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振达
毕振达
毕振达,号几庵,笔名倚虹、淞鹰、毕倚虹、天狼、婆婆生等,以倚虹最为常用而著名。他是清末民初上海滩著名的小说家和报人。因沉湎声色,流连于风月场中,英年早逝,由旧友代为料理后事。
基本介绍
毕振达,号几庵,笔名倚虹、淞鹰、清波、天狼、婆婆生等,以倚虹最为常用而著名。毕倚虹是清末民初上海滩无人不晓的小说家和报人。1911年,他随清外务部员陈思梓赴新加坡领事馆任职(陈为领事,毕为随员)。岂料行至沪上,武昌起义爆发,两人便滞留上海市。未几,陈回苏州市,毕入中国公学攻法政,其实每星期至多只到三天,然每逢考试必名列榜首。因得章太炎高足黄侃亲授,旧学功底颇深。中国公学肄业后,风神俊逸、吐属清新的毕倚虹与中国近代赫赫有名的白话通俗小说家、“鸳鸯蝴蝶派”健将包天笑订交。包的蒙师即是陈思梓,时适任《时报》主编。稍后,由包推荐,毕便踏进《时报》社,开始了他的报人生涯。先编外埠新闻,嗣后办副刊,开始通俗小说创作。近人孙东吴称:“清末民初的社会小说,《孽海花》外,当推《人间地狱》可屈一指。”此脍炙人口、黄浦滩上传颂一时的《人间地狱》即出自毕倚虹之手。连袁世凯的那位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公子袁克文亦击节称赏,赞不绝口:“今世为小说家言者众矣,坊肆之间,汗牛充栋,其能与古人相颌顽者,鲜有见焉。昔予读《春明逐客》(引按:毕倚虹之《十年回首》)一书,辄叹为非近代所易有,而响往其人。……比者,逐客又草两说部,一曰《人间地狱》,多述其经行事,间及交游嘉话,其结构衍叙,有《儒林外史》、《品花宝鉴》、《红楼梦》、《花月痕》四书之长。一曰《黑暗上海》,则是上海近时之罪恶史也,可与李伯元之《官场现形记》,吴趼人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并传,视之《十年回首》,益精健矣。”毕倚虹章回小说之回目绮思妙想,遣词造句,文采斐然,“极辞里花飞,行间蝶舞之妙”(郑逸梅语),引人入胜,耐人寻味,皆得之于深厚的旧学造诣。书中人物,“妙在写实,每写一人,尤能曲写其口吻行动,至于一一逼肖,掩卷以思,即党其人跃然纸上,栩栩欲活”(周瘦鹃语)。不仅如此,这位风流才子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本电影杂志《银灯》。还要特别指出的是,20年代中期,上海掀起画报高潮,其滥觞即为毕倚虹创办之《上海画报》。该刊曾载毕倚虹《约翰潮》一文,支持圣约翰大学学生的爱国运动。可叹而可悲的是,毕倚虹终因沉湎声色,流连于风月场中,不能自拔,为旧社会污淖所吞没,无可奈何地搁下了那支风靡一时的神来之笔。英年早逝,抛下一班儿女,遂由旧友代为料理后事。
他的三子毕季龙,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
文学成就
由于毕倚虹秉赋聪颖,学校所发中文讲义一看就懂,法政系又不学外文,故学习各科课程,颇觉游刃有余,每逢考试,又均名列前茅,这样就使他无需过分操心功课,刘家亲戚住上海孟德兰路,建有高房大厦,他便常与表弟兄时相过从,暇则雅好吟咏,饮酒赋诗。那时正逢辛亥革命大风暴以后,全国女权运动风起云涌,提倡女子剪发,要求男女同校,反对家庭包办婚姻,妇女可出入官衙、祠堂,开会演说,印发传单,……呈现出勃勃生机,这些都是写作的最好题材。而上海市新闻界知名人士包天笑主编的《妇女时报》正在征稿,毕倚虹觉得自己有空闲,且擅长诗词文学,遂以“芬若女史”署名,并以《春词》、《饯秋词》等为题,初试投稿。包天笑收到来稿后,大为赞赏,因此每稿必登。等到毕倚虹第一次来报社领取稿酬(书券)时,包天笑发现他才是真正撰稿之人;复见其年方三四岁,风度翩翩,谈吐隽雅,文采飞扬,书法秀逸,极为倾慕。言谈间得悉毕倚虹之上司陈恩梓又是包天笑幼年的启蒙老师,而包天笑的住宅亦在毕倚虹宿舍附近的庆祥里弄堂,两人相见恨晚,自此订交过从甚密。
民国三、四年间,包天笑主编的另一报纸——《时报》诸编辑纷纷离社他就,或从政为官,或转入银行,或致力教育,台柱陈景韩也进了《申报》。包天笑独木难支,深感人才缺乏。等到毕倚虹在中国公学毕业时,便竭诚延揽到《时报》社任编辑。这是毕倚虹一生的一个转折点。按照他学法政的初衷,在毕业后完全可以步入仕途。但是当他看到父亲毕畏三虽然为官清正,仍不得不周旋酬酢于齐楚之间,真是煞费苦心,这种生涯促使他对于做官一事表现得意境淡然。在反复考虑之下,他决定不涉足政治,而愿将毕生精力放在他热爱的新闻事业上。
毕倚虹入《时报》社以后,包天笑先请他负责编辑《外埠新闻》和《余兴》副刊。当时日本、英、法、德、俄诸国,均已有通讯社,日本名“东方通讯社”。他们的社稿都是译好中文送各报馆,供编“要闻”使用。包天笑嗣又请他编写《要闻》,自此倚之为左右手,两人志同道合,相得益彰。毕倚虹每日除编辑新闻等稿件外,并全心全意致力于创作。先在《余兴》副刊上发表《清官词》,文笔委婉,叙事详尽,深受读者喜爱。其后《余兴》停出,另辟《小时报》副刊,其中有《小论》一栏,专登二三百字的精辟文章,他和包天笑两人轮流撰写,包天笑署名“小生”,毕倚虹署名“小可”,文辞精练,言简意深,读者极为欢迎。在以后勤操笔政的漫长岁月中,毕倚虹常用的署名有“松鹰”、“清波”、“波”、“天狼”、“逐客”、“娑婆生”、“天楼主人”、“倚虹”等,其中以“倚虹”即成为朋友好对他的昵称。
毕倚虹正在《时报》社施展长才,发挥抱负,而他的父亲毕畏三却一直感到搞新闻不是正途,总想动员他脱离报社他就。甚至有一次趁到上海市和浙江籍绅商联谊的机会,住在福州路胡家宅一家旅馆里,并特地拜托包天笑做倚虹的工作,老人家提出十里洋场,易人志一番大道理,劝勉其脱离新闻界。毕倚虹为了不违父命,遂采取变通办法,既不放弃报社工作,又可照顾家庭,便每隔三数日返杭州市一趟。他频繁往来沪杭之间,以致杭州站的人力车夫对他都很熟悉。
尽管毕倚虹这样安排,他的父亲毕畏三仍不满意,终于替他谋得浙江萧山沙田局长的职位。毕倚虹被迫只得忍痛脱离《时报》社,并介绍他的表兄弟、刘铭传之孙刘香亭来接替他的报社编辑之职。毕倚虹离社前夕,特撰《回忆篇》五古百韵,刊诸报端,以志别情,文辞凄艳。毕倚虹既至沙田局上任,地实偏闭,颇有落寞之感。爰约沪上好友江铸(江红蕉)来局司会计,于是两人风雨联床,臧否人物,月旦古今,倒也破除岑寂不少,后来江红蕉即根据和毕倚虹平日闲话之资料,在其身后替他做了一些续篇的文章。
毕倚虹的祖母刘太夫人在日,家道尚称兴旺,及至祖母和父亲毕畏三相继谢世,家境开始中落。原来所撑持的门面,实际已是外强中干,负债累累,这个不幸竟然无情地落在毕倚虹的身上。当时社会上有“父债子还”的习俗,毕倚虹竟被债主控告于杭州县衙,但由于他的才名,故县宰特予照顾,采取软禁办法,只是失去出外自由而已。毕倚虹陷身羁押之时,包天笑正在上海市大东书局主办《星期周刊》,且频频向毕倚虹索稿,毕倚虹处此百无聊赖之际,正好撰写文章遣兴,来消磨时光。谈起其资料来源却非常有趣:当时看守他的一个老兵,经历颇为曲折,所见所闻亦广,而毕倚虹为人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故老兵很和他谈得来。毕倚虹因受优待,单开伙食,经常和老兵闲聊,并以绍兴老酒,老兵三杯下肚,话匣子打开,前朝东汉,没完没了。毕倚虹遂效法蒲松龄之采风,濡笔为记,再加以润饰,便成为大好题材。因此写下了许多篇精奇内容的短篇小说,寄登在《星期周刊》上。
毕倚虹虽然碰上这场意外官司,终于经好友多人共同资助疏通,得以获释。原有候潮门房屋已变卖还债,乃迁居涌金门外房屋居住。其时刘香亭复离开《时报》社,而《小时报》副刊要求日高,提倡雅俗共赏,幽默风趣。并由上海市大共和日报》之钱芥尘举荐扬州市名小说家李涵秋来沪主持。
李涵秋在扬州习惯了早起早睡,而上海报人都是过的夜生活,他感到非常别扭。上海交际场合多请西餐,他最不喜欢用刀叉进食。还有他的行文笔调,也不甚合上海读者口味,基于以上诸种原因,他不久就辞职回扬。包天笑想起毕倚虹驾轻就熟,遂再度邀其回《时报》社。从此毕倚虹就再未离开,而终其一生。
毕倚虹遭逢家庭巨变后,生计日益艰困,为了增加收入,养家活口,只有尽力创作。除本身编辑工作外,又为《申报》撰写小说,为《晶报》写小品文,到处接受约稿。并且根据过去读法政系学的法律知识,兼营律师业务。家门口挂上“毕振达大律师”的招牌,经常出庭苏沪,频频往来,风尘劳顿。如此身兼数职,遂致笔墨劳形,终于心力交,积劳成疾,患了严重的肺病,于民国十五年丙寅农历四月初四日(1926年5月15日)不治逝世,终年35岁。
毕倚虹一生从事新闻工作,下笔万言,著作等身,现将其荦大端者概述如下:
包天笑原隶南社,又在新闻界,故社友或报界闻人常过从者,有陈去病(佩忍)、叶楚伧(小凤)、姚锡钧(宛鸟雏),以及曼殊大师辈。毕倚虹亦经包天笑介绍,和他们结识往还。那时社会上盛行一种吃花酒的风尚,往往利用驰名的秦楼楚馆为活动场所,或公余遣兴,或促膝谈心,或洽商贸易,或密谋革命,甚至有些名人以青楼为家,无论是会朋友、写文章,都在那里进行。因而骚人墨客,借此宴请宾朋,或作文酒之会,均习以为常;至于逢场作戏,更司空见惯。某次宴会上,有三马路一女校书名乐第者在座,彼姝活泼娇憨,颊现梨窝,瞳如点漆,楚楚动人,且身世经历异常曲折突兀。若干年后,毕倚虹即据此为题材,以乐第为模特儿,撰写《人间地狱》长篇小说,署名“娑婆生”,于民国十二年(1923)发表于《申报·自由谈》副刊上。书中女主人公名“秋波”者,即影射乐第。毕倚虹撰小说,观察细腻,对于金钱之诱惑,恋爱之变幻,都市之罪恶,无不刻划入微,描写淋漓尽致。每日刊出一段,逐日编排,情节缠绵悱恻,令人神往。
当时《自由谈》系周瘦鹃(瘦鹃)主编,而毕倚虹时在重返《时报》以后,琐务丛杂,撰写甚忙。往往时近黄昏,而《人间地狱》之续稿,一字尚未着笔。必待周瘦鹃一再电话催促,毕倚虹才挤出时间,一挥而就,转瞬即将当日续稿赶成,立交工友驰送《申报》报社,真正做到倚马可待了。全稿完成以后,复经上海自由杂志社印行《人间地狱》单行本,书共六十回,都五十三万言,每回由庞亦鹏作一插图。此书堪称毕倚虹之代表杰作,脍炙人口,不胫而走,风行一时。书中许多人物,如同侪辈包天笑、姚锡钧、叶楚伧苏曼殊等,都影射出之。他自己也是书中人物之一,名“柯莲孙”,从辛弃疾《破阵子》中“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中“可怜生”三字谐音而来。周瘦鹃称此书为“妙在写实,每写一人,尤能曲写其口吻行动,至于一一逼肖。掩卷一思,即觉其人跃然纸上,栩栩欲活。”论者谓:“清末民初的社会小说,除《孽海花》外,当推《人间地狱》,可首屈一指。”
袁世凯之子袁克文(寒云)对此书更推崇誉扬备至。他在一序文中写道:“今世为小说家言者众矣。坊肆之间,汗牛充栋。其能与古人相颉者,鲜有见焉!昔余读‘毕倚虹’之《十年回首》一书,辄叹为非近代所易有,而向往其人。后于海上,与‘逐客’以文字相过从,始知‘逐客’即余十五年前故人毕遁庵先生之哲嗣,亲家方地山师之表甥,合肥市李伯行太姻伯之外孙婿也。姻谊渊源,交益亲密。比者,‘逐客’又草两说部。一曰:《人间地狱》,多述其经行事,间及交游嘉话,其结构衍叙,有《儒林外史》、《品花宝鉴》、《红楼梦》、《花月痕》四书之长。一曰:《黑暗上海》,则是海上近时之罪恶史也。可与李伯元之《官场现形记》,吴趼人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并传。视之《十年回首》,益精健矣。钱子芥尘,拟为刊行《黑暗上海》一书,索序于余,爰述大概,用为之引。”袁序中所述《黑暗上海》,先曾连续登载于《时报》之《小时报》副刊。《十年回首》则系更早发表之作品。
毕倚虹在杭州县署幽禁时期,曾为包天笑所主编之《星期周刊》撰写多篇短小精悍的作品。其题为《青衣红泪记》、《雪窖骑兵语》、《捕马记》、《写意朋友》、《崔将军之妾》、《傀儡婚姻》、《雷下良心》、《贫儿院长》、《七个自杀的妇人》、《金屋啼痕》、《一星期的买办》、《人造桃花水》、《名流牙慧》、《说苑拾零》、《惜露扎记》、《莼波杂话》等小说和笔记,有时还刊出照片和插图。这些短篇小说,后汇编为《毕倚虹说集》问世。
民国十四年(1925)6月初,毕倚虹第一个创办《上海画报》,内容是刊登有关时事的照片,并附以文字说明。是用道林纸印的三日刊。其后有名张光宇者,原在《上海画报》任助理,看到画报销路好,便辞职出来,独树一帜,办了一个《三日画报》。还有一个闻野鹤也办了《中国画报》等等,从而掀起上海市办画报的高潮。上海之有画报,实肇端于毕倚虹,此功诚不可没。当《上海画报》创刊时,正值“五惨案”发生,毕倚虹及时在画报上刊登了有关现场的照片,向社会报道,激励广大市民同仇敌忾之心情。如:《学生在华界沿途讲演》、《凄凉之南京路》、《热心之学生募捐队》、《南京路之西兵防守》等,并撰写题为《沪潮中我之历险记》之文章相配合,令人读后,触目惊心。其后又结合时事新闻登载了圣约翰大学学生反对外籍校长阻止爱国运动而造成全体退学的照片,如:《课堂中之激昂气氛》、《圣约翰之旗杆禁止学生升中华国旗之西校长卜航济》、《人去楼空之圣约翰大学》等,并撰写题为《约翰潮》之文章相配合,一般热血青年,爱国学生,争先恐后,纷纷购买。《上海画报》从此一鸣惊人。毕倚虹在《上海画报》上还创作了两篇长篇小说,题为《极乐世界》和《新人间地狱》。毕倚虹主编《上海画报》共出了70期,后因病交周瘦鹃续编,出至第112期时,毕倚虹逝世,该刊特出《追悼号》,并登载其遗像、手迹、《倚虹所著书目》,以资纪念。
当民国三年(1914)7月时,毕倚虹曾辑《销魂词》,特别出心裁,装潢为古雅的线装本,印有书斋名“天贶楼”字样。篇首冠以胡韫玉(朴安)之骈文序。印数不多,颇为珍贵。毕倚虹自题记云:“辛亥秋末,避地沪上,楼居近乡,门鲜人迹,烧烛夜坐,意殊寂然。展读南陵徐积余(乃昌)丈所刊有清一代闺秀词钞,每至词意凄惋,几为肠断,往复,不忍掩卷。暇尝摘录诸家词中之芳馨悱恻,哀感顽艳者,写成卷,以供吟讽。类多伤春怨别之辞。共选词凡有九十五家,二百三十四首。昔杨蓉裳之序容若词,谓为凄风暗雨,凉月三星,曼声长吟,辄复魂销心死。兹篇所甄录者,其凄艳处往往仿佛饮水,爰以《销魂词》题名。后之读者,其亦黯然有蓉裳之感!”
此外,毕倚虹还创刊《银灯》杂志,系专门介绍和评论电影者,此在我国亦属首创。他并撰写有《银灯词》、《苹泪梅啼记》等。又创刊《上海夜报》,撰有长篇小说《春江花月夜》。笔记则有《记九柄如意》、《吴佩孚杀鸽》、《记哈同夫妇与宣统》、《萧耀南与吴夫人》、《郑孝胥口中的宣统消息》等。
关于零星小说,毕倚虹在《小时报》副刊中之《小新闻》栏目中撰有《花间小语》;在《半月》杂志上撰有《几庵随笔》等。
毕倚虹逝世前,正每日赶写两长篇小说《黑暗上海》和《红粉金戈记》。他逝世后,《晶报》特刊载他的遗著《霞楼忏语》,并刊登许多篇悼念他的文章。另外,《小时报》刊载他的遗著《天贶楼日记》、《天贶楼笔记》等,作为对他的深切怀念。
子女后人
毕倚虹共有子女各四人,俱能光前裕后,克绍箕裘。长子毕庆昌,地质专家,于抗战胜利后,随陈仪接收台湾,任台湾地质调查所所长,台湾大学教授等职。次子毕庆康,先在南洋经商,嗣定居泰国曼谷,经营航运业。三子毕季龙,于1932年在江苏省立扬州中学高中毕业,和曹寅亮、张丙观、曹侃、宫玉麟等为同班级友,参加革命后,改名为毕季龙。四子毕庆杭,参加革命后,改名毕朔望,曾在新闻、外交、文教诸界服务,后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四女名:庆琏、庆瑚、庆和、庆汾。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文学成就
子女后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