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亨秋海棠
册亨秋海棠
册亨秋海棠(学名:Begonia cehengensis)为秋海棠科秋海棠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贵州省等地,生长于海拔750米的地区,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具有白色花朵,叶片呈绿色,下面黄绿色。花期8月开始,果期9月开始。栽培时需注意遮阴、通风、水肥管理以及病虫防治。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保护级别为易危(VU)。
形态特征
册亨秋海棠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球形,有时呈块状,直径6-8毫米,周围长出多数不等的细长之根。茎高10-16(-20)厘米,柔弱,有棱,近无毛。基生叶通常1片,有柄;叶片纸质,轮廓宽卵形或近圆形,长7-8厘米,宽约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稍偏斜,呈宽圆形,边缘有不等浅圆钝之齿,上面绿色,近无毛或散生极疏短硬毛,下面黄绿色,近无毛,掌状7条脉,两面均明显呈淡褐色;叶柄长4-8厘米,有明显棱,近无毛;托叶膜质,早落。茎生叶1-2片,长圆状卵形,长约5厘米,宽约2.4-2.9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偏斜较明显,边缘有浅而不等之齿,两面均无毛;叶柄长2-4厘米,柔弱,有棱,无毛;托叶早落。花白色,2-4朵,聚伞状,腋生;花序梗长3-5厘米,花梗长4-10毫米,均无毛;苞片膜质,披针形,早落;雄花:花被片2,半圆形,长约8毫米,宽约10毫米;雄蕊多数,花丝长约1毫米,离生,花药倒卵球形,长约1毫米;雌花:花被片2,两片不等大,一片呈半圆形,长约8毫米,宽约10毫米,先端圆,基部楔形,另一片宽卵形,长约8毫米,宽约6毫米,先端圆;子房倒卵球形,顶端具长约3毫米之喙,无毛,3室,中轴胎座,每室胎座具2裂片;花柱3,离生,柱头呈深U字形,并带刺状乳头。蒴果下垂,果梗长约5毫米,无毛,轮廓倒卵球形,长5-7毫米,无毛,具3近等大之翅,翅偏三角形,长约5毫米,无毛;种子极多数,小,长圆形,淡褐色,平滑。
生长环境
册亨秋海棠生长在海拔750米的地方,模式标本采自贵州册亨。喜欢冬暖夏凉的温度,半阴半阳的光照,疏松肥沃的土壤。
分布范围
册亨县秋海棠分布于中国贵州(册亨)。
繁殖方法
冬暖夏凉的温度:在温暖的环境下生长迅速,茎叶茂盛,花色鲜艳。生长适温为19-24℃,冬季温度不低于10℃,否则叶片易受冻,但根茎较耐寒。
半阴半阳的光照:秋海棠对光照的反映是敏感的。一般适合在晨光和散射光下生长,在强光下易造成叶片灼伤。适宜的光照强度,根茎类为200-300lx。另外对光周期反应也十分明显。在短日照和夜间温度21℃的条件下,花期明显推迟。
疏松肥沃的土壤:野生种排水好,腐叶土层的林下或岩石缝隙中,这对根部生长和发育极为有利。盆栽秋海棠的常用堆肥土、腐叶土和炭土。碱性或粘重,易板结的土壤作为盆栽用途,不利于新根生长、导致茎叶矮小症,色彩暗淡,易引起萎黄病。适合生长在pH值6.5-7.5的中性土壤。
栽培技术
遮阴
秋海棠应于温室中栽培,适当遮阴。因为温室环境可以使植物得到更好的保护,例如雨水落在植株上。若秋海棠叶片过湿的话很容易传染细菌性斑点病,该病是一种严重病害。
通风
正确的生长空间布置也是生产出健康植株的关键因素,空间过密会导致叶柄过长、株形松散,植病性减弱,叶片也更容易传染细菌性斑点病;而摆放过稀的话,植物浇水后很容易失水,在通风较好室尤其如此。
水肥
适度的水分:茎叶柔嫩、多汁、含有丰富的水分。由于自然生长与湿度较大的林下或沟谷地带。因此,提供了一个湿润的生态环境对秋海棠的生长极为有利,特别是盆栽秋海棠,需要充足的水分和较高的空气湿度。如温度高,水分供应不足,茎叶易凋萎倒伏,直接影响生长,严重时茎叶皱缩死亡。相反,供水过量,盆内出现积水,易于因其根部腐烂。观叶类秋海棠夏季正值茎叶生长旺盛期,除供给足量水分歪,每天喷雾数次,模拟相对湿度较高的林下生态环境,相对湿度保持在56%-60%。这样,茎叶生长繁茂,色泽鲜艳,娇嫩。冬季秋海棠生长缓慢,供水相应减少。
为了节约用水,鼓励采用滴灌或其他地下灌溉的方式进行观叶秋海棠浇水、施肥等工作,这样以减少细菌性叶斑病等病害的发生,另外在浇水时尽量减少采用植株顶部灌溉的方式。
以泥炭为主的商业基质由于透气性和持水性都比较好,很适合秋海棠的生长,生产者一定要采用洁的基质进行秋海棠的生产。肥料的比例以N:P:K为3:1:2或2:1:2为好,再补充微量元素即可。记肥料浓度不可过高,否则积累在根系周围很容易烧根。
病虫防治
叶斑病
细菌性病害由斑点病菌引起的叶斑病症状:秋海棠非常容易被该种菌所侵染,但是许多生产者对之没有足够的重视,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病症,因为叶片边缘坏死和叶片斑点是最常见的,几乎所有类型的秋海棠都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
控制方法:控制该病的最佳方法是在植物开始插繁殖之初就尽力避免感染病菌,发现病株后就及时集中销毁;此外要尽量减少采用植株顶部灌溉的方式,这样也会抑制病情的发生和扩散;稍微降料的浓度也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由漆斑菌引起的秋海棠叶斑病症状:病症一般出现在秋海棠叶片边缘、叶尖和破损叶片的叶脉上。坏死区域呈现黑褐色,然后是水渍状。诊断方法是下部的叶片经常会不规则形状的孢子群,中央呈黑色,但边缘为白色。
控制方法:喷洒杀真菌药剂、减少植株受伤和将肥料尽量降低到一个合理的水平都可以减少该病生。
灰霉病
真菌病害,由葡萄孢菌引起的灰葡萄孢症状:秋海棠叶片灰霉病经常发植株的下部,尤其是根茎处与基质接触的地方更容易感染病菌,被水浸润的病斑很快会扩散到整个叶整个植株,受害区域呈现坏死斑点,逐渐由褐色转变为黑色。当夜间温度较低、白天温度较高而且湿高时,病原孢子生长加快,受害的叶片上会长出灰绿色的霉状物。
控制方法:在冬季温度较低的月份控制葡萄孢真菌的扩散成为栽培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而降低灰发生和扩散的重要方式是促进叶片加快干燥、降低温室内的空气湿度。
根腐病
腐霉菌引起的秋海棠根腐病症状:感染这种病菌后,扦插苗的根系弱、叶片发黄。诊断方法是茎部和根系出现黑色的糊状物,从插条的基部可以一直蔓延到茎和叶片的部。根部和茎段的腐烂经常是成片发生,而通过栽植床,很容易将病菌传染给健康的插条。
控制方法:首先从源头上控制,即从繁殖之初就使用无菌材料,对上盆基质和栽植床进行消毒处在栽种前后用杀真菌药剂进行处理可以很好地防治由腐霉菌引起的根腐病。另外尽量减少水的灌溉量以减少根腐病的发生,促进根的长势。
猝倒病
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猝倒病症状:发病后有褐色的霉状物附着在病上。霉状物可以从盆土延伸到植株上。仔细观察可以看到这是由于植物根茎部长出的霉状物。立枯丝颜色常为红褐色,外形似蜘蛛网。
控制方法: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猝倒病可以用喷洒不同的杀菌剂来控制,大部分用土壤灌溉的方法。
枯萎病
由白绢病病菌引起的南方枯萎病症状:白绢病病菌可以侵染植株的一部分,但是在叶片和茎部最容易观察到。最初,茎段与介质接触的地方有水渍状病斑,另一个症状叶片表面或基质上长出扇圆形的霉状物,起初是白色的,以后随着发育变成黑褐色。尤其是在温暖的若植株受了感染,则很容易导致插条的腐烂。
控制方法:所有受到感染的植株及容器均应尽快移出种植区域并将植株销毁。
保护现状
册亨秋海棠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保护级别为易危(VU)。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繁殖方法
栽培技术
遮阴
通风
水肥
病虫防治
叶斑病
灰霉病
根腐病
猝倒病
枯萎病
保护现状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