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乐镇
甘肃庆阳宁县下辖镇
湘乐镇隶属于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位于宁县东部,辖瓦窖、小坳等14村委会,105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146 平方公里。该镇是宁县东区中心集镇,粮油、蔬菜、林果业是该镇的支柱产业。乡镇企业有马尾纱厂、于家酒厂、砖瓦厂等。民间艺术有石雕、刺绣、剪纸等。2001年该镇被宁县县委、县政府列为首批创建全区科技工作先进镇。
乡镇简介
湘乐,据史书记载:汉时在此设襄洛县。后魏继治于此改为襄,后演变为湘乐。湘乐镇地处宁县东部,面积1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0万亩,24535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该镇走出了一条粮、烟、果、畜、企多业并举的富民富镇之路。该镇烤烟生产年产值达180万元;6735 亩优质果园年产果品1658吨;畜牧业年产值高达407万元;乡镇企业年产值已超过5780万元。人均年产粮达450公斤,人均纯收入已超过1200元。商业贸易、饮食服务、文化娱乐等行业迅速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自然地理
湘乐镇位于宁县东区子午岭林缘区,镇政府驻地湘乐街距宁县城35公里。
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改善基础设施,重建了宇村、湘乐两个集市,方便了群众商贸活动;村村通电通路,部分村已开通了程控电话、安装了闭路电视,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基本情况
现辖瓦窖、小坳、柏底、湘乐、莲池、庞川、方寨、任劳、宇村、于家、冯咀、樊湾、北仓、南仓14个行政村、105个村民小组。镇域面积147平方公里,由宇村、湘乐川、平道川、小坳塬四个区块相间构成,地形破碎,立地条件较差。年降水量574毫米,平均气温8.7oC,无霜期170天左右。全镇现有24535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耕地5.53万亩,其中川地0.87万亩,塬地2.23万亩,山地2.43万亩;林地3.8万亩,其中疏林地1.1万亩,成林地2.7万亩。
历史沿革
据史书记载:湘乐古称襄洛,汉时设襄洛县,治在延安府界。拓跋宏迁治于此,改“洛”为“乐”,置襄乐郡。西魏大统十六年设燕州。唐朝废燕州,归属宁州,后演变为湘乐。这里曾是陕甘宁边区红色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6年新宁县委、县政府由杨家园迁至湘乐村东山组,解放后迁至县城。解放初期这里曾为宁县三区。
基础建设
湘乐镇党委、政府开展了绿色生态和谐家园建设活动,共绿化公路70公里,村庄院落41万平方米,栽植金枣1200亩、苹果树1000亩,开展了1.9万亩退耕还林地荒山补植补造工作,同时建成了庞川百亩设施化瓜菜生产示范点。镇上还建成了平道川千头养牛小区,落实了黄牛改良、圈舍改造、饲草青贮饲料三项措施,使该镇牛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该镇积极实施国投项目6个,先后完成投资46万元的湘洞公路以工代赈项目、投资190.4万元的瓦窑村整村推进项目和投资10.8万元的任劳小学危改项目,完成招商引资项目400万元。并先后完成了投资80万元街区整修和铺油罩面工程,投资120万元整修了湘庞、冯嘴、樊湾乡村道路建设工程,养护了湘宇公路使全镇村村通上了砂石路,完成了投资150万元于家住宅小区建设工程。
人文景观
湘乐宋代砖塔,在宁县湘乐镇境内,位于湘乐河北岸,古塔耸立于湘乐镇的西北角。古塔,砖结构,平面呈六角形,楼阁式,高7层,顶部残,高约22米。第一层每面宽3.76米,南面开门,单砖券顶,北面设有浅,龛高2米,宽1.04米,进深0.8米。各层塔檐每面出双抄华拱,上承替木。第二、第三层是平座,栏杆。塔身各层每间隔一面设真门或刻版门与真窗,真门为圭角形门洞,版门施方形门框,双门半掩,内辟六角形塔室。这座塔结构极为严谨,建造十分华丽雄伟。
石雕艺术、生长在湘乐镇宇村塬面上的6000年古柏,宁县莲花池生态旅游观光园等。
科技创先乡镇
湘乐镇科技工作在宁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以科技创先为目标,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以实现双增为目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科技网络,强化宣传培训,重视典型引路,大抓科技推广,有力地促进了该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2001年该镇被宁县县委、县政府列为首批创建全区科技工作先进镇之后,该镇在科技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主要表现在:一是科技管理体系健全。镇上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和科技“创先”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调整了镇科委、科协组成人员,各村成立了科技工作指导小组,配备了新技术推广督导员。该镇形成了级级有人抓,村村有人管理科技管理体系。二是科技培训宣传到位。该镇充分利用“科普之春”、“科普之冬”、“科技下乡”等活动,广泛宣传科技、法律,弘扬科学知识,增强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三是科技示范成效明显。按照“镇有示范村,村有示范户,户有示范田”的要求,该镇先后建立了庞川瓜菜生产、于家优质果园、莲池九龙金枣、南仓经济林、湘乐山地综合开发、小坳良种羊繁育等6个科技示范点。四是科技服务功能增强。该镇充实加强了公办乡站的技术力量,确定了目标任务,明确了具体责任,对全镇民办科技服务组织进行了一次彻底清理,重新建档立卡,纳入规范化管理。五是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在镇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镇上优先保证科技投入。六是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2年,该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8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期427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37%和31%,主要农产品单产比前三年增长了个百分点,科学技术在全镇经济增长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为该镇经济社会高起点、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发展
设施农业、劳务输转和二三产业日益成为拉动宁县湘乐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三大“引擎”。在这三大“引擎”拉动下,2008年上半年,湘乐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50元,比同期增加135元。湘乐镇扶持发展二、三产业,鼓励农民进城或就近就业创业。红红火火的二三产业成为湘乐镇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湘乐镇有五分之一的农民从经营土地转向经营二三产业,经营性收入占上半年人均纯收入的20%以上。湘乐村立足位处街区的优势推动小城镇建设,全村550户住户中就有本地和外地个体工商户257户。该镇规模设施养殖的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转变。到2008年6月底,湘乐镇累计建成设施养殖小区3个,设施养殖户达到1037户,全镇牛、猪、羊等大家畜饲养量达到11500头(只)。在庞川村,向产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的日光温室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2008年上半年,全村日光温室种植的瓜菜达到780吨,户均收入3500元。该镇已建成日光温室950亩,其中510亩日光温室亩均效益过万元。湘乐镇利用与银川市西安市、深圳等10多家大中城市和长庆油田等地建立的稳固劳务关系,输出农民工9570多人次,创收4825万多元。
湘乐镇走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条新路子,设施化瓜菜生产成效十分显著。湘乐镇把设施化瓜菜生产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来抓,坚持走科技致富之路,聘请有关专家举行各类知识讲座和培训班,并多次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走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条新路子,设施化瓜菜生产成效十分显著。发展设施化蔬菜是提高菜农效益的有效途径,该镇2008年共新建钢架大棚456座,单棚年收入3500元左右,共收入可达16多万元。
民生工程
村镇低保
湘乐镇计划生育服务站
宁县湘乐镇完善低保制度、规范对象户管理,开展困难群众的生活救助大排查工作,力求做到低保金“不漏一人,不少一分,不拖一天”。为保证保障金能及时发到对象户手中,该镇实行了“一卡通”,将低保农民和城市低保人口物价补贴金直接存入银行账户,低保户根据密码支取。义务教育
根据宁县制定出台的《宁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宁县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湘乐镇宇村中学上学的张鹏学费不仅全免,而且还能领到700多元钱的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1991年,张鹏的父亲张富成患严重腰椎骨质增生、风湿性关节炎、先天性椎裂。为了给病魔缠身的父亲治病,巨额的医疗费用使这个贫寒的家庭再也无力承受。如果不是政府的义务教育政策,张鹏就得过早地离开学校了。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乡镇简介
自然地理
基本情况
历史沿革
基础建设
人文景观
科技创先乡镇
经济发展
民生工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