饵块为
云南省贵州省特有,是
腾冲市著名的特色小吃之一,也是云南和贵州地区地区常见的传统食品之一。饵块系用优质大米加工制成,其制作过程是将大米淘洗、浸泡、蒸熟、冲捣、揉制成各种形状。一般分为块、丝、片三种。制作方法烧、煮、炒、卤、蒸、炸均可,风味各异,久食不厌。
来历
关于饵块的来由,坊间有多种说法,其中包括源于贵州说、
广西壮族自治区说、云南说等。
旧时
昆明市习俗,老百姓总爱在家门口支起个炉子,把
粑粑放在铁
筛子上烤,一边烤一边吃,真是别有风味。说起这个习俗的由来,又有一段故事。
一天清晨,粗糠宝挑着一担山货到昆明去卖。刚刚走进大东门,就看见城门口站着不少老百姓,一个个怒气 冲天,叫骂之声不绝于耳。有的娃娃躺在妈妈的怀里张着小嘴哇哇直哭,粗糠宝站在旁边听了一会儿,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昨天晚上
知府衙门二堂不知什么原因突然起火,知府气得暴跳如雷,认定是大胆刁民故意捣乱。他马上下令,在
昆明市六道城门张贴布告,从今天开始,所有百姓一律不准在家生火做饭。此项禁令有效期三个月,违者严加惩处,绝不宽容。
粗糠宝向乡亲们招招手,如此这般地嘱咐了一通,大伙儿顿时乐得眉开眼笑。回去以后,大伙儿纷纷从家里搬出炉子,在上面烤起
粑粑来,一个个吃得香极了。
知府老爷知道了,急忙出来查看。他揪住一个老吹胡子瞪眼睛。粗糠宝走上前去,冲着
知府扮了个鬼脸,“知府大人,布告上禁止在家里生火煮饭,可没有禁止在家门口烤粑粑吃呀!”知府懊恼不已,事先怎么就没想到粗糠宝会来这一手呢!
撒梅人把粑粑叫饵块,烧饵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昆明市人一直爱吃烧饵块,你去街上的烧烤摊和早餐铺看看就知道了。
菜品特色
名称
在中国西南川滇黔桂地区,饵块有多种别称。如:
饵块粑、
粑粑等。且上述各地对饵块的各种称呼交互随意使用,并无单一的严格特定倾向。这也延伸到关于饵块的来由,坊间有多种说法,其来源主要有
贵州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云南省等,其与饵块的名称的多样性有着必然联系。
食材
《
急就篇》有“饼饵麦饭甘豆羹”,
颜师古注了一条:“溲米面蒸之则为饵”;
五代十国徐锴《
说文解字系传》中说“粉米蒸屑”,米是弄碎的。做法是把米泡了蒸熟,上碓去,舂透就是饵,当然也可以用机器,但仍是米蒸为饭后做,与米先磨粉榨出的
米线、蒸成的卷粉都不同。饵的原料是饭米为主,若是糯米做,就称之为“
糍粑”,若是糯米磨粉做,便是
年糕,都有别于饵。如今江浙一带,着类似饵块的糍粑和年糕都多是农村在过年时大伙热热闹闹来做,需捏成各种花样。在城市则制成每个寸把宽五寸长左右的小条在菜市出售,但名字就叫年糕,混于糯米制品,失了古意。
制作饵块的方法
制作饵块的原料就是大米,只是需选取品质好、有香味、有黏性的大米。在旧时,舂饵块可是一景,
春节前,先将泡过的米放到木里蒸,蒸到六七成熟时取出,就可以放进碓窝里舂了。待熟米舂打成面状后,就可以取出放到案板上搓揉,然后做成砖状,这就是饵块了。也有用木模压制成饼状的,木模上有喜字、寿字、福字、鱼、
喜鹊、燕子等之类的图案,压制出的饵块饼也就有各种花样了。
做法
饵块可做成各种形状,除长丝叫饵丝外,其余不论饼形、卷形、块形都叫“饵”。这“块”本地音读如“快”,查字典就较难查到了,不过推音及义或推形及义似乎都可以猜这“块”就是“块”,吃的东西要和士分开,就寻这么一个“快”字出来。另外,昆明方言中多有把第三声读为第四声的,也可以佐证。
昆明以前的“饵”都是一两斤的大“块”占主导地位,且已有文考“饵”就是“饵块”,这源流就基本算是清楚了。后来饵块又传到了凉山的会理县,成为了那里比较出名的小吃之一,如会理的鸡火丝饵快等等。至今,在会理当地会理人都很喜爱饵块,已经成为了会理的街头小吃之一,其中烧饵块在云南人早餐中占不可忽视的地位。
炒饵块
炒饵块最显饵块的丰采,所以每年农历的大年初二,
昆明市人的传统都要炒饵块吃。把饵块切成寸方小薄片,加
火腿片、
酸腌菜末、大葱、韭菜、
豌豆苗炒制,浇以甜、咸
酱油,拌以少许
油泼辣子,吃起来香甜浓厚,咸辣醇正,色彩丰富,浓烈如油画,集中体现了滇味的情致。
饵块切丝就叫饵丝。饵丝一般有煮吃和炒吃两种吃法。煮吃法是将饵丝切成细丝,用滚水烫熟,加上鲜
肉丝或火腿丝、
肉汤或鸡汤,佐以酱油、葱花、
芫荽及少许
酸菜即成。炒吃法是将饵块卷切成片,杂以鲜肉片、
鸡蛋、香、
西红柿、豌豆尖或
小白菜及其它调料、热油炒熟而成。
“大救驾”
炒饵块还一种叫“
大救驾”的,起源于
腾冲市,在
昆明市也很有名气。据说明朝灭亡后,
李定国,
刘文秀等
大西军于1656年拥
朱由榔朱由榔辗转来到昆明。两年后,清军三路入滇,
吴三桂率军逼近昆明,
永历与李、刘二将率军西走。至腾冲时,曾几度断炊,危及性命,腾冲老百姓炒饵块奉上,才算解围。永历帝叹,这真是救了朕的大驾。因此,腾冲炒饵块就被称"大救驾"。“大救驾”与昆明炒饵块不同的是,切成三角形的饵块薄如纸,佐料以
鸡蛋、
糟辣椒,番茄、
白菜心、葱为主,决不放
酱油,只用盐调制咸味。因此,其色彩如
水粉画,清新明快,红、黄、白、绿,甚是清秀雅洁。食之,味道也较清爽,香辣适度,别具一格。
卤饵块
卤饵块来自
玉溪市,成名于昆明端仕街的永顺园。卤饵块用一锅碗的方法干卤而成,选用
昆明市地区有名的官渡饵块切成长短整齐,粗细均匀的细丝,然后用熟猪油、甜、咸酱油、
酸腌菜、韭菜、
豌豆苗、辣椒油等佐料在小铜锅里先后与饵块反复翻炒,直至汁浓爆于每根饵块丝上,油亮红润,浓香扑算,卤味醇厚,方盛碗开吃。
蒸饵块是烧饵块的变种,怕烧烤火气大,改为厚片蒸抹酱吃,和软不燥热。
炸饵块应叫“炸饵块片”或“沙炒饵块片”,与上述用新鲜饵块做主料不同,采用莹白通明,菲薄的饵块干制成,以香脆为其特色。沙炒的饵块片掺有糯米制成,是滇池地区农人正月十六吃炒蚕豆时掺在一起炒的杂拌八之一,香、脆、泡,回味着大米的甜味,尤为齿牙伶俐的年轻人所喜好。
烤饵块
烤饵块一般制作于家中,方便快捷,将大片的饵块放置在火上两面烘烤几分钟软化后,放置于盘子上在一面涂抹上酱料(常见甜面酱、辣酱)即可食用,还可在其中根据个人喜好卷入各种小菜。日常可于早餐食用。
吃法
饵块
饵块在
昆明市民俗中是过年必吃的,平时也或炒或煮或烧无不宜,边陲百姓热衷于“饵食”,执传统而不堕,已数千年。从前的昆明又是“子间”人的饵块最受欢迎,年节时往往被抢购一空。“子间”人是
彝族的支系,看来这老的食品,是少数民族最得其真传了,学者定可赞一句“礼失求诸野”!
烧饵块用做成薄饼形的饵块在无烟炭火上烤,到微焦黄时,在表面涂
芝麻酱、
辣酱、
油泼辣子、
腌豆腐等,还可夹入牛、
羊肉冷片或油条,是美味的地方特色小吃。
饵块切成一寸见方小薄片加
宣威火腿丝、肉片、
鸡蛋、蔬菜等炒,就成了既可做主食也可以佐餐的
炒饵块,其中最出名的要称“
大救驾”。
饵丝的吃法主要是如米线、面条般做成“汤”的,腾冲饵丝以氽肉为鲜汤,倾入饵丝中便成。这是由于腾冲饵丝用所谓“浆米”做成,质地既有“筋骨”又软,汤一烫便入口柔糯。巍山肉饵丝是用猪后腿烧后刮洗,再大块不放盐炖到极烂,瘦肉成纤维肥肉不感油腻,云南人称“趴(火巴,念趴)”,趴肉做饵丝的“罩帽”,饵丝用当地有名的“黄皮谷”制成,洁白无瑕而柔韧不易断,加肉、
油泼辣子等,鲜香可口。
小锅饵丝在
昆明市有盛名,用口径五寸左右的小铜锅分锅加肉末、豆尖、甜酱油等作料,下少许
高汤,亦焖亦炒,加
青豌豆、红辣油起锅,味浓油亮,吃起来特别有“劲”。曲靖的蒸饵丝也是十分可口的,把饵丝蒸熟,挑出一碗,加上甜酱油,“帽子”(肉酱),烫过的韭菜和
豆芽,些许酸菜还有辣椒,拌匀后在配上一碗
骨头汤,滋味十足。每天早上一碗蒸饵丝,是多数曲靖人每天最喜爱的早点。在大米产区,大米被加工为多种食品,
米线(很多地方叫米粉)、卷粉(或叫
沙河粉、
粉条等),在南方很普遍,唯饵块这种吃食,除江浙上海之“小年糕”与之差略相似外,
云南省在吃法与品种上,似可目之为“独尊”了。
营养成分
营养素含量(每100克)
脂肪(mg)=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