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全书》是一部大型丛书,收录了四川和重庆两省市的古文献。该丛书对周秦两汉至1949年历代
文言文文献中的巴蜀文献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收集、整理和研究,实现了对巴蜀文献的规模最大、体例最新、使用最方便的编录和出版。《巴蜀全书》填补了
四川省作为传统文化大省却没有一部集大成的文化典籍的
学术空白,被誉为川版的“四库全书”。该丛书蕴含着历代巴蜀先民共同的情感体验和智慧结晶,昭示着今天四川各族人民共有的文化源流和精神家园,其编出版工作是四川文化传承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作为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全书》的实施无疑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践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工程简介
价值和意义
《巴蜀全书》是收录现今四川和重庆两省市古文献的大型丛书,将对周秦两汉至1949年历代
文言文文献中的巴蜀文献,进行系统的调查、收集、整理和研究,将实现对巴蜀文献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体例最新、使用最方便的编录和出版。
四川省是文化大省,也是文献富省。作为巴蜀文化的载体,历代巴蜀学人留下了汗牛充栋、丰富多彩的文献典籍。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巴蜀古文献就达3000余种;这些资料涉及面广,举凡政治之兴替、经济之发展、文化之繁荣、军事之胜负、社会之变革,以及思想学术之精妙、高人韵士之风雅、地理民族之风貌、民风民俗之奇异,应有尽有,多彩多姿,既是是巴蜀文化的载体,也是我们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资源。加强对这些文化成果的收集和整理,对保存巴蜀文明成果、传承巴蜀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符合当下实现古为今用、再建当代文明的需要。
编纂《巴蜀全书》,就是要打造巴蜀文化的“四库全书”,为保存和传播巴蜀历代的学术文化成果,促进当代“蜀学”振兴与巴蜀文化的建设,奠定丰富的文献基础,也为突显和再造中华文化的辉煌历史贡献力量。
总体规模
收集和整理自先秦迄于1949年(个别成果有所下廷)的历代巴蜀学人撰著或其他作者撰著反映巴蜀历史的重要典籍,编纂成大型的巴蜀文献的大型丛书――《巴蜀全书》(含《巴蜀文献精品集萃》《巴蜀文献联合目录》《巴蜀文献珍本善本》),总共将整理出版1000余册。
整个工程将对历史上巴蜀文献的存佚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将对2000余种巴蜀文献编制联合目录,对500余部、20余万篇巴蜀文献进行精心校勘、注释和评论,对100种巴蜀
善本文献进行考察和再造。
编纂内容
《巴蜀全书》拟收录历代籍贯为巴蜀的学人的著述;长期寓居巴蜀的学人的代表著述;内容为巴蜀历史文化的著述;在巴蜀地区刊刻的代表性文献和版本。拟采取以下形式编纂:
一是编纂《巴蜀文献精品》。精选有较大社会影响和较高学术价值的巴蜀文献典籍的稿本、钞本、刻本等予以点校、注释、疏证,深入挖掘其丰富内涵,围绕蜀学发展的脉络,编纂成包含哲学、历史、文学、宗教、地理、民族、艺术、科技、政治、经济、军事等内容的大型丛书,研究巴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历代治蜀经验,提炼巴蜀学人的智慧和巴蜀儿女敢为天下先的创造精神,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拟编纂600种。
二是编制《巴蜀文献联合目录》。以目录方式揭示和反映文献是古籍整理和研究最基本的方法。著录现存巴蜀文献古籍约2000余种的书籍名称、作者、卷数、序跋、版本、规格、图章、收藏单位等项。根据国家古籍数字化标准,建立巴蜀文献古籍数字资源库,以目录方式反映现存巴蜀文献古籍,既避免了重复再版,大大节约了成本,也有利于社会和公众查询利用。
三是再造《巴蜀文献珍本善本》。结合传统修复技艺和现代技术,利用现代印刷手段,重点修复、影印、出版面临老化、破损、虫蛀和濒危的古籍,抢救巴蜀文化遗产,传承巴蜀文明。拟编纂100种左右。
实施办法
1、编纂组制作“招标书”“重点委托书”,采取全省全国公开招标、特别委托的方式进行,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明确、工期明确、质量标准明确。加强过程管理,对编纂项目责任人及其所在单位,实行“立项通知”和“
项目合同”管理,保证进度,保证质量。
2、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巴蜀全书》编纂与出版,在统一装帧设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进度规划的前提下,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承担编纂出版项目。
3、组织申报《巴蜀全书》的国家立项和出版资助。
4、编纂组对各编纂项目进行管理,对各项编纂成果进行统稿审核。
人员组成
《巴蜀全书》领导小组
组 长:
黄新初 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副组长:
领导组组长黄新初黄彦蓉 省政府副省长
成 员:
陈保明 省政府副秘书长
朱丹枫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郑备 省发改委副主任
王琼 省文物局局长
王 均 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马小彬 省志编委党组书记、副主席
李忠昊 省图书馆馆长
《巴蜀全书》专家委员会评审组名单
组长:
项 楚 四川大学校杰出教授、博导、国务院学位评议组成员
副组长:
《巴蜀全书》编纂专家委员会部分成员
谭继和 省社科院研究员、省历史学会会长
成 员:
李远国 省社科院研究员
舒大刚 四川大学教授、博士、博导、《巴蜀全书》总编纂
整理书目
巴蜀全书经部拟目
巴蜀全书史部拟目-民族类
巴蜀全书史部拟目-方志类
巴蜀全书史部拟目-史料类
巴蜀全书子部拟目-宗教类
巴蜀全书子部拟目-科技类
巴蜀全书子部拟目-博物类
巴蜀全书子部拟目-诸子类
巴蜀全书集部拟目-总集类
巴蜀全书集部拟目-诗文评类
巴蜀全书集部拟目-别集类
研究成果
精品成果
1、《丹铅总录笺证》出版
书影分册:(上中下三册)
版次:2013年7月第1版
书号:ISBN 978-7-5540-0076-2
《丹铅总录笺证(套装共3册)》分二十六类,每类又分若士细目,广引经、史、子、集各类书籍记载进行考证,证其源流、辨其异同、正误,阐发己意。此为王大淳先生的笺证本。校勘精省,考证精详,择善而从,用力甚勤。是目前为止丹铅总录的最佳版本。
2、《养晴室遗集》出版
书名:《养晴室遗集》(上下册)
版次:2013年9月第1版
字数:800千字
书号:ISBN 978-7-5531-0281-8
封面由
蒋宗许、
舒大刚笺注,舒星校补的《苏过诗文编年笺注》2012年12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该书分上、中、下三册,列入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苏过(1072-1123),
北宋文学家。字叔党,号斜川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第三子,有文才,最得其父、叔真传,时称“小坡”。其著作《
斜川集》,长期以来散乱无人整理。本书的出版对研究三苏及宋代文学很高的学术价值。
《
苏过诗文编年笺注》是在原《斜川集校注》(
巴蜀书社1996年初版)基础上补充修订而成。原《斜川集校注》源于1983年至1984年
四川大学受教育部委托举办的古籍整理研究班(由
杨明照先生主持)的结业古籍整理实习作品,其中大部分(380余篇)由
舒大刚、
蒋宗许、李家生、李良生等先生完成。此番《苏过诗文编年校注》系蒋、舒二先生在16年中反复翻阅自检后对前著存在的诸多不足进行了重新整理和修订,同时由舒星校以
乾隆、
爱新觉罗·颙琰等刻本,并补充部分佚文和逸事。本书重点在于文本解读和背景考述,并视不同情况作出匡正及臻补,从而使之更加符合现代古籍整理要求,为读者进一步认知了解
苏过诗文提供了方便。蒋宗许先生还为新整理本撰写了《前言》,对苏过的事迹和文学成就进行了更为深入翔实的探索和研究。较之初版,该版不仅字数增加了三分之一以上,质量亦因多年研索而有新的突破。
该书同时作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巴蜀全书》子项目,并列入2012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
书影这是第一部对宋代大文豪
苏轼的诗集、词集、文集进行全面校勘、注释、编年、辑佚、集评的大型古籍整理著作。该书皇皇八百余万字,全二十册,大三十二开,精装,繁体竖排,是迄今为止国内最权威、功能最齐全的版本。
张志烈、
马德富、
周裕锴教授任该书主编,中文系先后共有十多位老师参加了该书的编写工作。
《苏轼全集校注》工作开始于1982年,2004年完稿,2005年与
河北人民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此后在校样的基础上又陆陆续续增补修改,此工作一直进行到2010年夏。
校点本《宋会要辑稿》,是《巴蜀全书》现有成果中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之一。它是宋代各类史料分类纂集,由
清代学人
徐松从《
永乐大典》中收录的宋代官修“会要”中辑录而成,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制度、礼乐、教育、选举、科技以及其他历史文化信息。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舒大刚说,《宋会要辑稿》与《
宋史》《
续资治通鉴长编》构成三大宋代资料宝库。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
王云海先生为首,国内主要宋史研究者就曾酝酿重新整理《
宋会要辑稿》,甚至都印出了整理方案和样稿,但未能展开。
封面本世纪初,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与
哈佛大学、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合作,对《宋会要辑稿》进行初步校点,形成了电子版的《宋会要辑稿》。后来在《巴蜀全书》工程推动下,形成了现在的1400余万字的校点本《宋会要辑稿》。
其他成果
(一)《巴蜀全书》工程自正式启动后,集中开展了12个专题的项目编纂。
中华书局版《
张问陶资料汇编》(二).各类项目进展顺利,陆续已有成果完成。
《廖平全集》,600余万字,书稿已经陆续交付
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并且签订了出版合同。
(三).公开发表6篇相关学术论文。
1、《苏轼与禅师的交往及其影响——兼论苏氏蜀学与三教会通》,
彭华,《
宋代文化研究》第十八辑,
成都市:
四川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92-214页。
2、《宋育仁与近代蜀学略论》,彭华,《历史教学问题》(
上海市),2011年第2期,第75-79页。【CSSCI来源期刊】
3、《华阳王秉恩学行考》,彭华,《
中国典籍与文化》(北京),2011年第3期,第42-49页。
4、《十三经:儒家经典体系的形成与演变》,
舒大刚,《社会科学研究》2011年第4期。【CSSCI来源期刊】
5、《典范初成:西汉儒学文献概说》,舒大刚,《西华大学学报》2011年即刊。
6、《蜀学渊渊:巴蜀易学的历史考察》,舒大刚,《周易研究》2011年即刊。【CSSCI来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