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沐文
李光耀曾祖父
李沐文(Lee Bok Boon,1846年-1884年),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唐溪村,李光耀的曾祖父。
1863年,李沐文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迁至英属殖民地新加坡,开始经商。1882年,李沐文赚够了钱,决定回乡定居。次年,李沐文因在外经营有方,对故乡帮助大,清政府授予他“中书科中书”之职。1884年,李沐文病逝于唐溪老家,年仅38岁。
人物生平
1846年,李沐文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唐溪村。他曾是村中秀才。1863年,李沐文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迁至英属殖民地新加坡。起初,李沐文在新加坡靠说书为生,后转做生意。他运来一船杜鹃树根,几乎未推销即售罄。短短两年,他成为了万元富翁。后来他开始涉足汕头市新加坡的双边贸易。1865年,李沐文认识了在新加坡靠代客写信维生的萧先生。1866年,李沐文与萧家之女在新加坡结婚,次年得子,名云龙,后生次子名见龙。1882年,李沐文赚够了钱,决定回乡定居。1883年,李沐文因在外经营有方,对故乡帮助大,清政府授予他“中书科中书”之职。1884年,李沐文病逝于唐溪老家,年仅36岁。
人物轶事
11岁巧答对联
关于李沐文的聪明,还在大埔县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天,沐文乘客船外出。因当时天旱水少,河道显得极其狭窄,这时,沐文所乘客船与一艘运石头的货船相遇,两船各不相让,谁都无法前进。这时,运石的货船老板想出了一个主意,他说:“我出个对子,你答得上,让你先过,否则,就得让我们先走。”这下可把客船主难住了。客船主是个文盲,他吞吞吐吐自言自语道:“我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筐,叫我怎么办?”正在客船主六神无主的时候,小沐文从船舱里跑了出来, 大声说道:“我来答。”于是,货船主清了清嗓子,满不在乎地出起了对子:“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而小沐文随即挥起身旁一个老人的拐杖,答道:“杖量水面,水长杖短,短量长。”大家听后,全都为小沐文的机智而高兴,货船主也惊叹这个小孩子的聪颖,主动给客船让出了水路。那一年,小沐文只有11岁。
《李氏家谱》记载
据《李氏家谱》记载,李沐文家贫,全家8人,为了生存,他于1864年3月到了新加坡,开始买来小鼓、小铜锣在街上说书,讲《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故事,赚了上千叻币(新加坡旧币),不久凭他发现英国人对根雕工艺很感兴趣,于是他便从缅甸山区收购杜鹃树根到新加坡销售,第一笔生意就赚了上万叻币。当时叻币比价高,两年时间,李沐文便成了腰缠万贯的侨商了。他胆子越来越大,独自租赁了一条汽船,把泰国的大米运销汕头市,又把汕头的当归、党参等中草药拉到新加坡销售。赚了钱,他托水客寄了2000叻币给父母,叫他们把“中翰第”老宅重修一番,四位兄长结婚,他也分别送了1000叻币。
亲属关系
相关文物
中翰第位于广东省梅州市高陂镇党溪村,为李沐文在新加坡经商发迹后,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回乡建造。中翰第坐西北向东南,总面宽16.3米,总进深11.2米,占地面积223平方米。该建筑为砖木结构,硬山顶,三合院布局。大门顶额书“中翰第”,大门两侧及山墙顶端绘有人物墨画、山水花鸟等彩画。屋内有房间8间,门厅与上厅之间用天井相隔,门厅梁架有简易木刻,上厅宽敞明亮,房间石窗全用花岗石石雕凿。2014年,中翰第入选第二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人物轶事
11岁巧答对联
《李氏家谱》记载
亲属关系
相关文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