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潜(271年十一月—345年九月),字世甫,
勃海郡赵安县人,历属
晋朝、
东晋、
后赵。鲁潜生于
司马炎泰始七年(271年),卒于
石虎建武十一年九月一日戊子(345年11月2日),活到七十五而逝世。325年前,仕晋至
都尉,并镇守
许昌市。更早前的经历不详。在后赵为官二十年,官至太仆卿、驸马都尉。鲁潜应属于庶族。
鲁潜(271年十一月—345年九月),字世甫,晋十六国时期,
勃海郡赵安县人,历属
晋朝、
后赵。鲁潜生于
司马炎泰始七年(271年),死于
石虎(石虎)
建武十一年九月廿一日戊子(345年11月2日),活到七十五而逝世。325年前,仕晋至
都尉,并镇守
许昌市。更早前的经历不详。在后赵为官二十年,官至太仆卿、驸马都尉。
2)《
晋书》卷一百五《石勒载记下》:“晋都尉鲁潜叛,以许昌降于勒。石瞻攻陷晋
兖州刺史檀斌于邹山,斌死之。勒西夷
中郎将王胜袭杀
太原市刺史崔琨、
上党郡内史王,以并州叛于勒。先是,
石虎攻
刘曜将
刘岳于石梁,至是,石梁溃,执岳送襄国。季龙又攻王胜于并州,杀之。
李矩以刘岳之败也,惧,自
荥阳市遁归。矩
长史崔宣率矩众二千降于勒。于是尽有司之地,徐豫滨淮诸郡县皆降之。”
赵建武十一年大岁在乙已十一月丁卯朔故大仆卿驸马都尉勃海赵安县鲁潜年七十五字世甫以其年九月廿一日戊子卒七日癸酉葬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廿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
曹操西北角西行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师上党解建字子泰所安墓入四丈神道南向
赵【
后赵】
建武十一年大岁在乙已十一月、丁卯朔,故大仆卿、驸马都尉、勃海赵安县 鲁潜年七十五(字世甫,以其年九月廿一日戊子卒),七日癸酉葬。
①《鲁潜墓志》称,鲁潜是
勃海郡赵安县人。《晋书· 地理志》载
晋朝泰始时,勃海郡辖十县,“
南皮县、
东光县、浮阳、饶安、高城、重合、东安陵、、广川、
阜城县”,无赵安县。有人以此否认此碑的真实性。事实上,以泰始时的建置来否定七十多年后赵安县的有无,是根据不足的。从史书可以知道的是,十六国时期北方的地理建置是变化异常复杂的。由于屠城、逃难、人口减少、堡坞屯聚的原因,县的分合设置异常复杂。根据县的名字,认为“赵安”这一县是可能存在过的。“
赵安”者,取“
赵国安宁”之意,在
后赵境内存在这样一个县名,是非常自然的。比如
晋朝的“
晋安郡”,在
宋武帝称帝后,被改名为“宋安郡”,
萧道成代宋后,又被改成了“齐安郡”。据李推测,“赵安”县很有可能是“饶安”县的改称。不过后来随着赵国的灭亡,县名又被改回,只在当时的墓碑上还留下了一点历史的遗痕。
③师,就是老师。老师是谁?
长治市人解建,字子泰﹝此字不清楚,可能是奉。只看到网络照片,不能确定﹞。十六国时,
上党郡曾属
后赵,郡治数迁。安,即安置、安排,
鲁潜墓地点为其师解建所安排。鲁潜不是普通人,身属官宦,墓葬地点放在哪里,朝向如何,在古代是一件大事情。鲁潜老师健在,当然是极佳人选。有人说,”安“的意思是安放墓志,如果是这样,应该放在全文最后,而不是插入文章中间。解建无可考,当年恐怕也不是普通人物。选址人的姓名,通常不会出现在墓志上。这个地点,七曲八弯,而写明是解建所选,必定是解建得意之作。他的身分高过鲁潜,这样一想,《鲁潜墓志》可能就出于解建之手,所以直呼鲁潜之名。
《鲁潜墓志》出土于1998年4月,据史籍分析可以做出合理估计,鲁潜出身寒族,五十五岁的年龄了,还不得不在一线统兵作战。由于主帅与朝廷不合,加上主帅对前线的不重视,再加上历史形势的变化,鲁潜举城降赵,之后又过了二十年的无职无权的岁月,以高龄寿终正寝。鲁潜一生的大事,就在于他的降赵引起了
晋朝北面防线的全面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