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迟菜心
广东增城的蔬菜品种
增城迟菜心,广东省增城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菜苔又名高脚菜心,是广东增城知名的特产蔬菜品种,增城小楼镇独厚的天然条件,使其成为生产迟菜心的中心地点,因为这里土壤肥沃,所以长出来的菜心皮石硖龙眼软,茎肥叶厚,煮炒快熟,吃之甜美,很有菜味,非一般菜心可比,因此,增城迟菜心被食家们誉为“菜王”。增城迟菜心为冬种蔬菜,立冬前栽种,经过90—120天才能收割,因其时至深冬才上市,比一般菜心要迟,所以称为迟菜心。正如俗话所云:“冬至到,菜心甜。”
2009年增城区迟菜心被评为增城“十宝”农产品,2010年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8年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9年11月15日,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0年5月20日,入选2020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生长特性
种植特性
增城迟菜心冬性强,生长适温为5℃~25℃,昼夜温差要求较大。
喜湿润,抗病虫害,种植以壤土和轻粘土为主,土壤肥力较高,需有机化合物含量足够。
增城菜苔一般从9月至次年1月栽种,经过90~120天的生长,第一批迟菜心成熟,也要到12月份;与之相比,普通菜心生长周期只需要50天左右。
产地环境特性
增城区位于广州东部,地处珠三角湾区重要城市群的黄金走廊,北回归线横穿而过,气候温润,增城地处北部南昆山山脉和东北部罗浮山站山脉余脉的延伸部分,这两大山脉在我区东北部形成了巨大的天然绿色屏障。境内河流众多,增江西福河等河流纵贯南北,水资源丰富。土壤类型是沙壤类型水稻土,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气候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秋冬季昼夜温差大等特征,为增城迟菜心的生长提供了独特的生长环境。
增城迟菜心主要产于广东省增城辖区内的小楼镇中。小楼镇,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中北部,南距市政府所在地荔城街道10公里,该镇林木覆盖率达57.6%,是广州东部大绿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国家第二批生态示范区。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平均气温21.6℃,平均降雨量1689毫米,适宜热带亚热带作物生长。
营养价值
增城迟菜心蛋白质含量为2.2g/100g,总糖含量为3.4%,维生素c含量为59.3mg/100g,钙含量为969mg/kg,粗纤维含量为0.79%。其维生素C含量均值是普通菜苔的1.2倍,总糖含量均值是普通菜心的1.5倍,粗纤含量均值是普通菜心一半。
一般的菜心一棵不过50克重,迟菜心每棵却可重达2500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钙、锌等多种营养成份。
甄别选择
一看茎干:好的迟菜心茎干底部有一个小窟窿。
二看叶柄:好的菜心叶柄颜色偏白,叶柄鲜脆,纤维较少,用手一掰即断。
三看花蕾:以花蕾紧凑为佳。
生产情况
2013年,“增城迟菜心”种植面积达3.53万亩,年产值2.89亿元。
2018年,增城迟菜心种植面积约5.08万亩,产量约116400吨,产值约53900万元,带动农户1.3万户。
2019年的增城迟菜心长势喜人,种植总面积约5.5万亩,预计总产量可达12.8万吨,较上年增长近10%,
截至2023年10月,在增城区菜苔种植面积已有约6万亩,种植农户超过1.3万人,年产值达到了6亿元。
产品荣誉
2004年,增城迟菜心被广东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蔬菜。
2009年增城迟菜心被评为增城“十宝”农产品;
2010年11月2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增城迟菜心”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8年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2019年11月15日,增城迟菜心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2020年5月20日,入选2020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增城迟菜心(增城菜心、增城高脚菜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广东省增城区派潭镇小楼镇正果镇中新镇、朱村街道办事处、荔城街道办事处、增江街道办事处7个镇街道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白梗皱叶菜苔、白梗稍皱叶迟菜心、青梗皱叶迟菜心、青梗稍皱叶迟菜心等。
(二)立地条件
选择淹育型水稻土水田或湿润的赤红壤旱地;土壤质地为中壤土、轻壤土和沙壤土;土壤有机质≥10克/千克,土壤pH值5.5至7.5。
(三)栽培管理
1. 播种育苗:播种期为8月至12月,每公顷用种量为2.25千克至3千克。
2. 整地:选择湿润坡地或水田,犁翻耙碎,按1.7米包沟起耙平。
3. 定植时间:9月至翌年1月。
4. 定植密度:株行距40厘米×40厘米,定植密度≤60000株/公顷。
5. 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7500千克/公顷至15000 千克/公顷,整地时肥料与泥土充分混匀;追肥以化肥为主,化肥纯氮≤200 千克/公顷。
6. 水分管理:保持田间土壤湿润。
7.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11月至翌年3月上旬采收。采收主花,采收时开花不超过1/3,留3片基叶收获。
(五)贮藏
常温下贮藏不超过2天;冷藏条件下贮藏不超过7天。
(六)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叶片绿色或浅绿色,叶面皱或稍皱,背部叶脉明显;叶柄白色或淡绿色;叶片、叶柄、菜薹披蜡质白色粉状物;菜薹有沟纹,主薹长35厘米至45厘米、直径2至3.3厘米,重约250克,绿色或淡绿色,花蕾多,清甜少渣,清香爽脆。
2. 物理化学指标:增城迟菜心含总糖≥1.1%,每1000克含钙≥450毫克,95.0%≥含水量≥91.0%。
3. 安全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参考资料:
专用标志使用
增城迟菜心(增城菜心、增城高脚菜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广东省增城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增城迟菜心(增城菜心、增城高脚菜心)的法定检测机构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参考资料:
历史渊源
增城迟菜心在增城这片土地上已扎根数百年。其真正得名,和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位名叫张度的尚书有关。元末明初,来自番禺区的张度等学子为躲避战乱,来到罗浮山站下的增城。当时正值寒冬季节,张度等人所带口粮早已食绝,饥寒交迫。在路边休息时,大伙见到路旁有一种长得很高大的食用野菜,冬日里仍显得青翠盈盈。张度将这些野菜采来烹食,发现这种野菜液汁清甜,爽滑无渣,一时张度等人饥渴尽消,精神饱满。后来张度考上进士,当了尚书,故地重游回到增城区的农田间,当即题了一首诗,其中一句为“菜心盈翠冬日迟,天赐丰饶胜奇葩。”自此,这种生在增城的野菜,便得名为“增城迟菜心”。
增城迟菜心民俗文化在清朝开始由“迟菜心宴”这一道菜发展而成,是增城地区的传统代表性名菜,将其作为宴席上乘菜品招待客人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成为中国粤系名菜之一,故有“食在广州、菜在增城”之说。
在上世纪80年代,菜苔最早被腊圃村村民把迟菜心用自行车“驮”到“省城”,也就是广州市售卖时,省城的人民见迟菜心又大又粗,比一般的老菜心看上去还要硬,就以为这菜心很老,是过了时节的菜品,是农民们吃不动才拿到省城来“坑”广州人的,纷纷笑称这是“菜树”。1999年冬天,腊圃大霜,荔枝等果树都被冻死了,但是长在树下的“迟菜心”却傲然挺立,农民们摘下一试,霜后菜心清脆甜美胜于往日,于是迟菜心的美名才算是从增城区渐渐传扬开去。到现在,增城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增城菜心节”。
习俗文化
1.小楼镇的何仙姑家庙,每年三月初七仙姑华诞日、八月初八仙姑得道日,到庙上香祭拜者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有村民创制了各式菜苔美食,在何仙姑家庙附近摆设的各种美食摊档登台亮相,小楼渐渐形成了以迟菜心为主角的美食小镇。
2.舞麒麟采青(迟菜心)习俗。每年初冬采摘第一棵迟菜心时,当地村庄开展舞麒麟舞狮活动,喜庆丰收,村民围观,热闹非凡。春节舞狮,外地人用生菜作采青物(意为生生猛猛),而增城区人则用迟菜心作为采青物(意为心想事成)。
3.独特的“食斋”和拜祭风俗。大年初一,增城乡间谓之“做年”,当日忌“杀生”,所以家家户户都以菜苔为主菜“食斋”,桌上摆满用多种方法制作的各色各样迟菜心,简直就是迟菜心盛宴。大年初二谓“开年”,家家户户虽然恢复吃荤,但餐桌上少不了迟菜心,还煲一锅“金银菜心粥”。所谓“金”,就是用新鲜菜心切成菜心粒,“银”就是用晒干的迟菜心,加一点肉同煲,风味独特,特别醒胃。而十五(元宵节)村民去聂氏宗祠拜祭都会摆上一碟迟菜心敬祖先。
参考资料
国家质检总局2010年第133号公告.中国质量网.2023-10-23
增城迟菜心.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 增城经开区管委会.2023-10-23
增城迟菜心.广东省情网.2023-10-23
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10-23
区域农产.新农村商网.2023-10-23
潇湘晨报.百家号.2023-10-23
广州日报.百家号.2023-10-23
从丝苗米到迟菜心,“小特产”推动“大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10-23
目录
概述
生长特性
种植特性
产地环境特性
营养价值
甄别选择
生产情况
产品荣誉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质量技术要求
专用标志使用
历史渊源
习俗文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