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珠江(1933年1月25日—2006年10月2日),
慈溪市人,岩土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3年毕业于
河海大学(今河海大学),1960年获
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副博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沈珠江主要从事土石坝研究和地基基础工程研究,建立了土体极限分析理论,提出了软土地基稳定分析的有效固结
应力法。提出了新的胶结杆元件和一种基于损伤概念的双弹簧模型,并就建立现代土力学的基本框架提出了构想。参与了
长江三峡深水围堰,黄河小浪底大坝、
天津港、
上海港等国家多个重大工程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和咨询工作,为中国水利水电和水运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2015年4月12日,著名岩土力学与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沈珠江先生铜像揭幕仪式在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铁心桥实验基地举行。
人物经历
1933年1月25日,沈珠江出生于
慈溪市观海卫镇。1945年,到绍兴县立初级中学求学。1948年,进入上海市立敬业中学学习。1950年,毕业于
上海市敬业中学。同年,考入交通大学水利系,因国家高校院系调整,于1952年转入
河海大学(现河海大学)学习。1953年,毕业于南京华东水利学院,分配到南京水利实验处(现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土工研究室工作,任技术员。1955年,成为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生。1956年,公派至苏联
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留学,师从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崔托维奇教授。1960年5月,获副博士学位并回国,在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工作,历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任南京水利科学院土工所博士生导师,《
岩土工程学报》主编。2000年9月起,任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获得
茅以升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奖。2006年10月2日18时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主要成就
科学研究
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沈珠江发展了土体极限分析理论,证明了两个极限分析原理;提出了软土
地基稳定分析的有效固结
应力计算方法,在
天津港、
上海港等码头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70年代中期在国内最早开发了基于Biot固结理论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和计算程序并提出了一个适用软土的非线性模型,用于大量软土工程的计算。70年代后期率先在国内提出了二维有效应力
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建立了相应的等价粘弹性模型并编制了计算程序,该成果至今仍广泛应用于土坝、尾矿坝和灰坝的抗震分析。70年代末开始进行土的本构关系模型研究,提出了多重屈服面、等价
应力硬化理论和三剪切角破坏准则等新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型实用的双屈服面模型,即著名的南水模型。80年代以来主持并参与“六五”、“七五”和“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高土石坝设计计算方法的研究工作,对土石坝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一列改进,开发了系统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先后应用于中国长江三峡水围堰、黄河小浪底土石坝以及二十多座重大高土石坝的设计计算。80年代末,沈珠江呼吁重视原状土结构性的研究,把损伤理论引入土力学中,提出了代表材料脆性破坏的胶结元件,在此基础上建议了可以描述土体渐进破坏过程的双弹簧模型。90年代建立了新型的实用的土体弹塑性本构模型,建立了非饱和土固结理论的基本框架,还提出建立现代土力学的设想。
人才培养
20世纪90年代,沈珠江指导博士生把饱和土的Boit固结理论推广到非饱和土,建立了非饱和土的广义固结理论,提出了折减吸力和广义吸力等新概念并建议了非饱和土统一变形理论,沈珠江倾心育人,培养出博士与硕士20余位,如学生
刘恩龙。
主要论文与著作
论文
[1]绕墙中转动刚性挡土墙极限土压力的严密解.姜朋明;陆长锋;沈珠江;
梅国雄工程力学,2008(11).
[2]条形板抗拔承载力塑性极限分析.刘华强;
殷宗泽;沈珠江.岩土力学,2008(10).
[3]不连续速度边界下土压力的严密解法.
姜朋明;陆长锋;沈珠江.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5).
[4]结构性土的微观破损机理研究.李建红;沈珠江.岩土力学,2007(08).
[5]人工制备结构性土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刘恩龙;沈珠江.岩土力学,2007(04).
[6]结构性土强度准则探讨.刘恩龙;沈珠江.
工程力学,2007(02).
[7]结构性土的强度准则.刘恩龙;沈珠江.岩土工程学报,2006(10).
[8]不同
应力路径下结构性土的力学特性.刘恩龙;沈珠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10).
[9]岩土材料破损过程的细观数值模拟.刘恩龙;沈珠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09).
[10]卸荷路径下棱柱状结构体试件破损过程试验研究.
刘恩龙;沈珠江.岩土力学,2006(08).
[11]基于二元介质模型的岩土类材料破损过程数值模拟.刘恩龙;沈珠江.水利学报,2006(06).
[12]椭球形结构块破损过程的数学描述.沈珠江;李建红.岩土工程学报,2006(04).
[13]结构性土压缩曲线的数学模拟.刘恩龙;沈珠江.岩土力学,2006(04).
[14]论技术科学与工程科学.沈珠江.中国工程科学,2006(03).
[15]裂隙对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陈铁林;邓刚;
陈生水;沈珠江.岩土工程学报,2006(02).
[16]粘土表面干缩裂缝形成过程的数值模拟(英文).邓刚;沈珠江;杨代泉.岩土工程学报,2006(02).
[17]岩土材料不同
应力路径下脆性变化的二元介质模拟.
刘恩龙;沈珠江.岩土力学,2006(02).
[18]棱柱状结构体试件破损过程的试验研究.刘恩龙;沈珠江;陈铁林.岩土力学,2006(01).
[19]结构性粘土研究进展.刘恩龙,沈珠江,范文.岩土力学,2005(S1).
[20]结构性黏土的二元介质渗流模型.邓刚;沈珠江.水利学报,2005(12).
[21]论营造高原过水湖泊——新
若尔盖县湖.向华龙;沈珠江.科技导报,2005(12).
[22]科学家不应只是解释现象——关于岩土本构理论研究方向的评述.沈珠江.岩土工程学报,2005(12).
[23]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土压力极限上限分析.范文,沈珠江,
俞茂宏岩土工程学报,2005(10).
[24]岩土材料的脆性研究.
刘恩龙,沈珠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19).
[25]卸荷
应力路径下棒状结构体试件破损过程的试验研究.刘恩龙,沈珠江,陈铁林.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18).
[26]借渭通黄 拯救
渭河向华龙,沈珠江.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5(02).
[27]棒状结构体试件破损过程的试验研究.刘恩龙,沈珠江,陈铁林.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12).
[28]黄河公伯峡面板堆石坝三维湿化变形分析.李全明,
于玉贞,张丙印,沈珠江.水力发电学报,2005(03).
[29]岩土二元介质模型的一般应力应变关系.沈珠江,
刘恩龙,陈铁林.岩土工程学报,2005(05).
[30]结构性土的二元介质模型.刘恩龙,沈珠江.水利学报,2005(04).
[31]湿陷性黄土渠道浸水变形的数值模拟.陈铁林,沈珠江,杨代泉.水利学报,2005(03).
[32]采百家之长、酿百花之蜜——岩土工程研究中如何创新.沈珠江.岩土工程学报,2005(03).
[33]二元介质模型在黄土增湿变形分析中的应用.沈珠江.水利学报,2005(02).
[34]结构性黄土的本构模型.胡再强,沈珠江,
谢定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04).
[35]超固结土变形和稳定的折减吸力
算法沈珠江,孙大伟.岩土工程学报,2005(01).
[36]粘土干湿循环中裂缝演变过程的数值模拟.沈珠江,邓刚.岩土力学,2004(S2).
[37]岩土破损力学的系统论基础.陈铁林,沈珠江.岩土力学,2004(S2).
[38]结构性黄土的变形特性.胡再强,沈珠江,谢定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4).
[39]《Unified Strength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评介.沈珠江.力学进展,2004(04).
[40]结构性黄土渠道浸水变形离心模型试验有限元分析.胡再强,沈珠江,
谢定义岩土工程学报,2004(05).
[41]结构性土的次塑性扰动状态模型.周成,沈珠江,
陈生水,陈铁林.岩土工程学报,2004(04).
[42]膨胀土渠道边坡降雨入渗和变形耦合分析.沈珠江,米占宽.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4(03).
[43]岩土破损力学——结构类型与荷载分担.沈珠江,陈铁林.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13).
[44]结构性黄土吸力的试验研究.胡再强,沈珠江,谢定义.煤田地质与勘探,2004(03).
[45]粘土变形特性分析.陈铁林,周成,沈珠江.岩土力学,2004(04).
[46]次塑性模型及饱和砂土动力弹塑性响应分析.周成,沈珠江,
陈生水,殷建华.岩土力学,2004(04).
[47]
MATLAB在土工试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金鑫,沈珠江,刘崇茹.岩土工程学报,2004(02).
[48]用大变形有限元对土体静力触探的数值模拟.陈铁林,沈珠江,周成.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4(02).
[49]结构性黏土压缩和剪切特性试验研究.陈铁林,周成,沈珠江.岩土工程学报,2004(01).
[50]
渭河下游
渭南市入黄段的防汛抗洪——兼论应废弃黄河
三门峡市水利枢纽工程.向华龙,沈珠江.科技导报,2004(02).
[51]岩样变形和破坏过程的二元介质模拟.沈珠江,陈铁林.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4(01).
[52]
冶勒水电站超深覆盖层防渗墙
应力变形性状的数值分析.
郦能惠,米占宽,李国英,沈珠江.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4(01).
[53]c-φ材料的三维上限分析.杨洪杰,沈珠江,
王建华,张宙云.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12).
[54]从学步走向自立的岩土
力学沈珠江.岩土工程界,2003(12).
[55]西龙池下库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应力变形分析.刘芳,张丙印,沈珠江,
张建民水力发电学报,2003(04).
[56]焦点论坛莫把虚构当真实——岩土工程界概念混乱现象剖析.沈珠江.岩土工程学报,2003(06).
[57]非饱和土简化固结理论及其应用.沈珠江.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3(04).
[58]在总结基础上创新.沈珠江.岩土工程界,2003(09).
[59]结构性土模型及固液耦合弹塑性损伤动力分析.周成,沈珠江,
郦能惠,
陈生水,陈铁林.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3(03).
[60]超固结粘土的二元介质模型.沈珠江,邓刚.岩土力学,2003(04).
[61]黄土的二元介质模型.沈珠江,胡再强.水利学报,2003(07).
[62]结构性粘土的边界面砌块体模型.周成,沈珠江,陈铁林,殷建华,郦能惠.岩土力学,2003(03).
[63]防波堤土工织物加筋
地基离心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胡红蕊,陈胜立,沈珠江.岩土力学,2003(03).
[64]岩土破损力学:理想脆
弹塑性模型.沈珠江.岩土工程学报,2003(03).
[65]结构性粘土的流变模型.陈铁林,李国英,沈珠江.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3(02).
[66]几种典型屏障物对爆炸防护影响的数值模拟.周成,
郦能惠,沈珠江,
方秦,张亚栋.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3(02).
[67]结构性土的微观变形和机理研究.何开胜,沈珠江.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2).
[68]地下水库耦合系统的组构及作用.向华龙,沈珠江.科技导报,2003(03).
[69]紫坪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三维
应力位移分析.罗刚,
张建民,沈珠江.水力发电学报,2002(S1).
[70]岩土破损力学与双重介质模型.沈珠江.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2(04).
[71]结构性粘土的弹粘塑损伤模型.何开胜,沈珠江.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2(04).
[72]天然沉积粘土的结构性调查.何开胜,沈珠江.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5).
[73]关于启动东部地区微地形改造工程的建议.沈珠江.
中国水利,2002(10).
[74]黄土稳定孔隙比原理的试验研究.胡再强,
谢定义,沈珠江.水利学报,2002(08).
[75]高面板堆石坝坝体流变性状.米占宽,沈珠江,李国英.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2(02).
[76]关于修建漏水水库的建议.沈珠江.中国水利,2002(03).
[77]西水东调宜走祖渭捷径.向华龙,沈珠江.科技导报,2002(02).
[78]再论
洪泽湖的治理与改造.沈珠江,向华龙.
中国水利,2002(01).
[79]粘土的流变特性分析.陈铁林,
陈生水,周成,沈珠江.岩土工程学报,2001(03).
[80]
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构想.沈珠江.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1(01).
[81]水力吹填
地基的水平排水板振动碾压处理法.何开胜,沈珠江,张广旗,黄保东.岩土力学,2001(01).
[82]天生桥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原型观测资料分析.赵魁芝,李国英,沈珠江.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01(01).
[83]上戴帽,中束腰,下挖槽──解决中国水多和水少问题的一种对策.沈珠江,向华龙.科技导报,2001(01).
[84]天生桥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原型观测资料反馈分析.赵魁芝,李国英,沈珠江.水利水运科学研究,2000(04).
[85]非饱和黄土的结构性研究.胡再强,沈珠江,
谢定义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06).
[86]上戴帽 中束腰 下挖槽——解决我国水多和水少问题的一种对策.沈珠江.
中国水利,2000(11).
[87]非饱和黄土渠道浸水变形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胡再强,谢定义,沈珠江.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0(03).
[88]关于
黄土高原可持续发展的构想.沈珠江.中国水利,2000(08).
[89]非饱和黄土的显微结构与湿陷性.胡再强,沈珠江,谢定义.水利水运科学研究,2000(02).
[90]土石坝原型观测资料分析方法的研究.
郦能惠,蔡飞,沈珠江.水电能源科学,2000(02).
[91]基于有效固结
应力理论的粘土土压力公式.沈珠江.岩土工程学报,2000(03).
[92]结构性粘土的堆砌体模型.沈珠江.岩土力学,2000(01).
[93]两种Lagrangian大变形比奥固结有限元法及其与小变形法的比较.何开胜,沈珠江,彭新宣.岩土工程学报,2000(01).
[94]
梅溪水库面板堆石坝原型观测资料反馈分析及大坝变形预报模型.李国英,沈珠江,赵魁芝.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99(04).
[95]太仓中远国际城围堤吹填工程有限元分析.何开胜,沈珠江.水运工程,1999(11).
[96]土石坝工程研究新进展.
郦能惠,沈珠江.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9(04).
[97]对“土工合成物加强软土地基的极限分析”讨论的答复.沈珠江.岩土工程学报,1999(02).
[98]堆石坝流变变形的反馈分析.沈珠江,赵魁芝.水利学报,1998(06).
[99]脚踏实地 勇挑重担——祝第三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召开.沈珠江.岩土工程学报,1998(02).
[100]理想弹塑性材料有限元计算算法比较研究.
蒋明镜;沈珠江.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98(01).
[101]饱和软土的弹塑性大变形有限元平面固结分析.蒋明镜,沈珠江.河海大学学报,1998(01).
[102]软土工程特性和软土地基
设计沈珠江.
岩土工程学报,1998(01).
[103]考虑剪胀的线性软化柱形孔扩张问题.蒋明镜,沈珠江.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7(06).
[104]下限原理有限单元法及其在土工问题中的应用.李国英,沈珠江.岩土工程学报,1997(05).
[105]覆盖层上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离心模型试验研究.李国英,沈珠江,吴威.水利水电技术,1997(09).
[106]应变软化材料的广义孔隙压力模型.沈珠江.岩土工程学报,1997(03).
[107]天然软粘土的压缩曲线究竟是什么样子?——答邹越强的质疑.沈珠江.岩土工程学报,1997(03).
[108]
三峡大坝二期围堰
应力变形分析.李国英,沈珠江,赵魁芝.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97(01).
[109]第二届国际软土工程会议基坑工程与土坡稳定专题综述.
蒋明镜,沈珠江.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997(01).
[110]结构性粘土试样人工制备方法研究.蒋明镜,沈珠江.水利学报,1997(01).
[111]原状取土还是原位测试———土质参数测试技术发展方向刍议.沈珠江.岩土工程学报,1996(05).
[112]考虑剪胀的弹脆塑性软化柱形孔扩张问题.蒋明镜,沈珠江.河海大学学报,1996(04).
[113]广义吸力和非饱和土的统一变形理论.沈珠江.岩土工程学报,1996(02).
[114]改型面板堆石坝及其断面优化
设计李国英,沈珠江.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96(01).
[115]考虑材料软化特性的地基承载力分析计算.
蒋明镜,沈珠江.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96(01).
[116]岩土类软化材料的柱形孔扩张统一解问题.蒋明镜,沈珠江.岩土力学,1996(01).
[117]土体结构性的数学模型──21世纪土力学的核心问题.沈珠江.岩土工程学报,1996(01).
[118]考虑剪胀的弹脆塑性软化球形孔扩张问题.蒋明镜,沈珠江.江苏农学院学报,1996(01).
[119]关于固结理论和有效
应力的讨论.沈珠江.岩土工程学报,1995(06).
[120]面板坝新结构形式及其应力变形特性.李国英,沈珠江.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95(03).
[121]考虑材料应变软化的柱形孔扩张问题.
蒋明镜,沈珠江.岩土工程学报,1995(04).
[122]复杂应力路径下无粘性土的弹塑性数值模拟.
陈生水,沈珠江,
郦能惠岩土工程学报,1995(02).
[123]粘土的双硬化模型.沈珠江.岩土力学,1995(01).
[124]关于破坏准则和屈服函数的总结.沈珠江.岩土工程学报,1995(01).
[125]土坝水力劈裂的离心模型试验及其分析.沈珠江,易进栋,左元明.水利学报,1994(09).
[126]三种硬化理论的比较.沈珠江.岩土力学,1994(02).
[127]鲁布革心墙堆石坝变形的反馈分析.沈珠江.岩土工程学报,1994(03).
[128]关于土力学发展前景的设想.沈珠江.岩土工程学报,1994(01).
[129]结构性粘土的非线性损伤力学模型.沈珠江.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93(03).
[130]结构性粘土的弹塑性损伤模型.沈珠江.岩土工程学报,1993(03).
[131]具有排渗系统的灰坝试验与分析.
郦能惠;沈珠江;丁家平;
陈生水中国电力,1993(04).
[132]新
弹塑性模型在软土地基固结分析中的应用.沈珠江.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93(01).
[133]几种屈服函数的比较.沈珠江.岩土力学,1993(01).
[134]非饱和土孔隙压力系数研究.杨代泉;沈珠江.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92(03).
[135]土力学理论研究中的两个问题.沈珠江.岩土工程学报,1992(03).
[136]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三维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章为民,沈珠江.水利学报,1992(04).
[137]桩的抗滑阻力和抗滑桩的极限设计.沈珠江.岩土工程学报,1992(01).
[138]小浪底水库斜墙堆石坝有效
应力应变分析.沈珠江;张文茜.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91(04).
[139]非饱和土一维广义固结的数值计算.杨代泉;沈珠江.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91(04).
[140]非饱和土—维固结简化计算.杨代泉,沈珠江.岩土工程学报,1991(05).
[141]贮灰场的
地震反应分析及抗震加固.
郦能惠,沈珠江,朱家谟.岩土工程学报,1991(03).
[142]堆石坝的地震永久变形分析.
陈生水;沈珠江.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90(03).
[143]钢筋混凝土面板坝的地震永久变形分析.陈生水,沈珠江.岩土工程学报,1990(03).
[144]
横山水库土石坝有效
应力应变分析.沈珠江,王剑平.水利学报,1990(04).
[145]强震区域土石坝地震永久变形的计算.陈生水;沈珠江.河海大学学报,1990(02).
[146]岩土本构模型研究的进展(1985—1988年).沈珠江.岩土力学,1989(02).
[147]坝壳砂砾料浸水变形特性的测定.左元明;沈珠江.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89(01).
[148]土质心墙坝填筑及蓄水变形的数值模拟.沈珠江;王剑平.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88(04).
[149]土石坝计算中非线性模型的改进.谢晓华;沈珠江.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88(03).
[150]一种考虑地震波传播方式的堤坝三维动力分析法.
沈强;沈珠江.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87(04).
[151]
海滩软土路基的固结变形分析.沈珠江,易进栋.岩土工程学报,1987(06).
[152]计算土力学的发展前景和目前任务.沈珠江.岩土力学,1987(04).
[153]
三峡大坝二期混凝土防渗墙围堰初步设计方案的应力应变计算.沈珠江,左元明.长江科学院院报,1987(03).
[154]鲁布革电站心墙堆石坝有效
应力应变分析.沈珠江.水力发电学报,1987(01).
[155]铜陵铜矿尾矿坝抗震分析.徐志英;沈珠江.勘察科学技术,1987(01).
[156]考虑剪胀性的土和石料的非线性应力应变模式.沈珠江.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86(04).
[157]当前土力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沈珠江.岩土工程学报,1986(05).
[158]软土地基真空排水预压的固结变形分析.沈珠江,陆舜英.岩土工程学报,1986(03).
[159]第二届国际岩土力学数学模型讨论会.沈珠江.岩土工程学报,1986(03).
[160]不同
应力路线和不等应变幅值的往复荷载试验.沈珠江;左元明.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86(01).
[161]软土
地基固结变形的弹塑性分析.沈珠江.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85(11).
[162]土石坝应力应变分析中的若干问题.沈珠江.水力发电学报,1985(02).
[163]软土变形的计算参数及其室内测定.沈珠江.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85(02).
[164]
岳城水库土坝库水降落渗流与地震共同作用分析.徐志英,沈珠江.水利学报,1984(11).
[165]土的三重屈服面应力应变模式.沈珠江.固体力学学报,1984(02).
[166]砂土动力变形计算参数的室内测定.沈珠江.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84(02).
[167]软土
地基固结变形计算模式的评价.沈珠江.土木工程学报,1984(02).
[168]
陡河水库土坝的地震液化及变形分析.沈珠江;黄锦德;王
钟宁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84(01).
[169]考虑行进波的土工建筑物
地震反应分析沈珠江,徐志英.水利学报,1983(11).
[170]尾矿高堆坝地震反应的综合分析与液化计算.徐志英,沈珠江.水利学报,1983(05).
[171]
岳城水库土坝抗震加固有效
应力动力分析.徐志英,沈珠江.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83(01).
[172]高尾矿坝的暴雨渗流和地震液化有限单元分析.徐志英;沈珠江.华东水利学院学报,1983(01).
[173]砂土动力液化变形的有效应力分析方法.沈珠江.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82(04).
[174]地基孔隙压力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
魏汝龙,沈珠江.岩土工程学报,1982(04).
[175]土的应力应变理论中的唯一性假设.沈珠江;盛树馨.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82(01).
[176]1975年辽南地震时石门土坝滑动有效
应力动力分析.徐志英,沈珠江.水利学报,1982(03).
[177]1976年7月28日
唐山地震时密云水库白河主坝有效应力动力分析.沈珠江;徐志英.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81(03).
[178]高尾矿坝的地震液化和稳定分析.徐志英,沈珠江.岩土工程学报,1981(04).
[179]土坝地震孔隙水压力产生、扩散和消散的有限单元法动力分析.徐志英;沈珠江.华东水利学院学报,1981(04).
[180]
摩尔库伦材料的屈服理论.沈珠江.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81(02).
[181]地震液化的有效
应力二维动力分析方法.徐志英;沈珠江.华东水利学院学报,1981(03).
[182]反复荷载作用下砂土变形的平均过程理论.沈珠江;王仁钟.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80(04).
[183]高尾矿坝的静、动应力非线性分析与地震稳定性.徐志英;沈珠江.华东水利学院学报,1980(04).
[184]土的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的合理形式.沈珠江.岩土工程学报,1980(02).
[185]有限单元法计算井点作用下基坑边坡的变形.沈珠江,张诚厚.土木工程学报,1980(02).
[186]饱和砂土的动力渗流变形计算.沈珠江.水利学报,1980(02).
[187]地基变形引起的码头损坏及其修复.
魏汝龙;窦宜;沈珠江.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79(01).
[188]上、下
圣费尔南多坝1971年2月29日地震滑坡的动力分析.西特;伊德里斯;李;马克迪西;沈珠江.水利水运科技情报,1978(01).
[189]用有限单元法计算软土地基的固结变形.沈珠江.水利水运科技情报,1977(01).
[190]用子结构法计算弹性平面形变问题的计算
计算机程序沈珠江;张诚厚.水利水运科技情报,1975(Z1).
[191]板桩岸壁设计计算程序.沈珠江;汪兆京.水利水运科技情报,1975(Z1).
[192]粘土
地基极限荷载计算程序.沈珠江.水利水运科技情报,1975(Z1).
[193]软土地基固结变形计算程序.沈珠江.水利水运科技情报,1975(Z1).
[194]介绍一个正定不对称方程组解题程序.沈珠江.水利水运科技情报,1975(02).
[195]饱和软粘土变形特性的初步研究.张诚厚;沈珠江;盛树馨;万骏义.水利水运科技情报,1974(03).
[196]用有限单元法分析海堤地基的变形.沈珠江;王盛源.水利水运科技情报,1974(02).
[197]水平荷重下地基的极限
平衡沈珠江.水利学报,1963(05).
[198]散粒体极限平衡理论及其应用.沈珠江.水利学报,1962(03).
[199]评当前岩土工程实践中的保守倾向.沈珠江;陆培炎.陆培炎科技著作及论文选集,2006.
[200]边坡稳定的三维下限分析.沈珠江;王建华;杨洪杰;傅德明.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2005.
[201]极限分析原理及其在土工问题中的应用.杨洪杰;沈珠江;马桂云;刘计山.第14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2005.
[202]黄土边坡变形与稳定性研究方法现状.陈铁林;沈珠江.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2003.
[203]科学抽象在岩土力学研究中的意义.沈珠江.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2003.
[204]岩土力学分析新理论:岩土破损力学.沈珠江;陈铁林.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2003.
[205]比奥动力固结
方程异步迭代显式差分弹塑性有限元求解.周成;沈珠江;殷建华;
陈生水;陈铁林;
郦能惠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2003.
[206]离心模型试验爆震问题数值模拟.周成;郦能惠;沈珠江;方秦;张亚栋.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2003.
[207]岩土破损力学:基本概念、目标和任务.沈珠江;陈铁林.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2002.
[208]用
应力变形分析预测大坝性状.郦能惠;李国英;沈珠江.土石坝与岩土力学技术研讨会,2001.
[209]结构性黄土湿陷性指标室内测定方法.
蒋明镜;沈珠江.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0年学术年会,2000.
[210]土体损伤本构模型理论分析.
兑关锁;沈珠江.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1999.
[211]大深度天然土的孔隙水压力系数.蒋明镜;沈珠江;本乡隆夫;福田光治;足立纪尚;冈二三生.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1999.
[212]考虑剪胀的线性软化球形孔扩张问题.蒋明镜;沈珠江;
徐锡荣第三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1998.
[213]人工制备结构性粘土性质研究.
蒋明镜;沈珠江;严丽雪.第三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1998.
[214]土体应变局部化(剪切带)的研究现状.蒋明镜;沈珠江.第三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1998.
[215]南水双屈服面模型及其应用.沈珠江.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1994.
[216]黄土的损伤力学模型探索.沈珠江.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1994.
[217]关于黄土力学的研究途径.沈珠江.中加非饱和土学术研讨会,1994.
[218]小浪底坝石料浸水变形特性研究.左元明;张文茜;沈珠江.第一届华东岩土工程学术大会,1990.
[219]室内试验与本构关系.
魏汝龙;沈珠江.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1983.
[220]一个计算砂土液化变形的等价粘弹性模式.沈珠江.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1983.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著作
[1]朱百里,沈珠江. 计算土力学.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沈珠江. 理论土力学,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3]沈珠江. 沈珠江土力学论文集选.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以上参考资料来源:
社会任职
沈珠江曾担任《岩土工程学报》主编,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水利部科技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以及第七、第八届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等。
获奖记录
人物评价
沈珠江是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典范。他终生沉心于学海耕耘,年过古稀而不辍,晚年以病弱之躯仍坚持向高难度课题挑战、并且亲自编写和修改计算程序,是鞠躬尽、献身科学的楷模。他一生为学术创新而忘我探索,为学界振兴而呕心沥血,真知灼见众多,学术成就斐然。他才思敏捷,识见博深,勤于思考,善于开拓,立足学科前沿,导引学术方向,是推动中国土力学学科发展的指路人和先行者。(
亚太地区小水电研究培训中心评)
沈珠江院士,建立了著名的南水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为中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的理论发展、学术创新作出卓越贡献。(科学网评)
沈珠江院士从事岩土力学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40余年来,为中国岩土力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以及中国水利、水电、水运工程建设事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号召大家学习和弘扬沈珠江院士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科研精神。(南京水利研究院
张建云院长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