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彝族乡位于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北部,北纬23°,东经104°,乡人民政府驻地岔路坝距县城10公里,新砚文公路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全乡国土总面积128.30平方公里,全乡辖荒寨、
南林乡、合掌、前进4个村委会,43个自然村,64个村民小组。
2021年6月30日,文山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东山彝族乡常住人口数9225人。
地形气候
境内
平均海拔1 600米,年平均气温15.7℃,年降雨量1 000毫升。年末共有2 252户10 147人,居住着彝、苗、汉、壮四种民族,其中
彝族占72.40%,是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五个少数民族乡之一。全乡有耕地15 006亩,山、石、旱地多,平地较少,属典型的
喀斯特岩溶地貌。
农业
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
烤烟、
甘蔗、辣椒等,其中烤烟最适宜种植,已成为
东山乡富民兴乡的支柱产业。矿产资源主要有
硫化锌、
氧化铜等,面积一千余亩,已探明蕴藏金属矿4000吨,现有云南文山安邦公司一私营企业开采。全乡森林覆盖率达15.60%,有
云南松等用材林和桃、李等经济林果。
经济
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159万元,粮食总产量394.20万公斤,农民人均有粮400公斤;财政收入271万元,其中烤烟税186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1 342万元,创税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 348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年末乡机关干部职工65人,其中少数民族占59.7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55%。
历史沿革
东山彝族乡原为
攀枝花市社(区)的一部分,1950年为两个行政村,1952年土地改革时划5个乡,土改结束后并为两个乡,1958年为红旗公社的两个管理区,1963年属攀枝花区,为两个小公社,1966年由攀枝花划分出来成立公社,起名为前进人民公社,划为8个大队,1968年并为4个大队,1982年由公社改为区,1985年更名为东山区(因其位于文山城
盘龙江东面,与
西山区对称而得名),1987年4月由区改乡,现为东山彝族乡。
传统文化
彝族是境内较古老的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彝语支,居住在东山的各族人民,在开发祖国边疆,发展本地经济和文化都曾经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和共同斗争中,由于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利益,结成了骨肉般的兄弟情谊,建立了平等互助的民族关系。
彝族是东山境内居住的主体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学习主要使用汉文,彝族以“阿扎”支系居首,“阿扎”是本民族的自称,最早见于清康熙到
爱新觉罗·颙琰年间的碑记和官府行文,称“阿咱”,但自
乾隆修志到以后的志书,都定名为“黑仆拉”或“阿成”等。由于居住环境为山区,以种旱地为主,主产玉米、小麦、
豆类和少量的地谷,主食品种不多,以玉米为主,生活较为单调,绝大多数农户一般都是一日两餐,还有少数农户一日三餐,方法是将玉米碾成面,用水调潮合烹食,这种方法一直沿袭至今,其余方式不多见。
彝族服饰(阿扎支系)
男装:头戴小团貌和纱帕,上身穿订七对纽子对襟衣,下身穿比大腿宽两倍以上的扭挡裤,脚穿草鞋,腿绑布带;裤子,成人一般只穿一条,不论个头大小和高矮,裤挡要超过大腿两倍,裤脚长到脚到脚螺拐。颜色都是
青一色火锅。
女装:头包花帕子,上身穿面肩衣,下身穿大裤子,胸戴围腰,脖挎钮链,腰系小背带。脚穿大花鞋。
帕子用布一尺五,其中头顶用粉兰、大红各三寸,剪成四丫逗拢,并用棉线缝好,用围全用青布或黑布,整块帕子四周边沿用丝线绣扎,帕子宽度要绣红、白、黄、绿、蓝等七色丝线,共绣一寸宽的六至八条,每条上要订上四至六朵丝线缨论。每论再订上一个银论,七色中间也要订满银论,共需九百多个。靠西部的帕头订三至上串芝麻铃,每串长四至五寸,帕尾除订用丝线做成的泡论外,还要订二十四至二十六个五寸长的丝线花球。
围腰用布六尺,其中围腰心和四周要四尺五寸,腰带要一尺五寸,用丝线绣满龙凤图样和花朵,腰带长至脚弯。围腰链有单、双链,双链配制四至六个毫银吊上芝麻铃。
小背带。用布五尺,颜色全用青色或黑色,缝制较为简单,无特色,既不绣花,也无银器,系在腰上,主要是遮盖腚部防冻及背小孩。
大花鞋,绵布做,麻线勒底,鞋帮用丝线绣花,平日里不舍得穿,一般在逢年过节和喜庆日子才能见到。
彝族妇女的穿着比男子讲究,特别是青年妇女穿上新衣服,包上新帕子,带上围腰,左右手指戴上七八个银戒指,那么人才一般的也变成了美女,好的更是锦上添花。随着社会变革和科技的普及,服饰已向多样式发展,特别是年轻一辈已向汉式,现代方向发展。
婚俗:彝族的婚姻,很早就实行一夫一妻制,子女成婚后即自立门户。旧社会的婚烟习俗,绝大多数是父母包办,走媒订亲。但许多村寨通过跳弦自由恋爱谈成的也不少见。旧社会的阿扎婚姻,一般青年男女在十四五岁订亲,十六七岁结婚,要经过走媒、烧香、传槟榔、接亲四个过程,订亲到结婚需两、三年时间。
1、走媒:男方家父母喜欢某个姑娘作为自的儿媳,需请一至二个做媒去女方家说亲。
2、烧香:男方说到媳妇,感到高兴和自豪,为了造声势和扩大影响,希望好心人支持这门亲事,警告坏心人不敢破坏这桩婚姻。
3、传槟榔:男方送礼钱和部分礼物到女方家,商议决定结婚日子。
4、接亲:父母为儿女操办终身大事,要选择一个对儿子媳妇和全家都吉利的日子,提前六至八个月告知女方家,使女方家有较长的时间安排缝制和购置女儿嫁装。解放以来,部分村寨已对上述四个过程有所进化,多数以自由恋爱结为终身伴侣。
宗教信仰
居住东山的
彝族没有具体的信仰,只是几乎每个村都建有山神庙。
春节正月初一至初八,也流传着一些旧的传统信仰习俗,如祭
沧龙、献祖宗、献土地、插青枝、献
山神、唤龙开山等各种仪式,实际上也是一种信仰。
民族节日
彝族喜舞爱舞,音乐舞踏都是本民族独特的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他们善舞喜舞,歌曲、
舞曲和乐曲的调子很多,传统的
舞踏有弦子舞(三步弦)、
霸王鞭等。彝族的节日,阿扎除
汉族相同外,对民族节日历来都很重视,办得热烈、兴旺。全年十二个月,除终、腊月为接亲办喜事的月份外,每月至少有一个节日,加上做会、祭龙,节日更多了。在众多的节日中,尤以
春节、
火把节最为隆重、活跃。其次是
端午节、牛王会。在节日里,男女都穿着盛装,唱、跳、吹、弹,狂欢举舞。火把节是
彝族最隆重的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彝族同胞的村村寨寨集在各自的村寨欢度民族传统节日。这天,人们都摆设酒宴,热烈庆贺,吃过晚饭后,男女青年聚集在空场上,仍火把跳弦步,火光照亮了夜空,照亮了姑娘们艳丽的服饰,映红了青年男女的脸,弦声、火把打碰声、欢声汇集在一起,村寨一片欢腾,人们兴致愈加高涨,谁也不愿休息,深夜不想归家,通宵达旦,夜以续日。
人口
2021年6月30日,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东山彝族乡常住人口数9225人,比重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