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墓
位于南京市紫金山
戴笠墓位于南京市紫金山,毗邻中山陵,有一座有址无墓的墓,这就是中国国民党第一特务戴笠墓(原址在灵谷寺后山上)。
陵墓建筑
戴笠墓所用石料与中山陵一样,都是从苏州市运来的优质花岗石沈醉当时负责监造。整个墓地大约在1500平 方米,墓呈长方形,四周镶嵌花岗石,墓前竖立一块花岗石墓碑,上书“戴笠将军之墓”,系国民党元老吴稚晖手迹。戴笠墓十分豪华、气派,碑前设供奉石桌,两侧置石凳,墓道是水泥建造,左右环绕。现已被毁。
平面布局
1946年3月17日,“军统”局副局长戴笠,从青岛乘飞机飞往南京途中,在江宁县岱山困雨沟失事。戴笠死后,蒋介石亲自为他在中山陵选定墓地,隆重下葬。如今,六十多年过去了,当年豪华的戴笠墓早已不复存在,甚至就连它的具体位置也没人能说清了。
从无梁殿南侧的小路向西走。走过一个路口后,路开始变得相对宽阔,平整的石头路面上,一粒粒拳头大小的石头清晰可见。又走了三四分钟以后,路的右侧,出现了一块竖起的铜牌。根据铜牌提示,眼前这条弹石路,是上世纪30年代,专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第三公墓而建。
继续走了两分钟后,这就是通往戴笠墓的墓道,也有60多年的历史了。这条宽约1.5米的水泥路面上,有很多细致的方格子,因为林深少阳光,上面长着斑斑点点的青苔,而路两旁的排水沟,还在发挥着作用。沿着墓道走了几十米,右边的宽阔地带,突然出现了三列并排的台阶。
拾级而上,眼前是一片茂密的荒草。定睛细看,荒草丛中卧着两块花岗岩石,其中一块有一米多宽、两米多长、20厘米左右厚,冯德奎说,这可能就是戴笠墓当年所用棺盖。另一块石头,比棺盖要厚许多,冯德奎说,这可能是戴笠的墓碑。记者仔细看了看,这块石头表面粗糙不平,没有任何文字标识。
除了两块大石头,荒草丛中还掩着一个和石制棺盖大小相仿的深坑。坑内荒草丛生,并无他物;坑的四围,则是用整齐的砖石砌成。这就是传说中的戴笠墓穴了。
在2009年已经出版的《钟山志》里,也清楚记载了戴笠墓的位置:“进思亭西侧,原阵亡将士第三公墓前”,并简单描述了墓址样貌,“现仅存残碑卧于地面,整个墓址尚可见”。
戴笠墓的确是上世纪50年代被拆的,“南京解放后,各界人士强烈要求破墓开棺,1951年春,由陵园的佃户七八人用铁锹沿着镶嵌的花岗石缝口,逐块剥落,约一个星期时间,就破墓开棺。”棺木打开时,刘维才也在场,“我亲眼所见,内有烧焦的残骨,M629C左轮手枪一支,龙泉剑一把,还有两个皮鞋后跟。那把龙泉宝剑,已经被烧变形了,一开始我还以为是一把刺刀。”
戴笠墓被拆后的1953年,毛主席还曾来过中山陵,“主席曾问过戴笠墓的事情,听说已经被拆掉了,他还说,‘不要把他搞掉,留作当反面教员嘛!’”
奇特挽联
“戴笠死后,灵榇停放在灵谷寺志公殿内,灵堂也就设在殿里。殿的西间立有木质精雕细刻的‘戴雨农将军之灵位’亡灵牌,蓝底金字,边饰云纹。灵牌高约1米,底座0.3米,左右飞出八字形,顶端凸出荷花边,制作精致,供奉在长条式的香案上。那时候,灵堂里还有很多挽联,大多是为他‘歌功颂德’的。其中与众不同的一副,是这样写的:‘ 生为国家,死为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好坏留待后人评’。”
“从内容中明确看出立场观点,不要为他歌功颂德太早,好坏历史,让人民来写吧。”而据戴笠生前的助手沈醉后来在回忆录中所写,这幅挽联也有可能是出自名士章士钊之手。
戴笠停灵志公殿期间,蒋介石亲自为他选定墓址。1947年3月26日下午,蒋介石等人在灵谷寺为戴笠举行公葬。戴笠的灵榇葬入墓穴。为牢固起见,棺木放到墓穴后,又用水泥和炭渣搅拌在一起,灌到墓穴里,使灵榇和整个墓穴结成一大块。"
刘维才年轻时,是中山陵警卫班的工作人员,时常在山里巡逻,对于戴笠 墓的样子,他记得很清楚:“长方形,四周镶嵌苏州市花岗石。墓前竖着一块花岗石墓碑,正面刻有‘戴笠将军之墓’,碑前设供奉石桌。两侧设置有休息石凳,墓道是水泥建造,分左右两股环绕。墓道南侧,还有一个长方形的池塘,这是按照风水的讲究,取前有照后有靠的意思。”
这个方形池塘如今还在,池塘周围,有高大的栗树环绕。一池碧水,波澜不兴,沉淀着一段远去的历史。
其他墓葬
1929年6月1日孙中山归葬紫金山后,有许多民国的要人,作为孙中山的战友、追随者,身后的墓地也安置在孙中山陵墓的两旁。这些民国名人墓葬,同中山陵融为一体,共同承载着对那段历史的记忆。
廖仲恺何香凝墓
位于紫金山天文台所在的西峰南麓,坐北朝南,东毗明孝陵,西接古城垣,面临琵琶湖,背依天堡城。墓地范围约20亩,依山就势而筑。
谭延闿墓
位于灵谷寺东北,墓地占地面积约三百亩。其设计借原有的山川地势,倚山构筑曲折幽深的墓道,并布置具有江南园林风味的墓园,不落俗套,具有独特的风格。
邓演达墓
位于灵谷寺东侧,原址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第二公墓,墓园宏伟宽敞,幽静肃穆,总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它与廖仲恺墓以中山陵为中心,形成东西对称之势。
韩恢墓
位于南京中山门外老宁杭路与陵园大道交会处,也是在卫岗半山坡的位置。1928年11月1日,韩恢殉国六周年时,遗骸从小营迁葬于此。1988年修复韩恢墓时,已无法按原貌恢复墓园和墓道,只能因地制宜,加以重修。
范鸿仙墓
位于紫金山东麓的马群,墓园原来规模很大,有牌坊、祭堂、碑亭、石阶、墓包等。修复后的范墓仅存一座长方形水泥墓包,墓前的石碑上书“范鸿仙先生之墓”,下首一行“夫人李真如于1973年4月合葬于此”。
卢师谛墓
位于钟灵街江苏省农科院内,墓园占地11亩,四周筑建红墙,墓穴置正中,其后竖立2米高墓碑,于右任书“故陆军上将卢公师谛锡卿之墓”,墓园中立国民政府令石刻碑,墓前左右竖置大化灰缸各一个,正面两扇铁门,园外正门前方左右各立石碑两块,记明卢师谛经历。
叶恭绰墓
在中山陵到灵谷寺的途中,有一座叫梅岭的山岗,山岗上有一座叫仰止亭的小亭。紧挨着亭有一小块墓坪,墓坪下长眠着捐建这座亭子的主人,叫叶恭绰。站在亭里看中山陵,成仰望之势。叶恭绰取《诗经·小雅》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句,生前亲自为这座亭子取名为“仰止亭”。
参考资料
戴笠墓到底在紫金山什么位置.现代快报网.2013-12-16
目录
概述
陵墓建筑
平面布局
奇特挽联
其他墓葬
廖仲恺何香凝墓
谭延闿墓
邓演达墓
韩恢墓
范鸿仙墓
卢师谛墓
叶恭绰墓
参考资料