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镇位于
福建省东南沿海,与台湾一水之隔,现有土地面积67平方千米,辖41个行政村和5个居委会。安海于公元1130年建镇,至今已有870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包括国务院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安平桥、
朱松朱熹父子讲学书院、郑成功活动遗址。
安海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镇内产业内容已经比较丰富,所以安海选择了工业和贸易业综合发展的道路,既建设工业小区,又发展小商品专业市场。目前,安海镇拥有1个省级的综合开发区-安平综合开发区,8个镇级的工业商贸小区和40多个村级工业小区,安海镇政府注意根据不同情况创办各类小区,且抓好小区的配套设施建设,以提高城镇建设整体水平。其中桥头工业区创办于1988年,现已有75家企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集政治、金融、商贸、商住和文体为一体的商贸中心区已有近100个项目进区,其中60多个项目已投入使用。
全镇的商品贸易额达25亿元以上,其贸易客户远达广东、江西、吉林、上海、武汉等10多个省、市和东南亚各国,有效地发挥了小城镇建设的功能,带动全镇经济的发展,逐步实现了从农村
集镇到工贸城镇的发展。安海镇是“全国首批50个乡镇企业示范区之一”“全国乡镇投资环境百强”和“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历史沿革
吴永安三年(260),会稽南部
都尉改为
建安郡,析建安郡
侯官县地置
东安县(282年改
晋安县),县治在今
泉州市南安丰州,
安海港属之。
唐开元六年
戊午(公元718年),晋江设县建制,湾海隶属晋江县。宋
开宝年间,唐名臣安金藏的后裔安连济徒居湾海,易湾为安,始称安海。宋代地方建制以统里,安海属晋江县开建乡修仁里,称安海市。安海港的海外交通贸易进入鼎盛时期,出现“港通天下商船,贾胡与居民互市”的繁荣景象。
宋元佑二年丁卯(公元1087年),泉州设市舶司,州府遣吏税,为征关税在安海建“石井津”。南宋建炎四年庚戍(公元1130年)建立“石井镇”(清代复称安海镇),朱熹之父朱松为首任镇官,安海镇建制由此开始。
元代改乡里为都,晋江县分为十七个都,安海属八都,沿称“石井镇”。元至正年间废镇制,设立巡检司。明代承元朝旧制,安海仍属泉州晋江县第八都,改称安平镇。
洪武二十年丁夕卯(公元1387年),江丰侯整饬海域,撤去巡检司。万历三十四年
丙午(公元1606年)又设驻安海馆。翌年移
泉州市通判驻镇。
清代复安海镇旧称。由古陵把总驻镇,
建安海讯。
雍正七年
己酉(公元1729年),设户部税官,称鸿江澳。此即鸿江别称之由来。
乾隆三十五年
庚寅(公元1770年),晋江贴堂
县丞移驻安海设分县。
清末安海设有海关
厘金机构。辛亥革命后,安海仍设分县。1915年改分县为
县佐。1919年建安海县,翌年复为县佐。1933年晋江县划分为六个区,1935年改划为四个区,安海为第二区。1944年撤区改称乡镇,安海合附近村落为安海镇。
1949年
新中国成立后,依当时县分区、区辖乡建制,安海为晋江县第六区。1951年1月,划晋江县的城关区、第四区的浮桥、王宫一带建立
泉州市。晋江县城设在青阳,重新划分为十四个区,安海为第十三个区。1952年7月实行小区小乡制,晋江县设二十个区,安海为第十区。1955年9月,全县又改设十六个区、两个镇、一个直辖乡,安海恢复镇建制。1958年10月,安海与可慕、内坑两乡合并,成立五里人民公社,后改称安海人民公社。1961年6月,安海人民公社划分为安海、内坑两个公社。同年6月,安海人民公社划为安海和安海公社。1965年1月安海公社又划分为安海镇和安海公社。1970年4月镇社合并仍称安海公社。1980年9月安海公社又划分为安海镇和安海公社。同年11月,公社、镇改称管理委员会。1984年10月,安海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乡建制;安海镇管理委员会改称为安海镇人民政府。1985年6月,安海镇与安海乡合并称为安海镇,沿续至今。
行政区划
安海镇辖区内有5个居委会,41个行政村,73个自然村。分别是:
地理环境
安海古名“
安海港”,这是由于安海的海港弯曲之故。宋开宝间,唐安金藏之后安连济居此,易湾为安,称安海。以后,关于安海名称的由来,都沿袭此说.明朝称“安平镇”,清朝复称安海。历史上的湾海港凭借港湾深,交通发达,物产丰富,商人善贾等优越条件,形成了一个很有特色的地区。安海镇位于晋江市西南部,属滨海区丘陵地带,是一个以丘陵地为主的镇。东与罗山镇、永和镇接壤,西与南安市交界,南临安海港与
东石镇为邻,北与内坑镇毗邻。地势由东北逐渐向西南倾斜,境内最高点为灵源山,海拔305米,其中山脉延伸5个村委会。东北近郊有三座小山丘,即黑麒麟山、石刀山、妙山。北有发源于内坑镇,流经本镇前坡村、西门村、庵前村、桥头村、庄头村、黄墩村的加塘溪,东有发源于永和镇,流经本镇坝头村、田坑村、后林村、上安村、芹柄村、后蔡村、桥头村的坝头溪,西有发源于内坑镇,流经本镇桐林村、上岭村、西溪寮村、内外曾村、西柄村、曾埭村的溪流,三溪溪水汇集于东石溪,从安平桥流出,由石井江流入海中。辖区面积67.66平方千米,人口121000多人。
经济
工业
安海工业行业门类繁多,主要有钢材、陶瓷、五金、机械、电子、玩具、服装、制鞋、皮业、化工、塑料、
文具、妇女用品等支柱产业。
全镇拥有乡镇企业1230多家,企业向专业化、规模、集团化方向发展。企业整体素质提高,新的经济增长源不断涌现。国际市场有新的拓展,名牌产品、龙头企业增多。全镇现有恒安“安尔乐”1件
中国驰名商标以及5项
福建省名牌产品和9项福建省著名商标,共有19家企业通过质量体系和产品质量认证。全镇拥有1个省级的安平综合开发区,8个镇级的工业、商贸小区和40多个村级工业小区。恒安集团公司在全国建成33家分公司,分布于17个省、市、自治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卫生巾生产基地。全镇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6家,超5000万元的6家,超1000万元的65家,超500万元的38家,规模企业上交的税收占全镇税收总额79%。
全镇从事第三产业的经营户2500多户,涉及烟酒饮料、布料、摩托配件、电子玩具、钢材、水果批发等,烟酒饮料市场、水果批发市场,布料市场日成交额达100万元,年商品贸易额达15亿元以上。金融、房地产、咨询、服务、运输、邮电等行业发展迅速。安海镇辖36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2006年总户数为30721户,
户籍人口113243人,外来人口近3万人,旅居国外侨胞3.6万多人,有港、澳、台同胞2万多人。2006年,全镇实现财政总收入5.90亿元,同比增长21.1%;规模以上工业
总产值72.08亿元,同比增长20.8%;用电总量为8.36亿度,同比增长18.7%;农业总产值为10725.73万元。现有68个生猪生产基地,年存栏数3.8万头,规模大的有新灵农牧场。有10万株的龙眼基地,主要分布于仁寿、桐林、前埔、灵水、新店、可慕等村,成为安海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几年保持在
福建省十强镇的前列,并被中央宣传部等五部委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十五”第一批“全国星火小城镇示范镇”创建单位,被省政府确定为“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中心城镇之一。先后被授予全国乡镇企业投资环境100强和全国50个乡镇企业示范区的荣誉称号。被国家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
中国农民体育协会评为第七批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和全省
无偿献血先进单位。
2017全年实现工农业
总产值374亿元,比增8.7%;完成规上产值297.47亿元,比增8.73%;财政总收入16.18亿元,同口径比增2.61%。
据介绍,2018年,安海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03.32亿元,比增7.84%,其中,规上工业产值320.72亿元,比增6.6%。
社会
聘请有关专家、教授对本镇科技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制定至2010年科技、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目标,该项目被列为市级科技项目。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做好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引进工作。鼓励企业引进高科技项目,重视企业产品的科技开发,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企业科技含量有较大提高。华洋公司引进
意大利先进的石材生产线,生产大幅面、超薄型石板材,填补了我省石板材业的空白;兴源公司引进西德90年代最先进的
聚氯乙稀塑料管生产线,生产的塑料制品有水管、排污管和塑料套管等,得到国家建设部的推广,恒安集团引进意大利先进的婴儿纸尿裤生产线。
膨化食品也是安海众中行业中的一闪光点,盼盼食品,亲亲食品都成了家喻户晓的食品小吃。
教育
全镇现有7所中学、39所小学和42所幼儿园,在校生2.7万人,小学、初中升学率均超过99%,高考录取率保持在90%以上,学校档次不断提高,已形成
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的省级标准办学系列。全省第一所民办幼儿园——苗苗幼儿园管理机制日益规范,初具规模,被评为“省先进幼儿园”;养正中心小学也被授予“福建省文明学校”、“省农村小学示范校”等称号;“省级初中示范校”安海中学连续几年中考上线率排在全市前列;“省一级达标中学”
晋江市养正中学办校以来培养了包括世界著名激光科学家曾焕添、国际知名真菌专家黄金来等40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成为安海教育事业的窗口和缩影。2013年,养正中学争创国家级示范高中正积极迎检,民办子江中学招生初具规模,不仅推动了教育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且也为今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
基础设施
拥有1个日产自来水1万吨和1个日产自来水3万吨的自来水厂。供水范围向东至恒安工业区、可慕工业区、晋江五里工业园区,向西至西环工业区,向南至庄头工业区、
东石镇的井林工业区、肖下工业小区,基本满足今后5—7年生产、生活的用水需要。
拥有2座11万伏和1座3.5万伏的输
变电站。扩建西畲11万伏输变电站二期工程。1个50万伏输变电站已完成规划设计征地工作,可望2005年投入运营。新增5.8千米东郊线、4.2千米灵水线及5.3千米镇区南线的供电线路,改造4.8千米的供电线路。投资550万元建设“夜景工程”,实现道路路灯化。投入3000万元于2001年10月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电网改造,每年可为农民减负1500万元。
铺设泉安路、大深路、安东路安海路段水泥路面共11千米,庄坑路、桥山路、龙山路、兴安路的水泥路面。南北两条环镇路长12千米、宽40米的
路基已完工,铺设北环公路6车道水泥路面7.5千米,铺设南环公路8车道
沥青路面4.132千米。灵山路、后肖路已铺设水泥路面。完成内安公路长2.6千米,40米路宽的路基工程,并铺设6车道砼路面。完成内安公路长2.6千米,40米路宽的路基工程,并铺设6车道砼路面。完成海八路桥、庄头桥、成功桥、浦边桥、后蔡桥、外曾桥、北环庵前桥、郑厝桥及菌柄桥。鸿江大桥等十座桥梁。1999年至2002年,三年累计投资1600万元,铺筑37.5千米水泥路,实现村村通水泥路。
拥有3个模块局,总装机容量达到4.5万门(不含泉灵通)。现已安装
程控电话3.8万门、移动电话4万门,平均1.3人拥有1部电话,企业加入互联网1000多家,居全省之首。
3个500吨泊位的安平码头已正式通航。
安海港位于围头湾内,历史悠久,300—500吨位船舶可以直航码头,现仍为泉州、厦门之间
货物运输的水陆中转码头,现有泊位16个,港口货物年吞吐量54万吨。
1992年建成
安海公园。筹资200多万元建设街心公园和书展公园。恒安办公大楼、镇政府办公大楼、广电大厦、华达酒店(3星)、安平酒店(3星)、宝辉大酒店(5星)、幸福华美达酒店广场(5星)、消防队址、交通、法庭等一批高层建筑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投资近400万元的福寿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文化广场、室内游泳馆、射击场、体育馆、环卫、卫生院等办公大楼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文化
安海镇历史悠久,建镇始于
南宋建炎四年
庚戌(公元1130年),为
福建省三大名镇之一。安海镇历代先贤辈出,人文荟萃,古迹纷陈,文化积淀丰富。
唐朝状元浙江人安平
主簿徐徵及其侄孙唐代福建第一状元
礼部尚书徐晦等二位先贤均曾在安海兴胜境徐厝中状元巷居住过,北宋兵部尚书
高惠连,《
新唐书》副
吕惠卿,南宋理学家
朱熹及其父
朱松的讲学活动促使安海文教事业全面发展,明代晋江九都屿头陈厝户部主事泉郡耆士门生“十八士”陈文晖;明代安海金墩解元黄志清、礼部尚书
黄汝良、兵部左侍郎赐一品黄徵明;民族英雄郑成功、文坛
王慎中等著名人物也在安海留下深刻的足迹。安海镇域内文物古迹众多,
安平桥是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山寺、石井书院、水心亭、白塔、
星塔、忠义古庙等古迹,无不在数说着安海历史的辉煌。全镇有足球、乒乓球、游泳、武术、
信鸽、灯谜、
南音、盆景、
集邮等民间文体协会38个。创办镇级报刊《安海报》,出版《安海风貌》、《安海港史研究》、《安海民间传说》、《安平风采》、《安平风味》、《安海企业集锦》、《安海文史》、《郑成功与安海》、《安平志》第一辑、《安海百年文学作品选》等一批反映安海历史风貌的著作。有16个村(居)的宣传文化设施基本达到“五个一”的要求,即有一个文化活动中心(包括图书馆、阅览室、棋艺室、文化娱乐场所)、有一个广播室、有一套收视设备,有一个上档次的宣传栏、有一支宣传队伍。新建华达大酒店
保龄球馆1座,安平酒店室内游泳馆现正在紧张施工中。经常开展一些文体活动,不断完善和健全农民体协、老年人体协及基层体协等群众性体育组织,充分发挥整体力量,促进体育工作
社会化。
全镇设有安海医院、安海卫生院、各村有卫生所(室),1999年通过
泉州市各级卫生保健验收。创建爱婴卫生医院。投资450万元完成安海医院门诊楼建设,2013年,已投入使用。建立一支120人的环卫队伍。设立垃圾中转站1个,垃圾填埋场1个,垃圾收集点1000个,果皮箱500个,配置垃圾清运汽车15辆,保洁三轮车200辆。日清运垃圾约60吨,粪便约30吨,大量的垃圾均用卫生车运到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投入鼠药3吨,灭鼠率达98%。1998年度被省爱卫会评为卫生镇。
建设12层的广电大楼,村村通广播电视。至2002年底,全镇各村(居)均通有线电视,有线电视普及率达60%。
经过几年的努力,
计划生育整体水平明显提高,2001计生年度计生率达98.82%,合格村和基本合格村率达100%。初步形成“市领导、镇负责、村自治、组为基础,户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计生工作整体水平有较大提高。
安海镇是晋江市的两个革命老区镇之一。镇直机关开展“创文明机关、做人民公仆”活动和“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以“进百姓门、知百姓情、百姓事、解百姓忧、暖百姓心”为主要内容的民心工程,共征集群众意见建议4300多条,确立整改项目421条,驻村干部为群众办实事解忧难近1000件,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广泛开展“满意服务、情暖安海”、“评星级、创文明户”系列活动,把工商、税务、财贸、公安等十大窗口(执法)行业所属基层部门指导所属窗口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办事程序,健全监督机制。曾连续5届(1994—2002年)荣获省文明集镇称号,2001年被中宣部等5部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2002年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星火小城镇示范镇”。对村级财务实行“村帐镇管”,即各村(居)委会的村财收支及会计、出纳业务统一由镇村级财务所集中代理;实行村委会统一管电,平均每个村(居)每年可增加近7万元的村财收入。全镇8个同业公会充分发挥市场互补、信息互通、资金互融、技术互助的作用,定期出版会刊,介绍行业的政策法规、财经动态、市场信息、企业管理经验等。恒安集团以企业精神凝聚和激励员工,与
华侨大学联办恒安机电大专班以及举办各种技术讲座,“同向、同心、同利、同乐”的企业文化搞得有声有色。采取“见缝插绿”等各种形式有效增加绿地面积,
镇区绿化面积已达15万平方米。
2017年,安海紧扣上级赋予小城市试点、晋江筹办
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安海创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三大机遇”,全面推进市委“三个年”活动,主动适应新常态,激发新活力,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发展。连续4届荣全国文明镇称号。
乡土著作
《安海追想曲》
《安海追想曲》是一部详述
闽南地区古镇——安海的历史长篇小说。故事背景自1900年至1949年,当中的地方人文与历史背景都经过作者严加考证,整部小说囊括了安海地区清末至民国的整个历史,本书带有浓浓的闽南风情与厚重的乡土情怀,能让读者直观地了解闽南古镇安海的历史。
历史变迁
安海镇位于围头湾内,在
泉州市城南二十余千米濒海处。扼晋江、南安两县的水陆要冲,依山临海,
海湾曲折,海面开阔,风浪小,是宋元时代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和避风良港。(主要姓氏有黄、吴、颜、陈、高)
汉代称“湾海”,以其地处“九十九曲”的石井江之滨,海湾航道弯曲而名。
唐·开元六年(718年)晋江设县建制,湾海隶属晋江县。
徐征(700-765)字慈恩,号瀫水,晚号长源。籍贯浙江信安人,徐洪从弟,系唐朝状元徐晦祖
叔父、中华徐氏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李隆基开元二十一年(733)
癸酉科状元及第。与
唐朝进士闽县令黄谣同榜,该榜共取进士二十五人。徐征天性刚直,忠贞不渝,历官福建安平(今属安海镇)
主簿、晋江
县丞兼少监之职,后被奸臣所害,卒于福建晋江寓所湾海兴胜里长源堡徐宅(后称徐厝),不显而终。今
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兴胜境徐厝中的状元巷亦因
天宝开元癸酉状元徐徵曾居于此巷而名也。
北宋·
开宝(968—975年)年间,唐名臣安金藏后裔安连济徙居湾海,易“湾”为“安”,始名“安海”。
宋代地方建制以乡统里,安海镇区属晋江县开建乡修仁里。当时安海港的海外交通贸易十分繁荣,“港通天下商船,贾胡与居民互市”,始称“安海市”,并形成西、东的新市、旧市。北宋·元二年(1087年),泉州开港设市舶司,州府遣吏在安海榷税,号曰“石井津”(即海关“分关”),安海市即属“石井津”管辖,称石井津安海市。
南宋·
建炎四年(1130年),安海设置“石井镇”,吏部郎
朱松(
朱熹之父,为首任镇监,安海镇建制由此开始。当时的石井镇并辖今晋江安海、南安石井两地,两镇所沿用的掌故是同一历史事件,即宋代朱松(韦斋)监税于石井镇,故有“石井津开双石井”之称。安海即称石井镇安海市。
元代改乡里为都,现安海地分隶晋江县七、八、九、十二诸都;安海镇区属晋江县第八都,沿称“石井镇”,设石井巡检司于安海。
明袭元制。后安海与南安石井分别析出设镇,南安石井镇沿用“石井”为名,而安海因历代常遭外侮,为希冀平安,则改称“安平镇”。至
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整饬海域,撤去巡检司。万历四年(1606年)奉旨钦设驻镇安海馆,官署设右井书院。
清代复称“安海镇”。清初·
顺治迁界,安海“丙申(1656年)毁镇”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沿海“复界”,泉州陆路提督就古陵寨
把总移驻安海,建立“安海汛”于
龙山寺西。安海在夷废将近30年后,才又逐渐恢复起来。
当时清朝在
福州市、泉州府厦门设户部税官,分差各处沃口收税,
雍正七年(1729年)在安海设户部税馆,称“鸿江沃”,此乃“鸿江”别称的由来。
辛亥革命后,1933年晋江划分6个区,安海属第二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撤区为乡镇,安海镇辖区分属安海镇、康乐乡。
南宋时,
朱熹曾随父至安海任所,青少年时代在
泉州市度过;朱熹任泉州府同安
主簿时,又“数临安海讲学,启迪文风,诲掖士子,因而人才蔚起”;后来朱熹之子
朱在还在安海主持营建颇具规模的石井书院,奉祀
朱松、朱熹父子,因此,安海被称为“二朱过化”之地。泉州府文庙明伦堂旧有一联:“圣域津梁,理学渊源开石井;海滨邹鲁,诗书弦诵遍桐城
明末,安海又是
郑芝龙、
郑成功父子的府邸所在地和根据地,遭受了多次战火的蹂躏,也留下许多郑氏父子的遗迹。
人口民族
姓氏分布
兴胜居委会——〖徐,杂姓〗
徐厝——(徐)状元巷(
天宝安平
主簿徐徵状元居此巷而名,侄孙
徐晦状元裔居于此)
海东居委会——〖杂姓〗
鸿塔居委会——〖黄,杂姓〗
金厝(金墩明尚书黄汝良故里)——解元巷(黄志清故居)——奉旨崎(安平金墩黄氏家庙)
复兴居委会——〖杂姓〗
灵水——前乡、后乡、田厝、加溜——〖吴、蔡、张、谢、郑〗
曾林——曾林——〖吴、李、许、庄、方、丁〗
大山后——大山后、小布林、大布林——〖王、许〗
可慕——可慕、新乡——〖许〗
西畲——西畲、丙厝、梧埭——〖陈、余、吴〗
桐林——古田、西埕——〖黄、许、陆〗
西门——湖池、西门——〖李、杨〗
梧山——梧山——〖苏〗
山兜——山兜、玉楼——〖苏〗
桥头——桥头、浦边、三社、安厝、塔兜、新陈山——〖许、蔡、陈、安、吴、施〗
上垵——上垵、后林、田坑——〖许、杨、林、黄〗
社坛——社坛——〖蔡、吴〗
前林——前林——〖蔡〗
下山后——下山后——〖陈〗
庄头——庄头、前蔡、后垵、潮坑——〖李、庄、陈、蔡、王、黄〗
后蔡——后蔡——〖颜〗
水头——水头、后埭头——〖姚、黄、蔡、林〗
前湖——前湖——〖蔡〗
新店——新店——〖许〗
坑边——坑边、窑后——〖黄〗
窟前——窑前——〖颜、许、姚〗
曾埭——曾埭、东井——〖黄、苏〗
西柄——壳厝、西柄——〖张、鲍、陈〗
庵前——庵前、加坂——〖尤、沈〗
下洪——下洪、丙店——〖李、周、蔡、林、方〗
仁寿——上岭、后桥——〖朱、周、吴〗
西溪寮——西溪寮、后肖——〖蔡、萧〗
坝头——坝头、梧厝、溪边——〖王、许〗
赤店——赤店、苏厝——〖曾〗
前埔——前埔、皂店、林厝、郑厝、侯厝、小前埔——〖许、林、郑、侯〗
西垵——西垵、下坂坑——〖颜、丁、萧、杨〗
型厝——型厝——〖颜、曾〗
安东——星塔、前乡、中乡、后乡、后库、黄墩——〖陈、吴、王、林、柯、孙、许〗
外曾——外曾、内曾——〖吕、曾〗
东鲤居委会——〖陈,杂姓〗
旅游
景点
龙山寺
位于镇区东北的龙山寺,始建于东汉,是福建最早的佛寺之一,现为全国重点佛寺,内有木雕千手千眼菩萨一尊,雕有1008支手臂,栩栩如生,该寺在台湾及东南亚衍有400多座子寺,其中最著名的是台湾鹿港龙山寺。镇西南有安平桥,俗称
安平桥,是世界最长的古桥,建于宋绍兴八年(1138年)该桥构基采用枕木卧基,桥墩则以
花岗石石干砌而成,并采用船形墩,半船形墩、方形墩三种形式,分别筑于不同水深的海域,桥面上平铺8-11米,重达5吨的大石板,系由对岸的
金门岛开采而来,利用浮运
架桥法构筑而成,其建筑水平堪称世界
梁式桥之最。1961年,安平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镇区繁华地带还有一个建于宋代的古老书院——石井书院,当年
朱熹及子朱在曾在此聚众讲学,首开泉州府理学之先,故有“闽学开宗”之誉。明末
郑成功亦在此读书,并在这里与清兵举行多次谈判。
郑成功8岁时从日本回国后便定居在安海,住在
安平桥西畔的郑府达20年之久。后郑府被清兵焚毁,但至今仍保留着郑成功少年读书处——
星塔,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思念故土安平,将赤嵌城(
安平古堡)改为安平,至今台南安平古堡犹存。
安海五里桥(安平桥)
即安平桥。位于
泉州市城南,横跨
安海港的
海湾上,适当晋江、南安交界处。
据《安海志》:“安海渡介晋江、南安,隔海相望六七里,往来以舟渡。”为避免风浪翻船和适应海湾发展,南宋
绍兴八年(1138年),由镇人黄护及僧人智渊捐款建石桥,未竟,两人去世。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郡守
赵令衿继续完成,桥梁长2491米,约五华里,故称
安平桥。桥面用4~7根巨大石梁
密铺,石梁长7~11米,厚约0.4~0.8米,每根重10~13吨,宽度3~3.4米,宽1.8~2米,长4.5~5米,墩的形式有方形、两头尖端船形、半船形等3种,用巨大条石纵横交错砌筑,桥基采用筏形基础。建桥时,在桥上建5个亭子,以供行人憩息或避风雨。现尚存晋江与南安分界处的中亭——水心亭,面宽10米,周围保存历代重修碑记13座。其中,最早的是明天顺三年(1459年)所立,另一块
清代的《民保奸剔》,对保护
安平桥作了
明文规定,是不多见的桥梁碑刻资料。亭前还有宋刻立身武士石像2尊。亭上石柱
对联:上联“世间有佛宗斯佛”,下联“天下无桥长此桥”,眉批“水映无心”。桥建成后,自明至清经过6次风袭、浪击、地震等损坏,屡坏屡修。近代由于地理变迁,河床被泥沙淤高。据1957~1979年实测:桥长已缩短为2070米,桥墩减少为331座。其中:方形的259座,半船形的45座,两头尖形的27座。桥两端成为陆地,大部分且已成为街道,桥周已是片片田野,只留三股水道通行船只,成了一座陆地长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多次整修,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侨乡日益兴盛。为保护国家重点文物和发展旅游事业,晋江县政府在1979年决定进行维修,并把附近扩建为游览区,1981年动工,在沿桥两边数十米范围内挖沙灌水,使“陆上桥”恢复为水上桥。
石井书院
石井书院,位于晋江安海镇西头境,前身为宋绍兴年间安海长者黄护为时任安海镇官
朱松(
朱熹之父)捐建的讲学馆所——鳌头精舍,与泉山书院、小山书院、欧阳书院并称
泉州市“四大书院”。几百年来,石井书院历经兴毁。明成化十二年(1476)和弘治十年(1497),曾两次大修与扩建。
交通
晋江3路、晋江26路、晋江28路、晋江35路、晋江36路、晋江38路、晋江39路、晋江46路
获得荣誉
2009年1月,安海镇上榜第二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2014年7月,安海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
全国重点镇。
2016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认定安海镇为第五批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2017年,行政区域面积5403公顷,常住人口161301人。
2018年10月9日,安海镇入选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前100名。2019年1月,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19年在中国千强镇中排名29。
2019年9月11日,入选“2018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100强”。
2019年9月11日,安海镇入选“2018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