接。不少军事人物进入磐石。
洪武十七年(1384),因倭寇在海上猖,朝廷命汤和汤和视察沿海,汤和来磐石督造城池。二十年,城建成,改称“磐石市”意取“坚如磐石”。磐石位于温州市军事要冲之地,发生多次明东南沿海抗倭之战,嘉靖三十六年(1557)五月,抗倭名将戚继光自宁波市援乐抗倭,为不惊动城内居民,驻军城外,第二天即攻击琯头倭寇,又战于十里,倭寇败逃。
嘉靖四十四年(1565),温处兵宪查(宁国市人,嘉靖二十八年进士),重修磐石城,增高三尺,门四:东迎辉,南镇江,西肃清,北承恩。水门二,城垛1790个。从此城坚兵足,至明末无患。
顺治四年(1647),废明卫所,磐石市改置营寨,称“磐石营”,顺治十五年(1658),民族英雄郑成功自舟山市回师,统大军进入瓯江于十一月初七,攻破磐石城,驱逐清军,第二日进兵乐清市,分兵屯扎蒲岐、虹桥等处休整。在磐石驻军5个月,于十六年四月撤退。郑成功的抗清,激发了当地人的民族意识,纷纷支援粮食。清廷下令将沿江居民迁入内地,并拆毁磐石城,成一片废墟。至康熙帝八年,开始展复,外迁之民,逐渐返回,康熙二十七年,城池重建。经过康熙、乾隆两朝的休养生息,磐石又开始兴旺。
民国光复,当地土绅吴熙周等即组织自治会,响应革命,推翻清代封建统治,接受先进思想人物不断出现,如朱昊飞留学德国工研习理工,吴百亨创民族资产,称“乳品大王”,都影响当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有不少先进青年参加革命工作,经过历次运动的洗礼,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磐石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温州电厂的建造,港口码头的设立,乐斯染料厂的迁址,都对磐石带来了繁荣。尤其是服装业异军突起,名闻中原地区。街道建设则有迎晖路、珠城路、农贸路、镇前路等的开拓,镇貌起了大变化。而新人物则有著名作家戈悟觉经济学博士林建海,社会科学院教授戴知贤、学富五车的朱烈老先生等,为磐石人文生辉。
发展沿革
磐石镇为浙江省乐清市辖镇,位于乐清市西南端,南隔瓯江龙湾区相望。全镇面积11.8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7公里,辖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2000年底总人口17610人。自古就居战略要地,史有“温州市门户”、“东瓯名镇”之称。1997年,被评为温州市首批小康乡镇。
磐石镇历史悠久,距今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东瓯先居即在这里繁衍生息。磐石镇又是著名的侨乡,华侨足迹遍布15个国家和地区。
磐石港水深条件良好,可建万吨级码头7座和500吨级码头5座,港口与温州市龙湾经济开发区隔江相望。位于磐石镇的温州电厂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行,装机容量为145万千瓦,年发电量达580多万千瓦,投资34亿元,电厂二期工程也已开工兴建。
改革开放以来,磐石市在不断优化支柱行业的前提下,加快了生产结构调整力度,初步形成服装加工为主,化工、纺织为副的产业格局,成了我国重要的西装生产基地,西服年生产能力达261万套。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鳗苗成为其出口创汇的特项产品,年产量300公斤,产值达336万元;芝湾蝤也是磐石著名水产,被当地人称为“天下第一鲜”;磐石特产灰鹅,曾为朝廷贡品。
磐石名胜古迹丰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七宝如来塔与实相古刹(建于唐文德元年)一前一后争相辉映。与真如古刹遥相对应的另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园内流水潺潺清幽静怡。考古学上重要见证的四房山遗址也在风景区内。
2011年3月31日,经乐清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将磐石镇北白象镇,2011年4月2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将磐石镇版图并入北白象镇,至此作为建制镇的磐石在中国大地上消失了。2015年12月25日浙政函【2015】193号批复,调整北白象镇管辖范围,增设磐石镇。调整后,磐石镇辖1个居民区、1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镇前路1号。
行政区划
行政村
镇政府所在地:迎晖路
【1个居民区】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2021年,温州市第七次人口普查分乡镇(街道)常住人口数据公布,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磐石镇常住人口为18837人。
经济
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9.4亿元,比上年增长9.4%,农民人均收入9601元,比上年增长5.9%。
农业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三农”工作方针,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加强,2006年,有10亩以上种粮大户132户,经济作物专业户30户,畜牧养殖大户18户。农业基础设施逐年加强,完成了1280亩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了磐石东、西干河、护城河、仓河疏浚等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农业水利设施进一步发挥了效益作用,确保了农业生产增收。开展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多次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提高了农民综合劳动技能;启动了农民信箱工程,注册农户达250多人,注册完成率达100%。切实加强动植物防疫工作,全镇6600多羽鸟纲的免疫率达到90%以上。全面启动森林防火、绿化造林工作,组建了镇森林防火巡逻队,完成了西门山和陡门山1200多亩山场的造林任务。
工业
2006年,磐石镇工业企业有112家,产值达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6家,初步形成了服装、化工、电子、煤机、船舶制造等多行业齐头并进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大力培育服装产业,完成了服装特色产业功能区审批手续,14家企业已进场施工。努力发展临港经济,规范整治船舶制造业,3家船舶制造公司落户镇内。同时,紧抓了企业安全生产,开展了专项整治和“铁网”系列行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到岗、到人,有效防止杜绝了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社会
基础建设
道路建设
2006年,投资220多万元完成了象石公路集镇段路面修建、垃圾中转站和仓河改造等工程建设,投资269万元的西门至陡门芝湾段康庄工程已建成,投资216万元的芝湾保滩工程施工进展顺利,投资150余万元改建了自来水供水管道,解决了全镇吃水难问题。市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部分村污水处理工程已启动,电厂三期工程在有关村的配合下已顺利完工并投入生产。
旧村改造
加大镇村建设规划修编力度,2006年完成了集镇片区六个村及重石村的旧城改造详细规划修编方案及西新城、油车两个村的旧村改造详细规划。全面开展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工作,村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步伐,绿化家园成了村村的自觉行动。同时,城镇管理同步推进,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扩大了集镇清扫范围。全年全镇有11个村被评为“乐清市环境整治示范村”,5个村被评为“温州市环境整治示范村”。认真做好生态镇创建工作,编制了《磐石镇生态建设实施方案》,2006年磐石镇荣获“乐清市生态工作年度先进乡镇”称号。
精神文明
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广泛开展“双整治、双建设”和文明创建活动,2006年,全镇共有省级文明单位1家、温州市级文明村2个、乐清市级文明单位8家、乐清市文明村1个、乐清市生态村2个。积极创建“省教育强镇”,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学硬件设施,合理调配教学资源,教学条件逐渐改善。广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成功举办了磐石镇首届全民运动会,全镇12个村相继建成了健身休闲公园;组织进行了“树廉政新风、创和谐磐石”等文艺演出。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成立了镇社会救助综合服务站,全镇有1.35万名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象和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90%。
治安管理
2006年,镇政府深入实施“平安千村工程”,大力开展“平安磐石”创建活动,13个村参加了创建活动。镇政府重视消防管理,投资20万元资金组建了15支村级义务消防队;加强了治安巡逻网络建设,开展了“严打”斗争和打击“六合彩”赌博活动专项斗争,稳定了辖区社会治安秩序,有效地遏制了“六合彩”非法赌博活动的蔓延;创建“无毒”社区活动继续深化,禁毒宣传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党风廉政建设
2006年,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效能革命”,强化干部公仆意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政府宏观管理和决策能力进一步提高。完善了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政务公开制度,强化审计监督,收支两条线、对预算内外资金使用实行了严格管理。同时,按时完成了市、镇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开展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促进了基层党组织建设。
旅游
景点
真如寺是一座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寺院,坐落在乐清市磐石镇重石村的一个山里。据明代永乐乐清县志》载:“上院寺,唐文德元年(888)僧肇法师建。”与平阳罗?和五大日如来塔相比,还要早100来年,而古寺里的七座石塔比古寺更加出名。从形制判断,该建筑年代为五代十国,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磐石镇古称磐屿,这个地方在晋代就很有灵气了。不仅山水风光好,而且还是很重要的水利要冲。郡守谢灵运早年就写下了《行田登磐屿海口》的诗。当时这个寺院在此地也应该是非常的显要,石塔就是这个寺院重要的建筑之一。
该石塔设计独特,是仿照印度?堵波形式,结合我国木构建筑特点,用青石材建造而成,雕刻精致,造型美观。由于寺院的毁与建,七座塔至“文革”后期仅存四座。经过对石塔构件的收集和修,现在已经完全恢复了原来面貌。石塔群由于石料质地较好,表面没有产生大的风化,整体依然完好。专家称,这样完整的具有千年历史的石塔群,在全省来说也属罕见。
石塔群外观非常漂亮,而且也比我市其它现存的石塔高大。塔高5.16米,塔顶是单檐飞翘,基台平面六角形,立面工字形,束腰六面浮雕开框的忍冬纹。六角塔身为六楞瓜腹状态,塔腹的正面开辟了一扇壸门,莲瓣式拱券,内莲花台上供大日如来佛像一尊,仪容端庄,神态安详地坐于莲台之上。虽然是石塔,但塔顶和梁枋、斗拱均仿照木结构形式制造。顶部为六角尖顶,瓦为筒瓦式样。
塔的基础让人感觉特殊,用浮雕力士代替角柱,这与中原一带同时期的塔座力士造像完全相同。笔者在洛阳市邯郸市所见的塔基均有此造型。这说明当时乐清市的文化与中原文化已交流较为密切。力土或跪或坐,足踏下枋,头顶上枋。从体态到裸露肌肉,乃至面部表情,无不显现负重神态。基座须弥座式,角柱梭形,柱端饰仰莲一匝,上下枭浮雕仰覆莲,六角设圭脚,束腰各面浮雕狮兽,奔跃矫健,栩栩如生。
塔身置于莲花平座之上,上盖圆形覆盘,周身密刻直条纹。盘上设六角式梁架,用叠涩做出斗拱、子、棱角梁和瓦垅。檐口轮廓圆和,至转角起反翘。
常说,去看真如寺,其实就是去看石塔,这是原汁原味的古代建筑———既有唐宋时期的文化,也可欣赏到精美的古代石刻艺术。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发展沿革
行政区划
行政村
人口民族
经济
农业
工业
社会
基础建设
精神文明
治安管理
党风廉政建设
旅游
景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