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乡位于水城县南部,距县城96公里,沿北盘流域略呈带状。总面积52.48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67个村民组,总户数3069户,总人口12321人。境内居住着
彝族、
苗族、
布依族、
水族、
汉族等民族,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乡。
由于气候温和,适应多种农作物生长,新街乡主要粮食作物以产玉米、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
柑橘、
甘蔗、生姜、辣椒、土烟、茶叶等为主。森林覆盖率为46.7%,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姬官营到
盘州市、鸡场坪的公路贯穿全境,95%左右的村民组通公路,交通便利。
在
水城区县境内的
北盘江上,有一座使用了上百年的
泸定桥,传说是由四川总督
丁宝桢等筹银万两建成,曾一直是水城至
普安县、盘县的交通要道。近期,因下游一电站要蓄水,将淹没这座铁索桥,有关方面耗资百余万元,将该铁索桥原位抬升10米。
该铁索桥叫高家渡铁索桥,又名
水口寺桥,目前位于水城县南部的新街、营盘、龙场三乡交界处,横跨险要湍急的北盘江上,距
六盘水市城区80余公里。桥身长79.6米,宽3米,由17根平列铁链、2根护链、54块铁拉板构成,每根铁索又由287只椭圆形的锁链相扣而成。据称,每只索链重达数十斤,当初靠马匹从山外运进。
传说,该索桥建成前,当地是一个古驿道渡口,马帮经贸往来频繁,因当地“高”姓人家在此渡船,故被称为“高家渡”。此后因先后发生两次较大的翻船事故,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普安府尹殷永浚(字省卿)首议建桥,得到了四川总督
丁宝桢、川盐局观察赵村等人的资助和两岸官绅赞助,共筹银万两,民众也积极捐献谷子、辣椒等,于公元190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因该桥两岸悬崖对峙,高悬江上,气势雄伟,如今虽历经百年风雨,桥身完好如初,被称为水城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1998年,水盘中线建成,
泸定桥的上方建了一座
拱桥,铁索桥正式“退役”,并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铁索桥下方10公里处,开建一座水电站。因未来蓄水后,水位将上升,会将铁索桥及
桥墩周边的
摩崖石刻与碑刻淹没。为此,省文物管理部门采取措施,以让“退役”后的铁索桥继续保留。
据介绍,上周,
泸定桥文保工程主体已通过省级验收,石刻再造工程正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