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微囊藻植物
团块大,肉眼可见,呈橄榄绿色或污绿色,幼时呈球形、椭圆形,中实;成熟后为中空的囊状体,随着群体的不断增长,胶被的某些区域破裂或穿孔,使群体成窗格状的囊状体或不规则的裂片状的网状体;群体最后破裂成不规则的、大小不一的裂片;此裂片又可成长为一个窗格状群体;群体胶被质地均匀,无层理,透明无色,明显,但边缘部高度水化;
细胞呈球形、近球形,群体中细胞分布均匀;原生质体呈灰绿色、蓝绿色、亮绿色、灰褐色,多数具气囊。多细胞群体,球形
团块状或不规则形成穿孔的网状团块。群体胶被均匀无色。圆形,直径3.0~7.0μm,互相贴靠,一般不易见到两两成对的情况,有时互相挤压而出现棱角,无个体胶被,群体成熟后出现空洞。细胞内含物在浮游种类中,常有无数颗粒状泡沫形的假空泡。内含物淡蓝绿色、亮蓝绿色、橄榄绿色或玫瑰色。细胞分裂面3个。
铜绿微囊藻产地中国,分布很广,包括
河北省、
内蒙古自治区、
吉林省、
黑龙江省、
江苏省、
浙江省、安徽、
江西省、
山东省、湖北、
湖南省、
广东省、
海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四川省、
云南省、新疆等地。铜绿微囊藻水华已在至少108个国家出现,至少79个国家发现了
微囊藻素的产生,包括
印度、
斯里兰卡、
德国、
俄罗斯、大洋洲、
北美洲、
中美洲等地。
铜绿微囊藻细胞以分裂进行繁殖,有三个分裂面。PH值以8-9.5为宜。温暖季节水温在28~32℃时繁殖快,生长旺盛,使水体呈灰绿色,形成水华,肉眼可见,其浮膜似铜绿色油漆,有臭味。人们通常把
微囊藻属水华统称为“湖”。铜绿微囊藻喜欢温暖的温度,但毒性和最大生长
速率并不完全耦合,因为这种
蓝藻在32°C时具有最高的实验室生长速率,而毒性在20°C时最高,在28°C以上的温度下毒性降低。生长发现在15°C以下受到限制。
铜绿微囊藻产生的
微囊藻素是一种环状七肽化合物,具有强烈的肝毒性。它们还可以产生
神经毒素(
脂多糖LPSs)。铜绿微囊藻产生多种微囊藻毒素同分异构体,其中微囊藻毒素LR最为常见。
铜绿微囊藻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产生微囊藻毒素,可能成为饮用水污染的源头。水质改善措施,如水过滤设施,可能导致经济成本增加,以及由湖泊或其他水域关闭引起的当地旅游业损失。近年来,中国和美国/
加拿大都发生了重大事件。铜绿微囊藻是研究天然生产
叔丁基羟基甲苯(
2,6-二叔丁基对甲酚)的对象,这是一种
抗氧化剂、食品添加剂和工业化学品。从铜绿微囊藻中可以分离出一种名为氧
环肽的生物活性肽。
铜绿微囊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显著。2009年,南部
克鲁格国家公园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哺乳动物死亡事件,调查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是罪魁祸首。死亡的动物包括食草动物和食叶动物,它们更喜欢从两个水坝的背风侧饮水,这是漂浮的铜绿微囊藻水华的自然积聚点。2010年,
微囊藻素被发现与美国濒危物种
海獭的死亡有关。中毒可能是由于食用受污染的
瓣鳃纲动物,这些双壳类动物在该地区表现出微囊藻毒素的显著生物富集。铜绿微囊藻还以
丙三醇磷酸盐为食,尽管高浓度可能会抑制它。与之相反,在对
伊利湖的研究表明,甘油磷酸盐可能导致另一种
蓝藻——浮游藻属(Planktothrix)的水华代替铜绿微囊藻。
铜绿
微囊藻属摄食浮游植物的
鲤科鱼类通过摄食作用为微囊藻
种群和其本身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与此相反,
罗非鱼消灭
藻类群落并排泄已消化的藻类进入分解过程,具有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