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栻墓
位于湖南宁乡县官山乡的墓园
张栻墓,为南宋理学家张栻及其父宋朝宰相张浚的墓园,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南省宁乡市官山镇官山村,张栻墓与张浚墓相邻。张氏父子归葬此地后得名官山。
历史沿革
湖南宁乡九曲奇峰下的罗带山上,东侧为张浚墓,西侧为张栻墓。原墓以花岗石砌成墓围,用三合土封顶,青石墓碑上刻有“宋大儒张南轩先生之墓”,碑高1.5米,宽0.8米。墓前有四根石柱,山下建有南轩祠,明朝大学士杨廷和曾撰写碑记。清代顺治八年(1651年)进行了重修,清朝同治年间再次立碑,规定“文官下轿,武官下马”。1959年,张栻墓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7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墓地和聂氏宗祠遭到破坏。1981年,按照原有形状修复了墓地,采用黄土夯实并用水泥密封表面,找到了原来的墓碑并重新树立。2008年,张氏墓园完成重建,数千名张浚张栻后代参加了祭祀活动。目前,整个墓地长11.2米,宽10米,坟冢高2米,直径5米。张栻,字敬夫,别号乐斋,号南轩,张浚之子,原籍四川绵竹,后来迁居至衡阳市。自幼跟随胡宏学习,继承了理学思想,曾任吏部侍郎集英殿修撰等职,与朱熹齐名。赵昚乾道年间(1165-1173),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城南书院讲学多年,学者尊称为南轩先生。淳熙七年(1180年)二月二日逝世于江陵县,安葬在其父墓旁。
归葬湖南
张浚、张栻父子均为四川省人,张浚去世于余干县,但他没有选择回四川或在江西安葬,而是选择了湖南。这是因为张浚一直主张抗击金军,但在生前未能实现这一愿望。他在临终前对两个儿子说:“我曾经担任过宰相,没能收复中原,洗刷祖先的耻辱,我不想埋葬在我父母的墓旁边。如果我死了,把我埋在衡山就可以了。”张栻深受父亲遗言的影响,带着国破家亡的悲痛,将父亲安葬在远离家乡四川万里的湖南宁乡,以此表明自己未竟的报国之志。张栻也在江陵去世,最终与父亲一起长眠于宁乡市。据记载,张栻的灵柩离开江陵时,无论老人还是孩子都拉着车子哭泣,这种悲伤的情景持续了几十里路,各地的贤士也都泪流满面地悼念他。他曾任职的静江府的民众更是悲痛不已。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归葬湖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