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塔
中国云南省市辖区景点
文笔塔,初建于清乾隆,1966年“文革”期间被毁,1989年县政府倡导社会各界集资重建,重建后的文笔塔位于县城东南8公里,坐落在右甸河西岸之和睦寨山顶。塔高13层,30.70米,基座为花岗石结构。文笔塔因其名字有文墨笔砚之意,有学识渊博,文笔通古今之寓意。许多莘莘学子经常来此地虔诚跪拜,祈求保佑,愿自己学习进步,考运亨通。
文笔塔坐落位置有一特点,坐落在县城到温泉的路旁,路两边均有陡峻高山坐落,守住一座山便能守住县城到温泉的交通,因此兵家称此山势为“金线钓葫芦”,守一山便能守住一城。
1944年,日寇进逼滇东南,第九集团军在东山修筑防御工事,残塔全部拆除。1998年3月,文笔塔重修落成。从山脚到山顶共修建了999级台阶。传统哲学认为,九为阳数,两个九为重阳节,三个九即是三阳,暗含“三阳开泰”之意。人们登上这999级台阶来到塔前,有祈愿生活吉祥安康、事业蓬勃发展的美好寓意。
建设背景
建塔的初衷,有人说是为了镇妖降魔,平息水患;因为据史志记载,清代以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水患频发,建塔是为了平水灾,保平安。
文笔塔最初建于康熙,叫拱翼学宫,曾有“雁塔秋风”之说,是文山旧时的一道独特景观,为文山旧八景之一。
建筑特色
旧塔
旧塔高七层,计五丈八尺,为19.33米,镶嵌有楹联“双桂争奇,铁画银钩探月窟;一江横影,层峦叠嶂蹑天根”,非常形象地概括了文山的地理地貌。
此塔历经风雨剥蚀,塔身渐次垮塌。
抗战中期(1944年),日寇进逼滇东南,国民党第九集团军在东山修筑防御工事,残塔全部拆除。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建州后,州县历任党政领导多有复塔重建之意。
1983年文山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扩为“东山公园”。
1997年重建新塔工程全面启动,历时一年,于1998年3月底修建而成。
新塔
新塔别有创新,最有特色的是从山底到山顶共修建了999级台阶,道教认为,九为阳数,两个九为重阳节,三个九即是三阳,暗含传统的“三阳开泰”吉祥之意,而“泰”是《周易风水》六十四卦中的“泰卦”,卜为好运。
登上这999级台阶,象征着祝福人们吉祥安康的生活,昭示着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蓬勃发展的事业。
这也给新建的文笔塔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新建的文笔塔高49米,塔为八角形,七层八翘,层层重阁,古朴典雅,塔身整体为红色,显得雄伟壮观、庄严挺拔,金碧辉煌。
塔身内外题诗藏画,雕梁画栋,流金溢彩,妙趣横生。
而塔的翘角处,挂满了一串串的铃铛,每当有风吹过,便会发出叮叮当当清脆悦耳的声音。
沿着塔身看一圈,南面有金慈昆的“文势壮山河极目远天葱与莽,笔锋挥古今翘楚方史汉及清。”
北面有杨兴跃的“获两山灵光天造文笔濯玉砚,得一河紫气地设西华洗翠薇。”
西南面有戴光禄的“文笔通古今史辉人杰,山河映日月物华地灵”。
几幅对联,道出了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精、气、灵,写出了文笔塔的气势。
历史沿革
名称由来
文笔塔这一名称的来历:据说东山主峰与两侧连山的交汇处组成了“文”字的一撇一捺,山顶当作一横,塔就是横上一点,远远望去,酷似一个巨大的“文”字。
参考资料
滇云风物 文山文笔塔.云南网.2023-11-03
昌宁赏塔记.云南省生态环境厅.2024-03-09
目录
概述
建设背景
建筑特色
旧塔
新塔
历史沿革
名称由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