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法兰(Dharmaratna,?—?),
东汉僧,中印度人,通晓佛教教义,为天竺学者之师。据梁高僧传卷一载,东汉明帝派遣
蔡愔至西域求取佛经,师遂于永平十年(67)与大月氏僧
迦叶摩腾结伴前来
中原地区,居于
白马寺,与迦叶摩腾合译四十二章经。所译之经另有十地断结经、佛本生经、佛本行经、
法海藏等。后寂于
洛阳市,世寿六十余。据传,竺法兰是第一位将佛教引入中国的
印度僧人。
刘庄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既至彼国,法兰与迦摄摩腾共契游化,遂相随而来。会彼学徒留碍,法兰乃间行而至,既达洛阳与摩腾同止。少时便善汉言,蔡愔于西域获经,他即为因移都寇乱四部失本不传,江左唯四十二章经今见在,可二千余言。汉地现见所存诸经,唯此为始也。
蔡愔又于西域得画释迦倚像,是优田王檀像师第四作也。抵达洛阳后,明帝即令画工图写,置清凉台中及显节陵上,旧像今不复存焉。又昔
刘彻时挖
滇池,底得黑灰,以问
东方朔,朔云不知,可问西域人。后法兰既至,众人追以问之,法兰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朔言有征,信者甚众。法兰后卒于
洛阳市,葬于老城
白马寺内。
春秋六十余岁。
他的生卒年月不详,本为中天竺(古印度)人。
迦叶摩腾(?—73年),或称竺叶摩腾、(竺)迦叶摩腾,竺是以国为姓,摄是
摩诃迦叶,即迦叶波,为婆罗门之大姓。也是中天竺(古印度)人。东汉明帝时到
中原地区传授佛教,成为汉地沙门之师,所译经文是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
高僧传》将其排列位首,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永平十年(67),竺法兰与摄摩腾一起来到中国,很快学会汉语,在京都洛阳传授佛法,翻译佛经,竺法兰和摄摩腾同被尊为中国佛教的鼻祖。后卒葬于
白马寺。竺法兰本为天竺国学者之师,他自言能诵经论数万章。
刘庄派
蔡愔一行十二人出使其国访寻佛法时,竺法兰正好与
迦叶摩腾一起游化。他们受到中国使臣的邀请后,准备相偕同往东土,却被其学徒尽力挽留并设法阻止。无奈,竺法兰只得从间道潜行,最终到达
东汉帝京
洛阳市,与摄摩腾同住白马寺。竺法兰博闻强记,在洛不久就能说汉语,并着手翻译蔡愔他们从西域带回的佛经,后因经历多次战乱,前四部经书均遗失,只有《四十二章经》传世,
中原地区后代诸经都以它为始。早在西汉时,
刘彻穿过
昆明市池底,身上有黑灰,当时曾问于
东方朔,朔云不知,让问西域人。竺法兰至洛阳后,众人遂追问其事,他说: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就是见证。竺法兰的说法印证了东方朔的预言,因而信众遂多。
曾先后译出《十地段结经》《佛本生经》《法海藏经》《佛本行经》等数部,还与
迦叶摩腾共同翻译了《
四十二章经》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