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介山,男,1964年5月出生,
黄岛区人,1984年7月获
马钢股份学院(现
安徽工业大学)
学士,1987年7月 及1990年7月分别获得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及博士学位。1990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任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及博士生导师。
2018年6月5日,据官方信息确认,邱介山已到任北京化工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其任职宣布大会暨院长师生见面会在科技大厦举行。
200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8年入选教育部“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现任
辽宁省“
能源材料化工重点实验室”主任、
大连理工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美国PSU-DUT能源联合中心主任等。
人物履历
主要学历
1964年5月26日出生于
黄岛区,在原籍完成小学和中学教育
1980.09-1984.07,
马钢股份学院(现
安徽工业大学)化工系本科生,获工学
学士1984.09-1987.07,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硕士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7.09-1990.07,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博士生,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0.07-1992.09,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讲师
1992.09-1998.09,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副教授
1998.09-至今,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
2000.05-至今,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博士生导师
1993.10-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研究所,副所长
2000.06-2005.04 创办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材料化工系,系主任
2000.05-至今大连理工大学低温等离子体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3.04-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纳米材料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2004.11-2008.04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主管科研)
2008.04-2010.02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副院长(主管研究生)
2005.12-至今
辽宁省微纳米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2007.02-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兼能源高效利用与
能源材料研究中心,主任
2010.02-至今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副部长
2009.08-至今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11.04-至今美国PSU-DUT联合能源研究中心,中方主任
2011.11-至今辽宁省能源材料化工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3.07-2018.06辽宁省高等学校“能源材料化工”创新团队带头人
2015.09-2017.09
大连理工大学“功能材料化工”
科研创新团队带头人
其中
1993.06, 美国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访问教授
1995.05-08, 日本煤炭综合利用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1996.09-1997.09,The University of Reading(
英国),访问教授
1998.12-1999.12,
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The Royal Society of the UK),研究员
2000.08-09,
俄罗斯西伯利亚科学分院热物理研究所,访问教授
2001.07-08,美国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西弗吉尼亚大学,访问教授
2001.09, 韩国
忠南国立大学、
全南大学,访问教授
2002.06.24-07.10,
京都大学、
东京工业大学、静冈大学JSPS访问教授
2006.01.20-02.03,
三菱化学、
东北大学JSPS访问教授
2007.12-2008.03.01, 日本
富山大学,VBL访问教授
主要学术
社会兼职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2010.10-)
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理事会,理事
中国电工学会炭-石墨材料委员会,委员
太原理工大学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和
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辽宁科技大学先进煤焦化技术
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武汉科技大学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
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常州大学江苏省绿色催化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新疆大学先进功能材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化学科学部第11届和12届化工学科评审组成员
大连市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2003.04-)
中国化工催化加氢技术指导委员会委员(2010.04-)
International Organizing Committee Membe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CCS\u0026T), since 2009
Organizer and Chairman, Symposium on "
化学 and Applications of
碳 Nanotubes and Nanoparticles",228th ACS National Meeting,
费城, USA,
奥地利AUG5.56毫米轻机枪24-26, 2004
Organizer and Chairman, Symposium on “Chemistry of Carbon Materials and Nanomaterials”,231st ACS National Meeting, Atlanta, GA, USA, March 26-30,2006
Organizer and Chairman, Symposium on "
化学 and Applications of
碳 Nanotubes and Nanoparticles", 232nd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 National Meeting, San Francisco,USA,Sept.10-14,2006
Organizer and Chairman, Symposium on "Advances in Coal Conversion
化学", 242nd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 National Meeting, Denver,Colorado, USA,Aug.28-Sept.2,2011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学位委员会副主席(2010.04-)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学位委员会主席(2007-2010.02)
大连理工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1998.10-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工作委员会委员(1998-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艺博士学科点负责人(点长)(2003.04-2005.12)
大连理工大学-
化学工艺、功能材料化学与化工博士点负责人(2006.01-)
学术兼职
担任国际学术刊物
碳的副主编 (2006.07-2010.12)
担任8种国际学术刊物的编委:Carb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il, Gas and Coal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 and Biomaterials (Inderscience Publishers);The Open
能量 and Fuels Journal; Open Energy and Fuels Letters; Open Energy and Fuels Reviews (Bentham Science Publishers);The Open Renewable Energy Journal; Nanotechnology,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国内学术刊物《
炭素技术》编委会副主任(2009.08-)
国内14种学术刊物的编委: 《
中国化学工程学报》(EI刊物)、《
新型炭材料》(SCI/EI刊物)、《
燃料化学学报》(EI刊物)、《炭素技术》、《
煤炭转化》、《炭素》、《炭材料科学与工艺》、《煤化工》、《
燃料与化工》、《功能材料》(EI刊物)、《
中国科技论文》(化学/化工卷)、《化工科技》、《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EI刊物);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03-2007年10月,SCI/EI刊物);
国内外40余种学术刊物的审稿人,包括: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碳、Fuel、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Catalysis Today、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Inorganic
化学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Chemistry Letters、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能量 and Fue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氢 Energy、Journal of Catalysis、J. Phys. Chem. B \u0026 C、Applied
surface Science、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Chemical Physics、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Applied
均聚物 Science、《
中国科学》、《科学通报》、《
中国化学工程学报》、《
无机材料学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化学学报》等.
客座教授
研究领域
⑷生物基纳米炭材料和纳米功能材料
⑹ 吸附分离技术
⑻ 燃料电池用电极材料
⑼ 煤基和石油基中间相材料的结构、性能与应用
⑽ 纳米
氧化物(如ZnO)的制备、结构、性能与应用
课题研究
在上述研究领域,承担国际合作和企业技术研发及技术转让等各类课题60余项(研究工作获得德国
拜耳集团,瑞士加铝公司,
三菱化学,
香港中华煤气公司等资助),所领导的课题组承担完成及正在实施的国家和省部级基金类纵向课题:
54. NSFC-
辽宁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煤焦油/煤
沥青绿色化高附加值利用的新方法研究》(No.U1508201,2016.01-2019.12)
53. NSFC-
山西省煤基低碳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煤沥青基球状活性炭的结构调控及可控制备》(2016.01-2019.12,参加单位,大工项目负责人:周颖)
52.NSFC-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盐湖化工科学研究联合基金培育项目:《杂化电容去离子技术的构筑及高镁锂比盐湖卤水中锂的回收》(No.U1507103, 2016.01-2018.12,项目负责人: 王刚)
5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新结构储能功能材料》(No. 51522203, 2016.01-2018.12, 项目负责人: 王治宇)
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纳米碳材料合成及表/界面调控方法》(No. 21522601,2016.01-2018.12, 项目负责人:
于畅)
4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富氧化煤系重质有机物制备硫氮共掺杂多孔电极碳的研究》(No. 21576047, 2016.01-2018.12, 项目负责人:
周颖)
4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
香港研究资助局(RGC)共同资助合作研究项目:《基于多级孔道金属
氧化物和碳气凝胶创制多功能空气净化用新材料的研究》(No.21361162004,2014.01-2017.12)
4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结构高性能多尺度复合炭素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海水淡化性能研究》(No.21336001,2014.01-2018.12)
4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煤基功能性碳量子点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No.51372028, 2014.01-2017.12)
4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碳包覆金属纳米粒子核壳结构原位组装构筑泡沫炭材料及其电磁特性研究》(No.51302025, 2014.01-2016.12,项目负责人:
肖南)
44.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课题:《新结构纳米炭-TiO2复合催化材料的合成及其选择氧化性能研究》(No.20120041110020, 2013.01-2015.12)
43.
大连市首批领军人才2012年度资助项目:《基于高温煤焦油制备高品质可纺中间相沥青的新技术研究》(2012.1-2014.12)
42. NSFC—新疆联合基金重点基金项目: 《新疆煤基先进功能炭材料及其
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2013.01-2016.12, No. U1203292, 参加单位,大工项目负责人:于畅)
4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由重质煤基衍生物合成掺氮中孔炭及其作为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2013.01-2016.12, No. 21276045,项目负责人:周颖)
4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静电纺丝技术构筑新型整体式炭纤维/碳管复合电极及其电容去离子脱盐性能研究》(2012.01-2014.12, No.51102033, 项目负责人: 王刚)
39.
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用于精细化学品合成的新结构高性能负载催化剂研究》(2011.05 -2013.05,No. 2011A15GX023)
38. 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有序介孔碳化物衍生炭电极的新型电容去离子海水淡化技术研究》(2010.05 -2012.05,No.2010A17GX095)
3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煤基多环芳烃石墨烯及其复合结构的可控合成及其应用》(2011.1-2013.12,No.50172028,课题负责人:
赵宗彬)
36. 博士后基金项目《碳化物衍生炭用于电容去离子海水淡化技术研究》(2010.7-2011.12,课题负责人:王刚)
35. 博士后基金项目,《新型锂离子电池三维有序结构石墨烯/过渡金属氧化物纳米纤维电极的可控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2010.9-2012.2,课题负责人:潘超 博士后)
34. 博士后基金项目,《可方便分离的纳米碳催化材料》(2010.12 负责人
王春雷 博士后)
3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可方便分离的纳米碳催化材料》(2011.01-2013.12,课题负责人 王春雷 博士后)
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CNT/泡沫炭
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乙苯氧化脱氢催化性能的研究》(2010.01-2012.12, No.50972022)
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淀粉基核壳结构磁性炭材料的合成、结构和催化性能研究》(2010.01-2012.12,No.50902016,项目负责人:
于畅讲师)
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煤基功能性纳米和微米炭素材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能及其应用》(2009.01-2012.12, No.20836002)
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碳材料耦合等离子体燃煤烟气硫氮脱除的基础研究》(2009.01-2011.12, No.20876026,项目负责人:
赵宗彬 教授)
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煤化工和功能材料化工》(2008.01-2011.12, No.20725619)
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功能性碳包覆纳米磁性金属材料的合成、结构控制及其吸附脱硫性能》(2008.01-2010.12, No.50772017)
26.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基于纳米碳管的自组装制备功能性微米炭材料的研究》(2007.01-2009.12, No.20060141015)
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氧化介质辅助下碳纳米管三维立体结构的构筑及功能研究》(2007.01-2009.12,No.50672013,项目负责人: 赵宗彬 教授)
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煤炭直接液化残渣的可控制结构的功能性新型炭素材料的制备》(2007.01-2009.12,No.90610003,项目负责人:周颖 副教授)
2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计划项目"“气化煤气与热解煤气共制
合成气的多联产应用的基础研究”子课题:无相变工艺匹配脱硫净化-
有机硫的
催化转化研究(课题具体负责人:
赵宗彬 教授,2005.12-2010.11, No.2005CB221203-06)
22.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新结构功能性炭素材料的选择性可控制备及其应用基础研究》(2005.01-2008.12, No.NCET-04-0274)
2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大规模煤炭直接液化的基础研究”子课题:煤加氢液化的反应动力学研究(课题具体负责人:周颖 副教授,2005.01-2009.12, No.2004CB217603)
20.
辽宁省杰出青年人才基金项目,《泡沫炭材料的制备、结构和性能及应用研究》(2005.01-2007.12, No.3040009)
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煤基双壁纳米炭管的制备、结构及其
催化性能的应用基础研究》(2005.01-2007.12,No.50472082)
18.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计划项目"“新结构高性能多孔催化材料创制的基础研究”子课题(2004.01-2008.12, No.2003CB615806)
17.
大连市科技项目,《纳米炭材料在石油化工及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2004.01-2005.12, No.2003A1GX037)
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离子体和
催化剂辅助煤基新型微米炭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及应用研究》(2004.01-2006.12)(No.20376011)
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煤基炭纳米管的填充及其管内化学反应特性的研究》(2003.01-2005.12),(项目负责人:
赵宗彬博士, No.20276012)
14. 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生物基碳包覆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2002.06-2004.12)
13. 教育部“
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炭纳米管负载
催化剂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No.2001-1767, 2002.01-2004.12)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物基碳包覆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结构和性质研究》(2002.01-2003.12)(No.20173007)
11.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煤基炭纳米管的连续化批量制备及其催化应用研究》(2002.01-2004.12)(No.2001101003)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电弧等离子体连续法煤基新型纳米炭材料的制备与研究》(2000.01-2002.12,No.29976006)
9. 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活性炭纤维基复合分子筛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2002.12结题, No. 9910300502)
8. 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电弧等离子体连续法煤基新型
纳米炭材料的制备与研究》(2002.06结题)
7. 中日国际科技合作项目,Preparation and Studies of Fullerenes and Novel Carbon Nanomaterials from Chinese Coals by Continuous Arc
等离子体, approved by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an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Culture of Japan (2001.10-2003.10)
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等离子体辅助下煤的热解与气化基础研究》(1999.09-2004.09)(说明: 项目负责人是马腾才教授,本人及领导的学术团队具体负责实验研究部分)
5.
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
纳米炭材料的合成及其催化加氢性能的研究》(2001.09结题)(No.9810300701)
4. 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研究基金项目,《煤基新型纳米炭材料的制备与表征》(2001.06月结题)
3. 中英国际合作研究项目,Novel
碳 Nanomaterials and Their
催化 Properties, supported by the Royal Society of the UK in London(1999.12月结题)
2.
辽宁省科学基金项目《煤基C60类全碳分子的合成、表征与分离提纯研究》(1998.12月结题)
1.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煤基富勒烯的制备及其炭分子筛柱色谱提纯研究》(1996.01-1998.12, No.29506041)
指导硕、博士生研究方向
2. 基于纳米炭材料的高性能
加氢催化剂和新催化反应
3. 煤基新型微米和纳米炭材料的制备研究
4. 泡沫炭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5. 石油基多孔炭材料的制备、结构、性能与应用研究
6. 生物基碳包覆纳米材料和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结构与性质
7. 煤基纳米炭材料的连续化制备
10. 纳米氧化物(如ZnO)的制备、结构、性能与应用
出版著作
在国内外发表刊物论文500余篇,其中380余篇论文发表在Adv. Mater.、Adv. Funct. Mater.、Adv. Energy Mater.、PNAS、Energy \u0026 Environ. Sci、Nature Commun.、Chem. Mater.、Nano
能量、Carbon等国际学术刊物上(IF\u003e6论文130余篇;38篇论文被选为国际学术刊物封面;16篇入选ESI论文),论文SCI他引8000余次,h因子41;申请及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特邀报告(keynote/invited/plenary)30余次, 参编专著4部。国际英文刊物上的代表性论文:
1. ZY Wang, YF Dong, HJ Li, ZB Zhao, HB Wu, C Hao, SH Liu, JS Qiu, XW Lou. Enhancing
锂硫 Battery
表演 by Strongly Binding the Discharge Products on
氨基functionalized Reduced Graphene
氧化物,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4, 5:5002;DOI: 10.1038/ncomms6002.
2. WB Wan, LL Li, ZB Zhao, H Hu, XJ Hao, DA Winkler, LC Xi, TC Hughes, JS Qiu. Ultrafast Fabrication of Covalently Cross-linked Multifunctional Graphene
氧化物 Monolith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4,24: 4915-4921 (highlighted as frontispiece)
3. J Yang, C Yu, XM Fan, JS Qiu. 3D
建筑 Materials Made of NiCoAl-LDH Nanoplates Coupled with NiCo-Carbonate
氢氧化物 Nanowires Grown on Flexible Graphite Paper for Asymmetric Supercapacitors, Advanced
能量 Materials, 2014, DOI: 10.1002/aenm.201400761.
4. C Hu, C Yu, MY Li, XN Wang, JY Yang, ZB Zhao, A Eychmüller, YP Sun, JS Qiu. Chemically Tailoring Coal to Fluorescent
碳 Dots with Tuned Size and Their Super Capacity for Cu(II) Detection, Small, 2014, DOI: 10.1002/smll.201401328
5. H Hu, ZB Zhao,WB Wan, Y Gogotsi, JS Qiu. Ultralight and highly compressible graphene aerogels. Advanced Materials, 2013, 25:2219-2223.(highlighted in Nature, 2013,494:404; top 5 most frequently accessed articles in Adv. Mater. in the period 2012.11–2013.10; 2013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6. SH Liu, ZY Wang, C Yu, HB Wu, G Wang, Q Dong, JS Qiu, Alexander Eychmüller, XW Lou. A Flexible TiO2(B)-Based
蓄电池 Electrode with
superior Power Rate and Ultralong Cycle Life, Advanced Materials, 2013, 25: 3462-3467.
7. B Cai, YD Xing, Z Yang, WH Zhang, JS Qiu. High performance hybrid solar cells sensitized by organolead halide perovskites, Energy Environ. Sci., 2013, 6:1480-1485
8. J Yang, C Yu, XM Fan, Z Ling, JS Qiu, Y Gogotsi. Facile fabrication of MWCNTs-doped ternary component NiCoAl-layered double
氢氧化物 nanosheets with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表演 J. Mater. Chem. A, 2013, 1:1963-68. (highlighted as front cover).
9. G Wang, Q Dong, Z Ling, C
pan, C Yu, JS Qiu. Hierarchical activated
碳 nanofiber webs with tuned structure fabricated by electrospinning for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J. Mater. Chem., 2012, 22: 21819-23.(highlighted as front cover)
10. Q Zhou, ZB Zhao, YT Zhang, B Meng, AN Zhou, JS Qiu. Graphene sheets from graphitized anthracite coal: preparation, decoration, and application,
能量 Fuels, 2012, 26(8): 5186–92.
11. G Wang, C
pan, LP Wang, Q Dong, C Yu, ZB Zhao, JS Qiu. Activated
碳 nanofiber webs made by electrospinning for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Electrochimica Acta, 2012, 69(1):65-70 (top 10 cited papers for 2012-2013, published in EA in Vol. 69, 2012)
12. XJ He, RC Li, JS Qiu, K Xie, PH Ling, MX Yu, XY Zhang, MD Zheng. Synthesis of mesoporous carbons for supercapacitors from coal tar patch by coupling
微波assisted
氢氧化钾 activation with a MgO template.
碳, 2012, 50(13):4911-21.
13. JY Qu, ZB Zhao, XZ Wang, JS Qiu. Tailo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carbon nanotube architectures by coupling capillarity-induced assembly with multiple CVD growth, J. Mater. Chem., 2011, 21, 5967-5971 (highlighted as back cover).
14. XB Wang, XF Zhang, Y Wang, HO Liu, JS Qiu, JQ Wang, W Han, KL Yeung. 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zeolite nanocrystal seeds in the synthesis of mesoporous catalysts with zeolite wall structure, Chem. Mater. 2011, 23, 4469-4479.
15. MX Wu, X Lin, TH Wang, JS Qiu, TL Ma. Low-cost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 based on nine kinds of
碳 counter electrodes, Energy Environ. Sci., 2011, 4, 2308-2315.(2011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
16. JY Qu, ZB Zhao, ZY Wang, XZ Wang, JS Qiu. Carbon dioxide-assisted fabrication of self-organized tubular carbon micropatterns on
硅 substrates,
碳, 2010, 48 (5): 1465-72 (high-lighted as cover image of issue 7 of Volume 48)
17. XJ He, YJ Geng, JS Qiu, MD Zheng, SA Long, XY Zhang. Effect of activation
时间 on the properties of activated carbons prepared by
微波assisted activation for 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s,
碳, 2010, 48: 1662-69.
18.TJ Sun, JS Qiu, CH Liang. Controllable fabrication and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ZnO nanobelt arrays. J. Phys. Chem. C, 2008, 112, 715-21.
发明专利
已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
1.邱介山,郭树才.
没药树膜包覆炭
分子筛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95-1-10253.2
2.邱介山,
何孝军,赵宗彬,孙天军,周颖,马腾才. 一种连续制备泡沫炭材料的装置, 专利号ZL03263238.X
3.邱介山,安玉良. 一种以生物材料—淀粉为基质制备碳包覆纳米金属材料的方法, 专利号ZL200310119200.0
4.邱介山,何孝军,赵宗彬,孙天军,周颖,马腾才. 一种由煤连续制备泡沫炭材料的方法及装置,专利号ZL03135005.4
5.周颖,邱介山,姚七妹,赵宗彬. 用膜板炭化法制备具有规则结构和高比表面积的多孔炭,专利号ZL200510046708.1
6.周颖,邱介山,肖南,孙天军,
赵宗彬 以煤炭液化残渣为原料
等离子体制备纳米炭材料的方法, 专利号ZL200510047800.X
7.邱介山,
刘贵山,
李平 以沥青为原料制备泡沫炭材料的方法,专利号ZL200310105053.1
8.王同华, 张兵,邱介山,一种用
气体分离膜渗透渗透仪测定气体渗透性参数的方法,专利号ZL200510200792.8
9.王同华,宋成文,邱介山. 一种聚糠醇基复合炭膜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200510200794.7
10.王同华,刘庆龄,邱介山. 一种纳米杂化炭膜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0510200871.9
11.周颖,邱介山,余桂红,张艳,李俊宁,肖正浩,赵宗彬. 以沥青烯类物质为原料制备有序结构中孔炭的方法,专利号ZL200610134271.1
12.王同华,张兵,邱介山,
蹇锡高 聚醚基气体分离炭膜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0510200793
13.邱介山, 毛莉,
赵宗彬 一种
粒径可控的碳包覆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200610134189.9
14.邱介山,肖南,周颖,肖正浩. 以煤直接液化残渣为原料制备纳米碳纤维/泡沫炭的方法, 专利号ZL200910308685.5
15.邱介山,肖南,周颖,赵宗彬. 一种纳米碳带/泡沫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200910309726.2
16.周颖,邱介山,王六平,刘小雪. 一种金属/炭复合材料或金属氧化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0810228042
17.邱介山, 孙天军,赵宗彬. 一种控制
纳米氧化锌阵列材料形态的方法,专利号ZL200510136804.5
18.邱介山,杨晓敏,
梁长海 用醇类化合物选择性催化氧化制备醛或酮类化合物的方法,专利号ZL200710158796
19.邱介山, 孙天军,赵宗彬.
氧化锌纳米/微米空心球的批量合成方法, 专利号ZL200510136801.1
20.邱介山, 王闯,梁长海. 氯代硝基苯加氢合成氯代苯胺的炭纳米材料负载
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200710010542.7
21.邱介山, 万鹏. 一类用于保护车载燃料电池的改性硅胶吸附剂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010203104 22. 邱介山, 范小明. 一种以淀粉为原料制备准环形磁性炭微球的方法, 专利号ZL201110009914.0
23. 邱介山, 王刚, 潘超, 钱冰清. 一种脱盐用整体式
聚丙烯腈炭纤维电极的制备方法, 专利号ZL201110103243.4
科研成果
工作成果(奖励、专利等)
1. 1995年,“煤基空分用炭
分子筛的制备技术”获教育部科技进步
二等奖(第二完成人)
3. 1995年,
辽宁省政府“百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
4. 1998年,首届辽宁省青年科技奖
5. 2000年,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6. 2001年,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7. 2001年,入选辽宁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8. 2002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
9. 2004年,被辽宁省人事厅确定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
10. 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2. 2004年,获得
辽宁省优秀青年科研人才培养资金
13. 2005年,被评为“全国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石油和
化学工业协会)
14. 2006年,指导的博士生李永峰的博士论文被评为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
15. 2007年,被评为大连市优秀专家(第四批)
16. 2007年,指导的博士生
李永峰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17. 200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
18. 2007年,"煤基微纳米炭材料的选控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获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19. 2008年,"煤基炭膜的可控制备、结构与性能及其应用基础研究"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二完成人)
20. 2008年,"纳微米炭素材料的选控制备、结构与性能及其应用基础研究"获
辽宁省自然科学
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1. 2008年,指导的博士生杨晓敏获得国际催化青年科学家奖(International Catalysis Young Scientist Award of ICC 2008)
22. 2008年,指导的博士生杨晓敏被评为
大连理工大学首届博士生“十大学术之星”
23. 2009年,受聘“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4. 2009年,指导的博士生王治宇的博士论文被评为
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
25. 2010年,被评为
大连市优秀专家(第五批)
26. 2010年,指导的博士生王治宇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提名奖27. 2010年,“煤洁净转化利用技术中复杂反应机制和应用基础”获教育部自然科学
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28. 2010年,获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
29. 2011年,"煤炭等离子体气化机制及热转化过程中污染物迁移规律" 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30. 2012年,入选大连市首批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31. 2012年,获第八届
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32. 2013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专家(第六批)
33. 2013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34. 2015年,获
大连市第十一届“三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35. 2015年,指导的博士生刘绍鸿和杨卷被评为
大连理工大学第八届“博士生学术之星”
36. 2015年,“Suzuki反应的绿色化及其用于先进功能材料的合成”获辽宁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
二等奖(第二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